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創新方式謀發展 思路一新利民興|織金縣八步街道...

2020-12-03 天眼新聞

我叫耿忠雄,是畢節市織金縣疾控中心副主任,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於2018年4月到八步街道利民居幫扶,於2019年7月擔任八步街道利民居的駐村第一書記。  走村入戶熟民意  織金縣八步街道利民居位於八步街道西南面,距離街道政府6公裡,省道S209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八步街道最大的一個村。全居轄20個村民組,共1389戶51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76戶1584人。全居面積8.6平方公裡,有耕地面積2295畝,其中水田505畝,森林覆蓋率60%。居內群山林立,丘陵起伏,山脈之間,多有山谷壩子,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平均海拔1290米,居住著漢、穿青、苗、彝、布依、白等多種民族,人均佔有糧450公斤,主導產業為農牧業,農業以水稻、玉米和小麥為主,畜牧業以肉牛、豬、禽為主。居境內有煤、鐵、磷、重晶石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該居屬於非類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76戶1584人,易地扶貧搬遷28戶120人。產業方面:種植皂角2000畝,蔬菜100畝,南瓜1350畝,馬鈴薯100畝,經果林600畝,辣椒50畝。於2019年7月成立村合作社,參加合作社村民1228戶4532人,理事長為居委會支書李興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目前村集體經濟積累5萬元。村內農民主要收入來源是務工、務農、種植、養殖,利民居2020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000元以上。

走村入戶,摸清貧困癥結。剛一到村,急急忙忙在包村幹部和村兩委成員的陪同下走村入戶對村情民意進行了詳細的了解,摸清了致貧的原因和產業發展現狀,為駐村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通過走訪摸底,發現了利民居主要導致貧困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主要致貧原因有缺發展資金、缺勞動力、缺技術、交通條件落後、因學、因病、因殘等幾類。二是通信訊號方面差,全居仍有部份組通訊信號弱如橋衝、高石坎、後衝,制約了農戶在內外的溝通與聯繫。三是安全飲水方面有短板,個別群眾特別是居住分散或位於半山上的村民,人畜共飲和受凍、乾旱天氣影響仍然存在短時間內缺水,導致飲水安全得不到完全保障。四是仍然有少部分群眾思路守舊,陋習不改,出現嚴重的等、靠、要現象。  學習業務入角色

2020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織金縣「脫貧摘帽」國家脫普驗收的關鍵年,駐村工作隊重點圍繞「3+1」保障落實、農村政策法規宣講、化解風險等方面看展工作。「磨刀不誤砍柴工」,業務學習,刻不容緩,也是保障工作的前提,我們全面認真地學習了中央、省、市、縣關於農業農村、脫貧攻堅方面的有關政策法規,認真梳理中央、省市縣的相關文件,認真進行業務學習培訓,不斷夯實駐村工作隊業務知識水平。積極主動向其他村的駐村工作隊以及包村幹部學習交流,學習他們積累總結的幫扶工作方法和經驗,不斷提升駐村工作隊的駐村工作能力。積極組織駐村工作隊參加省、市、縣組織的脫貧攻堅大講堂業務知識學習和培訓,不斷增強駐村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狠抓黨建強動力

目前,利民居黨支部共有黨員41名。黨支部在八步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駐村工作隊堅持以黨建工作為抓手,以黨建引領全面帶動精準扶貧。一是駐村工作隊利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必、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相關契機,認真執行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全力抓好2020年黨員培訓全覆蓋工作,完善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增加了基礎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積極性。二是駐村工作隊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按照黨組織「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造結構、慎重發展」的原則,認真做好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和考察工作,發展黨員2人,積極分子若干人。三是駐村工作隊按照「圍繞基層抓黨建、抓好黨建促基層、黨建工作引領脫貧攻堅」的思路,加強居委活動陣地建設,向派出單位縣疾控中心黨支部請求給予村級建設物資扶持,縣疾控中心向居委劃拔幫扶經費3.8萬元,幫助製作宣傳欄2塊,派出志願者2次10人為貧困戶整治環境衛生,進一步推進了基層黨建工作,完善了黨員活動中心和村級文化室建設。  履職盡責做貼心人

駐村工作隊在八步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心,紮實駐村工作,履職盡責,穩步推進各項幫扶工作落到實處。一是積極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及問題整改。深入全居20個村民組376戶建卡貧困戶,逐一開展走訪,對每戶的家庭人口信息、生產生活條件、牲畜養殖發展、住房飲水情況、經濟收入、就讀就醫、就業培訓等情況進行了全面「回頭看」,認真核實、登記,並詳細詢問生活上存在的困難和今後的打算,通過全面「回頭看」,對全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又有了新的詳細真實的了解,同時,針對排查出的50餘條問題逐一進行了整改。二是按要求開展精準扶貧數據對比、動態調整和錯誤信息更正工作。完成排查上報動態調整錯誤信息更正5條,其中因嫁出12人、死亡註銷8人,因易地扶貧搬遷變動120人、新生兒上戶14人,國扶系統合計個人新增14人,貧困戶總人口增加2人。三是注重扶貧政策宣講工作,開展思想教育扶貧。「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通過入戶走訪、入戶宣傳、村民代表大會培訓等方式,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黨的富民惠民政策,講授法律常識和感恩美德,樹立群眾的脫貧信心,讓群眾真正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不斷增加黨的感召力。四是注重檔案管理。進一步完善貧困戶檔案,主要包括:貧困戶識別、貧困戶基本信息、貧困戶享受政策大數據、明白卡、3+1明白欄、幫扶手冊、幫扶照片、幫扶成果、貧困戶退出申請與公示等基礎資料,並為他們算好收支帳。五是紮實駐村,認真開展安全住房、飲水、教育、衛生的查漏補缺、對危房改造、老舊房整治、道路院壩硬化等惠民項目的施工監督、「控輟保學」專項行動。  2020年通過駐村幫扶,全居完成危房改造4戶(1貧困戶3戶非貧困戶)、老舊房改造8戶、通組路硬化9800米,連戶路2830米,院壩硬化930平方米,完成惠民項目的施工監督,農戶「關心的事」得到進一步完善,「最後一公裡」基本全面解決。一是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政府扶持、貧困群眾自己努力,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全部超過6000元以上,實現吃、穿不愁。二是基本醫療保障方面,截至2020年7月,我居農村貧困人口參合率實現全覆蓋,醫療有保障。三是義務教育方面,全村貧困適齡學生55人,全部錄入學籍,實現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四是安全住房方面,通過近年來實施易地搬遷28戶、危房改造、老舊房改造等扶持政策,全居住房通過第三方房屋安全鑑定,實現全部住房安全。五是安全飲水方面,2020年全居安全飲水基本全覆蓋。六是生產生活方面,全居區域全部實現生活用電,廣播電視全覆蓋。   通訊員 徐訓 楊榮宇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我叫肖章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受組織委派赴白泥鎮三合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如果說新任務、新環境使我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樂。「責任重於泰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的一生只有勇於承擔對社會、對人民、對組織、對家庭、對朋友的責任,才能問心無愧。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我叫張芳華,男,1983年生,2010年參加工作,先後紮根在織金縣上坪寨鄉、熊家場鎮、綺陌街道3個基層鄉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現為綺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我的扶貧故事」強班子 理思路 謀發展|織金縣珠藏鎮銀山村第一...
    「作為一名黨員,我希望到農村去磨練自己,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我在畢節市生態環境局織金分局工作時,向單位領導主動請纓申請駐村時的自薦語。我叫張貴朝,2018年3月,我如願以償來到珠藏鎮銀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兵支書」脫貧路上立新功|羅甸縣斛興街道玉都...
    我叫冉勇,現任黔南州羅甸縣斛興街道玉都家園脫貧攻堅工作隊長。我在2003年12月應徵入伍到瀋陽軍區服兵役,2005年10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12月退伍。在部隊期間我曾被評為優秀士兵,並榮獲個人三等功。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一隻腳「跳」出了精彩人生路|織金縣珠藏鎮...
    回想自己這多年在謀生這條路上吃過很多苦,這讓我有了想要幫助更多殘疾人實現就業的想法。更何況,父親給我起『恩榮』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我想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自食其力,回歸社會。為此,我主動聯繫道織金縣殘聯,希望他們能介紹殘疾群眾到我的酒店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有血有肉的扶貧戰士丨織金縣桂果鎮聯興村第一...
    我叫王緒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桂果鎮聯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因此前未接觸過扶貧工作,剛到村時,農戶不熟悉我,他們都叫我領導,並詢問我「領導,我家貧困戶為什麼被你們取消了」、「領導,我家低保款怎麼不打了」、「領導,我家情況很惱火,你們為什麼看不見」.....一連串的問題輔面蓋來。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的責任」 2020-11-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辦實事 苦幹實幹謀發展丨織金縣牛場鎮井...
    我叫潘黔,是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井沙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有幸被派駐到牛場鎮井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通往牛場鎮的客車上,我思緒萬千。我本是農村出生的孩子,現在又回到農村廣袤無垠的天地,這一刻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回歸。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我叫餘桂蘭,今年56歲,是畢節市織金縣委黨校的一名計算機教師,也是織金縣萬名幹部下基層的一員。2018年臨近退休之際,一個選擇給我的職業生涯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我申請延緩退休時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情系村裡娃|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第一...
    保安一臉疑惑的看著我。  「我是省建院派駐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有點事想和貴校校長商量。」  「對不起,學校有規定,上學時間閒雜人等不得入內!你有什麼事等中午下課再說。」保安不信任的看著我。
  • 織金縣文騰街道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
    織金縣文騰街道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 發布時間:2020-01-13 15:48:13      來源:畢節日報   為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文明新風,織金縣文騰街道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環境美|織金縣馬場鎮臺子居駐村幫扶幹部張漁
    我叫張漁,是織金縣馬場鎮人民政府派駐馬場鎮臺子居的駐村幫扶幹部。「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身為脫貧攻堅一線人員,我又何嘗不是那塊「磚」。從2013年開始,我先後輾轉在馬場鎮六個村居工作。從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到幫扶幹部再到駐村幫扶幹部,從精準識別到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我和我的戰友們一起,入戶核實、遍訪、制定措施、全排全查、交叉檢查、短板補齊等措施使得馬場鎮2019年如期脫貧摘帽,2020年持續鞏固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左一)幫助幫扶對象核對系統內信息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使命光榮。幫扶工作不僅僅只是帶領整理房間、美化家居,幫助補齊生活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惠民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心踏實了,我們也就踏實了丨麻江縣杏山街道...
    我叫王佳蘭,是麻江縣婦聯派駐杏山街道城關村駐村幹部,2017年至2020年服從縣委安排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從一名幫扶幹部到下沉幹部又到駐村幹部,一路走來,平凡的換貧困對象和扶貧村,有心酸也有溫暖。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織金縣三塘鎮布利村駐村第一...
    我叫毛勇,是織金縣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3月26日,我服從組織安排,赴三塘鎮布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剛進村,只見山高坡陡,土地貧瘠,4個村落零星散落在大山之中,這讓我深知以後的幫扶工作任務不輕。與同事一起座談村子發展開展工作前,我深知明確第一書記中心任務和工作職責,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於是找來有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拿出幫扶手冊,認真學習,做好筆記。
  • 「我的扶貧故事」此心安處是吾鄉丨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主任羅國海
    羅國海(前二)在錢相街道福菌林下經濟基地與群眾一起勞作我叫羅國海,2013年10月開始在安龍縣海子鄉工作;2016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安龍縣錢相街道辦事處,任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脫貧攻堅工作。
  • 新河街道開展「鼓足闖勁謀改革,提升膽氣勇創新」大討論活動
    近期,一場大討論活動在新河街道引起強烈反響。這場以「鼓足闖勁謀改革,提升膽氣勇創新」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努力消除阻礙發展的思維定勢,進一步激發「二次創業」的鬥志,為推動新區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一盞「明燈」|水城縣老鷹山街道中坡小學...
    2018年8月,街道辦及中心學校對各學校教師幫扶對象進行了重新分配,我學校田培珍老師正好退休,我繼任了她的幫扶工作。新的幫扶對象是水城縣老鷹山街道中坡居委新發組王騰躍戶,王騰躍戶一家三口,夫妻兩文化程度低,沒技術沒資金,兒子王雙喜只是初中畢業,也正在尋找工作,一家人沒技術、沒資金,家庭生活困難,在2014年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黨和國家好政策|織金縣馬場鎮大陌村村民餘昌富
    我叫餘昌富,今年39歲,家住織金縣馬場鎮大陌居茨壕組,家裡3口人。2013年,因為我們夫妻都是殘疾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說起我家的故事,還要從一次車禍說起。2006年6月份,我因出車禍,導致雙手粉碎性骨折,雙手經過皮膚再植手續,鑑定為四級殘疾,不能做重活。我妻子羅豔,黔西人,從小就是啞巴,不能用語言與別人正常勾通交流,屬一級殘疾。  2018年以前,我們一家子一直靠領取低保金維持生活。一直以為,後半輩子我們家只能靠政府救濟維持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