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是現今面臨的主要兩項公共衛生難題。大約每10個人就有一人在其一生中會發生消化性潰瘍等相關問題。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胃部頭號殺手——幽門螺桿菌,一種附著在胃壁黏膜上的螺旋狀細菌,此菌有三大特性,破壞力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MALT淋巴瘤等都可能是它的傑作;傳染迅速:每兩個人之間就有一個慘遭過它的毒手,同桌進食,不用公筷,越親密,它們就會越囂張,可謂一人感染,全家遭罪;但真正讓人恐懼的是它的終極要害——召喚胃癌,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0多萬,穩居世界首位。幾乎分分鐘都有人確診胃癌,這個數量讓人震驚。究竟有什麼辦法可以拯救胃?
隨著科技的發展,用微生態製劑以菌治菌來調理幽門螺桿菌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要想了解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原理,首先要了解腸道菌群結構。
腸道內的菌群大體分為益生菌(有益菌)、致病菌和中性菌它們一起生活在腸道中。當致病菌快速生長時會產生有害物質,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引發多種疾病。中性菌,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但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它也會趁機搞破壞,引發許多問題,是個名副其實的「牆頭草」,一旦它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危害人體健康。而益生菌,能幫助消化吸收以及合成營養物質,抵禦外部細菌,保護腸道黏膜,對人體非常有好處。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維護菌群的相對平衡,讓致病菌不能快速繁殖,中性菌不向有害菌發展,人體也就不容易發生腹瀉。
在菌群中,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最大,能使腸道正常蠕動,讓糞便輕鬆排出體外,加入腸道中缺乏了益生菌,便便可能就不順暢了。除此以外,益生菌還有不少機能,包括:修復腸道受損黏膜,形成保護罩——菌膜屏障,促進鈣、鎂等多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合成B族,維生素k等維生素,減少脂肪聚集,清理腸道廢物,幫助管理體重,維持人類好身材,促進腸道及其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避免因接觸過敏原導致的人體過敏反應。除了作用於腸道,益生菌還對人體的其他器官有好處。例如,減少體內垃圾,延緩肌膚衰老,保持生殖系統的弱酸性環境,抑制致病菌的滋生。但是如果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對益生菌造成嚴重影響,因為在抗生素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會把益生菌和中性菌殺死,從而造成體內菌群失衡,導致腹瀉或者炎症的反覆發作。大魚大肉,偶爾不注意飲食衛生,把致病菌培養的越來越多,益生菌愛吃的蔬菜水果減少,益生菌團隊越來越小,人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因此要想辦法支援有益菌的數量,才能保證腸道菌群平衡。
說了這麼多,幽門螺桿菌到底怎麼治療?
要想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一種抗生素還夠,單靠抗生素也不夠,國際上比較確切的方法是四聯療法,目前已為我國醫院臨床廣泛用於殺滅幽門螺桿菌。即:兩種抗生素+一種制酸劑+一種益生菌。
(1)兩種抗生素
由於幽門螺桿菌非常頑固,具有耐藥性和潛伏性,臨床上為了使殺滅徹底,往往採用兩種抗生素聯合使用,相當於飛機和大炮同時轟炸。常用的有阿莫西寧、克拉黴素、甲硝唑等。
(2)一種制酸劑
因為幽門螺桿菌損害胃黏膜,導致胃功能紊亂,往往引起胃酸分泌過多,降低聯合用藥的效果,另外,幽門螺桿菌在胃酸環境下產生了一種獨有的保護膜,適合在胃酸下生存,採用制酸劑,還可以將幽門螺桿菌暴露在抗生素的聯合殺滅下。常用的有奧美拉唑、雷尼替丁等。
(3)一種益生菌
採用益生菌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抑制幽門螺桿菌,最主要的方面是給腸道補充益生菌。因為,兩種抗生素在殺滅幽門螺桿菌的同時,還會錯殺腸道有益菌,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補充有益生菌則很好地防止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而且還可以減輕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並可提高機體免疫力,調動人體免疫細胞對幽門螺桿菌的排異清理作用。常用的益生菌有:青春雙歧桿菌、金雙歧、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等。
只要嚴格按以上治療方法,配合治療,幽門螺桿菌都可以根除!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由於幽門螺桿菌的特殊性,一定要注意個人及用餐衛生,治療後一定要記得複查,規範治療,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