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情系村裡娃|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第一...

2020-12-14 天眼新聞

現象  「張書記!你又來我們家了?」龍彩濤背著書包驚訝的看著我。  「是啊!你爸爸最近不是享受國家政策得了幾頭牛嗎?我來看看你們家的情況。」我一臉笑容的說。  「快去寫作業你們三個」龍瑞才指著他的三個孩子們說著。  「今天又沒有作業!我們出去玩了!」說完龍彩濤帶著龍彩梅和龍彩穎就興高採烈的跑了。

龍瑞才是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的一戶貧困戶,因家裡孩子多,勞動力少導致家裡壓力很大。龍瑞才今年才44歲,家裡卻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6口人卻只有兩個大人在外掙錢養家。以前他和他老婆經常在外面打工,忙活了一整年,也存不了幾個錢,這兩年幾個孩子年齡漸漸大了,開始讀書了,兩口子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這四個孩子的身上,所以這兩年他們夫妻也不出門了,就守著4個孩子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成績,能從這織金的大山裡走出去。  「沒有作業?不會吧?我像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埋頭做作業到11~12點的額」我一臉疑惑的看著龍瑞才。  「哎,張書記,您是省裡派下來的第一書記,我們這個是在鄉下,能跟你們省會比嗎?要是都一樣那不全亂套了?我聽說在城裡讀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可是要花錢的!在我們這裡能讓孩子讀上書就不錯了!還指望那麼多?能不能成才全看他們自己,我只希望他們將來不要像我一樣字都不認識,出去打工人家都嫌棄我們。」龍瑞才無奈的跟我說著。  「行,我走了,你慢慢忙,這三頭牛你可要好好餵啊!這是新品種的安格斯牛長肉快著呢!」  「慢走啊!張書記!」  從龍瑞才家出來我一直在想他說話,難道城裡的教育跟鄉下的教育差距有這麼大嗎?要怎麼樣才能拉近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哪?幫助提升農村的教學質量對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有直接聯繫嗎?我懷揣著這一系列的問題來到我們鄰村的歹陽小學。  短板  夕陽下的學校顯得格外的幽靜,空蕩蕩的操場使得歹陽小學看起來更加破舊。  「好久不見啊!張書記。」一個渾厚的聲音從背後向我傳來。  「毛校長啊!你亂說了啊,我不是前兩天還上來接我們村的孩子們回去嗎?」  「我跟你開玩笑的哪,你有什麼事啊?」毛校長熱情向我說著。  「沒什麼事,就是想上來跟你聊聊天,怎麼,沒打擾到你把?」  「沒有,沒有,我剛準備過來關校門,看見一個壯漢走進學校,我還以為是賊哪!仔細一看才認出來是你!哈哈哈哈哈」毛校長調侃的說道。

我把我心中的問題和困惑和毛校長分享了,卻得到一個讓我意外的答案。首先是農村的教育水平確實要比城裡的差很遠,因為大量的優秀師資力量更願意留著城市,不願意來到農村來。其次就是提升農村的教學水平也許在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有顯著效果的,但是在農村如果讓一個孩子有知識有文化那起碼是會影響三代人的,他還給我舉了一個雲南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張桂梅的校長的例子。再次就是要提升一個學校的教育水平,先是要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先是要讓農村的教育工作者有更多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理念,雖然現在網際網路很發達,學習是很方便,但是找一個專業的交流對象或者請教,老師們卻是費力的很。  「那我去省裡面給你找所學校來給你們交流學習一下吧!」我突然找到了目標和方向的說著!  「省裡的那些名校怎麼會看得上我們這些小山村的村小那,人家才不會有舒服日子不過,來我這裡受苦那。除非……」  「除非什麼?」我疑惑的說著。  「除非你有關係!不然你非親非故人家憑啥幫你啊!」  這一句話讓我如鯁在喉,難道想要幫助這些農村的小朋友真的這麼難嗎?這時我想起了省建院黨委書記送我下來時說的一句話:「小張,在基層做工作一定要記住一句話『無私者無畏也』,只要你做的事是為大家好的,是關乎群眾利益的,是能有助於脫貧攻堅的,不要怕大膽幹!」  不行!我要試試!為了這個村,為了這些山裡的孩子,第二天清晨,我便坐上了前往貴陽的班車。  楞闖  「請問你找誰?有什麼事嗎?」一個保安攔住我。  「您好,師傅。我有重要的事情找你們校長,能讓我進去嗎?」我禮貌的說到。  「您是……?」保安一臉疑惑的看著我。  「我是省建院派駐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有點事想和貴校校長商量。」  「對不起,學校有規定,上學時間閒雜人等不得入內!你有什麼事等中午下課再說。」保安不信任的看著我。  這時從背後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李師傅,昨天鄧校長是接到村支書的電話,說是今天來學校談一些教學交流的事,您讓他登記個身份證,就讓他進去吧。」  「那這位同志,您登記一個身份信息就進去進去吧。」保安笑著做出一個讓我進去的手勢。  我一個健步就跨入了貴陽市市府路小學的校門。  「謝謝您了。」我擦了擦鬢角的汗水連忙向這位老師道謝。  「你找我們鄧校長有什麼事?」這名姓歐的老師看著我問道。  「您好,我是省建院派駐織金縣………………」  「我知道,你剛才說了,我聽見了,不然我會幫你向保安師傅解釋,放你進來。」歐老師打斷了我。  「是這樣的,我所在的村在鄰村的小學上學,我知道貴校是貴陽的名校之一,想請你們學校去給他們學校的老師上上課,交流一下,提升一下他們的教學水平,把城裡的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理念帶下去給他們,讓這些山裡的娃娃們也能享受到城裡的教學質量。」我禮貌的向歐老師說著。

「這是一個好事啊,現在國家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嗎,我精神上支持你的這個想法,但是這個我說了不算,你還是去找我們校長吧!二樓左轉第一間就是了」歐老師激動跟我說著。  「謝謝了!」告別了歐老師我疾速的向校長室奔去。  不知道為什麼當我爬上二樓的校長室門口的時候已經是氣喘籲籲了,我在門口踱步了好一會,平靜了自己的呼吸和心情。  「咚咚……」  「請進!」一個明亮的女性聲音傳來。  一間不大的辦公室裡坐著一個十分端莊的女人,看年齡可能才30幾歲的樣子。她正埋頭在寫著什麼,看我進來了,才抬起頭正在上下打量我,似乎正在腦海中翻找有關我的記憶。  「您好,鄧校長,我是省建院派駐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我叫張發,您好!您好!是這樣的,我所在的村在鄰村的小學上學,我知道貴校是貴陽的名校之一,想請你們學校去給他們學校的老師上上課………………」我急促的說著,也許是太緊張都忘記停頓一口氣說了很長。  「您等一下,慢點說,不著急的!不著急的!」說完她起身給我倒了一杯水,並揮手示意我坐在旁邊的沙發上。  完了,我是不是有點唐突了?我跟這位鄧校長素未謀面,我是不是應該跟她客套一下?我剛才是不是太緊張了?要怎麼樣才會不被拒絕去扶貧的事?我的衣服是不是有點歪?這些問題突然湧入我的思緒,下意識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襯衣,坐下之後,我又梳理梳理了思路慢慢的說著。  「您好,鄧校長,我是省建院派駐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我叫張發,這是我的名片。」說完我慢慢地遞過我的名片。  「張書記,您好!您找我有什麼事嗎?」鄧校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對著我說。  「鄧校長不好意思打擾您了,是這樣的,我所幫扶的村子是織金縣的一個偏遠小山村,那裡的孩子們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學習條件都比較苛刻。我又是一個在貴陽長大的孩子,看著那些在邊遠山區生活和學習的孩子們,我是打從心裡的想幫助他們。我想著吧,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從教育上幫助他們才是最有效、最長遠、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術業有專攻,我對教育工作一竅不通,所以才來找到貴校。貴校是貴陽的名校,我想能不能請你們幫助村裡的小學提升一下教學水平,把城裡的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理念帶下去給他們,讓這些山裡的孩子們也能享受到城裡的教學質量,這樣將來他們能有更多的機會從大山的深處走出!」  鄧校長耐心的聽我說著,若有所思在思考。  「不好,他不會要拒絕我把?還是我說的不好?」我心裡正在上下打鼓。突然鄧校長從椅子上起來對著我說  「這個是個好事,我很支持你的,同時從我個人的角度上來講我很願意支持你來幫助這些孩子們。這樣吧,我馬上跟教育局的打個電話匯報一下這個情況。」  說完鄧校長就拿起手邊的電話撥了出去,向教育局的匯報了情況。然後對我說。  「教育局的說可以的,但是要辦一下手續。這樣吧,張書記,您也辛苦了,您先回去吧,教育局這裡我來溝通,我儘量去協調,最多3天我給你回電話。」  從市府路小學出來,我心裡其實怪不是滋味的,仔細一想也正常,我一個20郎當歲的小夥子,人家又不認識你,又冒冒失失的,誰會幫你的忙?懷著失落的心情我動身往村裡趕。  驚喜  從市府路小學回來的第二天,一個陌生的電話,歸屬地寫的是貴陽,我內心有些許期待的接了。  「喂,您好,您是張書記嗎?我是市府路小學的教導主任我叫謝梅,是這樣的我們鄧校長,讓我跟您對接一下我們市府路小學下來幫扶的事。」  這一句話讓我似乎看見了希望的曙光。  跟謝主任詳細對接了幫扶的時間以後,我飛奔去了鄰村的小學,把這一好消息告訴了毛校長。毛校長更是高興的不得了,跟我說著他準備如何部署,如何安排,這些遠道而來的老師們。  「這是我們學校第一次有名校來幫扶,而且一來就是省裡的好學校,我可得辦的熱鬧一點。」他激動的跟我說。  「誒!人家是來幫扶的,不是來你這開宴會的,你要一切從簡,而且你更多的是要組織好學校的老師,讓這次幫扶授課有實質的作用,不然人家不白來了。」  「是的,是的還是您厲害,名校您都能請來。」

「我一個20幾歲的小年輕,無非是把自己臉皮弄厚一點,為了這500多名孩子,我是豁出去了,『無私無畏』!不和你說了,我回去趕緊做個方案給人家傳過去。」  說完,我回到辦公室做了詳細的方案發給了謝主任和省建院。  省建院院領導高度重視這次幫扶工作,特批了兩臺車輛保障我們開展這次幫扶授課。到了幫扶的那天,由於相關的規定,我們只能到織金火車站來接市府路小學一行。這幾天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直到他們走出火車的那一剎那,我終於相信了,因為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他們終於是來了。  「您辛苦了書記,還勞煩您來接我們。這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謝梅老師、這是我們學校的省級優秀骨幹教師金蓉老師、這是我們省級優秀骨幹教師劉伶麗老師、這是我們學校的骨幹教師歐燕老師、這是我們的學校的會計李嘉老師。」鄧校長微笑的向我介紹他們一行人。  「你們才辛苦,大老遠的從貴陽過來,最近天氣又冷。貴校真是為了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啊。」  我們寒暄了幾句就驅車前往了鄰村的小學,一路上各位老師還在車裡研究討論如何把課文的內容更加有效的教給孩子們,如何提升孩子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控制課堂的層次和遞進。  在路上歐老師告訴我,他選擇的課題是「我的母親」,因為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他們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最親最愛的人經常不在他們的身邊,歐老師希望通過這一堂課讓孩子們能產生共鳴,讓他們能理解父母的艱辛,使得他們更加發奮的學習。  意外  經過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歹陽小學。一下車,每個老師都迅速的準備著一會的公開課,歹陽小學的老師們更是無比期待的做著準備。  第一堂課由市府路小學的金蓉老師給4年級的小朋友以及其他老師上「狐假虎威」。  此時我和鄧校長在老師辦公室幫著其他老師準備著。突然有一個髒兮兮的小朋友哭著進了辦公室。  「嗚嗚嗚…老師,我肚子好疼!」  沒有任何經驗的我,頓時覺得腦子裡一片空白,這該怎麼辦?要不要送衛生院啊?還是趕緊通知家長?  只見鄧校長扶著這個滿臉是泥,滿手是土,衣服上到處是灰塵的小朋友坐到了火爐旁。溫柔的說著「怎麼了小朋友?肚子痛?是有什麼東西在裡面的攪來攪去的痛?還是像針錐一樣的痛?還是感覺裡面很漲的痛?」  那小朋友沒說話,只是一個勁的在那哭。  鄧校長讓旁邊的老師倒了一杯熱水,然後遞給這個小朋友,讓他慢慢的喝下。  接著回頭對我們說先觀察一下吧。  五分鐘過去了,「嘔嘔……」小朋友將剛才喝的水全部吐了出來。  鄧校長望著吐出來的清水,問道「小朋友,你早上吃的什麼?」  小孩哭著回答「我早上什麼也沒吃!」  「那你昨天晚上吃的什麼?」鄧校長又問。  「昨晚也沒吃!」  鄧校長回過頭對我們說「這孩子是餓的肚子疼,張書記你能不能去門口買點吃的回來。」  我趕緊跑出校門買了兩個肉包回來,給小朋友餵下,馬上他就不疼了。  鄧校長趕緊問他「你怎麼不吃東西啊?小朋友」

「現在國家政策好,學校裡管午飯,我想著家裡弟弟妹妹多,我少吃一點…他們就能多吃一點,反正我到學校也可以吃的。」小孩回答。  只見鄧校長的眼裡泛起了淚光,她抱著這個孩子,想說卻又什麼也沒說。  感動  經過一天的幫扶授課,最後是各位老師開始交流學習的時候,鄧校長總結髮言說:「這裡雖然是大山的深處,但是孩子們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一張白紙,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們在上面刻畫他們未來的圖樣。看著他們可愛的樣子,我想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得為他們做點什麼。我代表市府路小學決定和歹陽小學籤訂『結對子幫扶協議』,每年我們市府路小學的優秀教師都要到這裡,同各位老師一起,為這裡的孩子勾勒出他們美麗的未來。同時我們市府路小學也決定捐贈30套體育教學用具及1000本兒童圖書給歹陽小學的孩子們,讓他們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讓他們靠知識從大山裡走出去!」  聽完鄧校長的發言,我感動不已,我覺得曙光不僅照散了雲層,更是普照了大地。送他們回去的時候,我和鄧校長握手道別,她悄悄對我說。  「張書記,您辛苦,謝謝您的勇氣,讓我及我們學校的這些老師們能為脫貧攻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實我第一次見您的時候,我特別的緊張,特別的害怕。只是我也和您一樣,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便膽子大了起來,因為『無私者無畏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通訊員 李小兵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我叫肖章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受組織委派赴白泥鎮三合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如果說新任務、新環境使我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樂。「責任重於泰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的一生只有勇於承擔對社會、對人民、對組織、對家庭、對朋友的責任,才能問心無愧。
  • 「我的扶貧故事」有血有肉的扶貧戰士丨織金縣桂果鎮聯興村第一...
    我叫王緒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桂果鎮聯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因此前未接觸過扶貧工作,剛到村時,農戶不熟悉我,他們都叫我領導,並詢問我「領導,我家貧困戶為什麼被你們取消了」、「領導,我家低保款怎麼不打了」、「領導,我家情況很惱火,你們為什麼看不見」.....一連串的問題輔面蓋來。
  • 用心用情把村駐,精準發力「摘窮帽」——貴州省總工會駐村扶貧工作...
    教育扶貧篇:補齊教育「短板」斬斷代際「窮根」在織金縣熊家場鎮,要問最美的景點在哪?最好的建築在何處?當地群眾會異口同聲告訴你:在學校,在熊家場鎮中心幼兒園、在白馬小學……「有那麼好嗎?」「真有那麼美嗎?」
  • 「我的扶貧故事」創新方式謀發展 思路一新利民興|織金縣八步街道...
    我叫耿忠雄,是畢節市織金縣疾控中心副主任,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於2018年4月到八步街道利民居幫扶,於2019年7月擔任八步街道利民居的駐村第一書記。黨支部在八步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駐村工作隊堅持以黨建工作為抓手,以黨建引領全面帶動精準扶貧。一是駐村工作隊利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必、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相關契機,認真執行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全力抓好2020年黨員培訓全覆蓋工作,完善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增加了基礎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積極性。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我叫張芳華,男,1983年生,2010年參加工作,先後紮根在織金縣上坪寨鄉、熊家場鎮、綺陌街道3個基層鄉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現為綺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我叫餘桂蘭,今年56歲,是畢節市織金縣委黨校的一名計算機教師,也是織金縣萬名幹部下基層的一員。2018年臨近退休之際,一個選擇給我的職業生涯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我申請延緩退休時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山村情系農家丨赫章縣銀光村第一書記王正書
    我叫王正書,2016年3月成了赫章縣可樂鄉銀光村第一書記,之後又擔任了海子村和農場社區的第一書記。一張便民卡,情系千萬家2018年3月,脫貧攻堅工作進入關鍵時期,根據組織安排,我擔任了農場社區駐村第一書記。農場社區臨近鄉政府,是一個大社區,有9個居民組,人口3570人,轄區面積9.5平方公裡。
  • 「我的扶貧故事」強班子 理思路 謀發展|織金縣珠藏鎮銀山村第一...
    「作為一名黨員,我希望到農村去磨練自己,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我在畢節市生態環境局織金分局工作時,向單位領導主動請纓申請駐村時的自薦語。我叫張貴朝,2018年3月,我如願以償來到珠藏鎮銀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扶貧故事」尚國強:合奏一曲教育扶貧之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意義,早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基礎在教育。教育承載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們責無旁貸,更何況,教育扶貧託起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在全縣中小學校,每個教師幫扶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在校學生,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幫扶對子,通過日常學習生活的親密接觸,從學業、心理、勵志、感恩、體藝等多形式地進行幫扶,達到國家扶政策,社會扶落實,學校扶教育多角度全方位扶貧實效。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海發的電力扶貧人|鐘山區供電局駐海發村駐村...
    我叫朱文榮,是鐘山供電局下沉到結對幫扶地青林鄉海發村16名駐村幹部的帶隊人、海發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青林鄉海發村,地處水城縣北部,海拔達1780米。2019年7月,我和同事乘車一路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抵達。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環境美|織金縣馬場鎮臺子居駐村幫扶幹部張漁
    我叫張漁,是織金縣馬場鎮人民政府派駐馬場鎮臺子居的駐村幫扶幹部。「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身為脫貧攻堅一線人員,我又何嘗不是那塊「磚」。從2013年開始,我先後輾轉在馬場鎮六個村居工作。從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到幫扶幹部再到駐村幫扶幹部,從精準識別到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我和我的戰友們一起,入戶核實、遍訪、制定措施、全排全查、交叉檢查、短板補齊等措施使得馬場鎮2019年如期脫貧摘帽,2020年持續鞏固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一隻腳「跳」出了精彩人生路|織金縣珠藏鎮...
    我叫何恩榮,1977年出生於織金縣珠藏鎮鏈子村。10歲時,一場車禍讓我永遠的失去了左腿。「高位截肢」「初中畢業」「掙不到錢」……曾經,在外人看來,這些標籤會將會伴隨我的一生,可我卻用一隻腳,「跳」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雄武,書寫我與中心村的緣分丨興義市雄武鄉...
    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17年3月的一天說起,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我成為了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當我接到通知時,竟不知所措,為接下來是否能勝任這一工作擔憂,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雄武鄉,就此和中心村結下了緣分。
  • 長春市農安縣華家鎮望龍村駐村工作隊:情系扶貧踐初心 下足功夫助...
    長春市農安縣華家鎮望龍村駐村工作隊:情系扶貧踐初心 下足功夫助脫貧 2020-08-10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摸清底數 用政策扶貧
    剛到羅坳村的時候,沒有基層經驗的我,害怕會拖累我的隊員們,害怕會耽誤國家脫貧的步伐......我思考了好幾個日日夜夜,既然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那我就從零開始,加強學習,把國家的扶貧政策落到實處才是我當前考慮的問題。就這樣,我帶著對扶貧工作的熱情,帶著對群眾的真情,加強對脫貧政策的學習,為老百姓辦實事。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左一)幫助幫扶對象核對系統內信息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使命光榮。幫扶工作不僅僅只是帶領整理房間、美化家居,幫助補齊生活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惠民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織金縣三塘鎮布利村駐村第一...
    我叫毛勇,是織金縣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3月26日,我服從組織安排,赴三塘鎮布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剛進村,只見山高坡陡,土地貧瘠,4個村落零星散落在大山之中,這讓我深知以後的幫扶工作任務不輕。與同事一起座談村子發展開展工作前,我深知明確第一書記中心任務和工作職責,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於是找來有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拿出幫扶手冊,認真學習,做好筆記。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扶貧路 點滴見真情丨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第一...
    我叫岑莉,2018年3月,我榮幸受組織委派從黔南州老年大學到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掌握了貓寨村的「家底」後,我開始與村「兩委」班子、其他駐村幹部共同分析琢磨製定脫貧計劃和發展規劃。我與工作組其他同志一道認真落實了「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寨」、「小康房」等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按照龍裡縣委提出的「1+3+8」提升提質鞏固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要求。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解決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住房安全、醫療、教育等做了哪些,協調資金65.4萬元,解決844人口脫貧,修了8.4通組公路,19.8公裡串戶路等等,安裝96個路燈。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黨和國家好政策|織金縣馬場鎮大陌村村民餘昌富
    我叫餘昌富,今年39歲,家住織金縣馬場鎮大陌居茨壕組,家裡3口人。2013年,因為我們夫妻都是殘疾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說起我家的故事,還要從一次車禍說起。2006年6月份,我因出車禍,導致雙手粉碎性骨折,雙手經過皮膚再植手續,鑑定為四級殘疾,不能做重活。我妻子羅豔,黔西人,從小就是啞巴,不能用語言與別人正常勾通交流,屬一級殘疾。  2018年以前,我們一家子一直靠領取低保金維持生活。一直以為,後半輩子我們家只能靠政府救濟維持生活了。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