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為什麼說歷盡苦難,其實是為了完成自我救贖?

2020-12-21 問過藍天

眾所周知,六祖大師的一生,在《壇經》中多有描述。

儘管《壇經》並非他本人所著,但是,經文的內容卻得到他的認可,即:

「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鈔錄流行,目曰《法寶壇經》。汝等守護,遞相傳授,度諸群生。但依此說,是名正法」

慧能像

也就是說,《壇經》在成書之後,他本人是看過,當然也可能是其他弟子給他讀過,因為他並不識字,所以,六祖大師住世的時候,《壇經》已經「鈔錄流行」,即在弟子們當中流傳,而且六祖也認為是「正法」。

因此,《壇經》中所記錄六祖大師的生平,可信度是非常高的,更何況經中並沒有抬高他自己的意思,反而講他歷盡苦難,而這些苦難,或許正是他實現自我救贖最主要的方式。

為什麼如此說呢?

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也就是說,在六祖東出山門講法之前,所經歷的苦,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即:

拜五祖為師

一、「左降流於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相關焦點

  • 佛教問答:六祖慧能在獵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的一生也是充滿離奇與波折,可是我們如果還原當時歷史,六祖慧能在當時獵人隊伍中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六祖還常發表一些違背獵人常理的怪論,因此大家看六祖的眼光也是怪怪的。一個人一旦只說好話,卻不敢說反抗或者抵抗的時候就難免讓人感到軟弱。還好六祖還保護了一位女子,堅持不讓這位女子受到傷害。可是面對他人的報復,六祖也只是一味地忍讓。
  • 都說神秀不如六祖慧能,但誰知道他是「兩京法主,三帝國師!」
    另一首是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裡我們不說禪宗的南北之爭,也不說佛門的衣缽傳承和正統與否,咱們就只是就事論事啊!就因為這兩道偈語,當時的五祖弘忍大師認為慧能要比神秀有慧根,所以大半夜的把衣缽傳給了六祖,還送了一首偈語給六祖:「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 讀《金剛經》,懂得六祖慧能的解義裡一句話,一通百通
    《金剛經》作為最受信眾喜愛的佛典之一,向來註疏甚多,又因為相傳六祖慧能是聽五祖弘忍大師講解《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的,所以後來六祖慧能結合自已心得寫下的《金剛經》解義(亦稱口訣),就成為許多人「曲線」解讀《金剛經》的途徑,倒也別開生面。
  • 有人問六祖慧能何為佛的三身四智,六祖這樣回答
    大殿內的佛像六祖慧能解釋說:所謂「三身」,其實是假立的名號,都發自本源自性,每個人的本源自性都具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初祖庵智通聽了六祖慧能的這番話後,當下大悟。於是,智通讚嘆道:「三身原來就在我的本體,四智也在我的心中,心體融合無礙,都成了絕對的大圓鏡智,最高的智慧之光,映照三千大千世界,應物現形,自由自在。
  • 功夫片裡的踢館,六祖慧能竟然遇到過!「抽屜小故事011」
    中國佛教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曾經遇到過。話說這一日,六祖大師正在寶林寺的方丈室與首座弟子行思論道,忽然聽到寺院裡面一陣喧譁,似乎是寺裡的僧人與什麼人起了爭執,只聽得外面有人大喊:「讓那個不識字的樵夫出來,我要讓他知道什麼是佛法,省得他在這裡冒充禪宗六祖!」
  • 慧能大師曰:誦經要「知宗趣」!什麼是知宗趣?且聽六祖如是說
    我們熟悉《法寶壇經》的應該知道,六祖慧能大師口裡講的「此經」其實指的就是法達禪師誦的《法華經》。也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一部非常殊勝的佛教經典。所謂「成佛的法華」。如果有機緣的,有條件的善信們,最好都請一部《妙法蓮華經》回去念誦念誦。利益無窮,功德無量。南無妙法蓮華經!
  • 一段歷史: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
    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輕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來養活母親。慧能的身子輕,就在腰裡綁了塊石頭,來增加身體的重量,這樣在舂米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槓桿壓起來舂下去。就這樣,慧能在碓房老老實實地做了八個月的活。 這一天,五祖為了考驗弟子們禪學水平的深淺,好物色一個接班人,就讓每個人寫一首偈子呈上來。當時神秀擔任上座,上座在寺院裡是僅次於住持的位置。神秀才華傑出,大家都很服他,想著這個繼承人是非他莫屬了。
  • 四會首部電影六祖慧能的扮演者竟然是國內實力派演員于波!並且...
    全國首部關於禪宗六祖的電影——《六祖慧能之懷會止藏》正在按計劃推進當中。近日,機智的小編收到風,六祖慧能的扮演者已經敲定,他就是國內實力派演員于波除了于波,還有多位演員送來了真摯的祝福,他們都預祝《六祖慧能之懷會止藏》
  • 我們六祖慧能大師宣講的念佛法門同樣殊勝!
    可以說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一切教法皆是方便教法,而不是究竟教法。因為究竟教法是不可思議之法,是不可言說之法。這也就是我經常反覆跟身邊的人講,我們千萬不要將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修為境界當做是自己的境界。所謂「說時是覺,對境則迷」。修行人千萬不要自欺欺人!我們深信佛法,那麼就要深信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教言。然後努力增上,精進修行,以期漸得法益。這樣方不負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悲心一片!
  • 六祖如是說……
    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如是開示。其實這十六個字就已經把禪宗說盡了!但是,眾生業重福薄,非要一探究竟,殊不知探來探去,卻離所謂的「究竟」越來越遠。有一個據說是郭德綱張雲雷的水軍,自稱一天佛也沒有學過,就來和我辯論佛法。它認為佛教是有種種區別的!它問我:玄奘大師為什麼要西天取經,難道不是為了區別佛法嗎?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祖師語錄集,《六祖壇經》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翻開《壇經》,其中精美絕倫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譬喻、玄妙深奧的機鋒、心領神會的對話……無一不讓我們為之嘆美、折服。  縱觀慧能大師的一生,為求佛道,歷盡艱辛。磨坊八月舂米。接法之後,又於獵人隊裡隱居生活十五年,食肉邊菜,韜光養晦,歷經了身心的磨鍊與煎熬,最終機緣成熟大展宗風。
  • 禪宗六祖慧能10大經典名言,句句直指人心,了悟人生
    悲觀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但其實,不管是,樂觀也好,還是悲觀也罷,往往都容易走極端。樂觀的人有時候會陷入盲目樂觀,而悲觀的人又容易陷入盲目悲觀。那怎樣才是最好的呢?孔子在評論《詩經》的時候,有一句說得非常好:「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做人也一樣,中正平和的狀態是最好的。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那個度卻很難把握。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 從達摩禪師到六祖慧能的傳法偈,看看與你是否印心?
    五祖弘忍傳法六祖慧能,付衣並法偈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復無種,無性亦無生。」傳法已,五祖誡六祖:從此以後,「衣」止不傳。付法偈看似尋常,不在於理,而在契機。各祖師之間的傳承不在於一二三日,只是於機緣處接應。二祖慧可與達摩祖師之間有一案例,可以對應來了解這些機緣。
  • 或許我們誤會六祖很久了
    上一講我們說到有兩位印宗法師座下弟子圍繞著風動還是幡動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就在不同觀點的大眾雙方爭執不下之時,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說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使得大眾駭然。這樣一來,自然就驚動了正在宣講《涅槃經》的印宗法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身臨苦難壓迫下的人們,往往參考他們受難程度之深的並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摧殘,在於他們精神層面的無法自我解圍。長久以來,苦難的例子早已令人耳熟能詳,苦難的模樣和人們的經歷苦難的過程,也早已透明化、深度解析式的為人們提供參考。這其中,無論是附帶有反面教訓色彩的還是正向成長經驗的,都是適合人們歷久不衰的寶藏。
  • 中國歷史上最強逆襲哲學家——慧能
    禪宗由菩提達摩開創,但在六祖慧能之前都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經過慧能對其進行中國化改革之後,最終發揚光大,成為中國佛教的最大宗派,直到今天仍然流傳甚廣,尤其在知識分子中具有深刻影響。慧能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禪宗的實際創始人,中國頂級的佛教哲學家。而慧能從小家境貧寒,沒有讀過書,他從文盲逆襲為禪宗六祖,只用了八個月時間。
  • 且聽六祖如是說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為了躲避「惡人」追殺,隱遁到獵人隊伍裡。這一隱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陰荏苒,已經將一位十四五歲的聰慧善良的少年脫變成一個三十歲的偉岸大丈夫了。六祖慧能大師自從離開黃梅五祖弘忍大師之後,未嘗有一刻忘懷恩師的教誨,即使混跡於山林獵戶之中,也是終日精進修行。這一日獨自思維:「時當弘法,不可終遁。」
  • 聽慧能大師怎麼說
    但我所說的這些還不都是我們偉大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所宣講的「懺悔法」。那麼我們六祖慧能大師所開示的「懺悔法」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且看《法寶壇經》第109講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 慧能:浪花雖巨而瞬間消逝,山洪雖猛但片刻無蹤,唯平凡才是強者
    《六祖慧能傳》中當翠翠姑娘勸告六祖,不要甘受熊飛的欺負,要像個男子漢一樣跟他公平的對抗之時,六祖答曰:「對抗不能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變得更加仇恨。」翠翠又說:「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在我們這裡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 慧能:浪花雖巨而瞬間消逝,山洪雖猛但片刻無蹤,唯平凡才是強者
    《六祖慧能翠翠又說:「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在我們這裡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六祖回答說:「我知道,但是我心目中的強者跟你不一樣,只有平凡才是真正的強者。浪花雖巨,但瞬間消逝,山洪雖猛,但片刻無蹤,豈能奈何大海、群山毫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