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中至味,人間煙火——寫在第三屆漢川河解豐收節後

2021-01-15 晚霞毓秀

參加過三屆漢川河蟹豐收節,壓軸大戲:「吃在漢川」美食推介會,最讓人難以忘懷。唇齒留香間,根植於心裡的是這一方水土的人間煙火。

世間,唯美食不可辜負!

不論是藏在市井生活裡的百姓煙火,還是張揚在酒宴之上的美味佳餚,有時就是一個地區的符號,繞不開的人間食味。

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的區別,食味上的不同往往率先體現,就像提到熱乾麵,人們會想到武漢,提到漢川,自會想起漢川的湖鮮,秋風起,蟹腳肥了麼?

追逐食味,有時也是一趟旅行的動因,美食和美景,就象是一對孿生姐妹,總是相提並論。

就如漢川,襟江帶湖,一馬平川,河湖縱橫,沃野平疇,風光秀麗,物產豐饒,繞來繞去,還是落在食物上。湖鮮至味,必是金蟹。

往往,貧瘠地區,吃得就簡單些,食物加工就少些工序。富饒之地,食物充沛,人就變著法兒地吃得更精細,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漢川向來物產豐富,對吃食的講究,加工之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幾百年。講究名產,名菜,名店,名廚,名席,非要比出高下,才肯罷休,所以代有名廚。

近的來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始,人稱「劉佛爺」的漢川名廚劉松柏1958年曾為領袖毛澤東做過菜,那叫一個榮耀。70年代,漢川廚師主廚中國駐波蘭和斯裡蘭卡大使館,大勺顛了國外。80年代後,一大批廚藝新秀活躍在各大賓館酒店。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善做湖鮮,漢川河網密布,水產豐富,做得多,吃得多,見多食廣,自成美食家,代代傳承,已不知是先會吃,還是先會做。

會做會吃也就罷了,還各種講究,曰:美食文化。

無論是席名還是菜名都有名頭,比如婚宴必有「三丸」(魚丸、生氽丸、珍珠丸)寓意圓滿。

上菜講究先後順序,先葷,後素,而且必是「七不出雞,八不出鴨」。「鯽魚頭、鰱魚尾、鯿魚吃划水」。春吃黃頹、夏吃鱔魚、秋吃河蟹、冬吃野鴨等等,細說還有很多。

漢川的蒸菜尤其出名,漢川三蒸,許多人都理解為三種食材一起蒸,錯!三蒸指的是三種蒸法,粉蒸、泡蒸和扣蒸。

雞、鴨、魚、肉,土豆、地瓜、玉米、乾菜,無所不蒸。蒸法不失原味,入口軟而香濃,老少鹹宜。比如六代秘傳至今的榔頭蒸鱔魚,鱔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芋頭浸染了鱔魚的鮮香,軟糯彈牙,而鱔魚又帶著芋頭的清香,相得益彰。

秋天最吸引人的還是漢川大閘蟹,生時青殼、白肚、黃金爪,熟後通身金黃,見者流涎。

漢川做蟹方法極多,既可簡單一蒸,亦可花樣翻新,比如蒜蓉蜈蚣蟹,選蟹,清淨,蒸熟,開殼,剪掉蟹爪擺成蜈蚣狀,再淋上醬汁和蒜蓉,好吃,更好看。

湖水煮湖魚,最能代表漢川味道。漢川為平原湖區,水產位居全省前列,尤以魚鮮見長,漢川廚師特別擅長做甲魚、河蟹、鱖魚、黃鱔、財魚等高品質水產。比如椒麻財魚片,味道鮮美,價格親民,特別適合產後體虛,術後進補。

慄山瓦罐雞湯,選用散養慄山土雞,肉質緊而不柴,以傳統方式先武后文的火候煨燉數小時,肉質鮮嫩爽滑,湯汁香濃,油而不膩。

蓮子、菱角、荷塘藕所做漢川荷月,用豆漿衝泡散開成荷花狀,因此叫荷月,乾濕兩種吃法,耐儲,可以作為伴手禮,也是受眾廣泛。

美食承載歷史,收納風土人情,人間煙火。看似一場美食盛宴,何嘗不是一場文化饕餮呢?

漢川置縣始於南北朝,坐實千年古縣,因漢江橫貫全境而得名。因水而生、依水而興、緣水而美,素有「魚米之鄉、江漢明珠」的美譽,今又「千年湖鄉、水韻漢川」的聲名鵲起,是湖北省知名的水產大市,美食之鄉。

漢川菜明清時初興,建國後繁榮,傳承300多年。口味適中,與粵菜比鹹而不淡,與淮、揚菜比糖而不甜,與川菜比不辣不麻,更沒有湘菜那種火辣勁兒,蒸、煨、炒、溜、滑、燒,自成體系,貼秋膘最好了。

相關焦點

  •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戲說漢川美食
    參加過三屆漢川河蟹豐收節,壓軸大戲:「吃在漢川」美食推介會,最讓人難以忘懷。唇齒留香間,根植於心裡的是這一方水土的人間煙火。世間,唯美食不可辜負!不論是藏在市井生活裡的百姓煙火,還是張揚在酒宴之上的美味佳餚,有時就是一個地區的符號,繞不開的人間食味。
  • 助力成都煙火味,大吃八方第三屆「88會員日」完美收官!
    在後疫情時代,成都餐飲商家積極復工復產,投入城市經濟復甦的戰役中。大吃八方作為本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自3月起公司2000餘名員工全員歸來,旗下嘎嘎鴨腦殼、師徒情人民食堂、萬傑老灶火鍋、讓籤籤飛小郡肝串串等10餘品牌上百家門店恢復正常營業。連續排隊十年的萬傑老灶火鍋,更是在6月火力全開,搶攤成都東西南北,再添新店!
  • 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百家故事
    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不食人間煙火!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讓我聯想到了電影橋段中的仙女,多麼美的一句話啊!可是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麼一句話卻是描述著那麼不幸的一群人。苯丙酮尿症患者,以下簡稱PKU患者。什麼是苯丙酮尿症呢?苯丙酮尿症簡單來說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
  • 瞪眼牛煎包又見人間煙火味
    瞪眼牛出品的煎包,皮脆料足,一口到餡,有汁有味,可以是一頓講究的早點,也可以是正餐的配菜,更可以是深夜加班後靈魂的慰藉。總之,非常方便都市來去匆匆的消費者堂食享用或打包攜帶。走進任何一家瞪眼牛煎包門店,消費者很容易被懸掛、張貼在店內的創意橫幅吸引。「牛大骨提前加量慢火熬製」「就愛人間煙火味」,這既是瞪眼牛煎包的特色所在,也體現了品牌的定位。
  • 【智慧廳堂】以花入饌,食盡人間煙火
    【智慧廳堂】以花入饌,食盡人間煙火 2020-12-03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川必打卡的十二道美食,你吃過幾樣?
    ,一屜蒸籠合美味,新堰磨子味飄香。漢川蒸菜十分地道,經過名師名廚的製作,眾多食材合於屜中,組成了這道經典的漢川美食——新堰磨子。– 新堰磨子 –魚肉鮮甜,肉質細嫩;雞肉味淡,滋味鮮美;豬肉味甘鹹平,蛋白豐富。葷素融合,搭配得當,口感醇正,溢香四座。
  • 嘗完人間煙火味,煙火氣就交給歐朗德斯吧
    中國人的飲食偏重口味,喜重油重鹽,擅大火烹調,在高溫條件下,油脂會分解成油煙,裡面包含亞硝胺等多種致癌物,「煙火氣」已被列為室內空氣汙染物,但是不用擔心,品嘗完人間煙火味,身上的煙火氣就交給空氣淨化器吧。
  • 宋詞中不食人間煙火的寶寶名,美到骨子裡!
    所以,從宋詞中為寶寶起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名字,不僅能讓名字帶有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而且還很美,那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宋詞中不食人間煙火的寶寶名,不得不說,這些名字簡直是太美了。天闕天闕(què)是一首愛國抒情詩詞《滿江紅·怒髮衝冠》中而起的名字,它的意思即皇帝的居所,也是眾臣朝拜的地方,在詞句中天闕是嶽飛戰勝後報捷的目的地,故將其起作男孩名字,有「凱旋」之意,是個有氣勢唯美的男孩名字。
  • 兩位詩詞大咖,李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蘇軾煙火氣十足的廚子
    還有說蘇軾一生寫了二千七百多首詩。從詩的存世數量來看,蘇軾高於李白。但是李白的詩的成就高於蘇軾。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大多數是李白的作品,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大多是蘇軾。因此李白是詩界第一人,蘇軾是詞界第一人。
  • 《風味人間》第2季走遍全球探尋至味 紀錄美好的煙火世界
    據悉,《風味人間》第2季將於4月26日起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帶領觀眾一同見證人間煙火的溫暖與詩意,重啟每個普通人的美 記憶。險象環生,至味之旅見證人類為吃所做的極致無限風光在險峰,《風味人間》第2季深諳美 也是同樣道理。
  • 興唐米業「寧粳43號」大米獲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12月20日在湖南長沙結束的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會上,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通過多個環節的評比和打分,最終選出30個金獎水稻品種。
  • 人間煙火,有「蟹」值得
    江南的螃蟹,最常見的做法為清蒸,「十月吃黃(母),重陽節後吃膏(公)」,時光的流轉下,充滿智慧的人們早已摸索出獨享蟹味的最佳吃法。等待的時間裡,灶上的火咕嚕咕嚕響,灶下的人便開始忙著調料了,江西陳醋中放入幾片薑絲(祛寒),在空氣中與氧氣分子親密相擁後,那才是最好的味道。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往往最能驗證食材是否上乘,剝開殼,去除內臟,掰開身體,一口咬下去,滿滿的蟹黃鮮香的滋味,挑動你的味蕾,讓你的舌頭舒服得放佛要跳起舞來。
  • 出自《詩經》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名,美到心醉!
    中國人取名歷來都講究意、形、音等元素,所以,我們的名字可以說是美到一筆一畫,美到一音一意,特別是從中華經典《詩經》中起名,既有很美的韻律感,又有很純粹的幸福觀,因此,從詩經中為孩子起名,很有韻味。那麼,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美名,我相信,一定有你喜歡的那一款!南嘉「南嘉」這個名字出自詩經「南有嘉魚,烝然罩罩」中,在詩中,講述了,南方是出產鮮美魚的地方,在有魚的地方,魚群遊動把尾搖,所以,這個場景不僅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而且也很美。
  • 我讀《至味在人間》
    作者是「舌尖上的中國」的製片人,據說研究美食好多年,脫離了低級趣味和爛俗的修辭,用真心來寫了這本書。真不真心的倒沒看出來,美味卻時時躍然紙上。吃喝有道,行文有氣。這是我所推崇的文人,文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熱愛生活喜歡生活記錄生活的俗人一個。對於還沒有吃早餐的我來說,讀著文章,流著口水,真是一種甜蜜的「折磨」。
  • 「春潮文學.原創作品」羅夢夢|《人間煙火味,年味漸濃時》
    人間煙火味,年味漸濃時「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年的春節似乎比往年來得要早一些,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放爆竹、貼春聯、吃年飯、大拜年等各種傳統民俗活動成為佳節團圓的一種儀式感,一種幸福。而這樣幸福的儀式感離我們並不遙遠。在余光中的詩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小時候,春節是新衣服和口袋裡的壓歲錢,長大了,春節是日曆上的歸期和手上的車票。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吃貨蘇軾蘇軾,蘇東坡,除了他文學上的造詣,恐怕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美食家的稱號。放現在,蘇先生是妥妥的一枚吃貨。在吃的成就上,估計他稱第二估計就沒人敢稱第一了。舉世聞名的「東坡肉」就是因他而被世人熟知,在他的詩作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寫吃。
  • 宋長徵散文集《鄉間食味》出版
    日前,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籤約作家、菏澤市作協副主席宋長徵力作《鄉間食味》由黃山書社出版發行。本書為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籤約作品,也是宋長徵「鄉間系列三部曲」之一,與其已出版的《鄉間遊戲》互為映照、補充。
  • 餐飲企業:「熬出頭」更具人間煙火味
    在等待了一個多月後,3月13日,新梅華江南雅廚李公堤店恢復堂食,這是新梅華在疫情期間恢復堂食的第一家門店。蘇州善正鑫木(新梅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單正回憶,公司今年年初四以後原本每天都訂滿的訂單3天內全部退完,這對「平時生意就飽和、過年期間上座率更高」的新梅華是個不小的損失。「對比以往節假日的話,餐廳每個位置損失三四批客人,一天下來就流失七批左右客人。」
  • 我記憶中的年味是滿滿的「煙火氣」
    尋常煙火氣,方顯人間情。距離春節已經過去十二天了,由於疫情的影響,這個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春節。由於不能出門走動,今年的拜年形式大都是電話拜年,視頻拜年等線上拜年。以往熱鬧的景象春晚截圖而現在呢,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年味也是一年比一年淡了啊。在年夜飯的餐桌上,大家會抱著手機等待搶紅包。由於環保的要求,煙花鞭炮也消逝遁跡。
  • 《風味人間》第二季: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第二季《風味人間》中,總共有八集的內容,分別是《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雞肉風情說》、《顆粒蒼穹轉》、《根莖春秋志》和《香腸萬象集》。揚州雙絕的甜,不同於其他,它是「甜中有鹹,鹹不壓甜」「似隱若現」「消弭於無形,蹤跡縹緲」,而與揚州「似隱若現」的甜對比鮮明的是土耳其「鋒芒畢露」的甜,它「鋒芒乍現」、「堅決果斷」。所謂吃食,是人間煙火氣的具體呈現。那麼萬家燈火中,總有人哭,也有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