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航海都是人們開拓新文明的不二選擇。但是航海談何容易,首先航海需要先進的造船技術,船體要經受得住風擊浪打,而且還要耐得住海水的腐蝕。除此之外,在海上辨別方向,關於海風的機制,各種突發海洋災害等等問題都困擾著第一批遠洋航海的人。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第一批遠洋的人他們終於做好了準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就這樣,在皇室的支持下,航海家們躍躍欲試,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關於海洋的偉大冒險。
15世紀是關於航海的世紀
1405年,中國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去異域宣揚大明國威;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率領三支大船沿非洲西岸南下,尋找黃金;1492年,哥倫比率領船隊從歐洲一路向西,尋找傳說中的「美洲」。世界上主要的航海事件集中在同一個世紀,可以說,15世紀真的是關於航海的世紀了。
壞血病出現,成為航海家們的噩夢
在西方遠洋航行的過程中,支持航海的皇室為航海家挑選了一批身強力壯的海員,在航海的途中,這些船員為維持船隻正常運作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他們除了要應對未知的海洋條件,還要面對極端的天氣,病痛的折磨。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麼,真正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一些船員身上出現的成片出血點。
起初,在準備航行前,大家就準備了充足的食物,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糧食危機。所以船上準備了充足的肉罐頭,幹奶酪,魚腸魚乾等等肉類,除此之外,還配備了充足的水分。起初,大家覺得夥食都還不錯,一個個生龍活虎的。然而沒過多久,船員們的情緒開始變得暴躁甚至抑鬱起來。起初船長以為這只是小問題,船員們在狹小的甲板上呆久了心情自然變得糟糕。然而事情卻遠沒有船長想像的那樣簡單。之後,船員們皮膚表面開始出現了大片大片的出血點,後來,船員們的牙齦開始鬆動,甚至無故出血,之後病情就更加嚴重,一些船員開始發高燒,全身肌肉骨骼劇烈疼痛,他們不知究竟為何,顧稱其為「壞血病」。
鄭和下西洋時為何沒有壞血病
而在中古鄭和下西洋的史實中卻沒有關於「壞血病」的記載,同樣都是呆在甲板上,難道東方人體質比西方人好嗎?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在西方人存儲的食物中,肉類佔了一大部分,而蔬菜水果等含水分較多,在船上不易保存,所以也就導致在西方海員的食譜中,長期缺乏蔬菜水果,導致維C缺乏,最後產生壞血症。而東方人不僅有能夠長期保存的肉類,肉乾,魚乾,還有一些能長期存儲的初級農產品。比如一些小麥,豆子,還有一些脫水蔬菜。
正因為中國海員的膳食均衡,才沒有了壞血症的困擾。在西方海員回到陸地上對壞血病作了深入研究,終於明白其病理,隨後也擺脫了壞血病。
參考文獻:《槍、細菌、和鋼鐵》
《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