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將步香港後塵逐漸沒落,未來世界電影業還得看大陸

2020-12-22 美文影視帝君

香港電影曾經恰如喜馬拉雅山懸崖峭壁上的一朵並蹄蓮!獨一無二,格外璀璨,耀眼!享有東方好萊塢的美豫。那時香港電影的主打市場是臺灣,進入新千年以後,隨著臺灣市場的崩潰,香港電影一落千丈,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因此,香港電影沒落已然是在所難免!

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早已百病纏身,想扭轉乾坤已是枉然!彼時落後的大陸電影行業開足馬力,逆流而上!於是電影從業人員群雄逐鹿,英雄輩出。得益於十幾億人的巨大人口,香港電影,美國好萊塢,大陸一起匯合而三分天下,瓜分這十幾億市場的大蛋糕,一時間百舸爭流而至百花齊放!此時香港電影的影響力逐漸微弱,唯大陸影視與好萊塢分庭抗禮,其中大陸電影電視劇行業更是齊頭並進,吟唱出一首首壯麗之歌!

就在香港電影的星星之火難以燎原快要熄滅之際!從業人員要麼改行,要麼轉移陣地,比如蔣祖曼,黃竣鋒,安俊豪等已經看不見蹤影!昔日的大牌如周星馳,徐克,周潤發,郭富城,劉德華,渣渣輝等來到大陸,打開了新局面,從此一路高歌,突飛猛進。這些昔日電影猛虎的到來為大陸電影業註定了一針強心劑!加入了大陸電影業的發展。

九十年代以來大陸本土電影業的發展本來就不差,只不過被彼時香港電影的光輝所覆蓋,比如《天朝國庫之謎》,《高朋滿座》,《焦裕祿》,《火狐》,《三毛流浪記》,《我的九月》。其中以《三毛流浪記》為第一翹楚,他的知名度遠勝於其他,至今網際網路上仍流傳著三毛的傳說!不過香港電影人的素質也不是蓋的,鄙人發現,大陸電影的票房保證就算不是香港也佔有香港因素,比如說《證人》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美人魚》

《西遊降魔篇》

《殺破狼》。

其中《美人魚》《西遊降魔篇》是由周星馳導演!雙雙加起來狂攬近五十億,賺的盆滿缽滿!帶有徐克式新武俠色彩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也博得了觀眾的好口碑與掌聲!就連票房神話《戰狼2》的主演與導演吳京也是從香港回來的!得益於中華大陸的巨大人口優勢,我們各行各業群英薈萃,況且香港與大陸水乳交融,在電影行業成為世界上的一言堂已不再是夢!

美國文化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好萊塢電影》帶來的,美國的價值觀,時裝穿搭,生活方式,乃至民主人權皆出於此!但正如歷史上的帝國一樣,它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從疫情上就可以看出它在加速衰落,國家的衰落必然帶動一個行業的衰落。現如今,以美國的慘狀再想用好萊塢宣揚它的價值觀已經沒人信了,這用腳趾頭都能想到。而我們正走在中華復興的路上,當我們重回世界巔峰的時候,必然也要宣揚我們的文化,讓世界人民了解我們,知道我們,這時候好萊塢就成了我們最好的老師,這叫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如今香港電影輝煌不在,大陸電影英雄遲暮。新一代電影人嗷嗷待哺。我們這一代需要抗起大旗,繼續著中國電影人的奮鬥傳奇!你覺得香港電影還能站起來嗎?——我是帝君!歡迎點讚留言!

相關焦點

  • 成龍與香港電影
    說起成龍,總會想起那段香港電影輝煌的時代,而成龍從影這60年來也是伴隨著香港電影的起始萌芽,盛極一時,衰敗沒落,歷經了整個香港電影完整的一個周期,只不過如今的香港電影是真的沒落了,而成龍依然奮戰在一線,依然具備號召力!一.
  • 香港電影你覺得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可以從市場、人才、資金三個方面證明。一、市場香港電影的輝煌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香港本土只有700多萬人,市場小的可憐,所以票房不可能太高。光靠這點票房,恐怕絕大多數香港電影都要賠得底掉。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在臺灣。此外,還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環中華區。這些地方經濟發達,消費能力高,人口加在一起多,所以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
  • 從《無間道》開始談起,香港電影為啥會沒落?
    為什麼當時眾星捧月的香港電影卻變成了小眾電影?劉德華,古天樂等家喻戶曉的港星為什麼年過半百還在拼命拍戲?我們是該唏噓港片沒落還是感嘆山河日下?90年代末期港片的集體啞火港片一直是華語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80年代港片更是達到了頂峰,年產達到兩百餘部。
  • 未來電影哪家強?
    當下世界電影的製作,基本上被北美、歐洲和亞洲牢牢佔據,具體到國家的話,則為美洲的代表美國、歐洲的優等生,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亞洲入選國家較多,有中國(香港、臺灣)、印度、日本、韓國四國,不過,這種格局正在發生轉變——好萊塢的沒落、歐洲的畸化與亞洲的崛起。
  • 近十年好萊塢最好的系列動作電影,卻是香港動作風格的懷舊回歸
    他們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開始逐步影響著整個世界的動作電影,他們用精彩的動作戲份去迎合著影片的故事發展,讓整部影片更加的立體,更加的飽滿。大概在2000年前後,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開始向著好萊塢進軍,香港的動作片風格也被他們帶到了好萊塢,一個時期內,這些個性鮮明的動作場面仿佛讓好萊塢的電影人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 別了,香港電影
    可現如今,港片年產量不過五六十部,本土市場被好萊塢大片和韓國電影所擠佔,好的導演、編劇紛紛北上與年輕的內地創作者們競爭,現存的本土市場空間並不足以再支撐有影響力的商業大片誕生——《無雙》的孤獨求敗,宛若當下香港電影的一塊遮羞布。更值得焦慮的,是未來。
  • 流金歲月—香港電影鏡頭下大陸形象的變遷
    作者:大隱者原創文章,謝絕轉載曾經與好萊塢齊名的香港電影,已經慢慢成為一個懷舊的符號了,時過境遷,今天大隱者和影迷們一起回顧香港電影的那段黃金時代——鏡頭下大陸形象的變遷。從1984年確定香港回歸之後的歲月裡,香港電影大致經歷了牴觸、迷茫共存、慢慢接納三個過程。
  • 香港電影的落日黃昏:時勢造人,但人也成就了一個時代!
    香港電影在六十年代逐漸興起,七十年代起飛,八十年代蓬勃發展,九十年代盛極一時,之後盛極而衰。現如今許多港片已經讓人聞不到當年香港電影的氣息,人們都說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不管導演們怎麼拍就是拍不出當年的港片味道。
  • 為什麼以前香港電影中的特異功能人士都來自大陸,有什麼典故嗎?
    直到1995年《人民日報》批判特異功能為偽科學,揭露特異功能表演只是魔術障眼法而已,特異功能在大陸逐漸沒落。所謂特異人士無非就是頂著各種大師帽子的騙子而已,香港電影那個時候 很多特異人士來自大陸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那個時候,大陸到處都是這種會特異功能的人,而且人民群眾是對此深信不疑。當年李連杰在大陸拍片時,與劉家良導演以及香港工作人員起過衝突。
  • 被多國翻拍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香港電影最後的輝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電影處於輝煌時期,而且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當時中國香港拍攝的電影大多以功夫片和警匪片為主,在亞洲擁有極高的評價,並且好電影也常被其他國家翻拍。
  • 香港電影新浪潮?屬實可笑
    自1993年左右起,香港電影市場不論是票房、產量、本土電影佔比持續性的下降至今,多年前就有人高呼港片已死本,土電影人才凋零,諸多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大陸拍片。香港電影時至今日,原因是多樣的,也不是兩三句能說清楚的。今天我們要說的 是曾經有可能,帶香港電影走向與現今狀況不一樣道路的事件,『香港新浪潮』。
  • 香港影視的沒落,不是時代拋棄你,而是自身限制了你
    在這樣的情下,相比起黃金時代下的港劇,自然是有些頹勢,以及沒落之感。至於香港電影?在電影演員和導演,大部分北上的時候,就已經呈現出了遲暮的感覺。為什麼在八九十年代,香港娛樂能夠領跑亞洲,而到了新世界之後,卻漸漸沉淪下去?
  • 香港恐怖電影探析:殭屍片該如何定義?
    然而,恐怖電影畢竟是一個冷門、小眾的電影題材,儘管香港恐怖電影從出現到發展已經有80多年,但隨著時代的變更、商業經濟的變化,再加上香港電影的整體沒落,這個本身具有豐富文化資源、地域特色的電影類型,卻一直得不到重視。
  • 《未來水世界》,一部讓好萊塢虧得血本無歸的「爛」電影
    疫情已經持續半年了,電影行業也受到重創,熱愛電影的小夥伴們在片慌中倍感煎熬,今天小編推薦一部老電影,與《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就是《未來水世界》。是我1995年在電影院看過的第一部引進大片,當時是太年輕沒看明白,但印象非常深刻。
  • 從金像獎的作死,窺探香港電影的沒落根源
    獎盃主體的女神像,是以1979年香港小姐冠軍鄭文雅為原型。曾幾何時,香 港被譽為「東方的奧斯卡」。影響力輻射全球華人地區,是兩岸三地華人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如今,門前冷落車馬稀。這幾年,還活躍的,有一定票房號召力的影帝差不多都年近六十,劉德華、梁朝偉、張家輝、劉青雲、古天樂、周潤發等。其他影帝都要三兩搭配,才有一點票房號召力。反觀內地,新一代明星徐崢,黃渤,鄧超,沈騰,吳京,早已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 電影天堂的好萊塢是如何設計出「未來的」?
    說到好萊塢,就不得不提到賽得·米德,他是一位視覺未來主義者,也是美國著名的科幻設計大師,插畫藝術家,賽得·米德是一位在好萊塢享有盛譽的未來派畫家,擅長於描繪未來世界的景象。《Blade Runner》、《創世紀》、《異型》、《火星任務》等等這些在電影中看到的未來世界,或者從有機飛船和閃閃發光的太空殖民地,再到反烏託邦的城市和骯髒的宇宙飛船,你所看到的這一切未來模樣,都出自他之手。賽得·米德也是一名汽車愛好者,他在1970年創立自己的公司之前就職於福特汽車。但很快在兩年後就開始為其他的客戶繪製插圖和目錄。
  • 香港電影的維度:粵語片與國語片形成電影的脈絡
    香港國際電影節1970年代就開始了,對於所謂電影「文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情。它在很短的一兩個禮拜之內要展映上百部電影,所以那一兩個禮拜逃學也好,不上班也好,都要去看電影。看世界各國的電影。同時香港國際電影節每年都會整理一部分香港電影,比如香港武俠片或者香港1950年代的文藝片。其實很多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做事的人,都在做文獻整理工作,重新整理香港電影,這是很重要的。
  • 香港恐怖電影分析:如何定義殭屍電影?
    希望本系列作品的完成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香港電影。。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到香港恐怖電影方向的未來發展。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了解香港殭屍電影的定義。香港殭屍電影的研究對象在理解香港殭屍電影的定義之前,首先要確定香港殭屍電影的研究對象。
  • 《除暴》與「香港悍匪電影宇宙」
    從成片來看,《除暴》最難能可貴的,是把香港古典警匪片敘事放置在內地90年代語境來講的大膽創新,但這樣的「實驗敘事」反響褒貶不一,有人聲稱「簡直狂妄暴戾翻了天」,也有人覺得「全片呈現得割裂、擰巴」。熟悉港片的朋友大多聽過上面這句話,八個字形象概括出「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的精神特質,其中犯罪片更是集中呈現此種特質的類型片典範。悍匪片當然是隸屬於犯罪片品類下的一個分支,追溯此類型片源頭,我們得先從梟雄片談起。
  • 看香港電影新浪潮
    中國的新電影運動則發生在七、八十年代,香港有新浪潮、臺灣有新電影、大陸有第五代。雖然香港電影新浪潮沒有宣言和綱領,也沒有共同組織,正如許鞍華所說:新浪潮導演並沒有一致的意識形態。但上這批戰後出生的電影人,不約而同表現出同樣的創作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