真正的修行:在紅塵中煉心

2020-12-14 坦然的狐狸

去寺院裡吃齋,唱完《供養咒》,大家都正襟坐好,安靜的等待義工老師們分發齋菜。

打完飯後,旁邊坐了一對穿著時尚的年輕男女,女孩子嘗了一口菜,撇了下嘴,小聲嘟了句:不好吃。

男孩子看了女孩一眼,低聲說,不能剩下啊,你吃不完,就給我。

都市的繁華,漂泊的迷茫,生活的壓力,情感的依託……這些瑣碎就如無孔不入的風,不管你再躲藏,還是會把你找到。

很多人,為了找回自己的內心,為了安寧,開始吃齋念佛,打坐,撥珠,甚至把學佛當做一種時尚,然而,修行的結果還是脾氣未改,習慣未變,內心煩惱依舊。

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在漫漫紅塵中尋到真正的平靜,不在深山,不在廟宇,只是,在你我心中。

01經歷磨難

人生如戲,磨難是歲月給予的磨礪和財富。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給我們的是美好的畫面。

而事實上,當時陶淵明家道中落,門前車馬稀,他也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人們為了追名逐利而鑽營取巧,不擇手段。所以,有如此的經歷,就會對應如此的心境,當時的他,當是看淡一切,不再執著。

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風景。

有的人心如冬日寒梅,即便深處冰寒,也心系來年春花爛漫;有的人心如滾水,就算看盡夏花絢爛,也怕看到暴雨後的滿目狼藉,或者擔心冬日寒冷,繁花零落成泥。

內心有太多的顧慮和懼怕,就難以走過磨難,難以成長。

所以,既然人生的戲已經開場,那就不要偃旗息鼓,好好地把自己的角色演下去。

我們只是紅塵陌上的匆匆過客,不必太執著。

演好自己的角色,又不拘泥於假戲真做,淡定地在生活中修行,如此,就好。

02不要執著

佛家有云:各種因緣,莫強求,越執著,越傷己。

生活中,很多人奮力去做一件事,就想從中得到回報,用力去愛一個人,就想天長地久。

但是,很多時候,有些事情,越努力反而越得不到,然後就開始懊惱,悔恨,傷痛,再投入更多。如此反覆,循環。

讀懂生活,生活才不會欺騙你,太多的時候,都是自欺欺人在作祟。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認真做一件事,卻沒有從中得到,其實已經有所得,比如讀書,有人說很多讀過的語句,看過的故事,哲理,可是,讀過就會忘記。

事實上,它們已經在潛移默化裡進入了你的思想,提高了你的氣質,增強了你的氣場。

福報,在心。

一切虛妄不過是外在,去掉無名的糾結,才能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

03放下執著,不是放棄

越在乎,越傷害,因為在乎,所以會患得患失。

人生,需要順其自然,但順其自然,不是讓我們不作為,而是竭盡全力後,心平氣和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放下執著,不是放棄。

生活的絢爛,和人世的煩惱往往是對應而來的,往往越到繁華處,煩惱就會越多。

就如衣服多了,出門反而不知該選擇哪一件。但也要清楚,有衣服可以選總比沒有供選擇的要強,所以,人生還是要努力,不要隨意放棄每一個可以成功的機會。

順其自然,不是放棄,是努力過後的心態平和。

04私慾是痛苦的

撥草佔風辨正邪,先須拈去眼中沙。舉頭若味天皇餅,虛心難吃趙州茶。

這是宋代黃龍慧大師寫下的富有禪機的詩句。

人活一世,心中超然,才可得佛道。

南懷瑾先生說,任何一個修行,都要時刻記住三個字:善護念。

意思就是要好好地經營自己的心念,如果心念壞了,只想修佛有神通,手一伸,鈔票自來。

那不僅沒有得到修行,而且生活也會缺少了人味兒,充滿冷漠。

人都是赤條條來,再赤條條而去。

欲望過大,就會想用不正當手段去獲取,每天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的算計,就如一頭驢,只顧一個勁往前走而沒有停下來思考的時刻,最後發現自己遍體鱗傷,筋疲力盡。

我們作為凡人一枚,或許戒不了很多情緒,但可以提醒自己看淡一些私慾和愛恨,畢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05結語:

所謂貪婪,不是說這個人不努力,而是貪多嚼不爛,就如掉在水裡的漁夫,不肯放棄在身上的金銀,最終被被淹死。有多少人為了蠅頭小利算來算去,終究一事無成,如一粒塵土來到世間,庸碌過後,仍然的塵歸塵,土歸土。他到來那刻,世界似乎在打盹兒,沒有被他激起一點漣漪。——南懷瑾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繽紛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嘈雜的聲音使人聽覺失靈,濃厚的雜味使人味覺受傷。

天下嚷嚷,新奇事物絡繹不絕,所有一切皆為利往。

人人都想走在人前,又有誰會不忘初衷?

很多時候,明知道是陷阱而又往裡跳的人,是聰明還是蠢笨?聲色利誘往往是能吸引住不能自控的人。

所以,記住南懷瑾的話:

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妄稱自己在修行,真正的修行是在漫漫紅塵中煉心。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

相關焦點

  • 小詩丨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行,同樣可以進入禪關,而不必花費萬金去買山尋求清靜。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綻放如滿月,即使在家被俗世纏身,但是內心卻可以比出家人還要清閒。提起修行,有些人總以為隱遁於深山老林、廟宇道觀,一心只求脫塵離俗、看透紅塵,追求佛音道語、修身養性就能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舒服。
  •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人間,紅塵煉心真修行!
    01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身在紅塵裡,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家長裡短,親情、愛情、友情,任何一點不如意都會讓你心生煩惱。
  •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麼樣的?需要賺錢、會娶妻生子嗎?
    如何在紅塵中修行?修行人應該如何平衡生活與修行的關係?你可能會認為修行人應該是每天都在打坐念經,但真正的修行人可能和我們普通人並無二樣,甚至有可能是年輕的女人。首先我們要知道修行是什麼?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念和行為,去掉後天形成的一些習氣,脫去凡心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不斷覺醒的過程。很多人認為修行是中老年人幹的事情,年輕輕輕的怎麼就看淡紅塵了呢?但修行並不是宗教人士的專有名詞,也沒有年齡的限制,修行是一種生命的覺醒,是追求生命的自由。
  • 仙翁洩天機:真正活出華嚴境界的人,才是大修行,能得大自在
    他鼓勵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在世俗中修行,承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或者是一個孝順的子女,一個體貼的愛人,一個慈愛的父母,一個善良的鄰居,一個好心的過客等等,這就是華嚴境界。就像《天道》中丁元英對芮小丹的評價:「你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點說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
  • 蓮生淤泥裡,人處紅塵中,修行人不經魔障難得正果
    人處紅塵濁世中,蓮生淤泥汙穢裡,蓮花的生長過程恰如佛教徒的修行經歷。蓮花的美好相狀好似佛菩薩的境界。二者高度契合,所以把蓮花視作聖花。水底淤泥裡,枯枝敗葉,死亡魚蝦,泥沙塵垢,種種汙穢積聚其中。紅塵濁世中,五毒遮人本性,十惡壞人德行,五光十色迷人耳目,七情六慾亂人心智。這些就是紅塵中的淤泥。
  • 今生能遇到真正的道教高人,也許是你多世修行的福分
    有不少信眾說,我想遇到一位真正厲害的師父,請求他幫我指點迷津。也有不少人說,道教都是師父找徒弟的,只要你有緣,肯定能遇到。其實,終究離不緣;今生能遇到真正的道教高人,也許是你修行多世的福分。真正的道教高人,絕大多數淡泊名利,不問紅塵世事,要麼在深山密林中清靜自修,要麼在紅塵世俗中獨善其身。他們洞悉世事無常,深知一切自有上天安排,參透了無明的本質,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欲無求。
  • 【蓮悟人生】紅塵中修行——如何處理學佛與世間法
    我很慶幸自己這幾年有緣在佛教慈善團體慈濟會修行,對正法正道有一些辨別,很多時候,修行中遇到困惑,拿證嚴上人的書一讀,再和資深的慈濟師兄師姊們的行為標準一對照,判斷就基本八九不離十了。這些年遇到很多自稱走在修行路上的朋友,辭了工作,離了婚,家裡爭吵不斷。我自己做了些小小總結,不一定全面哦:判斷一個人修行有沒有修偏,可以三個方面看:1、她修行之後有沒有更加健康了?
  • 十修行
    ,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二修行舍丈夫不能相逢,忘不了夫妻的一場恩情三修行舍兒女比比真情,忘不了小嬌兒抱在懷中四修行舍姐妹好修真人,忘不了姐妹是一母所生五修行出遠門明光大道,有仙人來指路直往前行六修行出遠路離開家門,一路上受苦難誰人知情七修行受盡了千辛萬苦
  • 我突然間看破紅塵,要出家修行,選擇道家還是佛家?
    真正的修行不在寺廟在信奉佛家的越南,越南人認為:修行最難的地方是家裡,其次是工作中,再其次是寺廟。看到這裡,是不是有所深思?給大家說個得道高僧:一行禪師。真正的修行在「紅塵」有一次,王陽明的一個省級高官學生給他寫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這樣的:「老師,您教給我的知識實在是太厲害了,我非常喜歡,受益匪淺。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本是青燈不歸客 卻因濁酒戀風塵 聚散向來蕭瑟處 濁酒何堪敬紅塵!「本是青燈不歸客」,本已厭倦紅塵,打算遁入空門,了此殘生。青燈伴古佛,奈何身在心不在,本是紅塵玉,偏要伴孤燈。換的紅裝歸紅塵,隨心而去一世緣。「卻因濁酒留風塵」,只是因為喜好這杯中之物,而留戀紅塵,不忍歸去。三裡清風三裡路。良人難遇見。緣來緣去終會空,花開花謝卻歸塵!「聚散向來蕭瑟處」,回首往昔,緣起緣滅,相聚有時,別離有時。
  • 紅塵俗世,你看破了嗎?我們來聊聊「紅塵因果」的真相
    問世間,紅塵為何物,怎樣才能看破?佛說:「世間本無紅塵,自然無法看破,眾生看不破的,是自己的心而已。」是啊!紅塵滾滾,俗世璀璨;人來人往,緣淺緣深。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因為緣起緣滅的無常,而飽受俗世的煩惱。
  • 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模樣的?
    真正的修行到底是什麼模樣的?看過這麼多修行,和這麼多道長交流過,在我看來,真正算得上修行的就是道教的遁世者和佛教的苦行僧,為什麼說這才是修行呢?因為修行第一個先提條件就是放下?什麼才算是放下,只要是入世,正常的生活,是很難做到放下的,入世者也基本沒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放下。
  • 修行不離大道慈悲
    在末法時期來臨的時刻,所有世間的萬物和天地人三界,都是一種更新的陰陽法道和萬古靈犀的磁場爆發,與末法時期的今天在人類的空間和萬物眾生的空間中,形成了一種修行的界限和緣分的區分,導致人們在修行的法道中找不到修行的方向。
  • 《今生只做紅塵客》:本是紅塵不歸客,卻戀紅塵幾多時~
    是一位僧人,卻留戀紅塵,貪吃貪色,五戒四犯,雖然常去青樓,卻到死還是個保守人。拋開外人給他強加的盛名,其實他也不過是個出身不幸、又生性多情敏感、還患上憂鬱症的神經質青年——蘇曼殊!塵緣我們明明知道好夢難以成真,卻又無法壓抑自己的思想。
  • 出家修行是因看破紅塵?仰山禪師開示:其中另有真相
    出家修行是因看破紅塵?仰山禪師開示:其中另有真相 | 文 青衫文齋對佛學不甚了了的眾生,往往對出家修行有一種誤解,認為只有那些在紅塵世事中萬分不得意的人,才會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或因仕途失意、或因家境敗落、或因所愛無果……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削掉一頭情絲,低垂著眉眼,從此青燈黃卷,日日口誦佛經,躲避在昏暗的角落,獨自神傷。
  • 什麼是修行?真正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提起修行,立馬就會被打上諸多標籤,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在普通人的眼裡,修行、要麼是道要麼是佛,修行必然要跟仙佛扯上關係。在這裡我要說修行跟宗教沒有關係!只是人的認知與偏見。修行不是宗教的專用詞,只是這個概念被宗教專用而已。
  • 怎樣修行才對?尤其現代人要怎樣修行?
    二、怎樣把修行落實於當下呢?首先,要努力完成學佛修道的一切功課,以汲取真正的修行營養;其次,要活學活用,不能做「書呆子」。要把佛法、道法直接落實於當下,要把佛道之學應用於生活日常,要把學佛修道真正實踐於做人、做事;再次,要將佛法、道法真正踐行於生活。無論做什麼事,要用佛、道的思維來判斷、分析、踐行。即使是生活中的小小事也要滲透和應用佛法、道法。才能使之深入骨髓、深入阿賴耶識,也才能真正起用。
  • 感恩節:煙火紅塵,心懷感恩
    帶著一顆滾燙的心,感受這滾滾紅塵中的愛恨情仇,風霜雪雨,容我用一顆敏感,細膩的心觸摸這紅塵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人生,是一個感受領悟的過程,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有人說人生如夢,來去一場空。有人說人生如戲,曲終人散。我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煙火塵心。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懺悔都懺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有人修行多年,每天日復一日的打坐、誦經、禮佛,可是自身的習氣和心態同從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