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全面解析(內附動圖)

2020-12-16 易車網

▌續航能力↑=可用電量↑÷能耗↓

在相同能耗不變,電池包體積和重量不變都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單次最大行駛裡程主要取決於電池的能量密度。

圖1 電池包系統在整車中的布局

▌什麼是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Energydensity)是指在單位一定的空間或質量物質中儲存能量的大小。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電池平均單位體積或質量所釋放出的電能。電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分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兩個維度。

電池重量能量密度=電池容量×放電平臺/重量,基本單位為Wh/kg(瓦時/千克)

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電池容量×放電平臺/體積,基本單位為Wh/L(瓦時/升)

電池的能量密度越大,單位體積、或重量內存儲的電量越多。

▌什麼是單體能量密度?

電池的能量密度常常指向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一個是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

電芯是一個電池系統的最小單元。M個電芯組成一個模組,N個模組組成一個電池包,這是車用動力電池的基本結構。

圖2 動力電池系統構造示意圖

單體電芯能量密度,顧名思義是單個電芯級別的能量密度。

根據《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動力電池的發展規劃:2020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2025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2030年,電池能量密度達到500Wh/kg。這裡指的就是單個電芯級別的能量密度。

▌什麼是系統能量密度?

系統能量密度是指單體組合完成後的整個電池系統的電量比整個電池系統的重量或體積。因為電池系統內部包含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高低壓迴路等佔據了電池系統的部分重量和內部空間,因此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都比單體能量密度低。

系統能量密度=電池系統電量/電池系統重量OR電池系統體積

▌究竟是什麼限制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電池背後的化學體系是主要原因難逃其咎。

一般而言,鋰電池的四個部分非常關鍵:正極,負極,電解質,膈膜。正負極是發生化學反應的地方,相當於任督二脈,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圖3 方殼電芯結構圖

我們都知道以三元鋰為正極的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要高於以磷酸鐵鋰為正極的電池包系統。這是為什麼呢?

現有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多以石墨為主,石墨的理論克容量372mAh/g。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理論克容量只有160mAh/g,而三元材料鎳鈷錳(NCM)約為200mAh/g。

根據木桶理論,水位的高低決定於木桶最短處,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下限取決於正極材料。

磷酸鐵鋰的電壓平臺是3.2V,三元的這一指標則是3.7V,兩相比較,能量密度高下立分:16%的差額。

當然,除了化學體系,生產工藝水平如壓實密度、箔材厚度等,也會影響能量密度。一般來說,壓實密度越大,在有限空間內,電池的容量就越高,所以主材的壓實密度也被看做電池能量密度的參考指標之一。

在《大國重器II》第四集中,寧德時代採用了6微米銅箔,利用先進的工藝水平,提升了能量密度。

如果你能堅持每行讀下來一直讀到這裡。恭喜,你對電池的理解已經上了一個層次。

▌如何提高能量密度呢?

新材料體系的採用、鋰電池結構的精調、製造能力的提升是研發工程師「長袖善舞」的三塊舞臺。下面,我們會從單體和系統兩個維度進行講解。

——單體能量密度,主要依靠化學體系的突破

01 增大電池尺寸

電池廠家可以通過增大原來電池尺寸來達到電量擴容的效果。我們最熟悉的例子莫過於:率先使用松下18650電池的知名電動車企特斯拉將換裝新款21700電池。

圖4 不同尺寸的圓柱電池對比

但是電芯「變胖」或者「長個」只是治標,並不治本。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從構成電池單元的正負極材料以及電解液成分中,找到提高能量密度的關鍵技術。

02 化學體系變革

前面提到,電池的能量密度受制於由電池的正負極。由於目前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遠大於正極,所以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斷升級正極材料。

高鎳正極

三元材料通指鎳鈷錳酸鋰氧化物大家族,我們可以通過改變鎳、鈷、錳這三種元素的比例來改變電池的性能。

在圖5中幾種典型三元材料中可以看出,鎳的佔比越來越高,鈷的佔比越來越低。鎳的含量越高,意味著電芯的比容量就越高。另外,由於鈷資源稀缺,提高鎳的比例,將降低的降低鈷的使用量。

圖5 不同正極材料的克容量對比

矽碳負極

矽基負極材料的比容量可以達到4200mAh/g,遠高於石墨負極理論比容量的372mAh/g,因此成為石墨負極的有力替代者。

目前,用矽碳複合材料來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方式,已是業界公認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發展方向之一。特斯拉發布的Model3就採用了矽碳負極。

在未來,如果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突破單體電芯350Wh/kg的關口,業內同行們可能需要著眼於鋰金屬負極型的電池體系,不過這也意味著整個電池製作工藝的更迭與精進。

圖6 鋰離子電池電池體系的高能化發展趨勢

03 系統能量密度:提升電池包的成組效率

電池包的成組考驗的是電池「攻城獅「們對單體電芯和模組排兵布陣的能力,需要以安全性為前提,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一寸空間。

電池包的「瘦身」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優化排布結構

從外形尺寸方面,可以優化系統內部的布置,讓電池包內部零部件排布更加緊湊高效。

拓撲優化

我們通過仿真計算在確保剛強度及結構可靠性的前提下,實現減重設計。通過該技術,可以實現拓撲優化和形貌優化最終幫助實現電池箱體輕量化。

選材

我們可以選擇低密度材料,如電池包上蓋已經從傳統的鈑金上蓋逐步轉變為複合材料上蓋,可以減重約35%。針對電池包下箱體,已經從傳統的鈑金方案逐步轉變為鋁型材的方案,減重量約40%,輕量化效果明顯。

整車一體化設計

整車一體化設計與整車結構設計通盤考慮,儘可能共享、共用結構件,例如防碰撞設計,實現極致的輕量化

圖7 整車集成模態仿真

圖8 整車集成模態仿真

電池是一個很全方位的產品,你要提升某一方面的性能,可能會犧牲其他方面的性能,這是電池設計研發的理解基礎。動力電池屬於車載專用,因而能量密度不是衡量電池品質的唯一尺度。



相關焦點

  • 高功率&高能量密度 尼吉康小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上市
    常見的蓄電裝置有電氣雙層電容器(也就是EDLC),鉛蓄電池,以及鋰離子可充電電池等。EDLC的特點是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低,因此市場需要更長時間的放電電流。此外,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但功率密度低,因此市場需要具有高輸出功率和大容量的蓄電裝置。尼吉康採用電容器的卷取製造技術。新開發的小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具有如上圖所示的引線型,尺寸為從直徑3毫米•長度為7毫米到直徑為 12.5毫米•長度為40毫米的超小型,圓筒型「小型鋰離子可充電電池」。此新產品同時實現了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
  • 比克電池:正極補鋰技術將助力高能量密度電池突破發展
    比克電池:正極補鋰技術將廣泛應用於下一代大圓柱中高端產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終端電量不夠用?伴隨消費升級對電池續航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能量密度成為電池發展的必然趨勢,矽基負極則是當前突破能量密度瓶頸的首選材料之一。
  • iX3首先搭載 揭秘寶馬第五代動力電池
    寶馬iX3是首款搭載寶馬第五代動力電池的車型,它的電池包總容量為80kWh(有效容量為74kWh),新車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裡程為500km。這塊電池包的能量密度並不突出,僅為154Wh/kg,比很多中國品牌車型的電池包能量密度都要低一些。但是當你仔細看過這塊電池包之後,就會明白它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 電池包能量密度全球第一,解讀極狐阿爾法T三電技術
    業內對阿爾法T產品最為熟悉的點莫過於電池包能量密度高達194Wh/kg,不出意外,這也是當前全球主流新能源乘用車電池包能量密度最高的車型。對電池包而言,並非能量密度越高越好,但是,如果能實現高密度且保證高安全,那也是一種實力的彰顯。所以,極狐阿爾法T的電池包技術到底如何?其三電技術水平又如何?1、純電平臺首先還是說下平臺。
  • 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
    密度能量變得更高、重量變得更輕、壽命變得更長、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高,鋰電池研發和應用的世界紀錄正在安徽省合肥市被不斷刷新。6月15日,合肥啟蒙科技城宣布,經過近兩年的研發,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一代50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電池包能量密度全球第一,解讀極狐阿爾法T三電技術狀態
    業內對阿爾法T產品最為熟悉的點莫過於電池包能量密度高達194Wh/kg,不出意外,這也是當前全球主流新能源乘用車電池包能量密度最高的車型。對電池包而言,並非能量密度越高越好,但是,如果能實現高密度且保證高安全,那也是一種實力的彰顯。所以,極狐阿爾法T的電池包技術到底如何?其三電技術水平又如何?
  • 動力電池羅生門 特斯拉在動力電池領域的話語權可見一斑
    況且磷酸鐵鋰因為續航短能量密度低的短板,一度是低端乘用車標配,如今出現在特斯拉的產品上,難免給人一種「降標減配」的暗示。 雖然為了賺取市場份額,特斯拉會將降價策略進行到底,但為了自身的品牌形象,特斯拉要規避這些「降本、減配」關聯的消息。 換句話說,這場動力電池羅生門,像是特斯拉的公關策略。
  • 刀片/石墨烯/「無鈷」電池 誰才是動力電池的未來
    目前,我國已經連續數年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的國家,這也推動著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我國同樣也已經成為了全球電池供應量最大的市場。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已經不僅僅是單純在儲能、能量密度方面的競爭。如何更好地保證電池耐久、可靠、成本以及環保等問題,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新的風向標。
  • 比克動力電池:專注於三元圓柱電池 為新能源提供無限動力
    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動力電池」)應邀參會,比克動力電池小動力產品開發負責人宋華傑發表演講,就三元圓柱技術發展及小動力市場應用發表了比克觀點。宋華傑表示:「在小動力領域,三元材料由於能量密度高、壽命長、溫度適應性強、安全和成本可控,綜合性能最佳,已成為材料技術主要發展方向。而圓柱形電池本身具備形狀標準、尺寸小、布局靈活、工藝成熟、一致性好、安全性能優異等特性。因此,綜合來看,三元圓柱電芯在能量密度、壽命、溫度適應性和安全性等性能上表現優異,已成為小動力電池的主要發展方向。」
  • 探秘刀片電池超級工廠:動力電池路線或將生變
    過度追求能量密度 動力電池行業亟需糾偏位於重慶璧山區的弗迪電池工廠是目前刀片電池唯一的生產基地,工廠總投資100億元,規劃年產能達20GWH。自2019年2月開工,到2020年3月刀片電池正式推出,僅1年時間就從一片空地變身為一個擁有精益化、自動化、信息化製造管理系統的世界級工廠。
  • 孚能科技王瑀:動力電池成本下降需要技術革新
    每經記者:李碩 每經編輯:孫磊圖片來源:官方供圖「如果2020年動力電池能到100美元/kWh、300Wh/Kg,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能夠普及,現在看來這個目標還沒有達到,但是已經離目標不遠。」王瑀認為,動力電池作為汽車動力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已經基本解決了續航裡程問題,而電池的性能、成本、安全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成為新的議題。「現在電動車發展瓶頸的是電池,電池也是電動車最不成熟的一個零部件產業。從3C轉化成做動力電池,我們存在很大的轉換變革。」
  • 理想ONE汽車動力系統解析
    ,電池容量40.5kWh,可用容量37.2kWh,PACK總重量249.5kg,能量密度170Wh/kg;常規增程狀態下,SOC降至70%,增程發動機啟動發電,由寧德時代負責電芯和PACK設計,在常州溧陽寧德時代與車和家合資的電池工廠生產;
  • 日本製成全固態鋰硫電池 比傳統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高4倍
    研究人員採用液相法製成了硫-CNF複合材料,再製成了全固態鋰硫電池,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其放電容量更高、循環穩定性更好。因此,未來,此類固態鋰硫電池將能夠用於電動汽車等。 去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鋰離子二次電池已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電動汽車等領域。近年來,由於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數量增加,全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也受到了關注。
  • 寧德時代陰影下的動力電池生死競賽
    數據顯示,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寧德時代以32.31GWh的裝機量佔總裝機量的51.8%,連續三年蟬聯第一;二線企業龍頭比亞迪(SZ:002594),即使有內供的優勢,市佔率也僅有寧德時代的1/3;而以國軒高科(SZ:002074)、力神為代表的眾多二線電池企業,則相差甚遠,連比亞迪都難以超越,老大哥寧德時代的尾燈都看不見了。
  • 固態電池重大突破!能量密度是Model 3的四倍,15分鐘充滿80%電量!
    據稱,它能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提高80%,並能在15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在為投資者舉辦的虛擬「電池日」活動中,這家最近上市的公司宣布,其用於電動汽車的固態電池將比傳統電動汽車電池充電更快、容量更大、使用壽命更長,這也可能是第一個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電池。
  • 特斯拉動力電池戰略分析:特斯拉的電池風雲
    採用 NMC811 正極-離子液體-富矽負極材料體系的紐扣電池可以實現特定溫度範圍內的相對高能量密度, C/5 倍率、2.5-4.3V 充放、100 次循環後能量密度大於 300Wh/kg,容量保持率 90%。更長時間的循環證實,富矽(30%+)、中高鎳(NMC622)電池在稍高倍率條件下的循環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 動力電池的第二波爭奪
    這一系列的爭奪,從最初的電池類型之爭蔓延到如今的供應鏈上端電池企業之爭,很明顯,2021年將成為純電動車全面廝殺的開端。而從供應鏈的需求看,由於動力電池企業集中度的提高,技術實力強、具備國際化視野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參與國際市場運作的可能性增大。
  • 華為智能汽車具體使用三元鋰電池哪種類型的能量密度型號?
    可見採用這類電池的品牌,它們旗下的車型都有著高性能、高續航等特點,完全滿足當下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前幾年三元鋰電池的與鈷酸鋰相比,三元的能量密度普遍不太高,後來日本把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接近鈷酸鋰。相比傳統電池,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大、電壓更高,所以同樣重量的電池組電池容量更大,這也是主機廠選擇三元鋰電池的主要原因。
  • QuantumScape希望推動固態鋰金屬動力電池的採用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 QuantumScape 公司,剛剛宣布了首個在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鋰金屬電池解決方案。其宣稱可將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增加多達 80%,並且支持在 15 分鐘內將電量從 0 充到 80% 。
  • 日本研發硬碳電極材料制高容量鈉離子電池 能量密度比鋰電池高19%
    蓋世汽車訊 高成本效益的可充電電池幾乎是所有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而此類電子設備在現代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此外,可充電電池還是電動汽車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必備部件,也是各種醫療設備的支持者,並且作為電子傳感器和攝像頭的能源,促進了各領域的研發工作。因此,很多人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發更好、更便宜的可充電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