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裡的踢館,六祖慧能竟然遇到過!「抽屜小故事011」

2020-12-22 佛眼裡的世界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是無數英雄與平凡人共同書寫的。可有這樣一群人,卻似乎被深鎖在了歷史的抽屜裡。本系列為大家帶來佛系人那些不為人知的有趣故事。

相信大家都看過陳真的連續劇或者電影,不管是李小龍,李連杰還是甄子丹的版本。其中有個內容,作者自己是非常的喜歡,就是踢館。小日本跑到精武門去踢館,然後又被狠狠的收拾一番,怏怏離去的樣子十分解氣。

《佛眼裡的世界》撰寫的任何內容必定與佛門有關,踢館這種事情,難道還能發生在佛門清淨地?是的,您猜對了,踢館不但會發生在佛門,而且同樣精彩。中國佛教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曾經遇到過。

話說這一日,六祖大師正在寶林寺的方丈室與首座弟子行思論道,忽然聽到寺院裡面一陣喧譁,似乎是寺裡的僧人與什麼人起了爭執,只聽得外面有人大喊:「讓那個不識字的樵夫出來,我要讓他知道什麼是佛法,省得他在這裡冒充禪宗六祖!」

原來慧能大師本是打柴的樵夫出身,隻字不識的他卻憑著《金剛經》開悟,得到五祖弘忍大師親傳了六祖的衣缽。但因為年輕,有人不服,曾被居心叵測的人追殺,隱藏16年後,才來到了寶林寺,正式開始弘法。

這寺外叫囂之人想必是對六祖仍有誤解,便來公然挑戰六祖了。「師父您少坐片刻,待我去把這狂徒轟出寺去!」行思關切地對師父說道。慧能大師微微一笑,道:「人家是專門來找我的,你要是帶著眾僧人,把他哄出去,這豈不成了佛門中人聚眾欺負人了?還是為師親自去會一會他吧!」

慧能大師便與弟子行思一起來到了寺裡的大院子裡。原來,在院子裡叫囂的,是一個背著經文的青年行腳僧人。這僧人剛進門,寺門口的師傅就好心的問他是不是來參拜六祖,本想是幫他登記,如果需要還可以在寺裡住下來修行。沒想到這青年僧人,來了就想往方丈室闖,不讓他進去,還就在這院子裡吆喝上了,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這分明是來踢館的。

眾人見慧能大師與行思師兄來到了院子裡,便安靜了下來,一個僧人迅速的給慧能大師搬來了椅子,請師父坐下,其他僧人便站立在慧能大師的兩旁,就像是在保護著師父。

這青年僧人到也器宇不凡,看見眾僧人圍著慧能,他自己依然昂著頭站在慧能面前,似乎根本就不把這個樵夫放在眼裡。

慧能大師靜靜地望著這個青年僧人,面帶微笑,到也不急著說話,一眾僧人怒目而視,不是師父在場,非把這個傲慢無禮的青年僧人轟出去不可。

青年僧人見慧能大師望著他,他到也毫不心慌,挑釁的回望著慧能說道:「聽說你這個樵夫,隻字不識,還自稱聽《金剛經》開悟,得了五祖大師的真傳,我自小熟讀《金剛經》與《法華經》,今天就來揭穿你這個騙子的真面目!」

「慧能自幼打柴,確實是隻字不識,有幸得到五祖大師親傳《金剛經》,但到如今,慧能確實少有疑惑,不知道能否請你,為和尚我解答一二,如果有理,這六祖之位由你來繼承也未嘗不可」,慧能大師仍舊微笑的望著青年僧人說道。

一眾僧人聽聞慧能大師此言,不免有些詫異,不解的看了看行思師兄,行思當然知道這是師父故意在勘驗這個青年僧人,便用眼神示意眾僧人稍安勿躁,看看師父是怎麼修理這個青年僧人的。

這青年僧人聽聞六祖此言,頭不禁揚得更高了。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青年僧人竟揚言六祖有什麼疑惑,儘管問他。

只見慧能大師不緊不慢的說道:「我看你背上背著的書箱,裝著不少經書,請問這經書是有相還是無相呢?」

「這經書當然是有相,如果是無相,就是虛無,如果經書是虛無的,又哪來經書可以讀呢?這下你明白了吧?」,青年僧人故意不屑地瞥了慧能大師一眼。

「我佛釋迦牟尼在《金剛經》中說道,『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既然『凡有所相,皆是虛妄』,那你整天學這些虛妄的有相的佛經做什麼?」慧能大師突然擲地有聲的反問道。

「這......這......」青年僧人一時語噻,不過這青年僧人倒也機靈,「那你到是說說是為什麼呢?」

「你不是來為和尚我解惑的嗎?怎麼到反到問起我來了?」慧能大師再次反問道。

「那佛經是無相.......不對......還是有相........也不對」青年僧人不禁冷汗直流,自己讀了這麼多年的佛經,竟然連佛經是有相無相都說不清楚。青年僧人一會兒微微點頭,一會兒又微微搖頭,自顧自的站在原地喃喃自語的思索著。

「佛經乃是渡我們到達智慧開悟彼岸的船,若已到彼岸,難道你還要背著船走嗎,修行之人,連對佛經的執著都應該捨棄,哪裡還需要關心佛經是有相無相?」行思在旁邊輕聲說道,慧能大師也不禁會心的一笑。

青年僧人的心中突然耀出了一縷光明,雖然仍有疑惑,但這種有所悟的感覺是自己讀經多年從未體會過的,以往自己的心中只是漆黑一團,明心見性則更是天邊之事,儘管自己的佛經經文早就讀了三千多遍。

「還不快來拜見師父!」行思對著青年僧人親切的說道。

「弟子法達,請師父恕罪!請師父收下弟子吧!」說罷,法達按照佛制的大禮,鄭重禮拜了慧能大師。也向一眾僧人為自己入寺時的傲慢,誠摯的道歉。

法達的踢館以被慧能大師的禪機,深深折服而結束,六祖至此,也真正的在法達的心裡出世了。後來的法達一直隨慧能大師修行,並終於在慧能大師的啟發下得道開悟,成為了慧能大師座下的十大弟子之一。

(正文完)

一點感悟:

佛家的踢館當然不會像武家的踢館那麼動作激烈,但是佛家大師們智慧的決鬥也有別樣的精彩!

智慧的你也許看一個佛家的故事就開悟了,智慧大增,也說不定呢?

不如關注一下吧!

關注《佛眼裡的世界》,成為有故事的人!

謝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佛教問答:六祖慧能在獵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的一生也是充滿離奇與波折,可是我們如果還原當時歷史,六祖慧能在當時獵人隊伍中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01「不務正業」據《六祖壇經》記載,六祖慧能被賜予衣缽之後跟隨獵人隊伍進入山林,獵人隊伍以捕獵為生,吃的都是肉食。
  • 四會首部電影六祖慧能的扮演者竟然是國內實力派演員于波!並且...
    全國首部關於禪宗六祖的電影——《六祖慧能之懷會止藏》正在按計劃推進當中。近日,機智的小編收到風,六祖慧能的扮演者已經敲定,他就是國內實力派演員于波除了于波,還有多位演員送來了真摯的祝福,他們都預祝《六祖慧能之懷會止藏》
  • 讀《金剛經》,懂得六祖慧能的解義裡一句話,一通百通
    《金剛經》作為最受信眾喜愛的佛典之一,向來註疏甚多,又因為相傳六祖慧能是聽五祖弘忍大師講解《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的,所以後來六祖慧能結合自已心得寫下的《金剛經》解義(亦稱口訣),就成為許多人「曲線」解讀《金剛經》的途徑,倒也別開生面。
  • 「慧故事11」
    想必很多朋友看到這個佛家的偈子,便知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明心見性之作。五祖弘忍也正是由此偈而選擇了慧能大師,並終將禪宗的衣缽交由慧能大師來傳承與弘揚。「慧故事系列」繼續為大家帶來六祖慧能的故事,這些內容在《六祖壇經》《曹溪通志》《曹溪大師別傳》《六祖慧能文化研究》中基本都有記載,作者將用今天的語言為大家帶來一個更為真實的六祖大師。
  • 都說神秀不如六祖慧能,但誰知道他是「兩京法主,三帝國師!」
    另一首是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裡我們不說禪宗的南北之爭,也不說佛門的衣缽傳承和正統與否,咱們就只是就事論事啊!就因為這兩道偈語,當時的五祖弘忍大師認為慧能要比神秀有慧根,所以大半夜的把衣缽傳給了六祖,還送了一首偈語給六祖:「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 慧能大師曰:誦經要「知宗趣」!什麼是知宗趣?且聽六祖如是說
    ——《觀無量壽經》我們的法達禪師放下了傲慢,虔誠恭敬地向我們偉大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請教法義。六祖慧能大師問法達禪師曰:「汝念此經,以何為宗?」法達禪師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念誦,豈知宗趣?」還有一小部分人是妄解經義。這一類人其實也不少。這一類人也聰明機靈些,識字也多。但這一類人就是喜歡妄解經義。他就是在自己的思維意識裡去想像和猜測佛陀的教言。有一些人是這樣的去誦經。還有一種就比較稀有罕見,就是類似六祖慧能大師這樣的人。根性好,於佛相應,誦經時就能夠於法義相應。這一類人不多,可以說甚為稀少。
  • 有人問六祖慧能何為佛的三身四智,六祖這樣回答
    大殿內的佛像六祖慧能解釋說:所謂「三身」,其實是假立的名號,都發自本源自性,每個人的本源自性都具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初祖庵智通聽了六祖慧能的這番話後,當下大悟。於是,智通讚嘆道:「三身原來就在我的本體,四智也在我的心中,心體融合無礙,都成了絕對的大圓鏡智,最高的智慧之光,映照三千大千世界,應物現形,自由自在。
  • 孫悟空在南贍部洲為何沒有遇到仙佛神聖?慧能竟然和孫悟空有關!
    原文說孫悟空被困五行山正直王莽篡漢(公元8年),往前倒推,大鬧天宮兩三天,八卦爐裡四十九天,做齊天大聖記得是半年光景算一百八十天,弼馬溫做了十幾天,在地府勾銷生死薄時三百四十二歲。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做個加法約合六百年。因此孫悟空大概出生在公元六百年左右,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
  • 六祖慧能:為什麼說歷盡苦難,其實是為了完成自我救贖?
    眾所周知,六祖大師的一生,在《壇經》中多有描述。儘管《壇經》並非他本人所著,但是,經文的內容卻得到他的認可,即:「吾於大梵寺說法,以至於今,鈔錄流行,目曰《法寶壇經》。慧能像也就是說,《壇經》在成書之後,他本人是看過,當然也可能是其他弟子給他讀過,因為他並不識字,所以,六祖大師住世的時候,《壇經》已經「鈔錄流行」,即在弟子們當中流傳,而且六祖也認為是
  • 一段歷史: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
    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輕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來養活母親。慧能的身子輕,就在腰裡綁了塊石頭,來增加身體的重量,這樣在舂米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槓桿壓起來舂下去。就這樣,慧能在碓房老老實實地做了八個月的活。 這一天,五祖為了考驗弟子們禪學水平的深淺,好物色一個接班人,就讓每個人寫一首偈子呈上來。當時神秀擔任上座,上座在寺院裡是僅次於住持的位置。神秀才華傑出,大家都很服他,想著這個繼承人是非他莫屬了。
  • 我們六祖慧能大師宣講的念佛法門同樣殊勝!
    我們偉大的六祖慧能大師乃禪宗一代祖師,秉佛門之心印,傳見性成佛之正法。豈有六祖慧能大師不懂念佛的道理?我深信!我們的佛弟子如真能領悟六祖慧能大師所宣講的有關念佛生西方的妙義,必然對我們修學淨業助益甚大!時下,每每一提及禪宗大德論及淨土法門,就有某些淨土宗學人猶如踩了他(她)們某根神經一樣敏感。他(她)似乎把淨土宗看做成了一個處女,別人稍一言指,似乎立馬就會失節似得!
  • 中國歷史上最強逆襲哲學家——慧能
    禪宗由菩提達摩開創,但在六祖慧能之前都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經過慧能對其進行中國化改革之後,最終發揚光大,成為中國佛教的最大宗派,直到今天仍然流傳甚廣,尤其在知識分子中具有深刻影響。慧能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禪宗的實際創始人,中國頂級的佛教哲學家。而慧能從小家境貧寒,沒有讀過書,他從文盲逆襲為禪宗六祖,只用了八個月時間。
  • 從達摩禪師到六祖慧能的傳法偈,看看與你是否印心?
    五祖弘忍傳法六祖慧能,付衣並法偈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復無種,無性亦無生。」傳法已,五祖誡六祖:從此以後,「衣」止不傳。付法偈看似尋常,不在於理,而在契機。各祖師之間的傳承不在於一二三日,只是於機緣處接應。二祖慧可與達摩祖師之間有一案例,可以對應來了解這些機緣。
  • 或許我們誤會六祖很久了
    就在不同觀點的大眾雙方爭執不下之時,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說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使得大眾駭然。這樣一來,自然就驚動了正在宣講《涅槃經》的印宗法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於是時, 印宗法師將六祖慧能大師延請至法席上座,並且向六祖慧能大師徵詰佛法奧義。
  • 《六祖壇經》的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層?
    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祖師語錄集,《六祖壇經》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翻開《壇經》,其中精美絕倫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譬喻、玄妙深奧的機鋒、心領神會的對話……無一不讓我們為之嘆美、折服。  縱觀慧能大師的一生,為求佛道,歷盡艱辛。磨坊八月舂米。接法之後,又於獵人隊裡隱居生活十五年,食肉邊菜,韜光養晦,歷經了身心的磨鍊與煎熬,最終機緣成熟大展宗風。
  • 禪宗六祖慧能10大經典名言,句句直指人心,了悟人生
    禪宗六祖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他又說:「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皈依。」他在這裡明確告訴我們,修禪其實就是修行。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場修行呢?怎樣才算是真修行呢?就是「自悟自修自性功德。」禪宗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性具足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和聖人一樣無差別的智慧。
  • 六祖如是說……
    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如是開示。其實這十六個字就已經把禪宗說盡了!但是,眾生業重福薄,非要一探究竟,殊不知探來探去,卻離所謂的「究竟」越來越遠。有一個據說是郭德綱張雲雷的水軍,自稱一天佛也沒有學過,就來和我辯論佛法。它認為佛教是有種種區別的!它問我:玄奘大師為什麼要西天取經,難道不是為了區別佛法嗎?
  • 《金剛經》:從六祖慧能的解義裡,看一流人物?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原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要空有兩邊不能著。且看《金剛經》第九品(一相無相分)節選: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
  • 六祖說:各位想要見西方極樂世界嗎?此地,眼前就能見到!
    然而,六祖慧能大師卻對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予以形式上的否定,為什麼呢?首先,六祖從其提持禪宗的立場出發。當時六祖恰逢大唐盛世,根性猛利的人不少,與禪宗有緣人的人很多,所以六祖大師的說法,契理契機,正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