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9月16日,自民黨總裁菅義偉在在臨時國會上經過首相指名選舉,正式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日本新內閣於當晚經德仁天皇認證後正式成立。在兩天前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幾乎獲得黨內所有派閥支持的菅義偉也以壓倒性優勢勝選。
9月16日,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菅義偉(前排中)率閣僚合影。新華社 圖
派閥政治是決定菅義偉在此輪首相角逐中勝出的關鍵因素。可以說,不了解派閥就不了解自民黨,不了解自民黨就不了解日本政治,不了解日本政治也就不了解日本內外政策。那麼,自民黨的派閥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運作的?農民的兒子菅義偉是如何在門第森嚴的日本政界脫穎而出的?菅內閣的內外政策走向如何?這些都要從剖析派閥政治開始。
自民黨各派閥的歷史淵源
首先,自民黨派閥的概況。自民黨是一個黨中有「黨」的政治團體,黨內派閥的形成,除了政治理念和人脈關係之外,還有歷史淵源。各派互相之間合作競爭與討價還價,是該黨政治運作的基本特點。現在自民黨內七大派閥中以傳承自日本前首相岸信介的派閥細田派和傳承自前首相吉田茂的各派閥為主,其他派閥也都有各自的淵源。
菅內閣依賴的最大派閥細田派與自民黨創始人鳩山一郎和岸信介(即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有很深淵源。鳩山一郎是戰前的政友會成員,1946年,他率領的自由黨選舉獲勝,但被當時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宣布開除公職,只好把自由黨「託付」給了外務官僚吉田茂,但1951年鳩山返回自由黨後卻再也無緣總裁位置,黨內形成吉田派和鳩山派。
1954年,鳩山和岸信介等人脫離自由黨組建民主黨,次年,鳩山把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成自由民主黨,成為自民黨的創始人。鳩山一郎、岸信介等人的基本政治主張是擺脫日本對美從屬的狀況,實現國家獨立,其實就是恢復日本戰前的大國地位,主要政治目標是修改憲法。黨內民主黨集團後來以岸信介為核心,演變成福田(糾夫)派。
前首相福田赳夫引退以後,該派核心人物由岸信介的女婿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之父)繼承。安倍晉太郎去世後,他手下的森喜朗逐漸成為該派核心人物直至今日。2000年,森喜朗成為首相,2001年,曾做過福田赳夫秘書的小泉純一郎成為首相,然後是岸信介的外孫安倍晉三、福田赳夫的兒子福田康夫相繼成為首相,該派現任領導人是細田博之,故又稱細田派,2005年以後該派躍升為自民黨內第一大派閥。
吉田茂隱退以後,他的繼承人池田勇人、佐藤榮作分裂成池田派和佐藤派。池田勇人作為吉田茂的「大弟子」,其傳人中包括大平正芳、鈴木善幸、宮澤喜一、加藤紘一、谷賀誠、谷垣禎一、岸田文雄等,在自民黨內作為吉田茂的嫡系形成了一個頗具影響力的鴿派集團。現在該派領袖為岸田文雄,故又稱岸田派 ,仍然是自民黨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派閥。
佐藤派後來被田中角榮接管,再後來演變成竹下派,傳承人包括橋本龍太郎、小淵惠三、小澤一郎、梶山靜六等人,現在該派的核心人物是竹下登的弟弟竹下亙,故仍稱竹下派。
除了上述三大派之外,自民黨內還有戰前的民政黨出身並親華的政治家松村謙三、具有鷹派色彩的中曾根康弘和反佐藤的河野一郎,分別被稱為松村派、中曾根派和河野派。
松村派後與河野派合併成了麻生派(領導人是在此次內閣留任的副首相兼財相麻生太郎);中曾根派此後演化為二階派 和石原派 ;再加上時任地方創生擔當相的石破茂在2015年成立的派閥石破派 ,就形成了目前自民黨七大派閥的格局,即:細田派(98人),麻生派(54人),竹下派(54人),二階派(47人),岸田派(47人),石破派(19人),石原派(11人)。除了這七大派閥之外,還有兩個事實上的派閥,谷垣禎一集團(16人),菅義偉集團(約30人),其餘還有43名無派閥自民黨籍議員。
無派閥的菅義偉的派閥生涯
其次,派閥政治與安·麻·菅的政治運作。菅義偉的勝出是派閥政治的結果,他雖然不屬於任何派閥,但是他的政治履歷和此次的勝出都離不開派閥政治的運作。
1996年,菅義偉得到自民黨最大派閥橋本派(傳承自上文的佐藤派,即今日的竹下派)支持而當選國會議員,並加入橋本派,其政治引路人是梶山靜六。1998年時任首相橋本龍太郎辭職後,派內的小淵惠三與脫離橋本派成為無派閥議員的梶山靜六競選自民黨總裁,當時菅義偉支持梶山,結果梶山失敗,小淵成為總裁。但是,菅義偉一直以梶山為政治師長。
梶山因交通事故隱退之後,當時已無派閥的菅義偉又加入了加藤派(傳承自上文池田派),加藤紘一曾贊成在野黨針對細田派的森喜朗內閣的不信任案,但這次被稱為「加藤之亂」的黨內政變被瓦解,加藤派因此分裂,一部分成為了今天的谷垣禎一集團,另一部分則成為了反加藤的堀內派(後稱古賀派,現稱岸田派),而菅義偉在「加藤之亂」後選擇加入了堀內派。
2006年,菅義偉支持細田派的安倍晉三競選自民黨總裁,安倍勝選後菅義偉被任命為總務大臣。但是好景不長安,安倍只幹了一年就辭職了。當時菅義偉所在的古賀派支持麻生太郎與福田康夫競選總裁,結果是福田勝出,菅義偉又一次站錯隊。後來福田下臺,麻生擔任首相,菅義偉被任命為自民黨選舉對策代理委員長,輔佐麻生內閣。但是不到一年麻生辭職,自民黨失去政權,民主黨執政。2009年,菅義偉脫離派閥,再度成為無派閥議員。
在派閥政治主導的自民黨內,無派閥的菅義偉沒有政治根基,不得不把自己綁定一位「大樹」,幾經坎坷,官二代的安倍晉三和麻生太郎成了他最後選擇的「大樹」。2012年,安倍第二次出馬參選自民黨總裁,政治盟友麻生和安倍夫人都以健康原因反對安倍出馬,菅義偉卻對安倍說:「如果能贏就應該參選」,結果安倍當選,菅義偉成為官房長官,一幹就是7年8個月,培植了不少親信。
菅義偉雖然是安倍的親信,但並非黨內派閥大佬,在投靠橋本派和加藤派後,成為無派閥議員,起初並非首相的有力人選。安倍一直想把相位「禪讓」給岸田文雄,這是黨內派閥政治結果,因為當時岸田派一直支持安倍。此次安倍辭職,如果「禪讓」順利,仍然是安倍和麻生操縱政治實權,菅義偉將被邊緣化。
但為了遏制安倍的勁敵石破茂上位,避免安倍的政策被終止,安倍和麻生把目光轉向了菅義偉。菅義偉由於其「令和大叔」形象,民意支持度開始上升,又得到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支持,勝算超過岸田文雄,又可以遏制石破。於是,安倍和麻生不得不放棄岸田,開始策劃菅義偉出馬,防止其與石破合作。
菅義偉上位的時機已經成熟。安倍宣布辭職後三天,黨內包括細田派麻生派和細田派在內的幾大派閥都表示支持菅義偉。在這次自民黨派閥權力分配的明爭暗鬥中,安·麻·菅是贏家,二階也是贏家,岸田、石破是輸家,甚至不過是棋子。安·麻作為自民黨派閥權力政治運作的老手,又成功操縱了一次成功的權力轉讓,這其中有權謀術數,算計與背叛,卻沒有人情,也無視了地方黨員,更無視了民意。
派閥平衡的菅內閣將如何施政?
第三,菅內閣的政策及面臨的課題。派閥政治視角下,組閣要看派閥平衡和人脈關係。菅義偉靠派閥政治運作上位,組閣方面帶有濃厚的派閥人事色彩。比如,菅內閣的閣僚中有細田派的岸信夫(防衛大臣,安倍晉三胞弟,因過繼給舅舅岸信和因而改姓)和野上浩太郎(農林水產大臣)、麻生派的井上信治(世博擔當大臣)、二階派的平澤勝榮(復興大臣)、岸田派的上川陽子(法務大臣)、竹下派的茂木敏充(外務大臣)等。另外,從安倍的親信加藤勝信、萩生田光一等人繼續任要職,麻生太郎繼續擔任副首相和財務大臣,菅義偉的親信河野太郎、小泉進次郎留任閣僚,他的政治恩師梶山靜六和小此木彥三郎之子梶山弘治和小此木八郎入閣來看,菅內閣可以被看做「安·麻·菅內閣」,政策上「安規菅隨」將是主要特點。
菅義偉依靠派閥政治,但他不屬於任何派閥,政治理念上也無明顯傾向。他自己說過:「我沒有什麼國家觀,不過就是一個從地方議員上來的人,與安倍不一樣」。迄今為止,他對於外交、安全問題等都表現得漠不關心,這有助於他成為首相之後維持不同理念的派閥政策平衡。他表示:日本要以日美同盟為基軸,發展與近鄰國家的關係,不改變迄今為止的立場。
關於修憲,菅義偉表示,傾聽更多的國民聲音是必要的,應該營造必要的環境,促進在野黨在國會的審議,但歸根到底,修憲是安倍的政治理念,不是菅義偉的政治理念。對於菅義偉來說,抗擊疫情才是新內閣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如何能夠使日本經濟擺脫困境,對日本社會進行改革,將是菅內閣能否持續的關鍵。
值得密切關注的是,菅內閣一定意義上是明年國會大選前的看守內閣,剩餘的時間與國會任期相同,到明年9月為止,到時菅義偉的自民黨總裁任期也將屆滿,菅義偉能否連任,取決於地方黨員代表參加的總裁選舉,國會大選則取決於選民投票。如果菅內閣考慮到明年大選的變數,現在趁在野黨集結未穩之際,利用新內閣因新鮮感而產生的較高支持率,解散國會,提前大選,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菅義偉會不會當機立斷,掌控派閥政治的主導權,通過大選甩掉看守內閣的帽子,展示自己特色的內外政策,人們拭目以待。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