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從出山到去世,能力一個逐漸下滑的過程?

2021-01-11 生肖星座痴迷者

諸葛亮從出山到逝世於五丈原,能力並不是一個逐漸下滑的過程,而是因為諸葛亮在後期所處的環境和赤壁之戰前不同。再加上蜀漢內部時不時出現「豬隊友」,讓諸葛亮實在是有心而無力,無奈至極。諸葛亮是有著深厚的背景關係的。諸葛亮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到了父親諸葛珪一代的時候,諸葛家族已經開始沒落了。但是,瘦小的駱駝比馬大,而且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襄陽望族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而且,諸葛亮還和徐庶、龐統、石韜等人為友,再和司馬徽和龐德公、黃承彥等人交好。所以說,諸葛亮在荊州的人脈關係還是比較廣的。

但就是這樣,諸葛亮依然沒有選擇諸侯這一條路,而是選擇了謀士一道。因為常年躬耕於南陽,雖然有「臥龍」之名在外,但仍然免不了被人輕視。所以,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時,關羽等人就曾說諸葛亮是個村夫,而且說「諸葛亮自比管仲和樂毅」時一種不自量力的行為。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張飛曰:「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不僅是關張二人對諸葛亮有所輕視,就連對手夏侯惇也對諸葛亮很是輕視。夏侯惇曰:「吾看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懼哉。

吾若不一陣生擒劉備,活捉諸葛,願將首級獻與丞相。」所以,正是因為眾人對諸葛亮的才能產生質疑和輕視,諸葛亮才能夠在博望坡的時候,利用夏侯惇對其不屑的弱點,在博望坡火燒曹軍,打敗了夏侯惇;在火燒新野的時候,更是把曹仁一軍打的七零八落。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能夠搶佔荊南,也是出自於諸葛亮的計謀。這時,諸葛亮的名聲已經鵲起,而劉備這時還遵從諸葛亮的意見。在君臣一心,又有關張趙等猛將的情況下,當然能夠擴張勢力,搶佔地盤。可是,當劉備拿下荊南,並且入川作戰成功之後,劉備很多時候開始不聽諸葛亮的意見了,而是更多的尊重法正。

除此之外,劉備的對荊州的重視,已經轉移到益州的管理上來。所以,荊州都直接讓關羽去鎮守了。而關羽是優秀的將領,卻不是合格的管理者。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他和江東的關係很差,也和同僚相處不是很和睦。這樣的情況,在建安二十四,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便體現出來了。當時諸葛亮和劉備在益州成都,益州易守難攻,再加上蜀道崎嶇,消息傳遞極為落後。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在襄樊之戰中的信息根本無法及時傳遞迴來。所以,諸葛亮根本沒有意料到關羽的失敗如此之快。而關羽失荊州後,劉備就撇棄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繼而實行了法正的「漢中策」戰略。

與此同時,因為劉備坐了帝位,內心已有膨脹的心態,再加上堅持為關羽和張飛報仇,諸葛亮苦苦勸諫都不聽。所以,劉備的夷陵之戰大敗,根本不關諸葛亮的事。而後,諸葛亮以蜀漢的丞相,劉禪的「相父」身份來管理和發展蜀漢。期間,諸葛亮收服了南方的孟獲,很大程度上的為蜀漢增加了人口,穩定了蜀漢的大後方。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功勞。隨後,諸葛亮開始北伐。可是,北伐的過程很不順利,因為關羽失荊州和劉備大敗於夷陵之戰,蜀漢的中基層將領損失嚴重,諸葛亮無將可用。此外,還先後有李嚴、劉禪、黃皓等一批「豬隊友」在後方拖著諸葛亮的後腿,諸葛亮怎麼能夠安心和全力北伐?所以說,在赤壁之戰後,不是諸葛亮的能力下滑,而是諸葛亮根本帶不動蜀漢後期的這一批。

畢竟,蜀漢後期的派系鬥爭太大,再加上他們之間那錯綜複雜的關係,諸葛亮也不可能對他們施以重刑。所以,諸葛亮只能一邊壓著他們,一邊對魏進行戰爭。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三國演義: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老版哭的自然,看到新版:你哭早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十分精彩,這部劇中的情節也讓我們印象深刻,比如「三顧茅廬」一直是傳誦至今的一段佳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段吧!劉備在打拼事業的進程中一直鬱郁不得志,甚至被人打得連安身之地都沒有,於是他深刻的明白,想要成功必須有高人相助,在水鏡先生的引導之下,他聽說了諸葛亮的名字,於是就有了後面三顧茅廬的故事!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哪些差異呢
    很多人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喜歡上的諸葛亮,可以看出書中描繪諸葛亮是像神仙一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說到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禮相待,給予重任。而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為之後的劉備,獲得荊州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聲望。但是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卻不是這樣的。
  •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真的有《三國演義》中說的那麼神嗎?
    一個「三國演義」讓諸葛亮成為民間的眾神,書中的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劉備去世後,他一片忠心幫助新主人,讓蜀漢政權生存下來。簡而言之,諸葛亮是東漢末期最神奇的人物。當然,小說中有許多藝術手法。諸葛亮真的有這麼神嗎?現代學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提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個故事也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流傳了千古,它的精神更是一直散發著光芒。作為著名的一本小說,也就是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其中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是被羅貫中著重寫出來的,也是意在體現不管是真實生活中的還是書中,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形象,著重寫出劉備的品性以及諸葛亮的才能。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真的只是諸葛亮對劉備的考驗
    其二、當時諸葛亮與劉備所處的位置,諸葛亮處於「上手」,而劉備只是連個「下手」都不如的追求者。諸葛亮當時處於「閒雲野鶴」般的自由狀態,這符合漢末時期儒生的入世狀態。且出不出山也並不影響他「文智無雙」的名號,而且其追求者眾多,甚至連最強大的軍閥曹操都親自致信請其出山。足見諸葛亮是處於一個「待價而沽」的狀態。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劉備諸葛亮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形象非常正面?
    劉關張三結義情誼感天動地,三顧茅廬也是人情之重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本身就對劉備和諸葛亮進行了非常正面的描繪,尤其是桃園三結義也讓我們真正地認識到大哥三弟的友情。作為素不相識的三人為了共同的目標結義為兄弟,並一起出生入死永不背叛這本身就很正面,更何況關公在小說中的形象近乎完美,以至於被後世尊稱為武財神,因此劉備等人受人喜歡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人一起放下架子三顧茅廬也是給足了諸葛亮面子,當然諸葛亮出山之後也是幫助劉備實現了三分天下取其一的目標,建立起了蜀漢政權。
  • 郭嘉vs諸葛亮,從三國演義角度看兩人實力其實差距挺大
    一直流傳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因為郭嘉去世那會,諸葛亮正好出山輔助劉備,這麼一個巧合,就被以訛傳訛地認為,諸葛亮因為是害怕郭嘉,所以才等他去世才敢出山。諸葛亮當時人在南陽,那時確實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去投奔誰,與曹操理念不同,不可能投奔曹操,孫吳此時也有周瑜,諸葛亮的志向是匡扶漢室,他們本身就不是孔明所追逐的對象,劉表劉璋無抱負之輩,也不是他的追逐的目標,況且諸葛亮出山那時僅僅27歲。所以不存在這種諸葛亮是懼怕郭嘉才不敢出山的說法。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 聽說他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
    自從《史裡有毒》這個欄目誕生後,寫過幾期和諸葛亮有關的文章,只要一提諸葛亮,後臺就會遭到各種炮轟,有說正史上諸葛亮很平庸的,有說我被《三國演義》洗腦了的,當然,還有說諸葛亮照著郭嘉、賈詡等人差個十萬八千裡的。甚至還有人說,要是郭嘉不死,諸葛亮都不敢出山的,不信你看郭嘉死的同一年,諸葛亮才敢出來輔佐劉備。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羅貫中沒有講清楚!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可他身上有個非常大的漏洞!作者羅貫中卻沒有講清楚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身的本領,他擁有領兵打仗、政治謀略、治國理政這些能力,我們都容易理解。但像諸葛亮借東風、五丈原續命、七擒孟獲時破木鹿大王的狂風,這些很明顯已經可以歸屬到法術的範疇裡了。那他這些本領是從哪來的呢?難道是天生就會嗎?這個問題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是沒有介紹的!不過在元代的《仙鑑》一書中,有一個故事《諸葛亮拜師》。卻講到了這個問題!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其實不必如此,《三國演義》確實有神化諸葛亮的傾向,把很多別人做過的事情轉嫁到他身上,或者給他虛構了許多出色謀略,比如空城計啊,那諸葛亮的真本事到底是怎樣的,又為什麼要神化他呢?軍事才能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三國演義》中突出呈現的正是這部分。 為什麼呢?畢竟《三國演義》是小說,受眾就是普通百姓,跟百姓講廟堂講治軍講賦稅,他們很可能不愛聽,而你講諸葛亮料事如神,算準颳風下雨,會搞伏兵設錦囊,反而更符合普羅大眾的口味,大家還會覺得,孔明真乃神人也!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多智近妖」,歷史文獻裡面,看了只會更加佩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很多人都發問,孔明先生和司馬懿相比,為什麼千古流芳的是孔明?在我看來,諸葛亮會做人。諸葛亮還沒出山時,就顯露了這方面的才華。他沒有直接投靠劉備。而是等劉備來三顧茅廬。這點有姜子牙遺風。諸葛亮,和姜子牙都是國君親自請出山的。而且一出山,就是劉備集團的重要人物,地位很高。
  • 三國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曹操不登門請他出山?
    諸葛亮是群雄之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現代文學家魯迅就曾經用8個字來評價諸葛亮:「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是說諸葛亮聰明得跟妖孽一樣。在真實歷史中,諸葛亮比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更加強悍。特別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面對著一個皇帝年幼無知、名臣武將逐漸凋零、曹魏孫吳虎視眈眈、南蠻各族蠢蠢欲動的爛攤子,堪稱舉步維艱。
  •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歷史上曹操沒對他進行任何評價?原因很簡單
    諸葛亮那麼厲害,一代梟雄曹操,在歷史上為何一生都未對他進行任何的評價?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一般人了解三國這段歷史,大都是從《三國演義》得來的,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歷史小說,只是遵循了歷史發展的主脈絡,對於很多細節的問題則進行了不少的藝術加工。
  • 《三國演義》雜聞論之「火燒赤壁」真的是諸葛亮的計謀嗎?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後連續放了三把火分別是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這其中燒的最熱鬧的便是火燒赤壁了。 那麼—— 火燒赤壁」真的是出自諸葛亮的計謀嗎?
  • 再讀《三國演義》,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與漢獻帝,似乎是同一個人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漢獻帝,表面上看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去的兩個人。他們一個幽居於深宮大院,一個躬耕於南陽山野;一個是傀儡皇帝,一個是當世名臣;一個被曹操軟禁,一個追隨劉備。但實際上,他們可能是同一個人。
  •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何到最後卻勞累致死?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領導者,其實他還是很失敗的,因為諸葛亮是被累死的,為什麼會被累死?第一、總是明哲保身從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看到一段關於任命關羽負責守護荊州的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二爺那是響噹噹的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