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內鏡再創紀錄!內鏡取出重達210g、長30cm的腫物

2020-12-24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 趙苑旨)12月2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領銜團隊,運用ESD技術,成功從患者體內取出長30cm,最粗處竟有6cm,重達210g的腫物,解決了患者長達3年的進食哽咽的痛苦,並且再次刷新了內鏡中心切除食管腫物的紀錄。整個過程由東方衛視播出。

患者的CT片,紅色區域為腫物。受訪者供圖

來自江西的53歲的陳立(化名),在三年前就出現了進食哽咽感,一頓飯基本要用一個多小時才能吃完,也常常因此沒有胃口,吃不下飯。「原來吃飯胃口相當好,現在一提到吃飯我就發愁,真的太艱難了。」陳立說。

在一次體檢中,陳立得知自己的甲狀腺出現腫大,由於甲狀腺腫大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就自動將自己進食不適的感覺歸咎於這個原因,便做了甲狀腺切除手術。然而,術後這種哽咽感並沒有得到緩解。

後來再去醫院做體檢,拍了頸胸部的CT,發現食管部位有一個腫物,佔滿了整個食管腔,醫生診斷為食管脂肪瘤,建議進行外科手術開胸切除腫物,但面對開刀陳立還是選擇先觀察一段時間,就這樣陳立與腫瘤共存了三年的時間,而這期間陳立進食也越來越難了。

今年10月17日,陳立出現了便血的情況,但他並未在意,在12月2日,陳立準備上班時,在電梯裡暈倒,後在當地醫院檢查時發現血色素只有5g,還不到常人指數的一半,做胃鏡發現,原來是垂向胃腔的腫物頭端潰瘍出血導致了便血及暈倒。在治療了6天後,症狀仍未見好轉,當地醫生立馬告病危,並推薦他立刻來找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做內鏡手術治療。

周主任在為患者做內鏡手術 受訪者供圖

12月15日,陳立來到周平紅的門診就診,「當時給他做完胃鏡發現,在患者食管入口近咽部的位置,向下長了一個長達二十幾公分接近賁門口的腫物,頭端還有潰瘍,隨時都有再出血的風險。」周平紅表示,這樣的腫物還是很少見的。

由於腫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陳立也曾出現過便血的症狀,所以導致他處在一種失血的狀態,正常人的血色素在12-13g左右,而他現在只有5g,考慮到患者生命體徵不算平穩,可能會增加手術的風險,周平紅便緊急安排他住院做抗感染治療及輸血補液。

12月22日,陳立的血色素達到了8g,達到了手術的標準,周平紅主任領銜團隊,運用ESD技術為患者做手術,由於腫物的根部有多根粗大血管,為避免手術中發生大出血,周平紅在內鏡下逐一做了電凝預處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腫物就被完全切除,但緊接著如何將腫物從狹窄的咽部、食管、口腔取出?又是周平紅面臨的一個新問題,經過一番思考,最後周平紅將腫物切成幾塊從患者的嘴裡依次取出,再通過胃鏡檢查,發現沒有任何出血及撕裂的地方,宣布手術成功。

最終測量發現腫物比原本想像的還要大,長30cm,最粗處竟有6cm,重達210g。再次刷新了內鏡中心切除食管腫物的記錄,解決了患者長達3年的進食哽咽的痛苦。

「現在患者各項指標都不錯,已經拔掉胃管,可以正常進食,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周平紅說。陳立也表示自己現在感覺輕鬆多了,終於擺脫了這個腫物的折磨。

相關焦點

  • 周平紅:內鏡裡的「大國工匠」
    2019年,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周平紅教授和他的團隊正在開創世界內鏡學的「中山標準」。大批外國醫生慕名排隊到中山醫院學習。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樂平市人民醫院內鏡室
    診療項目有: 胃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無痛胃腸鏡檢查、內鏡下止血、消化道息肉EMR術、APC術、消化道異物取出術等。 醫務人員先後多次到上海、南昌各知名醫院進修學習,並有國家級和省級論文發表。在全省第五屆臨床實踐技能醫生大比武中榮獲「崗位技能標兵」稱號。
  • 【技術】內鏡下圈套切割碎石成功清除複雜巨大胃結石
    關注我們 結石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它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在人體內的官腔內形成固體塊狀物,石頭要是長在膽囊那就是膽結石,長在腎臟就是腎結石,而如果長在胃部那則是胃結石了。
  • ...內鏡中心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Heller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的POEM...
    近日,食管胃腸內科王常會主任醫師、內鏡中心胡月華主任醫師帶領食管胃腸內科內鏡微創治療團隊成功完成泰安市首例外科Heller手術後再發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的POEM手術。術中發現食管管腔明顯擴張、迂曲,距門齒39cm開始內鏡通過困難,遂於距門齒30cm在食管右側壁偏後壁避開原手術瘢痕處建立黏膜下隧道至賁門下方,剝離過程中可見粗大血管,部分區域重度黏連,賁門部肌層明顯增厚,一次性切開刀自距門齒36cm至42cm全層切開肌層,再次進鏡賁門明顯鬆弛。患者術後第二天行上消化道造影后開始進食流質,無進食阻擋感,第三天順利出院。
  • 第四屆中山大學消化內鏡論壇圓滿落幕
    上午10點中山六院內鏡演示準時開始,一號直播間是我院李初俊主任為一位多次內鏡下治療的食管良性狹窄患者行「內鏡下狹窄切開術(黏膜下隧道方式)」解除梗阻;二號直播間同時直播郭勤副主任醫師為一位11歲的患者行「經口小腸鏡檢查及空腸息肉切除術」。
  • 3歲男孩患甲狀舌管囊腫,內鏡輔助下口腔前庭溝入路手術切除
    經術前充分準備,齊魯醫院口腔科頜面外科主任醫師王勇、副主任醫師石亮團隊完成了院內首例在內鏡輔助下經口內前庭溝入路甲狀舌管囊腫切除手術,標誌著口腔頜面外科進入了內鏡微創新時代。患兒男性,3歲,因「甲狀舌管囊腫"入院,經檢查腫物位於頦下頸部正中,約2*1.5*1.2cm大小,MRI示:頦下佔位性病變,考慮為囊腫。
  • 山東省中醫院消化內鏡診療科:「內」有醫者仁心 「鏡」下妙手回春
    說老陳胃部的腫瘤是一個「炸彈」一點都不為過,因為腫瘤不但大,而且長有一個非常粗的蒂,足足有2釐米粗。這個「粗蒂」血供豐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切除腫瘤,必然伴隨著大出血的風險。面對這一病例,全科進行了仔細的術前病例討論,認為患者如直接內鏡下剝離腫瘤,出血風險極高,上消化道一旦出血足以致命,對此可以應用先結紮再切除的方法,切斷腫瘤的血供後再予以清除,會大大降低風險。
  •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童消化內鏡室正式啟用
    3.更清晰:內鏡圖像為消化道黏膜的真實呈現,藉助光源和高清顯示器,清晰顯示病變;再加上放大、NBI、染色等手段,甚至可以達到顯微鏡級別,再小的病變都一清二楚;還不受偽影、空氣、容積效應、圖像重疊等影響。
  • 內鏡「神探」讓消化道腫瘤「無處藏身」
    近三個月來,威海口腔醫院內鏡室通過精細檢查,共查出十幾例早期消化道腫瘤,年紀最小的患者27歲,這些查出早期消化道腫瘤的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威海口腔醫院內鏡科主任車毅提醒,45歲以上人群可通過內鏡檢查來篩查消化道腫瘤。
  • 渭南市消化內鏡專委會年會圓滿召開
    12月5日,由渭南市消化內鏡專委會、消化內鏡質量控制中心、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承辦的2020年渭南市消化內鏡專委會年會、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學術會議暨消化內鏡洗消研討會在渭南召開。來自省內外的消化界專家及渭南市周邊多家醫院的醫護同道100餘人參會。
  • 日本胃腸內鏡學會結直腸EMR/ESD指南
    顯著遲發性出血 遲發性出血是指內鏡治療後一段時間內血紅蛋白下降>2 g/dL或證實有明顯出血。明顯的延遲性出血不包括少量出血,如糞便中有微量血液。遲發性出血的發生率EMR為1.4%~1.7%,ESD為1.5%~2.8%。
  • 探秘消化道迷宮,內鏡治療碩果纍纍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本期優勢學科: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醫學中心  (國家衛健委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江蘇省十三五期間「強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南京醫科大學碩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人體的消化道環境錯綜複雜,猶如迷宮一般,如何在迷宮中穿行,準確消除病灶而不給周圍組織造成傷害?
  • 傑思拜爾創始人胡善雲:為臨床提供脊柱全內鏡整體解決方案
    我國脊柱內鏡先驅、著名專家張西峰和世界脊柱內鏡先驅,著名脊柱內鏡大師Anthony T Yeung等在2017年發表的中國脊柱內鏡發展歷程回顧文章中指出,2010年中國國內僅有不到30名醫生每年可以完成100例以上的經皮脊柱內鏡手術,而到了2016年,能達到此標準的醫生已經有200-300名。
  • 《頸胸腰椎脊柱內鏡實用技術》新書成功發布!
    Anthony T.Yeung教授作為《頸胸腰椎脊柱內鏡實用技術》一書的序言作者,通過視頻連線向該書的出版表示祝賀,並肯定了省直三院椎間盤中心對脊柱微創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與努力。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楊惠林教授視頻連線致辭,祝賀《頸胸腰椎脊柱內鏡實用技術》出版。
  • 河池市人民醫院:成功舉辦醫用內鏡知識 技能培訓班
    2020年12月5日,由廣西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主辦、河池市人民醫院承辦的「2020年廣西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第四期醫用內鏡知識技能培訓班」在河池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大樓23樓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舉辦。河池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明棣、河池市各級醫院相關醫護人員及工程師共150餘人參加培訓。
  • 內鏡下POEM手術,幫助花季少女解「吃飯難」
    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成功為一名13歲少女開展賁門失弛緩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手術)。POEM手術是內鏡下微創手術難度最高的4級手術之一,需要高超的內鏡技術及操控能力。一年來,該中心在副主任劉漢雄和副主任醫師彭昌能的主持下,已成功完成了28例POEM手術,為賁門失弛緩病人解除了病痛。
  • 宜賓市中醫醫院成功舉辦「內痔內鏡下微創治療學術沙龍」
    為了更好的普及內痔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12月5日,「內痔內鏡下微創治療學術沙龍」在宜賓市中醫醫院召開。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張向東、副院長徐永強,遂寧市中心醫院劉天宇教授,全市從事消化內鏡專業的醫護人員參加會議。
  • 第四十五屆全國婦科內鏡診斷與治療手把手學習班暨第十三期「一帶...
    2020年11月23日-27日,為期一周的 第四十五屆全國婦科內鏡診斷與治療手把手學習班暨第十三期「一帶一路」婦科內鏡技術手把手學習班圓滿舉辦,本屆學習班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北京醫學會婦科內鏡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婦科內鏡醫師培訓學院、中華醫學會婦科腹腔鏡培訓基地及國家衛健委四級婦科內鏡手術培訓基地共同主辦
  • 金震東:超聲內鏡技術的發展使得這類疾病的治療發生了劃時代的改變!
    如今在介入水平較高的醫院,多是交由內鏡科或消化內科來處理。「在長海醫院,90%~95%的胰腺假性囊腫多由消化內鏡中心來治療。治療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逐步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的模式轉向了介入治療的模式,其中介入治療手段分為內鏡下介入治療與非內鏡下介入治療。10%~20%的胰腺假性囊腫手術可以通過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引流和超聲內鏡引流來進行操作。
  • 脊柱內鏡單側雙通道(PBED)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
    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圖: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保留椎旁肌、減少失血量、促進術後早期恢復等優勢。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具有明確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