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什麼不一舉吞併芬蘭?蘇聯還是明智

2020-12-19 天下將令

1939年,當時的蘇聯在與德國瓜分完波蘭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北歐小國芬蘭,並在隨後發動了蘇芬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蘇聯可謂是傷亡慘重,雖然說獲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後還是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當時的蘇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一舉吞併芬蘭呢?

說起蘇聯和芬蘭兩國的恩怨,可謂是由來已久。自1917年俄國10月革命之後,芬蘭便審時度勢的脫離了俄國的統治宣告獨立,並在此後的蘇波戰爭期間佔領了蘇聯的大量領土。然而當新一任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上臺之後,面對蘇芬蘭的種種行為可謂是痛恨之極。為了構建當時所謂的東方防線,史達林也是緊鑼密鼓地加大了對芬蘭的入侵。

從雙方實力上看,當時的芬蘭整體實力處於十分弱小的狀態,但在入侵之前蘇聯也沒有想到芬蘭會有如此強烈的抵抗。當時的國際政治上,面對蘇聯對芬蘭的入侵,各個國家的志願者也是紛紛趕赴芬蘭參加對蘇聯的抵抗當中,並且英國等國家也紛紛展開各種援助。反觀蘇聯,在國際上則處於各種不利的態勢,遭受頻頻的指責。

最終蘇芬戰爭以蘇聯的慘勝而告終,雖然說最終蘇聯達到的了其作戰目的,但是其自身也是損失慘重。反觀芬蘭,國內依然有大量的有生力量,如果說蘇聯敢於吞併芬蘭,那麼必將會引起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屆時所帶來的後果是比現在還要慘重。

其次,在蘇芬戰爭之後,由於德國在歐洲動作愈加頻繁。史達林也開始緊鑼密鼓的加強對德國的防禦,如果此時再繼續對蘇芬戰爭,那麼蘇聯將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在這場戰爭當中。與其這樣還不如將芬蘭扶植成一個親蘇或者中立的國家,進而在之後的戰當中使其對自身無威脅。最終經過了多種考量之下,蘇聯放棄了直接吞併芬蘭,不得不說蘇聯還是挺明智的

相關焦點

  • 蘇芬戰爭中芬蘭損失慘重,芬蘭選擇和蘇聯拼命是對還是錯?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蘇芬戰爭是1939年11月到1940年3月在北歐地區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雙方為世界頂級強國蘇聯和北歐小國芬蘭,戰爭打了足足有4個月,最終蘇聯獲得了勝利。在這場戰爭中芬蘭損失慘重,損失了十分之一的土地,丟失了卡累利阿等戰略要地,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二戰後都沒有恢復元氣。
  • 再看1939年蘇芬戰爭,反正落得聲名狼藉,蘇聯何不直接吞了芬蘭?
    9月底至10月初,蘇聯分別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發出通牒,以武力威脅波羅的海三小國接受蘇聯在其境內駐軍和建軍事基地的要求。同時,蘇軍開始在蘇芬邊境密集調動,「反擊」芬蘭的軍事行動初步定在11月間。雖然清楚打一個小小芬蘭沒任何問題,但蘇聯還是希望芬蘭能識時務而回心轉意。打仗畢竟要死人的,況且這還是師出無名的一仗。
  • 蘇聯租借戈格蘭島,芬蘭為什麼寧可戰爭也不租?
    芬蘭與俄國(包含沙俄、蘇聯、俄羅斯各時代)的邊界不遠,就是俄國的心肝寶貝——聖彼得堡(蘇聯稱列寧格勒)。蘇聯在1939年發動對芬蘭的戰爭,目的也為了在地理上確保列寧格勒的絕對安全。 蘇聯崇尚暴力美學,但也懂得「不戰屈人之兵」的道理,能在談判桌得到的,誰願意冒風險去打仗?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蘇芬戰爭:擁有巨大優勢的蘇聯為何被打的顏面盡失?
    蘇芬戰爭,又被稱為「冬季戰爭」,這是蘇聯與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激烈軍事衝突。從1939年11月蘇聯向芬蘭發動戰爭開始,到1940年3月芬蘭投降,看似時間短暫的戰鬥居然讓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聯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這樣慘勝還是讓蘇聯在國際上顏面盡失。
  • 在與納粹德國全面開戰前,蘇聯為什麼一定要大舉進攻芬蘭?
    然而在全球目光集中在納粹德國與西歐諸國身上的時候,蘇聯卻在1939年11月30日大舉進攻弱小的鄰國芬蘭,史稱「蘇芬戰爭(冬季戰爭)」。蘇聯的綜合國力遠勝芬蘭,但蘇軍在蘇芬戰爭中卻打得一塌糊塗,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蘇芬戰爭還導致蘇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間接影響了對納粹德國的備戰。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大舉進攻芬蘭呢?
  • 二戰時蘇聯向芬蘭要什麼?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此後,芬蘭和蘇聯兩國又相繼在1931年出臺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932年出臺了《蘇芬和解專約》和1935年出臺了《蘇芬互助友好條約》等一系列條約。芬蘭正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此時的芬蘭國,有著佔絕大多數的芬蘭本地民族和6-7%移來的瑞典民族。
  • 二戰時期的蘇聯軍服:在蘇芬戰爭中吃虧,在蘇德戰爭中沾光
    1939年11月30日,蘇聯以馬伊尼拉村遭受芬蘭不明炮擊為由,在蘇芬邊境發起了北部、中部、南部3個方向的全線進攻,計劃將芬蘭軍隊分割切斷,令其防線無法首尾呼應。 當時芬蘭軍隊已經基本換發M36式制服,這種制服的式樣與歐洲當時主流軍用制服基本一致,五粒紐扣的獵裝式上衣,下著馬褲和皮靴,制服顏色為灰色,配色有些近似於德軍的田野灰色。
  • 蘇芬戰爭,為何說是百年恩怨的了斷?誰是勝利者?
    所以從1938年開始,蘇聯開始和芬蘭就邊境問題展開談判。在談判中蘇聯表示德國對於蘇聯來說不值得信任,兩國之間很有可能會發生戰爭,蘇聯不能消極地在邊境等德國人入侵,必須採取一些主動的行動,防範德國人的入侵。因此要求將列寧格勒附近的蘇芬邊境向芬蘭城市維堡一側遷移,並要求芬蘭將北方的雷巴奇半島和南方的漢科半島部分領土讓給或租借給蘇聯。
  • 「歐洲平頭哥」芬蘭曾配合德軍侵蘇,如何逃過嚴懲?及時退出戰爭
    ,因為蘇聯一時抽不出來精銳部隊揍它。一旦德軍敗退,芬蘭軍隊立刻被打趴下了,但是這次芬蘭政府非常明智:及早抽身,抓緊談和,哪怕條件再苛刻。 以史達林的小暴脾氣,既然勝利在望,當然要對芬蘭進行徹底清算,甚至可以直接吞併為一個加盟共和國,那麼為什麼芬蘭能夠保持住獨立呢?這與英美的態度以及芬蘭政府的長袖善舞大有關係,芬蘭軍隊核心人物曼德海姆元帥始終與邱吉爾保持著聯繫,包括芬蘭1944年迅速退出戰爭,其實也是在英美的斡旋之下,而史達林也不得不給盟國留點面子。
  • 二戰時期,蘇芬戰場上的西蒙·海耶狙殺了多少蘇聯人?
    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但是芬蘭拒絕了蘇聯的要求,雙方的談判也在1939年11月徹底破裂。11月底蘇聯率先向芬蘭軍隊發起攻擊,芬蘭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被迫向蘇聯發起反擊。此時早已參軍的西蒙·海耶,也參加了蘇芬的這次戰爭,並開啟了他狙擊手生涯的傳奇經歷。
  • 蘇芬戰爭因果概述,它對當時歐洲乃至二戰局勢的影響深遠!
    十月革命之後芬蘭政府宣布獨立,從此之後蘇芬之間的關係一直很淡,蘇聯支持的芬蘭起義者被芬蘭政府消滅。芬蘭距離蘇聯首都特別近,史達林擔心德國會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所以蘇芬之間籤訂了互不侵犯的條約,1934年後確定此條約十年內有效。 但1938年蘇芬再次進行談判,目的是希望能夠一起對抗德國,但長達一年的談判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但此時的歐洲形勢已經不容樂觀。
  • 芬蘭戰事緊急,蘇聯近乎瘋狂的車輪戰
    從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開始,12月芬蘭人在戰場上,近乎羞辱性的擊敗了入侵的蘇聯,幾乎整個1940年的1月,蘇軍都在進行重組,重新訓練和戰術思考,終於,新上任的鐵木辛哥將軍行動了。「鐵木辛哥的計劃,就是用野蠻而簡單的方式進行車輪戰……而芬蘭軍隊難以應對,對芬軍的壓力不只是體力上的,同時也是心理上的,他們沒有睡眠、溫暖和希望,最終……即使是芬蘭人也無力堅持"——William R.Trotter《冬季戰爭:1939—1940年的俄芬戰爭》芬蘭軍隊嚴重缺乏炮彈,以至於大炮只能在蘇軍直接地面進攻時才能開火
  • 「蘇芬戰爭」: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芬蘭為何能支撐近4個月?
    「蘇芬戰爭」發生在1939年11月,德國的野心初步展現,逐漸大膽的軍事行動也在不斷試探著英法兩國的底線。在希特勒的魔爪下,西歐形勢逐漸嚴峻。各方面發展初見起色的蘇聯也趁機希望分一杯羹。於是,蘇聯決定從北部鄰國芬蘭下手。
  • 老照片:蘇聯進攻芬蘭損失慘重,德國從中窺探到什麼?
    冬季戰爭,對蘇聯人來說,是未曾料到的夢魘。芬蘭軍隊的狙擊手,打到他們懷疑人生。這個白天拉通話線路被殺的,一點也不冤。 我們今天來說說,二戰時的德國陸軍上將庫特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 蘇芬戰爭的爆發到底是誰的過錯?只因兩國在一連串事件中矛盾激化
    如果說起蘇芬戰爭的爆發,很多人會把責任一股腦的扔到蘇聯的頭上,認為是蘇聯無信無義而入侵了芬蘭。通常來說,這也是西方史學界多年的結論,將責任歸結於蘇聯。但是事情的爆發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民族主義十分強烈的芬蘭未嘗也不是對戰爭的爆發毫無責任。今天我們則回顧那段歷史,在對歷史抽絲剝繭式的分析後,看看蘇芬兩國之間到底是如何爆發戰爭的。
  • 蘇芬戰爭:為何強大的蘇聯最後卻敗給了芬蘭?因一個錯誤決策
    戰爭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輸贏如何,戰爭中的士兵氣勢如何。士兵們有沒有很好的在堅持和奮鬥,是否在體現著他們強大的戰鬥精神和國家信仰。而我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會給一場戰爭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二戰蘇聯直面德國的罕見的令人興奮電影,戰爭是殘酷的
    一部罕見而又令人興奮的反蘇聯戰爭電影,豆瓣8.0分!1944年,德國人和蘇聯列寧格勒方面的部隊為納爾瓦地峽進行了一系列戰鬥。7月,蘇聯佔領了納爾瓦。這座古老的城市已經成為俄羅斯與西方世界九百多年的分界線。
  • 冬季戰爭一觸即發,芬蘭軍隊應對方略
    1918 年,芬蘭內戰爆發。瑞典、德國支持的白軍和蘇俄支持的紅軍展開殘酷廝殺。最終,戰爭以芬蘭紅軍的失敗而告終。1920 年,隨著芬蘭內戰的結束,蘇俄和芬蘭政府在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市——塔爾圖籤署和平協定。雖然蘇芬兩國已經建交並劃定邊界,但兩國的關係還是鬧得很僵。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馬伊尼拉村事件,冬季戰爭一觸即發。
  • 蘇聯半自動步槍史,韓戰讓美軍十分恐懼的武器
    在此前,託卡列夫的SVT-38步槍早就已經參加了蘇芬戰爭,而在總結出經驗教訓之後,對託卡列夫對SVT-38進行下一步的改進,從而演變成了SVT-40半自動步槍,並於1940年7月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