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亞「綁架」中國商用車

2020-12-14 汽車公社

合資股比的開放,有如一張大網,逐步將所有覬覦中國車市的海外車企納入一個新的生態圈。

從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份至75%實現控股,到特斯拉落戶上海,成了海外車企在華獨資建廠的先例,再到四川現代結束多年合資模式,蛻變成韓方100%控股的獨資商用車企,一場場經營變革乘著政策的東風,揭開了中國汽車市場從「躺贏」中走出的序幕。

日前,隨著瑞典商用車巨頭斯堪尼亞正式揭牌斯堪尼亞如皋工廠,成為繼現代商用車之後,又一家外商獨資商用車企業,合資股比開放政策原本在乘用車撩撥得甚旺的火苗,可謂是徹底燒到了中國的商用車市場。

而如果說,此前的四川現代是迫於市場低迷的無奈,才結束了短暫的合資生涯。那此次,主動出擊的斯堪尼亞,勢必會在中國的商用車市場擲下一顆重磅炸彈。而從向中國出口專用車底盤、持續深化和海格客車的合作,進而直接獨資建廠,斯堪尼亞所押寶將是整個中國商用車市場日益迸發的潛力。

「斯堪尼亞在中國早晚會建廠,這要看市場發展來決定。」過去,無論外界對斯堪尼亞中國集團總裁何墨池的這番話做何解讀,當下的情形就是,在華投資建立重型卡車製造基地的事實,對於中國商用車企來說,遠比「狼來了」來著更為棘手。

被市場激發的野心

自1965年斯堪尼亞進入中國以來,至今已經整整55年了。

或許斯堪尼亞入華的契機不過是源於林業部的一次採購,但由此引發的市場地震,無疑是促使斯堪尼亞在華持續布局的緣起。哪怕是,礙於物流業的真實需求和中國社會對卡車屬性的固有思維,總令這些車企屢屢碰壁,可商用領域巨大的市場容量依舊會讓他們遲遲不願放手。

對於普通人來說,外資商用車的獨資建廠不過是政策開放下的產物,中國車企得天獨厚的價格優勢和成熟的配套體系,始終是斯堪尼亞「們」難以逾越的鴻溝。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不是。

中國對高端商用車的龐大需求由來已久。特別是在交通網不健全的年代,由於具有「載客生產資料」這一屬性,同屬商用車領域的客車產業很早前就成了國家重點發展的方向,並開始以「技貿結合」的方式,踏上了合資探索之路。

1992年9月,城建部骨幹企業常州客車廠與美國福萊西寶公司成功牽手,開啟了中國客車業的合資時代。此後,諸如桂林大宇、西安沃爾沃、天津伊利薩爾、亞星奔馳、廣州五十鈴、沈飛日野······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沒有核心技術、亦沒有過多的品牌積澱,僅憑單純的市場潛力,中國的商用車市場在客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下,迎來了第一波高潮。

而彼時,聯手中國的客車企業共耕市場也就成了海外商用車企業,在中國跑馬圈地的最佳選擇。從源頭來看,在商業車市場尚未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模版時,合資的模式在規避風險和創造盈利都有著很強的適用性。而海外車企礙於非控股的經營狀態,也無法對中國客車業的發展造成阻礙。

甚至,隨著中國高鐵網絡逐漸構建了成熟的客運網絡,中外雙方的相互制約,反倒在高端公路出行市場急劇下滑中,成了中國客車企業自尋出路的最大推手。外資紛紛離場,大多數的客車企業都倒下了,以海格、宇通為首的頭部企業還是會變得愈發壯大。

雖然相比之下,藉由技術合作的名義,像斯堪尼亞這樣的商用車企直到近年,仍在與海格聯手爭奪中國殘存的高端客車市場,但此刻,當技術儲備深厚的斯堪尼亞換道卡車市場時,縱使「置之死地而後生」從不是中國卡車企業想看到的結果,可試問,缺少了政策庇佑的中國卡車企業又該以何種方式爆發新生?

「以如皋商用車製造基地為核心,進一步擴大集團在華業務。未來也會將中國的如皋基地打造為斯堪尼亞全球生產和供應體系下成熟的分支機構。」斯堪尼亞的規劃又很明確。而這樣的清晰認知,相信在指引斯堪尼亞再徵中國的方向,自此也將改變中國卡車市場現有的格局。畢竟用車訴求的改變,對應的終將是中外車企在市場博弈中該處的位置。

被現狀帶動的布局

毋庸置疑,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單一市場,約佔全球銷量的40%,並由本土車企主導。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10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20.3萬輛和4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和20.9%。其中,貨車產銷分別完成386.4萬輛和386.6萬輛,同比還分別增長了25.7%和24.1%。

某種程度上,疫情期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排放標準升級,的確大幅拉動了新車需求量的增長。但再往前推,整個2019年,在基建投資回升、國Ⅲ汽車淘汰、物流業快速發展,治超加嚴等利好因素促進下,商用車產銷同樣好於乘用車市場。

只是從車型來看,2019年,我國重卡銷量為117.4萬輛,佔全國貨車總銷量的30.50%,同比上年增加2.6萬輛,是所有車型中唯一銷量上漲的商用車。這就意味著,在重卡這個進口商用車企唯一能有所斬獲的領域,中國市場給了所有人希望。

事實上,海外商用車企早已布下陣。且不說韓國現代乘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政策生效,一舉吃下整個四川現代從而明確現代在華布局商用車的決心。作為目前中國市場上的進口商用車三巨頭——MAN、沃爾沃和斯堪尼亞也在用實際行動搶食著細分市場的份額。

MAN自2009年以來一直與中國重汽保持戰略合作關係,並持有中國重汽25%的股份;沃爾沃卡車則在今年將中國升為全球五大獨立銷售區域之一,並公開表示正在「探求加速中國本土化生產的可行性」;斯堪尼亞則自今年起,就在何墨池的規劃下,將在中國市場分為5個銷售區域、計劃增加採購中國零部件的比重、推進斯堪尼亞中國創新中心創立等諸多舉措納入下一階段的發展路徑中。

更甚的是,隨著2023年重型車國六排放標準全面實施的節點臨近,借產品本身的「代差」來實現彎道超越,又幾乎成了所有人的夙願。

當然,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無論這些海外商用車將展開何種攻勢,數倍於解放J7、江淮格爾發K7等同類國產重卡的價格,永遠吸引不了那些以重載、短途為主的商用車用戶。它們所做的一切將瞄準的是講究高效的長途物流市場,尤其是服務於電商的快遞行業。

中通快遞於2012年起開始購置沃爾沃卡車投入快遞運輸任務當中,短短8年時間,車隊中的沃爾沃卡車數量就達到1500輛以上;德邦快遞更是將沃爾沃FM、奔馳阿克託斯和斯堪尼亞G系全部納入長途物流的隊列······

雖然近年來,以解放J7、東風天龍旗艦、江淮格爾發K7為首的國產高端卡車,逐步滲透進了物流行業,但改變不了的現實依舊是,高效物流業對進口車的需求遠非是國產商用車能替代的。而這也是斯堪尼亞獨資建廠後能做什麼,又將影響什麼的決定因素之一。

被「快遞」拿捏的未來

2019年的快遞行業報告指出,全國快遞企業日均快件處理量已超1.7億件,同比增長25.3%,最高日處理量更是達5.4億件,同比增長28.5%。在業務量的範疇,全國快遞業更是突破600億件,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

如此一來,隨著行業逐漸由規模單向驅動向規模效益雙向驅動轉變,對每一環節利益輸出的精準把握,必然成了快遞巨頭們亟需拿捏住的關鍵。對配備先進技術的車輛需求持續上升,自然也是綜合考量下的結果。而此刻,斯堪尼亞期待快速國產去佔據市場的目的,便變得分外明晰。

特別是從卡車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來計算。基於快遞從業車輛在車況良好的穩定創收階段,各項支出中,燃油費和道路通行費幾乎佔據60%以上的比例下,秉承「人歇車不歇」的行業準則,即使是相同的運輸工況,進口車比國產車沒公裡能節省2-3升燃油的優勢就會被無限放大。加之,此類車輛低故障率所帶來的高出勤率,更是在無形中擴大著進口重卡的市佔率。

換言之,當前中國物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型車隊與企業客戶比重顯著增加,他們對卡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售後服務能力提出的要求,已然使得中國重卡市場高端化的趨勢愈發明顯。而據推測,伴隨先進重卡技術滲透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單價40萬以上車型佔比會到40%。

所以,即便從斯堪尼亞此次為儘快實現獨資建廠的路徑來看,選擇通過對南通皋開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的重組,無法與重建一個新的工廠體系所企及的生產標準相符。可是以斯堪尼亞的既定規劃,「除了在中國打造為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外,斯堪尼亞還會建立一個面向其他亞洲市場的區域銷售中心」來論,搶佔市場先機才是其把握中國市場命脈的重中之重。

「中國持續擴大改革開放,不斷提升中國經濟韌性。而斯堪尼亞為市場帶來運營的經濟性、低排放、安全性和舒適性越來越多地被日趨成熟的中國運輸行業所需要。我們預計到下一個十年,中國將成為我們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何墨池的話語間,此種決絕的態度也無不充斥於內。

另一方面,倘若如皋基地能真正作為斯堪尼亞全球生產基地的之一,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都將遵循與全球其他工廠相同的嚴苛標準,零部件採購亦將也將採用全球採購體系,保證產品質量與進口卡車一致。那屆時,當斯堪尼亞哥系列重卡國產化率達到宣稱的80%,銷售端所帶來的利潤都將是斯堪尼亞徹底圍剿同類競品的籌碼。

而一旦斯堪尼亞(中國)在若干年後,企圖以國產後的價格優勢來擴大勢力範圍,國產重卡的高端化自然就會遇到最大的阻礙。或許在此,這一切還僅是猜測,但獨資所帶來的所有弊端卻已是昭然若揭。如今在終端市場上為所欲為的特斯拉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總之,不管在此之後,斯堪尼亞能已多快的速度完成國產車型的落地,在這個合資股比開放的新階段,海外商用車企大舉入華的腳步必定會加快。而對於中國的商用車企業來說,20多年前制定的政策是為了讓自主品牌能學會自我歷練,那未來,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主導中國商用車市場的天平該傾向哪一側,想必更是所有在局者亟需思索的考題。

文/曹佳東

相關焦點

  • 商用車市場「巨變」前夜 斯堪尼亞中國獨資建廠 或對自主品牌形成...
    本報記者 周信 童海華 北京報導中國商用車市場這個魚池裡,正式迎來了一條重量級的鯰魚。近日,被譽為「公路之王」的斯堪尼亞(SCANIA)在江蘇如皋舉行生產基地揭牌儀式。該生產基地是斯堪尼亞集團對南通皋開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進行收購後,由斯堪尼亞100%控股的全新工廠,並於11月25日正式更名為「斯堪尼亞製造(中國)有限公司」。斯堪尼亞中國集團總裁何墨池表示,如皋生產基地定位為斯堪尼亞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中國工廠將具備生產斯堪尼亞全系卡車的能力,2022年將正式生產。
  • 斯堪尼亞中國集團成立,將正式落地生產企業!
    實體機構包括斯堪尼亞銷售(中國)有限公司、斯堪尼亞銷售服務(廣州)有限公司和斯堪尼亞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股東均為斯堪尼亞海外股份有限公司(SCANIA OVERSEAS AB);虛擬機構為斯堪尼亞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何墨池已經在此機構擔任多年的執行董事。而斯堪尼亞中國集團成立之後將領導上述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獨資生產企業即將落地?
  • 「與狼共舞」是中國商用車 高端升級必然過程
    全面取消商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後,「公路之王」斯堪尼亞、韓國現代……或獨資建廠,或全資控股,一時間,群「狼」環伺,向來由本土車企主導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似乎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約佔全球銷量40%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 「與狼共舞」是中國商用車高端升級必然過程
    中國汽車產業原本波瀾不驚的商用車領域在2020年也開始了「與狼共舞」。  全面取消商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後,「公路之王」斯堪尼亞、韓國現代……或獨資建廠,或全資控股,一時間,群「狼」環伺,向來由本土車企主導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似乎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 斯堪尼亞,「國產化」領先之路
    公共汽車團體子公司、商用車生產商傳拓團體(TRATON GROUP)在即日揭露,旗低品牌斯堪尼亞將在江蘇省如皋市新建商用車生產基地,以進一步擴展團體在中國的交易。繼2019年頭四川當代改成當代(中國)後,1965年就進來中國、2006年與姑蘇金龍開展商務同盟的斯堪尼亞成為國內第二家建立商用車獨資生產公司的外企。據天眼查表現,斯堪尼亞在11月19日實現了對「南通皋開汽車生產有限公司」的回收,並與11月25日實現稱號變化,更名為「斯堪尼亞生產(中國)有限公司」,由斯堪尼亞100%持股。
  • 斯堪尼亞國內工廠正式落子
    【卡車之家 原創】近日,有一則大新聞刷爆了卡車圈兒:2020年11月28日,斯堪尼亞中國集團將在如皋製造基地舉行揭牌儀式,這意味著斯堪尼亞真的要開始國產化了。據了解,新的工廠將生產斯堪尼亞各系牽引車,並且是採用斯堪尼亞全球零部件供應體系,採購、生產、銷售都按照斯堪尼亞全球標準。
  • 斯堪尼亞正式國產獨資建廠 價格或大跳水!國產重卡壓力山大
    近日,一則重磅新聞刷屏了國內卡車圈,2020年11月28日,斯堪尼亞中國集團將在如皋製造基地舉行揭牌儀式,這意味著斯堪尼亞將正式在國內建廠投產。據了解,新建工廠將生產斯堪尼亞各系牽引車,並且是採用斯堪尼亞全球零部件供應體系,採購、生產、銷售都按照斯堪尼亞全球標準。
  • 外資卡車巨頭大舉入華 商用車市場將迎巨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20.3萬輛和4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和20.9%,其中貨車產銷分別增長25.7%和24.1%,重卡銷量更是一騎絕塵,1-10月份累計銷量達136.5萬輛,同比增長3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戴姆勒、斯堪尼亞等重卡巨頭紛紛在中國進行國產,均是出於對中國重卡行業發展前景的高預期。
  • 奔馳卡車領銜,商用車巨頭跑步加碼中國市場
    外資商用車巨頭正加速布局中國市場。】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商用車,尤其是卡車領域,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憑藉這幾年穩定的經濟發展,中國已經連續數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根據中汽協數據,2019年我國商用車產銷分別為436萬輛和432.4萬輛,與上年基本持平。
  • 跨國商用車巨頭合縱連橫目的幾何
    事實上,跨國商用車企業加強合作後的戰略布局,不僅局限於歐美市場,作為商用車產銷大國,中國市場的開拓也是它們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跨國商用車企業在努力地適應和了解中國的運輸環境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力求最大程度滿足中國用戶的用車需求。」洪濤認為,隨著《外商投資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外資獨資、參股股比等規定有了新的突破,中國商用車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會進一步加大。
  • 斯堪尼亞在華獨資國產!MAN重組轉型贏生機!大眾要稱霸全球
    沒想到有一天,「公路之王」斯堪尼亞會通過收購一個在業內名不見經傳的中國企業——南通皋開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獲得在中國生產卡車的許可證,實現100%控股本土生產。他們分別是包括斯堪尼亞銷售(中國)有限公司、斯堪尼亞銷售服務(廣州)有限公司和斯堪尼亞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股東均為斯堪尼亞海外股份有限公司(SCANIA OVERSEAS AB);虛擬機構為斯堪尼亞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何墨池已經在此機構擔任多年的執行董事。斯堪尼亞中國集團成立之後將領導上述機構在中國的業務。
  • 你好2021:被透支的商用車_易車網
    47.2萬輛,於今年第8次刷新當月歷史紀錄,其中重型 、輕型貨車銷量均刷新中國汽車產業歷史最高紀錄。「得益於新基建和老舊車淘汰政策所帶來的需求紅利,及治超、治限等有力措施,我國商用車全年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輛大關,創造歷史新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
  • 外資重卡國產能撼動中國品牌的主場優勢嗎?
    中國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放開以來,國際重卡品牌相繼落戶中國。一方面中國重卡品牌欲與國際一流品牌較高低而享譽全球,一方面國際品牌欲進入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中國以擴大銷量,這對本就競爭激烈的中國重卡市場帶來新戰況。臨近2020年年底,正當中國重卡市場衝擊160萬輛歷史新高,中國重卡品牌紛紛推出高端產品,各大卡車企業扎堆召開商務年會之時。
  • 全新鷹獅徽標照耀斯堪尼亞—斯堪尼亞125周年紀念
    斯堪尼亞(Scania)這個詞來源於古拉丁文,因瑞典最南部的省以此命名,所以斯堪尼亞公司便延續了這個名字。鷹獅是一種四隻腳的古代神獸,起源於約公元前3000年的古印度,鷹獅擁有健碩的下肢、獅子的尾巴、前肢和頭以及鷹翼。
  • 斯堪尼亞的國六入門車型,特別適合快遞運輸,據說70萬出頭就能到手
    與此同時,幾大歐洲商用車品牌也在積極應對,相繼在國內市場推出自己的國六車型,例如斯堪尼亞,就率先在專用車市場推出了自己的P系國六載貨車,而在快遞快運行業,斯堪尼亞緊接著的推出了具備國六排放標準的快遞車型G410,目前G410已經小批量交車,部分用戶已經在運營,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國六版的斯堪尼亞G410。
  • ...長頭天龍驚豔全場 DAF首次官方亮相 還有1000馬力的斯堪尼亞紅...
    當然,除了龐大的國產車陣容,進口車品牌也悉數亮相,包括曾經呼聲很高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荷蘭品牌DAF。 斯堪尼亞在2011年的上海車展把改裝車紅珍珠帶到了現場,這輛1000馬力的敞篷卡車在車展之後還去了國內部分城市,以配合當時剛上市的新款PGR系列牽引車。
  • 斯堪尼亞如皋製造基地揭牌
    本網訊  日前,斯堪尼亞如皋製造基地揭牌儀式在江蘇省如皋市舉行。這是繼歐洲、拉丁美洲後,斯堪尼亞在全球成立的第三個生產基地,首款車將於2022年下線。據了解,該基地由斯堪尼亞製造(中國)有限公司完全控股。按照規劃,斯堪尼亞如皋製造基地註冊資金為20億元,工廠佔地總面積554畝。
  • 斯堪尼亞落戶如皋 其他大佬登陸還遠嗎
    【卡車之家 原創】11月28日,斯堪尼亞如皋生產基地正式揭牌。如皋,是斯堪尼亞在中國地區考察多年,充分考慮上下遊產業資源和投資環境等內容後的穩健選擇。自此,如皋與斯堪尼亞雙方都為自己的未來掀開了新的一頁。
  • 2021商用車行業發展趨勢如何?請看中國商用車大會分析
    為全面探索我國商用車產業新體系,促進我國商用車行業蓬勃發展。2020年12月17日,以「推進商用車全產業鏈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商用車大會在浙江杭州召開。
  • 國內外無人駕駛商用車發展進度解析_易車網
    斯堪尼亞在19年的九月份,正式發布全新無人駕駛卡車AXL,這款完全自主的概念卡車針對礦山與大型封閉式工地而開發,這輛概念卡車沒有駕駛室。即便沒有安裝駕駛室,但新設計的智能前部模塊也能很快讓人辨識出這是斯堪尼亞。其實從圖片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斯堪尼亞AXL自動駕駛卡車的底盤仍然來自普通自卸卡車。前雙轉向橋採用鼓式制動車橋,後雙驅動橋則採用斯堪尼亞輪邊減速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