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中國獨有的產物,也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餾酒生產國,年平均產量佔世界蒸餾酒總產量的30%左右。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蒸餾酒消費國,消費量約佔世界蒸餾酒總銷量的28.5%。可見,白酒,在我國的市場地位非常重要。
而在其他五大蒸餾酒當中,又數威士忌的受眾最多,對此也有很多人經常會拿它跟中國的白酒做比較。一方面,它們都具有非常濃烈的酒精味,另一方面,在製作工藝上,它們同樣都是穀物發酵後蒸餾出來的高度蒸餾酒。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酒有一點優勢是洋酒永遠也比不了的!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來看看,中國白酒和西方威士忌,到底有何不同呢?
1. 原料不同。威士忌的原料比較簡單,通常是由大麥、黑麥、燕麥、小麥或玉米釀製而成。而白酒的原料,雖然也是由穀物為主要原料,但明顯更為豐富,以我國100%純糧釀造捨得酒為例,捨得酒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大麥六種糧食釀造,原料更多,風味也更多。
2. 貯存器具不同。威士忌需要存放在橡木桶中陳釀3年以上,它的風味70%取決於橡木桶。比如波本橡木桶會讓威士忌帶有蜂蜜,焦糖,以及香草冰激凌,海綿蛋糕的香氣,而雪莉橡木桶會有葡萄乾的味道,甚至帶些太妃糖,黑巧克力,可可,咖啡,以及各式的香料風味。
白酒則通常貯存在陶壇中,俗稱「封壇酒」,陶壇的長時間貯存會把有害物質揮發掉,同時也會對酒體的老熟有催化作用,有利於膠體的形成,使酒體更加綿柔豐滿醇厚,大幅度提升白酒品質。陶壇的質量也會有很大影響,比如捨得酒採用的宜興紫砂陶壇,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為酒中滲入更多有益元素。
3. 酒色、氣味和口感的不同。威士忌通常是琥珀色,而白酒通常是澄澈透明的,兩者在氣味上也有很大不同。前面說過,威士忌會有各種香料風味和水果香味,而白酒的香型則更為系統而豐富,共12種,各有各的受眾市場。
至於口感,威士忌味濃,入口微酸微辣,入口後有濃鬱的橡木味,略帶燒焦的炭香,伴隨著香甜的小麥味,回味充滿張力,個性突出,充滿野性,但喝不慣洋酒的中國人往往會覺得難以入口。
而白酒的口感層次更豐富些,捨得酒入口後唇齒留香,源自於高粱的清香;入舌後觸動了舌尖上甘甜的味蕾,源自於大米的甜味;入喉後暖意肆起,源自於糯米的醇甜;入胸後從全身化開,源自於玉米的衝勁;用鼻子能感受到濃鬱的香氣,源自於小麥的曲香。而大麥帶來旋風般的堅果香氣,同時它也是花青素含量最高的糧食作物,能夠改善人體微循環。總的來說,入口醇厚綿柔,細品細膩圓潤,入喉甘冽淨爽,回味悠長。
其實從以上的比較可以得知,白酒和威士忌為代表的洋酒各有各的優點,但白酒的香味和口感更豐富、回味無窮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其實白酒還有一個優點,是洋酒永遠都沒法超越的,那就是由於白酒的釀造工藝比較複雜,白酒裡面含有非常多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
國家委員會委員梁明鋒曾經表示:中國白酒對比其他蒸餾酒而言,白酒是開放式生產,自然發酵,參與的微生物比較多。所以相對來講,白酒中除了酒精和水以外,還有大量的其他化合物。
捨得酒廠處於650萬平方米的沱牌捨得文化旅遊區,有300多種珍稀植物,綠化率達到98.5%,這些創造了一個非常適合有益微生物的生態環境。
其次捨得酒採用獨有的宜興紫砂陶壇為貯存器具,經過6年以上的沉澱,紫砂陶壇中的微量元素進入到酒中。因此,捨得的老酒含有300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幾百種對人體有用的物質!
俗話說:「老酒是可以喝的文物」。捨得酒一直以來都堅持用獨特的「6老」釀造工藝,造就了酒體「陳、甜、淨、爽」的獨特口感。其原酒罈儲平均20年以上,儲量多達12萬噸,夠全世界每個人喝一杯的量。這一優勢,是洋酒所無法企及和比擬的。
近年來,白酒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外國友人認識到了中國白酒的魅力,白酒與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在一起,都是全世界人民的寶藏。希望未來中國白酒更能抓住獨有的優勢,徵服更多的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