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本人能成為大藏家,全仰仗中國文物!

2020-12-14 騰訊網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第一位:坂本五郎

日本古董商兼收藏家坂本五郎(1923-2016)對於中國古董藝術品收藏十分熱愛,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到創立「不言堂」,成為日本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古董交流會之一,2016年8月15日坂本五郎去世。

唐 三彩貼花雙繫繩柄壺

元青花釉裡紅大罐

北宋 定窯劃花八稜大碗

北宋 定窯刻牡丹紋碗

官窯粉青釉紙槌瓶,南宋,200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6752萬港元,刷新當時南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夾紵乾漆佛頭像,唐代,2013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4044萬港元,刷新當時唐佛像世界拍賣紀錄。

赭地剔彩穿蓮翼龍圓長方盆,明成化,2013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成交價844萬港元。

鬥彩雞缸杯,明成化,2014年香港春拍,2.8124億港元成交。

商末周初 鳳凰文卣

商末周初 饕餮文鼎

殷商時期 饕餮文瓿

唐三彩『金加彩唐馬俑』

第二位:藤田家族(藤田美術館)

位於日本大阪的藤田美術館落成於1954年,同其他頗負盛名的博物館相比,並不顯山露水,但它卻是日本最富盛名的私人美術館之一。創始人藤田傳三郎(Denzaburo Fujita)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實業家,釀酒業豪商出身的他參加倒幕維新運動,並在其中受益。

同時,他還是一位東亞傳統藝術的愛好者,斥巨資搜集了許多國寶級文物。據說,在收購文物時,他出手快又準,幾乎從來不問價錢。

曜變天目茶碗 中國南宋 藤田美術館藏

《六龍圖》陳容

成交價:48,967,500美元成交

龍泉青釉印纏枝牡丹紋鳳尾尊

元十四世紀

龍泉青釉刻纏枝花紋荷葉蓋罐

李公麟 《便橋會盟圖》

《石渠寶笈》記載為韓幹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尊

商晚期 安陽青銅饕餮紋方罍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瓿

商晚期 青銅羊觥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比丘法興造釋迦三尊黃花石像

第三位:臨宇山人

臨宇山人的宋瓷收藏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收藏囊括南北諸窯,被譽為最全面的宋瓷私人收藏。

北宋 定窯黑釉鷓鴣斑盌

北宋 耀州窯刻芙蓉紋盌

北宋/金 定窯刻牡丹紋折沿盤

北宋 定窯刻螭龍紋洗

北宋/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小口瓶

北宋 鈞窯天青釉盤

南宋 建窯「油滴天目」茶盌

五代/北宋 越窯青釉刻蓮紋鴛鴦鈕圓盒

南宋 吉州窯玳瑁釉剪紙貼雙鳳紋長頸瓶 名「飛鶴」

北宋/金 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缽

南宋 龍泉窯青釉鳳耳盤口瓶

第四位:安宅英一

安宅英一是一名富二代,他從小勵志想當一個音樂家(創立了音樂界的安宅獎)。他的父親也看出這孩子不是經商的材料,其實沒有指定他為接班人。但是陰錯陽差,他父親去世後,他接手了安宅產業。

他的精力沒有放在產業的經營上,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了陶瓷器的收藏。他的收藏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美,符合安宅英一的審美的器物。清代的官窯都沒有進安宅英一的法眼,他一年到頭奔走於各大拍賣會之間,公司帳上的盈餘都買了陶瓷,每一件都是安宅英一花費巨大心血淘來的寶物。

南宋 國寶油滴天目茶碗

飛青瓷

汝窯水仙盆

南宋吉州木葉天目碗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瓶

不得不說,這次提到的坂本五郎、藤田家族(藤田美術館)、臨宇山人以及安宅英一等四位日本收藏家(族),其收藏的中國古董藝術品的珍貴程度都是博物館級的,有些甚至是價值連城!

(圖文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中國文物珍品日本展出回顧:這些藝術珍品,國內罕有聽聞
    過去的一年,筆者前往日本關西地區的奈良,探訪了唐代文物雲集的正倉院展,同時也發現關西有其他的一些博物館也在舉辦優質的展覽,其中還能看到不少來自中國的藝術珍品,都是國內罕有聽聞的。中國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進入了信史時代。到了周朝,甲骨文逐漸衰亡,而大量青銅器上的金文,讓人們對當時的歷史認知更加清晰起來。特展中陳列的「象紋卣」,50字的銘文中記載了西周時代宗周、成周等三個都會城市,為人們了解西周時期的歷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在白鶴美術館的特展上,能看到一些公元七世紀以後的書法作品,有一件珍貴的唐代《畫圖贊文》,是日本自古流傳的文物。
  • 中國文物遺失的四次浪潮
    其中日本最多,達12443片。這些甲骨大多藏在東洋文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以至於有人哀嘆「甲骨文在中國,甲骨文在日本」。 在中國,美國文物商幾百美金便能買到中國很好的古董,一萬美金可以買到最好的中國古董,這些古董大都是從大家族、古董商、古玩商店,還有老百姓家裡流散出來的。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地區,文物流失得更厲害。因為這些地區經常出土漢唐文物,一些農民在耕地、掘墓時,發現了很多東西,但他們並不太懂挖到的是什麼。
  • 他號稱天下第一藏,為文物一生散盡家財,將無價之寶捐給故宮
    張伯駒是「民國四公子」之一,他從小記憶力驚人,9歲能作詩,20歲飽讀詩書,卸甲從商後成了一名銀行家。同時,他又是中國一代鑑藏大家、風雅名士,為了收藏絕世的國寶書畫,他常常一擲萬金,還賣了佔地15畝的豪宅,甚至被綁架8個月也不肯賣書畫贖身……在張伯駒眼裡,這些蘊含了中國文化的字畫的價值,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
  • 三國時期將軍古墓被發現,出土一件文物,讓日本人卻忐忑不已
    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發現墓室又被盜過的痕跡,但是,其中許多精美的文物也仍然保存得較為完好,依舊出土了上百件文物。在出土的文物中,專家在他的墓中發現了木屐。木屐是日本文化之一,日本一直標榜木屐是其發明。專家對於日本發明木屐表示質疑,根據史書記載,我國早在隋唐時期之前就已經有了木屐,因為唐朝,中國與日本的大規模交流,到了唐朝才流傳到日本。
  • 古人留下的3件國寶級文物,有一件想看卻要去日本!
    這些珍寶中,有三件國寶級文物,至今無法追回,想看只能去日本。這三件珍貴文物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從中國流落到日本?它們什麼時候能重回祖國的懷抱?其中第三件是不能盯著看的,這是為何?圖片:清朝的文物劇照悠久的歷史、嚴謹的禮儀、森嚴的制度、不計其數的能工巧匠,在這麼多綜合因素下,中國輕輕鬆鬆成為世界上文物最多的國家。但在近代,中國文物被其他國家擄走將近1000萬件。
  • 我國東海打撈1艘日本沉船,竟有中國失蹤文物,日本卻說還給他們
    電影講述了1945年,日軍投降後,郭達飾演的廚子機緣巧合下登上了運送日本傷兵回國的貨船,卻意外發現此船真正的目的是將日軍劫掠的中國文物偷運回日本。為了不讓文物流失海外,郭大叔一夥齊心協力炸掉了日本貨船,將文物成功留在了中國的海域之內。這是中國非常優秀的一部抗戰題材的喜劇電影,但是觀眾們在享受電影帶來的歡笑時,卻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
  • 日本收藏家坂本五郎:竭盡洪荒之力收藏中國古董
    有一位日本老頭值得我們敬佩,他在8月15日去世了,生前為中國古董收藏的圈內大咖,他與中國古瓷的大藏家広田松繁交從甚密,他在歐洲拍場上屢創中國古董天價,他被歐洲人譽為「小拿破崙」。他,就是中國青銅器、瓷器大藏家及著名古董商坂本五郎。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後梁錢幣
    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經民國大藏家方若、戴葆庭等人收藏,現二品均在國家博物館收藏展出。其因也存世稀少,位列中國古泉「五十名珍」。近期熱文: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二戰勝利前夜,梁思成是怎樣保護日本京都奈良文物的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大批知識分子南渡,與此同時將大批珍貴文物如甲骨文丶北京猿人頭蓋骨等罕世珍寶南下轉移。儘管不少文物、大師們的研究成果在轉移途中被炸被焚,丟失散落甚多,如陳寅恪等大師多年研究成果,幾近面世,在轉移過程,卻永遠消失了,焉能不使大師們痛心疾首,心肝滴血!
  • 只有外國有中國文物?來看看中國都有哪些外國的頂級文物?
    都說國外的博物館裡遍地都是中國的國寶,什麼字畫、瓷器、佛像、青銅器等等,每次提起這些我們總是義憤填膺,屬於自己的寶物卻以不正當的手段放在別人家的展覽柜上,心裡肯定不是很好受。那麼說回來了,不敢西方還是東方,都有中國的文物,那我們中國,有什麼外國的文物嗎?
  • 法老墓出土一件文物,埃及人視為「聖獸」,日本專家:不就是貓嗎
    說到埃及古墓以及埃及文物,世人想到的肯定是圖坦卡蒙墓以及墓中出土的珍貴文物。事實上,埃及法老墓指的並非只是圖坦卡蒙墓,而是泛指帝王谷中的歷代法老墓,截至目前為止在帝王谷已經發現了65座法老以及其他貴族墓。這些法老墓出土了大量的古埃及時代稀世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 被日本「掠奪」走的珍貴文物,圖4是中日外交史上的珍貴文物
    漢委奴國王金印是一件文物,印面正方形,邊長2.3釐米,印臺高約0.9釐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釐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清晰地說明了倭國是漢朝的附屬,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貴的文物
  • 流失在外的5大中國文物,價值連城,如今去外國才能一睹真容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湧現出不同的人物和朝代,朝代更迭,代表他們文化發展的文物也層出不窮。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珍貴的文物,有的被很好的保存並流傳下去;而有的則因為個別原因,被流失在國外,成為他們的鎮館之寶。讓人遺憾的是,現在想要去見一面這些國寶,中國人還得去國外的博物館一睹它們的真面目。
  • 陶瓷界罕見的日本國寶級文物,8件中國瓷器,你認識幾件
    如果要問除了中國之外,陶瓷界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莫過於日本了,不僅品種全,而且還質量精。翻看日本的文化史,便可知日本受中國的文化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陶瓷燒制方面亦是如此。日本的茶道起源於鎌倉時代(1192-1333年),與中國的宋代點茶法一脈相承。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日本考古最大醜聞,70萬年文物被爆造假,手法高明讓人「佩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考古這項職業,可能存在著很大的誤解和偏見,認為這就是掘人墳墓的差使。其實不然,考古工作的一項最大成就,就是可以通過文物發現,證實我們這個文明的演變和來歷,尋找到一些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這對於整個人類和民族的發展史,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日本nhk聲稱這個是他們獨有的 但它卻出現在了中國的文物上
    卷棚抱廈,日本稱為唐破風。一種古建築上用在入口處的裝飾構造,這些年在網上卻一直存在著爭論 。由於過去幾十年日本文化成功的對外輸出,導致很多本來源自於中國的文化卻被認為是日本的。比較典型就像圍棋和木屐等等。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唯一能夠讓文明延續幾千年的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無數了奇珍異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我國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有些文物的流出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比如在唐朝,周邊的國家慕名中華文化,紛紛派遣唐使前來學習,這些遣唐使在回去的時候帶走了一些中國的物品
  • 打刀為何能成為日本武士刀代表?
    與有騎士情節的西洋人來說,最能方便洋人理解的武士,以及最能彰顯其身份的武士刀,就這樣作為日本民族特色而被推上了神壇。日本刀的種類很多,然而最終成為武士象徵的,卻僅僅是個人護身用的打刀。在冷兵時代日本戰場上最為活躍的,彰顯騎馬武士勇武的主流刀劍類武器:太刀、大太刀、長刀等,因為不夠民族特色而被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