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數學之美:從青年歐拉對巴塞爾問題的解法說起

2020-12-04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思、肖清

什麼是數學之美?就是思考的時候忘記時間的流逝,解答或證明後無與倫比的快樂。

歐拉,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也是最高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能寫八百多頁論文。我們經常能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與定理,可能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公式」歐拉公式。

先不說它的具體意義,能將自然數、虛數、π、0 和 1 這幾個最基本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就是令人驚嘆的美。歐拉公式將指數函數的定義域擴大到了複數域,同時建立三角函數和指數函數的關係,被譽為「數學中的天橋」。

這樣的數學方程是極具美感的,而要構建這樣的方程,整個思考與推導過程同樣是非常優美的。數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這一步步推導的過程,一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感覺。

在本文中,我們希望通過一步步重現歐拉解巴塞爾問題的過程,體會到這種數學之美。

巴塞爾問題是一個著名的數論問題,這個問題首先由皮耶特羅·門戈利在 1644 年提出,由歐拉在 1735 年解決。由於這個問題難倒了以前許多數學家,歐拉一解出這個問題馬上就出名了,當時他二十八歲。這個問題是以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巴塞爾命名的,為了紀念它是歐拉和伯努利家族的家鄉。

文章將解釋歐拉是如何解決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看看如何用簡單的 sin(x) 函數和多項式,再藉助泰勒級數的強大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巴塞爾問題

巴塞爾問題起先在 1650 年就提出來了,它的目標在於求解某一離散無窮數列的和,具體來說,巴塞爾問題可以描述為如下:

如果讀者們還記得高數,記得無窮級數,你就會發現巴塞爾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冪級數求和問題。當時很多學者都在想方法去計算這個問題,但歐拉在 28 歲時就證明了它,使得數學界非常驚嘆。歐拉最初的證明方法並不一定是非常嚴格的,但它是非常優美的,簡潔的過程與新奇的想法,使得我們能體會到「數學之美」。

歐拉最初的想法來自 sinc(πx) 函數,他將該函數定義為如下:

函數的圖像如下所示,當 x 趨向於 0 時,因為 sin(x) 與 x 的速度等同,它們相除最終會收斂到 1。之所以要構造這個函數,答案就藏在它的零點,即當 sinc(πx) = 0 時 x 的所有取值。

為了理解這一點,考慮如下四次多項式的零點,很明顯當 x 分別等於 和 等常量的時候存在零點。

如果將上述展開為一般的多次方程,我們可以得到如下表達式。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平方項前面的係數,它看起來有構造成巴塞爾問題的可能性,畢竟分母都是兩個數相乘。

歐拉的策略就和它一樣,只要構造成連乘的狀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方程的零點。如果某一個函數所有零點等同於另一個函數的所有零點,那麼至少在零點附近,它們是近似的。這樣就構建了個等式,只要一邊有巴塞爾問題,它就是可解的。

雖然想法很好,但如果要類比巴塞爾問題,真實的展開式需要是一種超越函數(transcendental function),即變量之間的關係不能通過有限次的基本數學運算表示,例如 sin(x) 等三角函數就是超越函數。

超越函數

這種函數並不是指方程 4 那種有限的多項式函數,指數函數、三角函數及對數函數才是最出名的超越函數.

上圖所示分別為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及三角函數的圖像。之前已經介紹過 sinc(πx) 函數了,可以看出來,該函數的零點就是所有正負整數。

歐拉藉助下面我們非常熟悉的數學轉換來展開 sinc(x) 在零點的情況。

因為 sinc(πx)/πx 的零點為正負 n,其中 n 是自然數,那麼根據 上文方程 3 的思想,該函數可以寫為如下的連乘形式。這種形式展示了當 sinc(πx)/πx=0 時,它的所有根。

下一步只需要展開到平方項就行了,至於為什麼,等一下就知道了。這個也好解決,分別用 1 和 -x^2 去乘以後面的項就行了,1 每次只能乘以一個二次項和所有零次項,才能保證它是最終二次項的係數。

現在等式右邊已經完全展開了,我們可以看到平方項係數存在 1/n^2(n 為 1、2、3...),這就是最終需要計算的巴塞爾問題。但左邊還沒有展開,我們現在還算不出該級數的最終結果。

如果我們把等式左邊的 x 移到右邊,即產生了一個 x 三次方項,現在左邊只剩下 sinc(πx)。現在學過泰勒展開式的你知道要怎麼解了嗎?只需要把 sinc(πx) 展開到 x 的立方項,那麼立方項的係數肯定是相等的,因此也就能解出巴塞爾問題了。

泰勒級數

泰勒級數使用無限項連加的形式來表示某一函數,每一項都是由該函數在某一點的 n 階導數計算得來。我們可以理解為,泰勒級數採用無窮的子項去逼近某一個連續可導函數,每一個高階導數,都是對該值的一點點逼近,最終收斂到該函數。

圖 6. 當泰勒級數的數目不斷增加,它最終將收斂於其表示的那個函數。圖中黑色曲線代表 sin(x) 函數。其他曲線為其對應不同階次的泰勒展開式,也就是最高次冪分別為 1,3,5,7,9,11 和 13 的多項式。

我們還記得,需要找的是逼近 sinc(πx) 立方項的係數,圖 6 中的 7 個泰勒展開式具有如下形式:

現在方程 7 整個左邊可以根據泰勒展開式表示為如下,我們需要抽取出 x 平方的係數。

我們可將式 8 看做具有無窮次冪的「偽多項式」,這樣的偽多項式有無窮多個根,其對應的根由式 5 給出。但我們現在不想關心它的性質,我們只想用係數解出巴塞爾問題。

聯繫等式左右,解決問題

通過聯立式 7 和式 9 sinc(x) 展開後的二次項係數,即可得到我們最初想要解決的巴塞爾問題:

不僅如此,歐拉的推導過程產生了著名的 Wallis 乘積公式。僅需將 x = 1/2 代入式 6 並求其倒數即可得到:

現在,我們跟著歐拉解決了巴塞爾問題,整個思考過程不涉及複雜的數學技術與概念。只需要一步步跟著它的思路走,就能通過一系列巧妙的變換,解決數學難題。這樣的思考過程、邏輯推理過程,正體現著數學之美。

相關焦點

  • 論數學之美——歐拉及其對著名的巴塞爾問題的精確解(推導)
    被許多人認為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曾經說過:研究歐拉的著作將仍然是不同數學領域的最佳流派,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它——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圖1: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的肖像,被稱為「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本文將描述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如何解決著名的巴塞爾問題。
  • 所有學生的噩夢,「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連小說都不敢這樣寫!
    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
  • 「數學之王」歐拉:中國所有學生的最大噩夢,超越達文西的全才
    如果要說起中國數學從小學到大學知識點的最大貢獻者,相比非歐拉莫屬。歐拉是天生奇才,對,他不僅僅是在數學方面的奇才,是所有領域都能精通。他的人生就連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實在是太過於逆天。9歲,他就把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看完了,13歲就考入巴塞爾大學一開始是主修哲學和法律,這在當時轟動了數學界,歐拉是這所大學,也是整個瑞士大學校園裡年齡最小的學生。在讀大學的歐拉覺得主修哲學和法律太容易了、太輕鬆了。一口氣又修了數學、神學、希伯來語以及希臘語。
  • 數學名人 | 無處不在的歐拉,你真的了解什麼叫做數學大神嗎?
    undefined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近代數學先驅之一。1707年歐拉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碩士學位。
  • 一代數學巨匠:歐拉的生平
    從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數學活動的中心反覆改變——從德國到義大利,到法國,到荷蘭,再到英國。要不是宗教迫害把伯努利一家趕出安特衛普的話,又有可能會輪到比利時;但這個家族移居了巴塞爾,結果是,瑞士成了18世紀早期很多重要數學家的出生地,包括他們在瑞士的門徒之一赫曼。但那一時期——甚或是任何時期——來自瑞士的最重要的數學家是出生於巴塞爾的萊昂哈德·歐拉。
  • 歐拉——數學界的英雄:歐拉公式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優美的公式?
    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卻足夠經驗,其中就有幾位數學家憑藉一己之力將人類的數學進程向前推進了幾十上百年。他們是人類文明的驕傲,是真正的人類之光。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偉大的歐拉。他對數學的直覺與掌控是無與倫比的,一個優美的歐拉公式被評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在數學界基本上是沒有公式能與之媲美的了。如果非要找的話,物理界的質能方程E=mc^2和麥克斯韋方程組或許能與之相媲美。e=2.718128182…自然對數,代表了大自然的優美。
  • 「數學之王」歐拉:13歲讀大學、19歲成博士,讓高考學生深陷學海
    而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歐拉也被譽為「數學之王」,與阿基米德、牛頓和高斯並稱為數學史四大天王。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可以拍成一部八十多集的電視劇都不帶尿點的那種。而且,每年在數學上栽跟頭的學生,估計恨他恨得要命,畢竟f(x)、sin、cos、tg這些符號都是他發明的。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牛?所著論文1500餘篇,一度被當作後世穿越者
    相反的,歐拉家是個虔誠的加爾文宗信眾家庭(基督教分宗),歐拉的父親保羅·歐拉更是當地德高望重的牧師。雖說歐拉一開始接觸數學是因為父親,但保羅·歐拉的數學基礎,也不過是早年中學時代的基礎罷了,畢竟一位巴塞爾大學的神學學士,又能對數學有多深厚的造詣?
  • 數學史上的最豪華的頂級數學家家譜,原來歐拉是黎曼的祖師爺
    這個家譜要從萊布尼茨說起,萊布尼茨收了個學生叫約翰·伯努利,伯努利收了一個徒學生就是著名的歐拉,歐拉在他的那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然後歐拉收了一個學生叫拉格朗日,拉格朗日收了一個學生柯西,就是著名的柯西不等式的柯西。
  • 數學家歐拉
    歐拉是瑞士著名的數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公元1707年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城,父親在鄉下擔任牧師,本身就很喜歡數學,於是經常會講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故事給歐拉聽,因此歐拉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
  • 13歲上大學19歲當副教授,「數學大王」歐拉不靠天賦靠努力
    不過有的「別人家的孩子」,硬是憑藉一己之力,讓我們連嫉妒的心都生不起來,歐拉就是這樣的人。01 他天賦異稟,9歲讀牛頓巨著,13歲上大學,19歲當上副教授1707年,在瑞士的彼得堡,小男孩歐拉降生了。承載著父親希望的歐拉,在牧師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慢慢長大。
  • 偉大的數學家歐拉,瑞士、俄國、德國都把他視為自己國家的數學家
    一七七年四月十五日數學史上傑出的數學家歐拉(Euler)誕生在瑞士第二名城巴塞爾(Basel)的一個殷實的家庭。父親保羅.歐拉(Paul Euler),是個基督教加爾文派的教長,喜愛數學,是歐拉啟蒙的數學老師。歐拉幼年早慧,在家庭的教養下,聰穎過人。保羅希望歐拉學習神學,繼承父業。
  • 數學中最優美的公式——歐拉公式,這是一個越看越美的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公式,公式中包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也隱含了宇宙的哲學原理,其形式相當優美和迷人。這個歐拉公式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把數學中最基本的五個常數,以非常優美的形式結合了起來:e——自然對數,代表了大自然π——圓周率,代表了無限i——虛數單位,代表了想像1——數字一,代表了起點0——數字零,代表了終點乘法代表結合,指數代表加成,加法代表累計,等號代表統一。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潮流青年淺談歐拉好貓 復古未來主義圈粉力MAX
    每日一問:當代潮流青年都在哪裡聚集?身為"時尚精"的我可以告訴你,在生活節奏越發迅速的當下,時尚潮人時常會約上三五好友,來一場狂歡party放鬆身心。這不,就在前段時間,我便拉上死黨一起去到江蘇泰州,為的便是參加一場名為"做時間的對手"的上市發布會,會場的主角正是歐拉好貓。
  • 為什麼你數學不行?原因在這裡
    因為黎曼老師的老師就是噹噹噹噹——數學王子高斯。 有被推崇為歷史前三數學家的高斯老師輔導,黎曼同學數學能差得了嗎?bingo,歐拉公式,歐拉函數,歐拉法,統治了整個18世紀數學界的萊昂哈德·歐拉 :「正是在下。」
  • 北洋數學講堂丨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
    「什麼是正多面體?」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出發,田剛教授開始了他的報告。他向大家介紹了人類歷史上成就卓著的數學家歐拉。歐拉約30歲時右眼失明,60歲左右完全失明,儘管如此,他仍然靠心算完成了大量論文,成為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他的工作使得數學更接近於現在的形態。歐拉公式被譽為最美麗的公式之一。在數學及許多分支中都可以見到很多以歐拉命名的常數、公式和定理。
  • 圍觀歐拉青年共創頒獎現場 Z世代交出未來出行方案
    圍觀歐拉青年共創頒獎現場 Z世代交出未來出行方案 2020年12月04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從服飾到美妝
  • 「青年共創」榮耀收官 歐拉品牌為青年癮力加冕
    開啟青年共創頒獎禮,與Z世代玩在一起就在11月20日開啟的廣州車展上,歐拉青年癮力共創頒獎盛典隆重開啟,這也代表著歐拉全球青年共創計劃完美收官。自歐拉全球青年共創計劃第二季開啟以來,全國上百所高校的優秀大學生團隊積極參加,經過近2個月的「激戰」,歐拉品牌最終從1800餘組設計作品中評選出「歐拉未來設計力大獎」、「歐拉青春影響力大獎」、「歐拉可持續創造力大獎」三大賽道的單項大獎,讓代表著年輕活力的作品閃耀廣州車展。最值得一提的是,歐拉品牌與清華大學聯手打造的「可持續發展創新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也在車展現場發布。
  • 【學術前沿】李鵑丨單子、現象和物體 ——萊布尼茨的物體複合問題以及歐拉的批判
    [21]從1746年4月9日的例會記錄可以看到,單子論題目就是由時任數學學部主任的歐拉提出的。歐拉雖然不是主席,但他才是科學院真正的精神領袖。很可能是由於在科學院中與沃爾夫主義者福和美(Formey)產生的爭論,激發了歐拉澄清物體複合問題的熱情。[22]但這其實也是歐拉一直以來對萊布尼茨以及沃爾夫哲學之批判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