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兵支書」脫貧路上立新功|羅甸縣斛興街道玉都...

2020-12-05 天眼新聞

我叫冉勇,現任黔南州羅甸縣斛興街道玉都家園脫貧攻堅工作隊長。我在2003年12月應徵入伍到瀋陽軍區服兵役,2005年10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008年12月退伍。在部隊期間我曾被評為優秀士兵,並榮獲個人三等功。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終秉持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剛毅品德,始終把搬遷群眾的衣食住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把幹部的身心健康放在心上。

2018年10月,我被街道黨工委派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玉都家園任支部書記。到玉都家園工作以來,我始終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工作,用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剛毅品德,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用腳走遍小區的每個角落。

冉勇(中)為安置點小朋友過六一兒童節

發揮制度優勢,樹立正反面典型  玉都家園的搬遷群眾有553戶2338人,他們來自不同的鄉鎮,由於文化的差異和不同的生活習慣,有個別搬遷群眾的行為比較隨意,我按照社區居民公約的管理規定對不良行為進行曝光,並在小區管理臺帳上登記備案。同時我們每月組織開展家庭衛生評比,推選出乾淨整潔的家庭作為家庭衛生文明戶,在小區榮譽榜進行公開,發放洗潔精,洗衣粉等進行物質鼓勵,從而使居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真正成為了新市民。  發揮組織優勢,服務好搬遷勞動力就業   受疫情影響,搬遷群眾的就業更加艱難。為了能夠實現搬遷群眾穩定就業,我組織召開兩委會議討論研究。要解決好搬遷勞動力就業,必須摸清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和就業意願。於是我們決定由支部書記負總責,以各包樓幹部為小組,幫扶責任人為成員,形成上下聯動,一邊做動員宣傳工作,一邊與就業局對接,尋求就業崗位,因人找崗,因崗推人,做到人崗相適。

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目前玉都家園外出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寧夏等省外務工1025人,在縣內建築工地、超市、楚峰源、物業公司等務工725人,同時聯合縣就業局和創世紀培訓學校在家園開展家電工、焊工、西式麵點、手工刺繡等培訓4期200餘人次,全面提升了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的職業道德、就業觀念、生活素質、衛生安全、法律法規、勞動維權、感恩教育等方面的素質。

冉勇(左二)走訪慰問困難黨員

我們通過輪訓的方式確保了每個搬遷家庭有1人以上掌握1門以上適用技術,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每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同時,通過玉都家園「互助交流微信群」及時了解掌握搬遷就業群眾生活和家庭情況、隨時為他們解決在就業中遇到的困難。我經常會到留守老人家中,通過微信視頻讓留守老人和在外務工人員進行視頻通話,讓在外務工人員親眼了解老人在家的生活情況,使在外務工人員放下牽掛,安心工作。

發揮兵頭將尾作用,提升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作為黨支部書記的我,始終把工作責任扛在肩上,衝在前面,挑戰困難和問題。小區的搬遷群眾中大部分是布依族,只會說部分漢語,我們在溝通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難,於是我就挑選會說布依語的黨員、幹部組成服務小組,針對性開展各類政策宣傳,同時了解、收集他們存在哪些困難。

冉勇(左)走訪困難群眾

為了讓搬遷群眾有困難找黨員、找組織,我建立了「一幫一」工作機制,即由樓棟長、就業信息員、服務中心幹部等組成幹部幫扶隊伍,對搬遷群眾實行一對一幫扶。搬遷群眾有什麼困難和問題,隨時都可以找到幫扶幹部。為了發揮好黨支部黨員的模範作用,我把住在各棟的黨員、服務中心幹部、樓棟長等管理人員製作成服務聯繫卡張貼在各棟公示欄,這樣服務中心幹部和黨員既發揮模範作用,又接受了群眾的監督,讓群眾有困難就能第一時間找黨員、找幹部、找樓棟長。及時解決了小區居民在辦理戶籍遷移、水電費繳納、民政低保等方面問題200餘人次,減少了居民來回跑路的煩惱。

到安置點工作以來,我始終默默無聞地耕耘著玉都家園這片熱土,為這片熱土灑下心血和汗水,我始終保持著臨戰不亂、勇於擔當的軍人本色,為小區建設發展添磚加瓦,讓搬遷群眾洋溢幸福的笑容。我也得到了搬遷群眾的一致好評。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王琳

相關焦點

  • 江海這個「兵支書」投身鄉村振興立新功入圍這個大賽
    江海這個「兵支書」投身鄉村振興立新功入圍這個大賽 2020-10-12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投身脫貧攻堅這場戰役,是我一生的驕傲!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
    我叫方明軍,是羅甸縣教育局一名幹部,現為茂井鎮高田村駐村幹部。今年3月16日,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我被安排到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深感責任重大,在脫貧攻堅即將結束之際,有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戰爭中的一員,我倍感榮幸,這是我的目標,我一直想走到脫貧攻堅的前線,能為脫貧攻堅盡我的微薄之力。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叫李秀婷。2018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幾個月的我就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貴州黔南羅甸縣逢亭鎮。第一天到鎮上報到,就馬不停蹄地跟著駐村工作隊的同事來到逢亭鎮新光村,成為了逢亭鎮新光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我與群眾「吵架」   我叫簡萬祥,是羅甸縣融媒體中心的一名記者,2018年11月,按照組織的安排來到木引鎮木引村,成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員。木引村地處麻山腹地,距縣城54公裡,全村國土面積14.29平方公裡,總人口509戶2173人。
  • 「我的扶貧故事」付真情、出真招,做好時代答卷人丨羅甸縣紅水河鎮...
    我是羅甸縣紅水河鎮冗袍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長黨海夏。2018年3月,我從羅甸縣發改局下沉到羅甸縣紅水河鎮冗袍村駐村,開啟了我的扶貧之旅。第一天來紅水河鎮冗袍村,坐了近兩個小時的車,路彎道也很大,越往前走,只看到山越高越大。
  • 「我的扶貧故事」一駐三年,我與打金結下了不解之緣|羅甸縣木引鎮...
    我叫岑桂剛,2017年9月,單位選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2018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木引鎮打金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2018年4月份,我們制定了《木引鎮打金村全域推進脫貧攻堅三年工作方案》,羅列了涵蓋生產扶貧、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金融、基礎設施等10大類60個項目庫,並積極向鎮政府申報納入縣級扶貧項目規劃的盤子。
  • 「我的扶貧故事」永葆軍人本色 奮力建功新時代丨羅甸縣龍坪鎮八總...
    我叫王思進,是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一名工作人員,現任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同時也是一名村支書。2005年12月我響應祖國號召報名參軍,成為百萬解放軍中的一員。2017年9月,為更好地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我毅然成為了羅甸縣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中的一員,投身到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扶貧工作當中。 初到八總村,我和隊友們用了近3個月的時間來摸清村情村況,一戶戶上門了解農戶意願,做好前期工作。而我被分派到八總村裡沙組。
  • 「我的扶貧故事」以赤子之心攻克貧困|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駐村工作...
    正值秋葉初泛黃,葉尖微風輕拂,划過旗杆上莊嚴的五星紅旗,吹響了新一輪的脫貧攻堅號角。我叫班洪貝,是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猶記得2015年,我帶著莊嚴的承諾,踏上脫貧攻堅的徵程。我們甚至沒怎麼走動,便將這破舊的一層建築物—老村委會走完,這座視覺衝突極強的建築便是我們未來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堡壘,我心裡泛起了一股無奈,連村委會都如此,群眾的起居又將會是如何……   猶記得,那年身著精準扶貧隊服走在略微鬆軟的稀泥路上,走到一戶人家,看見一個年邁的老人坐在門框上抽著竹筒煙,門框略顯陳舊,門欄轉合處油亮的磨損無聲昭示著年代感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臭的汗 澆開幸福花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
    2019年7月,羅甸縣吹響了「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脫貧攻堅號角,或許是組織對我的考慮,亦然或是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依念......29日以100日衝刺的決戰精神毫不猶豫隨著單位派遣入村的隊伍進入麻山腹地—茂井鎮高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扶貧路上一「小兵」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祝開權我叫祝開權,是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的工作人員。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考察時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因戶施策,精準發力,下「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為此,我組織村級指揮所成員和幫扶幹部,白天走村串戶摸清致貧原因,晚上組織研究幫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戶施策。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2015年,他家脫貧出列,並在2016年搬遷到在水一方安置點,過上安穩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創新方式謀發展 思路一新利民興|織金縣八步街道...
    我叫耿忠雄,是畢節市織金縣疾控中心副主任,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於2018年4月到八步街道利民居幫扶,於2019年7月擔任八步街道利民居的駐村第一書記。  走村入戶熟民意  織金縣八步街道利民居位於八步街道西南面,距離街道政府6公裡,省道S209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八步街道最大的一個村。全居轄20個村民組,共1389戶51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76戶1584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興達興黨支部:「助力村民脫貧、學生學成是我們的責任」 2020-11-2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青春與故鄉的蝶變|羅甸縣茂井鎮田壩村駐村...
    我叫胡白豪,是羅甸縣茂井鎮人民政府的幹部,2015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一站便投身到我縣深度貧困村茂井鎮大亭村駐村。2018年11月,根據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又被派往茂井鎮田壩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5年來,也有幸見證了大亭這個仿佛被貧窮烙印的故鄉,在脫貧攻堅這個歷史難得的洪流中蝶變。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村村通水泥路、組組通硬化路、家家戶戶通串戶路,從村寨髒、亂、差,到庭院乾淨整潔、規範有序的改變,從滿山雜草,到遍地瓜果飄香……,數不盡的巨變,是一個個扶貧幹部無日無夜地揮灑著汗水,書寫出一幅幅美好的時代畫卷。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北亭村有段美麗的邂逅丨羅甸縣茂井鎮北亭村...
    我叫譚久平,是羅甸縣公安局派駐茂井鎮北亭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我決定以鐵的紀律、鐵的作風打造一支脫貧攻堅尖兵隊。 「其身正,不令而行」。只要我自己帶頭做給幹部看,駐村工作隊帶頭做給老百姓看,大家都動起來,形成「飛輪效應」,天大的難事也好解決。於是在我的帶動下,北亭村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 轉業不轉志 扶貧立新功——記興賓區城廂鎮馬上村駐村工作隊員楊新成
    轉業不轉志 扶貧立新功——記興賓區城廂鎮馬上村駐村工作隊員楊新成 2020-10-28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