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晶片都是「中國芯」

2020-12-25 海外網

「車輛使用北鬥系統,能不能實現一兩米精度、秒級誤差的導航?」有聽眾問道。

「單靠北鬥系統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還有差距。」楊長風坦言,但配合更強大的地基增強系統、車輛間的協同能力、車道輔助設施建設等,車道級識別完全可以實現,甚至可以實現無人駕駛。

稍稍幾句對談,「高冷」的北鬥系統就和日常生活無縫對接。

近日,全國政協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在京舉行宣講報告會,全國政協委員、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與融合應用》為題進行宣講。部分在京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機關幹部,「模擬政協」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代表參加宣講活動。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約20%

楊長風通俗地解釋了衛星導航的原理:基於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聽起來好像很神秘,但我們搞導航的一聽就明白了。」他笑說。

建設高性能、高可靠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科技領域中長期發展規劃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歷時近30年建設,北鬥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北鬥系統是由空間段、地面段、用戶段的工作衛星、四十多個地面站、成千上萬的用戶終端等一起織就的一張『天羅地網』。」楊長風說。

「這張網」的地位不言而喻,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它是繼移動通信、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三大經濟增長點,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預計2020年產值有望超過4000億元。

全球定位精度與GPS相當,局部區域優於GPS

和GPS系統比,北鬥表現如何?

「北鬥是最強大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楊長風說,北鬥系統獨創了三種軌道混合星座,增加了精密單點定位、星基增強、區域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全球短報文通信等新功能,可以播發更優的導航信號,「全球範圍定位精度與GPS相當,局部區域優於GPS」。比如在北美、非洲、歐洲等地,北鬥的定位精度在5米左右,在亞太地區可以精確到2.5到3米。

除了實時導航和快速定位之外,北鬥系統還有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等特色功能。如楊長風所言,北鬥服務就在你我身邊,「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導航系統,它的應用『只受人類想像力的限制』。」

特別是用北鬥系統可以「發簡訊」的短報文服務,是國外其他任何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都不具備的。楊長風透露,年底預計有增加短報文功能的華為手機發布,車道級別導航也可能搭載其中。

星星互聯 星地互聯

楊長風表示,北鬥系統具備星間鏈路,實現衛星之間、星地之間互通互聯。

他進一步解釋,北鬥三號系統採用Ka頻段相控陣鏈路,將30顆衛星和國內幾十個地面站有機聯繫起來,極大提升了運營能力、安全性和定位精度,直接為太空飛行器提供測控輸數傳服務,「沒有地面支持的情況下,衛星可以實現60天自主運行,上下鏈路不受大氣電離層的幹擾,定位精度顯著提升。」這是它的「獨門絕技」。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中,地面方隊時間誤差僅僅在0.3秒之內,距離誤差在正負10釐米之內,空中梯隊米秒不差,都是北鬥的功勞。

「北鬥芯」都是「中國芯」

經過多年發展,北鬥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基礎產品實現自主可控,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多款北鬥晶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水平達到22納米。

談到最受關注的「北鬥芯」,楊長風直言,「稱得上都是中國芯」,「北鬥晶片跟國外基本水平是同一量級」。「都是自己幹出來的。」他說,地面也完全是中國芯,今後功耗會更低,精度會更高。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正式開通服務,這標誌著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的新篇章。

但這不是北鬥系統建設的終點,據楊長風介紹,一顆北鬥導航衛星的設計壽命是10年至12年,從北鬥二號的經驗來看,衛星可以服務到12至14年,然後進入「墳墓軌道」,到時就要替換。2035年前,我國還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構建覆蓋天空地海、基準統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時空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崔爽)

責編:張靖雯

31896525,.北鬥晶片都是「中國芯」,.2020-10-17 11:26:06,.204450,.張靖雯

相關焦點

  • 捧出「中國芯」共圓北鬥夢——訪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研發先鋒韓紹偉...
    SiRF公司副總裁一職,躊躇滿志回到祖國,帶領團隊主導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10年是收穫的一年,他發明了中國第一顆北鬥多模多頻高精度晶片,並在該晶片的基礎上繼續形成模塊、板卡、接收機產品;2014年,他來到武漢光谷-母校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所在的城市-成立夢芯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武漢導航院」
  • 匠「芯」獨具,新一代北鬥三號消費級導航定位晶片發布!
    2020年11月23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國內領先的導航定位晶片廠商華大北鬥發布了新一代北鬥三號消費級導航定位晶片,對外公布型號為HD8120。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更新的技術、更優的信號、更高的精度為北鬥系統應用性能和功能帶來了全面的升級,基於北鬥三號系統的地面應用也將全面展開。晶片是北鬥導航定位各類終端產品的基礎核心器件,對於北鬥終端產品的應用普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這「三要素」,對於國產北鬥晶片的規模化應用和推廣起著決定性影響。
  • 「中國芯」再次打破僵局:救命北鬥導航,「制霸」全球導航市場
    在美國控制半導體技術出口後,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技術上的突破變得極其困難。令人興奮的是,即使如此,「中國芯」卻一再打破僵局。據悉,美國發布了對中國企業華為的晶片禁令,這使得華為無法繼續從國外研究和採購晶片。
  • 100多個國家都在用的北鬥導航,晶片到底怎麼樣?
    近期,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達到3.72億臺。
  • 北鬥星通逐夢「中國芯」 為世界做出更多北鬥貢獻
    伴「北鬥」成長,與北鬥導航系統一樣20歲的還有北鬥星通。「北鬥系統的建成,相當於我國建立了一套時空戰略基礎設施。」北鬥星通董事長周儒欣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比如通訊系統授時,無人飛機導航定位,無人駕駛等都依賴於衛星導航,這些都涉及國家的戰略安全,必須要用自己的系統。」
  • 22納米中國芯強化國際競爭力
    來源標題:22納米中國芯強化國際競爭力 記者昨天獲悉,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我國衛星導航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北鬥星通發布了代表目前國內衛星定位晶片最高水平的中國芯,22納米級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和芯星雲NebulasⅣ
  • ​「北鬥+鐵路」,為中國鐵路注入「芯」動力
    工程研究中心將圍繞鐵路工程建設 (智能勘察+智慧建造)、裝備製造 (北鬥裝備研發生產+測試認證)、運維安全 (智慧運維+預警防護)、綜合支撐 (時空信息雲服務+鐵路北鬥應用標準+智慧財產權布局)四大板塊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孵化,打造北鬥鐵路融合應用創新平臺,構建北鬥鐵路「信息雲平臺—智能終端—產業化—標準化」新模式。
  • 中國北鬥:創新超車
    ➤破解星載原子鐘、導航晶片、星間鏈路等「不可能」,歷經160餘項核心關鍵技術和世界級難題的攻克、500餘種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研製的突破,中國北鬥閃耀著三種軌道混合星座、短報文通信等獨有的中國智慧火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
  • 瞭望|中國北鬥:創新超車
    破解星載原子鐘、導航晶片、星間鏈路等「不可能」,歷經160餘項核心關鍵技術和世界級難題的攻克、500餘種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研製的突破,中國北鬥閃耀著三種軌道混合星座、短報文通信等獨有的中國智慧火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日,美國再次加碼限制華為晶片業務的發展,試圖通過對臺積電施壓,來進一步達到全面「斷供」華為的目的,如此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中,國產晶片全面替代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而目前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無疑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 迦美信芯倪文海:紮根芯行業30餘載,一直做射頻的「頑固派」
    回首30餘載射頻的浮沉之路,迦美信芯董事長倪文海博士感慨道。從20世紀90年代,在佛羅裡達大學與射頻專業結緣起,倪文海就對射頻一直情有獨鍾。為了紮根這一領域,他曾在張汝京邀請他加盟中芯國際時,去了大陸首家射頻晶片設計公司鼎芯通訊。因為在他看來,中芯國際是晶圓廠,做的不是他的本行業,而他的激情一直都在射頻這邊。
  • 印度媒體:為何美國對中國晶片嚴密封鎖,卻始終不敢對中國北鬥下
    隨著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等方面都發展了十分的快速,我們國家在很多領域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突破,甚至讓我們自己國家的人民都覺得恍惚之間,我們中國不知不覺就已經成為了世界排名前列的科技大國。而正是因為我們發展速度特別快的原因,快到讓我們自己都感覺十分的不可思議,外國都對我們中國的發展稱之為「中國奇蹟」。而就是因為我們發展太過於快速的原因,讓我們中國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怕我們如此快速的發展,威脅到美國的國際地位。所以在近些年,美國都對我們國家各種核心技術打壓的十分的厲害。
  • 北鬥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晶片亮相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7月底建成開通,迄今還不到一個月。2020年8月27日,北京海澱區舉辦中關村北鬥和空間信息服務產業高峰論壇,多項基於北鬥三號的自主創新成果首次亮相,包括北鬥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晶片、衛星天基測控收發信機、北鬥+遙感全球應用服務平臺等。
  • 龍芯的一小步,是中國晶片自主的一大步
    近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目前龍芯3A處理器銷量已經超過了30萬顆,並成功的應用在了10顆北鬥衛星之上。這一消息出爐,讓網友們興奮不已,畢竟在當前這個形勢之下,國產替代潮已經不可阻擋,所以任何中國芯取得的好成績,都是值得大家慶祝的。
  • 昂立STEM立志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顆中國芯
    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要有強大科技。」  「北鬥衛星再次騰空而起」「阿里AI推理晶片含光800發布」「研發中的據說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的超級計算機」……  如今,中國在科技上確實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績,美國千方百計的想把我們扼殺在搖籃裡。
  • GPS與北鬥晶片模組廠家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實現全球覆蓋的GNSS主要包括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歐盟的Galilio和俄羅斯的GLONASS。 各大導航系統衛星製造商集中在少數廠商,北鬥導航衛星均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
  • 投研筆記海格通信:北鬥龍「芯」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先後研製了「長河三號」、奧米伽、「長河二號」、子午儀、GPS、GLONASS、北鬥一號、北鬥二號等多個系統、多種型號的導航產品。海格通信的北鬥導航產業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近年一直擔任中國北鬥產業應用協會副會長單位,廣東省北鬥衛星導航產業聯盟主席單位,廣東省北鬥衛星導航產業(廣州)基地也落戶海格通信。
  • 「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所以近日美國第二大運營商的3000億5G訂單,愛立信和諾基亞成為了最終獲得份額的企業,華為、中興也算是間接的被排除在外了,是否入過局都是一個不可知的事情。而5G的限制只是美國限制華為發展的一個領域,畢竟華為所擁有的5G專利技術是全球第一的,所以這方面的壓力其實還不算大,華為當前最難的應該就是5G晶片了,臺積電沒有辦法繼續生產了,國內的基礎工業又太差,看似苦難重重,這反倒讓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有了更大的動力去發展自研能力。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定點,芯訊通北鬥定位模組就位
    隨著北鬥三號30顆衛星的全部就位,將釋放出比前兩代更好的吸引力。加之中國新基建浪潮的興起, 「北鬥+」高精度行業應用和「+北鬥」的高精度大眾化應用將迎來較大發展機遇。 北鬥產業鏈主要分為上遊基礎元器件、中遊終端、下遊運營服務3大環節。
  • 君正AIoT處理器晶片X2000榮獲本屆「中國芯」優秀技術創新產品獎項
    打開APP 君正AIoT處理器晶片X2000榮獲本屆「中國芯」優秀技術創新產品獎項 北京君正 發表於 2020-11-27 11: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