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愛,才能交給群眾一份滿意的答卷丨劍河縣...

2020-12-05 天眼新聞

「幹部,你們來這裡一年多了,幫助了我們很多,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聽說你們工作要結束了,你們要回去上班,我們會不習慣,會捨不得你們的,以後你們要多來看我們哦!」這是高標村一個村民拉著我手說的話,這也是大多數村民的心裡話。

我叫周麗梅,是劍河縣投資促進局的一名幹部。2019年7月,我有幸被選派至柳川鎮高標村小寨村擔任網格員。

高標村是由高標、小寨兩個小村合併而成。2019年7月23日,我和同事正式入駐小寨村。到村後,為了儘快摸清底數,我每天走村竄寨、入戶走訪,為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周麗梅(中)在走訪村民

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全村還有1200米串戶路還沒有硬化,於是,我和村幹一起拉尺測量,寫申請書,為村裡申請項目。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串戶路硬化項目批了下來,並於2019年12月施工完畢,改善了農戶出行難的問題。每次農戶遇到我們,都會伸出大拇指說道:「謝謝你們!」

群眾工作無小事,群眾工作要有耐心,貧困戶邱榮家於2019年6月接了位福建兒媳婦,一直沒有交合醫,而兒媳婦已有身孕,預產期就在8月底,看到此情此景,我心急如焚。

為此,我不厭其煩的向他們宣傳醫保知識,終於,通過我的勸導,他們家在7月18日交上了合醫,兒媳婦也於8月18日生下了個大胖兒子。

周麗梅向村民宣傳政策

因為交費及時,合醫得到了報銷,他們自己只支付了小部分,事後,他兒媳主動打電話來表示感謝,感謝我的動員和宣傳,說要沒有我一次次得執著,這次不知道要多著多少錢。

如今,2021年的合醫交費標準剛下來,我還來不及向他們家宣傳,他兒媳卻主動聯繫上我,要交明年的合醫,她們的轉變讓我感到欣慰,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時間過得好快,入駐到村已有一年多,感覺為他們做的事還不夠,可是工作卻將接近尾聲,通過一年多的接觸,我的扶貧工作也逐漸受到了群眾、駐村戰友和村「兩委」幹部的認可,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因為我的努力給群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入戶與村民嘮家常了解情況

【人物小傳】

周麗梅,1978年7月生,2002年12月參加工作。2002年12月至2006年10月在南寨鄉村鎮建設管理站工作,期間任站長;2006年11月至2012年3在南寨鄉政府工作,任副鄉長;2012年4月至2017年7月在縣婦女聯合會工作,任副主席(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任觀麼鎮新民村第一書記);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任縣投資促進局紀檢組長;2018年7月至今,縣投資促進局副科級幹部(2019年7月任小寨村第一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肯定就是我脫貧攻堅的勳章丨劍河縣革東鎮...
    我叫劉躍忠,是劍河縣革東鎮南沃村八郎小村網格員兼資料員。南沃村由八郎村、屯州村組成,其中我所負責的八郎村有193戶,813人,其中貧困戶57戶213人,是一個非貧困村。雖然是非貧困村,但是脫貧任務依然艱巨,在入村的第一天,我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況,看到他們的居住環境和貧困情況,我深感肩上擔子沉重。劉躍忠(左)入戶了解村民家庭情況我的幫扶戶共8戶,其中劉全勝是我幫扶對象之一,是個單親家庭。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叫我「王妹」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街上村網格...
    「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付出真心就會有收穫。」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信的道理。我叫王大麗,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019年8月,我來到了仰阿莎街道街上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對於我的幫扶戶,我都積極溝通交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讓他們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村裡的變化 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丨劍河縣...
    張書發幫助農戶做好日常人居環境衛生剛到村時,七組的村民中除去5戶易地扶貧搬遷到時縣城安置外,剩餘的20戶只有2戶有剛建好的衛生廁所、3戶有簡易廁所,其他村民都沒有自用廁所。我到村開展工作後,正好政府實施衛生廁所改造工程扶貧項目,但因是由村民先建好後政府再進行補助,群眾顧慮很大,工作剛開始推進很不順利。「這會不會是騙我們的哦?」「萬一我們花錢建了沒得錢怎麼辦?」「你把我們舊廁所拆了我們去哪裡上廁所嘛?」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寶刀未老的老王同志丨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網格員...
    我叫王森,是劍河縣革東鎮五河村網格員。我在擔任網格員期間,負責五河村12戶貧困戶、2戶低保戶的幫扶工作。在五河村工作這近兩年的日子裡,我工作認真負責,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展現出了較強的基層矛盾處理和應急能力。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比不上群眾的口碑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
    雷劍平激動地拉著我的手說道。我叫龍運榜。2020年2月11日,我受組織安排到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任職,擔任脫貧攻堅隊隊長。入村後,我便開始了遍訪貧困戶和全村摸底工作。今年4月初,全面復工復產後,為了減少三類戶收入受疫情影響,我們一一動員其外出務工。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異鄉戰貧困丨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那麼問題又來了,我一個外地來的年輕姑娘,既不是領導,沒有權利資金支持村裡搞發展,又沒有經驗技術,帶不動隊員、帶不動群眾怎麼辦呢?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但是既然組織安排我來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把這個擔子擔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濃濃魚水情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丨劍河縣岑松鎮稿旁...
    扶貧路上,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叫王志波,是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村稿旁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上面的這段話,是我包保的一位貧困大學生發信息給我這樣說的。當收到這段話時,我被深深的感動,感覺一瞬間,扶貧路上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扶貧路上,我們不但戰勝了貧困,還收穫了濃濃的魚水般的親情。由於工作調動,2017年9月,我從六府小學調到現在的稿旁小學。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喜上眉梢 我們滿心歡喜丨劍河縣敏洞鄉高桂村...
    我叫王勝熙,是劍河縣敏洞鄉高桂村駐村第一書記兼網格員。我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後轉業地方。參加工作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弘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幹事創業,初心不改。五年來,在上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高桂村完善了交通招呼站、村級食堂、村級衛生室、新球場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還獲得了多個部門的扶貧幫扶、黨建幫扶等扶貧資金1800多萬元。目前,投入億元的敏洞至順洞的旅遊公路正在建設當中,並有望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造福於民。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為人民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劉慶彬正在給邰昌武戶安裝消毒櫃邰昌武家有三口人,戶主邰昌武72歲,妻子萬小九71歲,兩人都患有慢性病。兒子邰當傳39歲未婚,屬於智力肢體二級殘疾,有兩女已經外嫁。家無勞力,生活來源主要靠國家民政兜底及社會救助。
  • 「我的扶貧故事」忠誠履職奔小康丨劍河縣南明鎮楊柳村駐村幹部彭...
    我叫彭仁傑,是劍河縣南明鎮楊柳村駐村幹部。2017年元月,我接到組織的安排入駐楊柳村。初到村時,村寨垃圾到處亂扔,汙水亂排現象不容樂觀,儼然是一派貧困落後的景象。為此,我虛心請教村裡的老幹部,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摸清村裡基本情況,為以後的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你是這樣的好幹部」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廖朝元,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每一次同村民們在一起時,老百姓們總是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僅是個好隊長,更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就是一家人。」廖朝元組織召開攻堅戰隊會議自劍河縣城搬遷到革東以來,能有點能力的都搬遷到清江湖畔的兩岸居住,老寨上面被遺棄的四、五十棟老木房已破爛不堪,村內環境髒、亂、差十分嚴重,居住在裡面至今尚未脫貧的30多戶貧困戶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思想觀念也非常落後,扶貧工作有些難做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真情幫扶結碩果丨劍河縣南加鎮聯心村...
    我叫邰勝學,是劍河縣南加鎮聯心村網格員。聯心村是由聯明村和合心村合併而成。2019年3月以來,我深入農戶了解情況,與貧困戶座談,根據每戶情況制定脫貧路徑,讓每戶貧困戶早點摘掉這頂貧困帽子。記得我剛剛到合心村任駐村幹部兼二組網格員時,幫扶5戶貧困戶,其中一戶楊光甜戶,家有4口人,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於2019年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村就是我的家 山就是我的伴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丟村...
    我叫楊光紅,是貴州省國資委選派劍河縣聯社工作人員,為助力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改善貧困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2018年3月12日,我接受組織的安排,到劍河縣久仰鎮久丟村擔任第一書記。久丟村位於劍河縣久仰鎮西南方,有農戶243戶95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366人,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身為第一書記,我多次奔走於縣上各級部門,為村裡爭取政策、項目、資金,為村民謀福利。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幹部都是來幹好事、辦實事的」丨劍河縣...
    我叫郭三風,是劍河縣南明鎮凱寨村脫貧攻堅隊隊長。在將近兩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組織全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群眾,召開院壩會聽取鄉親們最真實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把握好扶貧政策落實好的契合點,確保黨中央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落地落實。期間,我們全面收集整理農戶「一戶一檔」資料,完善檔案材料的收集,逐戶建立「戶檔」並整理歸檔保存。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八口搬家記丨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脫貧攻堅隊...
    2019年我剛被選派到劍河縣革東鎮交東村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就碰到這麼一件棘手事。交東村五組網格員劉海生告訴我,石春輝戶一家8口人擠居在一個20平米的爛木房裡,吃飯、睡覺地方都不夠,房子安全保障也過不了關,他家是貧困戶,但又不願意易地扶貧搬遷,這讓他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我買了肉、油等生活物資,來到石春輝家入戶調查。看到全家8口人住在一個岌岌可危的木樓中,樓下煮飯,樓上吃住。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過去的貧困戶變成了養豬致富戶丨劍河縣柳川...
    我叫楊昌文,是劍河縣柳川鎮白沙村村民。記得2014年以前,家中父親殘疾、患有大病,經常住院治療,同時,家裡還有弟弟在上學,我又走出校門不久,家庭生活一度陷入貧困。為了改變貧困的局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懷揣著致富夢到外地打工,在外面奔波幾年,但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沒有技術,心中懷有一腔致富熱情,卻始終找不到出路,只能幹一些簡單的體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