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從出山到逝世於五丈原,能力並不是一個逐漸下滑的過程,而是因為諸葛亮在後期所處的環境和赤壁之戰前不同。再加上蜀漢內部時不時出現「豬隊友」,讓諸葛亮實在是有心而無力,無奈至極。諸葛亮是有著深厚的背景關係的。諸葛亮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到了父親諸葛珪一代的時候,諸葛家族已經開始沒落了。但是,瘦小的駱駝比馬大,而且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襄陽望族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而且,諸葛亮還和徐庶、龐統、石韜等人為友,再和司馬徽和龐德公、黃承彥等人交好。所以說,諸葛亮在荊州的人脈關係還是比較廣的。
但就是這樣,諸葛亮依然沒有選擇諸侯這一條路,而是選擇了謀士一道。因為常年躬耕於南陽,雖然有「臥龍」之名在外,但仍然免不了被人輕視。所以,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時,關羽等人就曾說諸葛亮是個村夫,而且說「諸葛亮自比管仲和樂毅」時一種不自量力的行為。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張飛曰:「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不僅是關張二人對諸葛亮有所輕視,就連對手夏侯惇也對諸葛亮很是輕視。夏侯惇曰:「吾看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懼哉。
吾若不一陣生擒劉備,活捉諸葛,願將首級獻與丞相。」所以,正是因為眾人對諸葛亮的才能產生質疑和輕視,諸葛亮才能夠在博望坡的時候,利用夏侯惇對其不屑的弱點,在博望坡火燒曹軍,打敗了夏侯惇;在火燒新野的時候,更是把曹仁一軍打的七零八落。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能夠搶佔荊南,也是出自於諸葛亮的計謀。這時,諸葛亮的名聲已經鵲起,而劉備這時還遵從諸葛亮的意見。在君臣一心,又有關張趙等猛將的情況下,當然能夠擴張勢力,搶佔地盤。可是,當劉備拿下荊南,並且入川作戰成功之後,劉備很多時候開始不聽諸葛亮的意見了,而是更多的尊重法正。
除此之外,劉備的對荊州的重視,已經轉移到益州的管理上來。所以,荊州都直接讓關羽去鎮守了。而關羽是優秀的將領,卻不是合格的管理者。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他和江東的關係很差,也和同僚相處不是很和睦。這樣的情況,在建安二十四,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便體現出來了。當時諸葛亮和劉備在益州成都,益州易守難攻,再加上蜀道崎嶇,消息傳遞極為落後。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的信息根本無法及時傳遞迴來。所以,諸葛亮根本沒有意料到關羽的失敗如此之快。而關羽失荊州後,劉備就撇棄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繼而實行了法正的「漢中策」戰略。
與此同時,因為劉備坐了帝位,內心已有膨脹的心態,再加上堅持為關羽和張飛報仇,諸葛亮苦苦勸諫都不聽。所以,劉備的夷陵之戰大敗,根本不關諸葛亮的事。而後,諸葛亮以蜀漢的丞相,劉禪的「相父」身份來管理和發展蜀漢。期間,諸葛亮收服了南方的孟獲,很大程度上的為蜀漢增加了人口,穩定了蜀漢的大後方。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功勞。隨後,諸葛亮開始北伐。可是,北伐的過程很不順利,因為關羽失荊州和劉備大敗於夷陵之戰,蜀漢的中基層將領損失嚴重,諸葛亮無將可用。此外,還先後有李嚴、劉禪、黃皓等一批「豬隊友」在後方拖著諸葛亮的後腿,諸葛亮怎麼能夠安心和全力北伐?所以說,在赤壁之戰後,不是諸葛亮的能力下滑,而是諸葛亮根本帶不動蜀漢後期的這一批。
畢竟,蜀漢後期的派系鬥爭太大,再加上他們之間那錯綜複雜的關係,諸葛亮也不可能對他們施以重刑。所以,諸葛亮只能一邊壓著他們,一邊對魏進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