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尹邊村宗祠:繼先祖之遺風承儒家之風雅

2020-12-09 騰訊網

「樂平湧邊孝文化,齊家湖上儒風雅。繁花似錦樂榮華,古榕流水青磚瓦。德藝雙馨是誰也?文武兼備好才華!家風家訓三省堂,言行一致我自勉……」這首由樂平本土作詞人創作的《華布韻》,可謂是三水區樂平鎮尹邊村的最好寫照。

自明朝開基建村以來,尹邊村尹、範、曾三姓族人始終繼承先祖之遺風,弘揚儒家文化,村風和諧文明。三姓族人不僅耕讀傳家,而且武風昌盛,湧現了不少武術教頭,堪稱文武兼備。

海納百川 三姓族人 數百年和諧共處

漫步在古樸悠長的孝經路,尋訪古色古香的家風館,穿過曲徑通幽的村巷,途經微波蕩漾的齊家湖,尹邊村的青磚石瓦、古榕流水,無時無刻述說著村子曾經的過往。

尹邊村始建於明朝。相傳尹姓始祖由東莞遷移過來,因在樂平湧邊定居,取名尹邊村。隨後,曾姓、範姓始祖相繼遷移到尹邊村繁衍生息,最終形成如今的村落。由於北江支流從村前流過,尹邊村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尹邊村現存有尹氏宗祠、曾氏宗祠和範氏宗祠三座宗祠,分布在村前、村中、村後三個位置。

尹邊村現存有尹氏宗祠、曾氏宗祠和範氏宗祠三座宗祠,分布在村前、村中、村後三個位置。其中,尹氏宗祠始建於明朝,重修於2011年,佔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曾氏宗祠始建於清朝,重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佔地面積250平方米。範氏宗祠則於2019年落成。

曾氏宗祠始建於清朝,重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佔地面積250平方米。

曾氏宗祠和尹氏宗祠均是坐東向西,硬山頂,蓋灰瓦,青磚牆,頭門牆腳由紅砂巖和水成巖混合砌成,前廊三步梁,步梁具有月梁特徵,建築風格十分相似。

「雖然大家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人,數百年來,三姓氏族人很少為了土地、樹木等發生糾紛,無論是出外打工、生活、就學,我們的鄉親父老都相互幫助、相互扶持。」華布村委會書記範其飛介紹,三姓宗祠建成之後,對當地的群眾和諧相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如今,小到新婚、新居入夥這些一家一戶的喜事,大到舉全村之力重建祠堂、共慶村節,都是三姓村民一起合辦。

耕讀傳家 傳承忠厚仁義樂善品德

從明朝建村以來,尹邊村村民歷來崇尚「讀書報國、勤政為民」。如今,走在村路上不時可以看到「仁義禮智信」等刻著儒家思想的石塊,提醒著路過的村民牢記當年先祖留下的精神財富。

尹邊村松桂書舍。

「村民之所以崇文重教,離不開祖先與儒家之間的緣分。」範其飛說,以曾氏一族為例,曾氏的先祖相傳為孔子儒家學說的主要繼承人曾子。在曾氏族人心中,「思與學不可偏廢,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而範氏一族的始祖霞景公是範仲淹的孫輩,同樣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儒家思想。

這些思想在村中幾大家族的家訓中亦有體現。尹氏家訓教導子孫後代要「剛直不阿,清正廉明。居安思危,處變不驚;明禮誠信,高潔清風;淡泊明志,天下為公;孝敬父母,百善先行……」範氏家訓從「耕讀、教子、安分、貿易、交接、嫁娶、修身、謹訓」等方面,對子孫後代在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等方面都作出全面細緻的教誨。曾氏家訓則強調「尊祖敬宗,和睦族人」「孝,天之經,地之義,百行之首要,凡事以孝為先」。

正是因為當地村民對曾子、範仲淹等先賢推崇備至,尹邊村村民出資建設松桂書舍為村中兒童傳道授業。村中還設立了民風館,向村民和外界展現尹邊村風尚及鄉賢文化,營造良好的村風民風。

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尹氏從宋至清有史可查的進士、舉人有27人。在當代,更是走出了曾小敏這樣的粵劇名家。此外,村中還湧現不離不棄照顧丈夫的何見歡,回報桑梓的鄉賢楊煥輝等孝德模範。

尹邊村走出了粵劇名家曾小敏。

武風昌盛 村中「武林高手」闖出天地

洪拳屬於中國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是以龍、蛇、虎、豹、鶴、獅、象、馬、猴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在民國初期,尹邊村武術興起,湧現了範鏡、範聯標等一批武術教頭。

尹邊村老村民範其根說,民國時期,廣東盜匪普遍。為安家保命、保衛家園,不少村中之人都會聘請武藝高強之人看家護院、傳授武藝。

「當時村中不少教頭都去過蘆苞、禪城、香港等地開館,不少人闖出了一片天地。」範其根回憶道,以範鏡為例,範鏡曾在蘆苞鎮赤崗村開館教人。當時赤崗村民風彪悍,範鏡初來乍到,便遇上赤崗村村民鄺老六、鄺老十過來挑戰。範其根說,當時範鏡以一對二,憑藉一條節鞭與鄺老六、鄺老十周旋,最終將兩人打得心服口服。

範其根在展示洪拳、六點半棍法等武技。

在先輩的影響下,範其根也學會了洪拳、六點半棍法等武技。解放後,範其根還因武藝出眾,成為村中的保安隊長。如今,範其根家中還保留有當初學習武學的木棍。他笑道,平時只要一有空都會在村中祠堂的空地前教授小孩武術。

可惜的是,隨著歲月流逝,村中老前輩逐漸離世,不少武術套路逐漸消失。範其根唏噓道,如今唯有空閒時打幾下拳、練幾下棍,追憶往昔。

春秋更迭,歲月流轉,尹邊村以濃厚的文化底蘊,將歷史文脈、粵劇藝術、儒家文化、南派武學融為一體,在綿延發展中續寫古村的智慧與力量。

文| 佛山日報記者鄭澤聰

圖 | 佛山日報記者洪海

編輯 | 林泳雯

好文!必須在看

相關焦點

  • 產城高地 共譜新章|彰顯樂平地方特色,傳承粵劇文化精髓
    這天一大早,一陣陣悠揚婉轉的粵曲聲從樂平尹邊村粵劇傳承基地傳出,一班「粵曲私夥局」的發燒友正在唱粵曲,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捧場」。
  • 八步古村落——臨賀故城宗祠群
    臨賀故城宗祠群位於河西城池內,現存有王、鄧、龍、劉、李、廖、邱、鄒、岑、陳、羅、莫、張、楊、黃、謝、潘、鍾、蘇、黎、秦、蔡等總共24座姓氏宗祠。這些宗祠的建築年代始於明朝,清朝達到高潮,大部分為清朝中期所建。在一座具有行政、軍事、商業、學宮、民居為一體的古代城池中,同時存在著這麼多姓氏宗祠建築,在全國古代城池中是極為罕見的。
  • 上元田鄧氏宗祠落成慶典
    2020年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日,冬至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上元田鄧氏宗祠隆重舉行落成慶典暨祭祖活動。來自湖南、貴州等地宗親與本地宗親相聚一堂,見證了宗祠的落成慶典。參加活動的宗親共60多席,約600人左右參加了活動。
  • 悠遊歸州:屈原祠,樂平裡,讀書洞,照面井
    你終於招回了屈子之魂……樂平裡步七裡峽,宛若跋涉縱深的歷史,潺潺溪流,可在排遣歲月遺留的悲憤?樂平裡,我來了,儘管我姍姍來遲,但我要尋覓詩人昔日的蹤跡;香爐坪呵,我來了,儘管我拜謁恨晚,但我想捉捕屈子遺風,把困惑的詩心吹醒!
  • 延平:宗祠探訪,尋一抹歷史記憶
    之理拒賄黃金的典故,是楊氏後裔廣泛使用的知名堂號。四知堂內古代捷報祠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1520年前後),原有祖堂15間以及堂前四井三塘,總面積1600平方米。該祠奉祀當地楊氏開基祖南公(楊時五世孫)。「文革「時,祠堂毀損嚴重。1992年重新修復,簡縮為二井一塘的建制。
  • 建盞品茗,如何理解建盞的風雅之美?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宋代建盞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儒家理學盛行的年代,後者以儒學為主體吸收改造釋道兩家的思想,從而形成了一種儒學。理學重視人的內省功夫,從而達到內心世界的超脫和心靈淨化。建盞風雅宋代美學追求理性的同時,其實更多走向休閒和生活。建盞在士大夫們的品茗與鬥茶上,從來不只是飲茶的功效,更多的則是其文化內涵,更加精緻,更加風雅。
  • 家族這條忒修斯之船
    這就是"忒修斯之船"問題。如同忒修斯之船一樣,如果家族這條船慢慢更換船體中的"木頭"(個體生命),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家族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忒修斯之船當田氏代齊發生之後,雖然齊國還是齊國,但是後來因為姜氏家族絕嗣了,所以姜氏齊國就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田氏齊國。家族這艘船變了,那忒修斯之船肯定也變了。
  • 900餘年張氏大宗祠:黃埔最古老的建築!
    張氏大宗祠,位於黃埔區南崗鎮廟頭村的北面,廣深公路之側。宗祠始建於宋代,擴建於明代,清光緒二年重修,歷時900多年,是現今黃埔區最古老的建築物。祠堂門樓額頂嵌有一塊橫匾上書「張氏大宗祠」,這五個大字是清代學者陳澧所題。這說明張氏大宗祠,確是有點「來頭」。 宗祠第一進廳內西牆上,有一塊碑刻,原文為「慎終追遠,民德為厚。我祖祠立於宋,擴於明,重修於清,歷九百餘載,長祀不衰,至今風貌依然。
  • 中山保存最華麗的明清宗祠群,其規模為粵西最大,美得令人陶醉
    眾所周知,廣州著名的陳家祠,構築之精美,規模之龐大,是珠三角地區久負盛名的清代宗祠建築之一。然而中山也有一座保存相當完整的陳氏宗祠群,不但建造年代更早於廣州陳家祠,而且在設計上也同樣規模宏大、精美絕倫。想要了解和探索這座明清宗祠更多的歷史故事和人文景觀嗎?
  • 閩北記憶|延平:宗祠探訪,尋一抹歷史記憶
    大門橫楣「李氏宗祠」,祠堂大廳柱聯「斯文上續三千載,吾道南來第三家」。 祠內祀泰伯公及南山歷代先祖。祠內存有唐、宋、民國年代7塊碑文。2005年省文聯授予「八閩名祠」稱號,2012年被延平區政府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單位。 狀元祠
  • 《龍珠Q傳》重溫童年人物介紹之樂平
  • 全球宗親們,中華謝氏大宗祠牌坊落成啦!
    全球宗親們,中華謝氏大宗祠牌坊落成啦!近日,由江蘇毗陵謝氏宗親會樂捐中華謝氏大宗祠牌坊運到河南南陽市宛城區東謝營村,並安裝矗立在東謝營村的中華謝氏大宗祠路口。牌坊反面分別以「煌煌」「歲歲」開頭的坊聯,泛讀為:雄偉輝耀的謝氏宗祠是天下謝氏的祖殿,申伯的後裔們前來敬香百拜,猶如看到了偉大賢德的先祖;謝氏宗祠落成,每年每歲,春祭秋祀,申伯繁衍千秋的後裔們,前來孝表尊祖敬宗之心,誠立光祖耀宗之志,「拿天」二字表示申伯後裔的氣概,意與偉人句「可上九天攬月」 同。
  • 七龍珠經典人物之沙漠強盜-樂平
    龍珠裡面經典的人物實在太多了,但是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布爾瑪的前男友-樂平先生下面來看看樂平的倒黴人設,哈哈:1,害怕女生
  • 霞浦滎陽文化研究會隆重召開「霞浦鄭氏宗祠落成慶典」大會
    元月六日上午,福建省霞浦縣級文物保護點鄭氏宗祠理事會,在松城「旗下街」隆重舉辦鄭氏宗祠落成暨慶典大會。祠內張掛來自海內海賀聯50多幅,海外僑胞鄭紹安、鄭紹旗以及上海商會會長鄭建斌、事業家鄭世鼎、鄭垂生、鄭垂旺等專程從新加坡或國內趕回參會。
  • 蒲氏家族現存最大最完整蒲氏祠堂:達州渠縣蒲氏宗祠2020年祭祖大典
    可以提供演職人員和遊客休憩之用,2019年1曰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19]8號)文件公布為四川省第九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確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蒲氏宗祠木排扇古建築的保護級別,在場領導及族人都明確表態守護管理好渠縣三匯鎮墩子灣蒲氏宗祠,前傳後教,同宗永守。
  • 深圳一座宗祠,被世界500強包圍,放話:誰敢動就把你公司收購
    祠堂,又叫宗祠、祖廟,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象徵,用來供奉與祭祀祖先,從事家族事務活動,同時用來向外人彰顯自己族人的團結和龐大。何為祠堂祠堂起源于氏族社會逐步解體之後,是由相同祖先所生的血緣親屬集團及相關的近鄰形成的家族組織,建造的祭祖、尊賢、求神的場所。漢代開始正式出現祠堂的名稱。
  • 《光遇》聖島季先祖有永久光之翼嗎 聖島季先祖介紹
    導 讀 聖島季先祖有永久光之翼嗎 在光遇手遊中,在聖島季期間,會有6個季節先祖。
  • 三國志戰略版古戰遺風答案是什麼 古戰遺風答案匯總
    三國志戰略版古戰遺風答案是什麼?半年慶古戰遺風的答案要怎麼回答?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半年慶古戰遺風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秦時明月神兵利器之儒家
    秦時明月中的儒家是和墨家一樣,受到世人追捧,是當時諸子百家中弟子和實力均靠前列的大家。當下代表人物主要是三位當家「齊魯三傑」(伏念、顏路、張良)和儒家現存最高輩分的倔老頭荀子。儒家主要的神兵利器:太阿、含光、凌虛、逆鱗(韓非師出儒家,後創流沙,終入法家)、庖丁的廚刀(可以放在墨家中,其實其是墨家的統領)太阿:劍譜排名第三,為儒家掌門伏念所持。扶蘇評價伏念與其佩劍為「大巧不工、端凝沉雄,非眼力、見識和胸襟得兼者難窺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