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手工多 家長們忙於工作無暇動手

2021-01-09 中國教育在線

  遇上節日,不少幼兒園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些手工,或為孩子準備一點節日裝備,然後讓孩子帶回幼兒園,與其他同學一起慶祝。不少媽媽抱怨,這些手工作業或節日裝備,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拼媽」,讓孩子和家長都糾結。

  記者到多家幼兒園了解情況發現,其實孩子並沒有大人想的那麼多,家長不必太焦慮。專家指出,在平時的教育中,家長應讓孩子懂得每種事物各有特點,而不是簡單用「好不好」、「漂亮不漂亮」去看待。

  媽媽煩惱:

  節日服裝太醜孩子不進課室

  小鑫今年剛上幼兒園小班。萬聖節來臨前,小鑫班主任留言讓家長們為孩子準備一些玩具或衣服,班級將組織巡遊活動。

  小鑫媽工作一向很忙,當時看到這條信息,也沒太多在意。活動前夜小鑫媽用家裡的硬紙板簡單做了一個小面具。第二天,一進教室,媽媽傻眼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穿著非常漂亮的節日衣服。小鑫看到不肯進門。

  調查:

  每月做手工媽媽壓力大

  不少媽媽反映,現在一到什麼節日,幼兒園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些手工。

  唐女士的女兒今年也是剛上幼兒園。前幾天,她和老公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做了一輛紙質小貨車,完成老師布置的親子作業。

  波子的媽媽說:「講故事比賽之類的,也得讓家長準備道具。平時幼兒園經常叫家長收集餅乾罐、用紙巾筒做昆蟲、給教具做加工等,很費工夫。」

  小查的媽介紹,自從女兒進了幼兒園,自己就幾乎每個月都要做手工,這些手工在幼兒園還要進行評選,這種「拼媽」實在讓人累。

  幼兒園:

  漂亮非目的老師會疏導

  記者就此走訪了多所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記者發現,孩子其實沒有大人想的那麼多,即使有點情緒,老師也會進行引導。

  新三中附近的一家幼兒園的李園長告訴記者:「幼兒園進行這些活動,是希望家長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幼兒園老師也會提前製作一些面具、帽子,給沒有準備的孩子戴上。如果孩子有情緒,老師會婉轉地告訴他,這些衣服、面具都不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湖景路一家幼兒園的楊園長則表示,對這些手工作品,不會用「好」、「不好」、「漂亮」、「不漂亮」來評價,而會說「獨一無二」、「好玩」、「特別」來描述,多鼓勵孩子。

  專家:引導孩子欣賞各種美

  對於媽媽們的煩惱,青少年兒童心靈成長導師譚科認為,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不會想得太多。如果孩子真的糾結於此,也是家長思想的影響。

  「如果媽媽經常說,這個漂亮,那個不漂亮,這個好,那個不好。那麼,孩子就會習慣性地把接觸到的東西進行對比。」譚科認為,家長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讓孩子學會發現各種事物的特點,學會去欣賞各種美麗。

  用這種方法進行教育,孩子慢慢就能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會偏頗於某一點。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手工作業擊垮各位家長?網友:不,擊垮我的是其他家長
    文 /芳芳育兒經,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讓孩子上幼兒園一方面是讓孩子學東西,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安心工作,但是不少家長抱怨孩子的幼兒園手工作業成為了他們的一大難關,幼兒園美其名曰說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但多數都是家長動手,不但花費了大把時間,而且還有可能被想法好,手工強的家長「秒殺」。
  • 家長吐槽幼兒園手工作業引共鳴,個個被逼成全能,網友:可以兼職
    爸媽們有給孩子做過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嗎?前兩天表妹就給我吐槽了他們幼兒園剛布置的手工作業,主題是「變廢為寶,回收再利用」,是為了響應垃圾分類而舉辦的一個活動。學校裡給每個孩子發了6個紙盒,讓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開動腦筋,發揮創意,做出與眾不同的小椅子。
  • 幼兒園小朋友作業:做繪本,家長們如熱鍋上的螞蟻瘋狂找對策!
    近期,身邊幼兒園小朋友的家長們忙於繪本製作。幼兒園從小班到大班每人製作一本繪本,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們遞交的作品要參加比賽,優秀作品有獎勵。接到作業任務,家長們開始忙碌起來,有的是忙於繪本製作,有的是忙於找人幫忙,家長們都想讓孩子提供優秀繪本,但真正讓孩子動手的項目少之又少。
  • 「回家作業」被家長代勞,幼兒園老師怒道:請把動手能力還給孩子
    昨天去幼兒園接寶寶,回來的路上寶寶突然跟我說:「媽媽,老師今天布置作業了,讓我們回家包餃子。」因為沒有在家長群裡收到老師的消息,我還以為孩子只是說說。可等到吃完晚飯以後,我在家長群裡卻看到了別的家長發的包餃子的圖片。
  • 幼兒園手工作業有多奇葩?寶媽:不是培養孩子,是鍛鍊家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幼兒園都強調素質教育,如果家裡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會隔三岔五收到老師信息,讓帶孩子一起完成各種手工作業,一會兒讓做個小動物,一會兒讓做個萬花筒。遭遇過「手工作業」的家長想必都有過這樣的心得和小小的抱怨,老師的課題是:「廢物利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仔細想想,三四歲的孩子,能做出的東西實在有限,還不都是看家長的能力嗎,那家長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可怎麼辦呢?
  • 這屆家長有多硬核?幼兒園手工「做小動物」,一個個仿佛有靈魂
    為了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幼兒園老師經常會布置這類作業,然而單憑孩子的力量要完成,自然是不可能的,必須家長先自己學著做再教孩子,有時甚至家長直接代勞完成了。這真是硬生生把家長一個個給逼成了手工大師,創造了許多「神作」。這屆家長有多硬核?
  • 幼兒園手工作業評比:自制不敵網購,孩子「受傷」、家長苦惱
    幼兒園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製作手工燈籠。 本文圖片 半月談網全家一起用環保材料結合自己的創意做出充滿溫情的燈籠——這是今年中秋節前廣州一家幼兒園給孩子和家長布置的一道作業。從畫畫、剪裁到製作,4歲的彤彤和媽媽費了好大一番勁才將廢舊的材料自製成一個燈籠。
  • 幼兒園手工作業逼倒父母?網友:不,擊垮我的是其他家長的手工
    但是,幼稚園會給寶寶們布置各種各樣的手工作業,美名其曰是增強寶寶的動手能力。但是,手工作業已經成了父母們之間的比拼。寶寶們將作業帶回家,然後父母就開始大顯神通,想方設法的給寶寶完成作業,為了不讓寶寶在學校丟人,真是廢寢忘食也要將寶寶的手工作業完成,堪比自己上高中那段時間般刻苦。
  • 這麼多幼兒園新手工教程,以後手工作業家長不用愁了
    本文導讀 為了孩子幼兒園手工發愁的家長真的不少呢,很多都在交作業的前一晚奮戰到深夜啊,總是抱怨,這哪兒是給孩子的留的作業,明明就是在考家長啊!
  • 幼兒園蔬菜手工作業火了,孩子們腦洞大開,網友:一個比一個有才
    幼兒園屬於學前教育,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以啟發孩子思維為主,幼兒園的家庭作業通常不會是學科知識作業,多數都是一些趣味手工。難怪有家長忍不住調侃:動手能力不強,都不好意思陪孩子完成幼兒園作業。
  • 家長感嘆幼兒園作業折騰人 做功課是「拼娘」
    近來,不少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幼兒園、小學三天兩頭布置出小報、做燈籠、廢舊材料創意設計等各種雷人回家作業,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令家長疲勞應付。記者採訪了多所幼兒園、小學的家長,收集各種挑戰家長底線的另類作業,對這些作業,有的家長表示相當折騰人,有的則表示盡力而為不必過於計較。老師們則表示,親子作業更多的是希望家長們的指導,而非大包大攬。
  • 幼兒園布置蔬菜手工作業,孩子們想像力豐富,網友:太考驗家長
    而同樣是西藍花做成的狗,這位家長和孩子的動手能力就比較強大了,不僅把狗做的惟妙惟肖,還給狗狗配了個狗盆。    5、黃瓜青蛙  這位寶寶跟家長完成的手工作業獲得了一致好評,班上其他的小朋友也很感興趣。
  • 幼兒園手工教案:愛心賀卡+手工
    後出示範例:賀卡,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賀卡送給長輩。3、示範講解製作方法:在白卡紙上畫自己喜歡的圖畫,用彩筆、印章、手指點畫等方法,製作賀卡。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啟發幼兒用色彩鮮豔的彩筆來作畫,也可用印章、手指點畫等來製作賀卡,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做幾張美麗的賀卡,給個別幼兒幫助。表揚認真製作有創意的幼兒。
  • 幼兒園作業五花八門,家長:擊垮我的不是作業,而是其他家長
    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開始,家長最頭疼的恐怕就是孩子的幼兒園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吧,美其名曰給孩子留的作業,實際上是分明是考驗家長的。 小區裡有個媽媽最近上周可愁壞了,兒子幼兒園留了手工作業,做一個小汽車,這位媽媽自己吐槽說,從小手工就一塌糊塗,別說小汽車,就是積木堆個小汽車,都做不來。
  • 幼兒園開放日,邀請家長看什麼?看過的幼師都收藏了!
    在每個環節、活動中,通過教師直觀的教育行為與通俗的教學語言,教會家長們,如何在家引導孩子學習與遊戲,老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將這些方法明確告知家長,比如「在家裡,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幫助家長們學以致用。 記得,開放日的活動要富有幼兒園特色,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符合教師專業素養的教育行為與教育語言,讓家長受到啟發與借鑑。
  • 親子手工:老師用心良苦,家長抱怨。做好這幾點,矛盾迎刃而解
    忙乎了一個多小時,喬麗忙了一身的汗,總算完工了,心裡鬆了一口氣:明天總算能交差了。琪琪看著媽媽做的手工,非常開心,拿在手上擺弄,睡覺也不捨得放下。給孩子做好手工後,喬麗趕快做自己今晚要完成的方案,今晚又要熬夜了……每個有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都有像喬麗一樣,回家幫寶寶做手工的經歷。
  • 配合幼兒園交作業,家長的求生欲有多強?網友:一晚上吃20個雞蛋
    在這樣的大形勢之下,學校老師也想了辦法,開展豐富的親子活動,促進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其中,「幼兒園手工作業」大行其道。為了在發揮孩子的創造性的同時,節省家長們的開支,「廢物利用」是最常見的套路,有家長說,突然發現,幼兒園開始跟垃圾桶過不去了,因為很多東西家裡的確沒留,只能去主動「拾荒」了,哈哈哈哈!
  • 幼兒園作業難壞了爸媽:為孩子通宵做手工
    原本以為女兒上幼兒園後,自己身上的擔子能輕一點,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從孩子入託後,作為家長的她,「功課」反倒多了起來。面點比賽、給動物做房子、服裝秀……幼兒園裡時不時會有新的任務下來,怎麼能別出心裁幫孩子完成「作品」,讓她這位擁有博士學歷的媽媽也傷透腦筋。「有時老師會趁家長接孩子時當面布置任務,有時是群裡通知。
  •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跟著受折磨?二胎媽媽崩潰:我不想再配合老師了
    比如製作親子的節日手工,大小節日都需要製作,家長就需要到處找素材,每次做完手工家裡就像剛剛打完仗的戰場,原本整潔的家裡突然就變成了「垃圾場」。如果家長工作太忙碌了或者沒有及時交作業,在班級裡被點名的就是孩子了,最重要的是,說好的親子作業,老師卻不會合理地分配,所有的任務基本都是大人來完成,孩子的任務可能只有給作品點綴和裝飾,家長為了孩子沒有拒絕的理由,如果最後交不上作業,委屈的是自己孩子。
  • 硬核手工作業走紅,家長用稻草做了個龍:沒才藝真不敢送孩子上學
    現在的很多幼兒園和學校為了增加孩子與家長的親密度,增加互動,往往會舉辦很多親子活動,或者是布置一些手工作業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也是為了讓家長能夠與孩子多溝通,達到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目的。前不久,浙江的一所小學舉辦了耕讀文化節,其中的一個班級被布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用稻草做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