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女排,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放眼整個中國體壇,從建隊初期至今每一屆世界大賽我們都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並且多次登頂世界排名第一,能在三大球項目中保持極高統治力的只有女子排球隊。
而在中國女排史上,郎平的地位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球員時期她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大大小小的冠軍獎牌拿到手軟風光無限。退役後,郎平又以教練的身份回歸中國女排,用其畢生所學帶領隊伍勇攀高峰,斬獲一個又一個冠軍獎盃後被評為「世界最佳教練」,可以說沒有郎平中國女排或許也會站在最高領獎臺,但過程絕對不會太輕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紀錄女排從1981年到2016年曆經幾代女排人的傳奇,陳可辛導演斥巨資邀請了鞏俐、黃渤、吳剛、白浪等大牌拍攝了中國女排系列電影《奪冠》。但在選擇主演時,鞏俐和白浪兩人的角色定位卻遭到了大批網友吐槽,因為在電影中飾演郎平的鞏俐早些年就加入了新加坡籍貫,在某種程度上拋棄了中國人身份往國際靠攏。
除此之外,在電影中飾演青年郎平的白浪,她的父母雖然是中國體壇名宿郎平和白帆,但她自己卻是一個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人,甚至在青少年時期還加入了美國少年隊,其身份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美國人。
就這兩個槽點來說,郎平絕對是本電影的靈魂,可無論是飾演青年郎平的白浪還是飾演教練時期的鞏俐,她們都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一部記錄中國女排史數十年的電影為何要邀請外國人來主演?中國人的形象何時需要外國人來塑造?
站在導演陳可辛的角度,拍攝電影的最終目的一定都是為了賺錢,所以為了票房他必須邀請大牌來主要,同時邀請郎平女兒白浪這個美國人來蹭中國女排這個熱度,有了主題熱度和巨星影響力,陳可辛想要票房和收視率的目的自然也就達到了。
而且,了解陳可辛的網友都知道,作為一名商業片大導演,他的中心思想從來都是牟利,很少會因為一些歷史去注重電影本身的內容,就更別提觀眾的視覺感受。至於鞏俐和白浪的國籍,這在如今娛樂圈非常常見,像我們熟知的吳亦凡就是加拿大國籍,功夫巨星李連杰也並非中國國籍,而是新加坡國籍。
特約編輯:蘇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