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租借戈格蘭島,芬蘭為什麼寧可戰爭也不租?

2020-12-19 騰訊網

芬蘭與俄國(包含沙俄、蘇聯、俄羅斯各時代)的邊界不遠,就是俄國的心肝寶貝——聖彼得堡(蘇聯稱列寧格勒)。蘇聯在1939年發動對芬蘭的戰爭,目的也為了在地理上確保列寧格勒的絕對安全。

蘇聯崇尚暴力美學,但也懂得「不戰屈人之兵」的道理,能在談判桌得到的,誰願意冒風險去打仗?

蘇聯最早是想和芬蘭談判,讓芬蘭割讓一些地盤給蘇聯。

1939年快到的時候,芬蘭代表團來到莫斯科,他們是來與蘇聯做生意的。不過,蘇聯最感興趣的「生意」,是想讓芬蘭把奧蘭群島「租」給蘇聯,蘇聯願付租金。

奧蘭群島位於芬蘭灣與波的尼灣、波羅的海的結合部,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芬蘭不會做這樣的「生意」,斷然拒絕。

蘇聯死纏爛打,芬蘭代表團氣憤地離席回國,扔給蘇聯一個大寫的尷尬。

蘇聯那位老大是個輕言放棄的人嗎?為了達到確保列寧格勒絕對安全的目的,他是不會放過芬蘭的。

蘇聯又向芬蘭提出:奧蘭群島面積太大,你們捨不得租,可以理解。那能否把面積較小的戈格蘭島租給我們呢?

芬蘭這才明白:蘇聯要租奧蘭群島其實是虛晃一槍,蘇聯真正的目的是戈格蘭島。

戈格蘭島位於芬蘭灣中部,與西北方向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西南方向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正東方向的列寧格勒,距離相當。蘇聯從列寧格勒出海,必須經過戈格蘭島。如果有敵對勢力在戈格蘭島建立反蘇基地,蘇聯的船隻可能出不了芬蘭灣。

蘇聯警告芬蘭:想和市場巨大的蘇聯做生意,先把戈格蘭島「租」給蘇聯。

對芬蘭來說,蘇聯實力強大,惹不起。可芬蘭又不想割讓地盤。芬蘭能做的,就是放低姿態,儘可能的在不激怒蘇聯的前提下,不「租」戈格蘭島。

蘇聯堅稱不「租」戈格蘭島,蘇芬就不可能在經貿問題上達成一致。芬蘭為了讓蘇聯放棄強「租」戈格蘭島,從江湖上拉來一位「熱心」的朋友,就是美國。

芬蘭希望美國能出面找蘇聯談談。芬蘭這麼做,不過是與虎謀皮。

美國認為如果蘇聯和德國籤訂互不侵犯條約,對美國沒有半點好處。美國為了不把蘇聯逼到牆角,進而與德國籤約,不會幫芬蘭說話。在美國看來,寧可讓蘇聯吞併芬蘭,也不能把蘇聯推到德國那邊。

芬蘭也意識到江湖的殘酷,美國要能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芬蘭加強軍事實力,做好了與蘇聯進行戰爭的最壞打算。

看到芬蘭不聽話,蘇聯確實火了。1939年10月5日,蘇聯發話:芬蘭必須在一天之內答應派出高級代表團與蘇聯的談判要求。蘇聯想用戰爭威脅芬蘭,再不「租」島,出了什麼事,勿謂言之不預!

芬蘭沒有放棄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但態度不變:絕不「租」島,派來的也不是高級代表。

蘇聯警告芬蘭:再不割肉,芬蘭將承擔談判破裂的所有責任。蘇聯能讓步的,只是放棄「租借」奧蘭群島。「租借」戈格蘭島、芬蘭灣出海口的漢科半島,以及要求芬蘭放棄其東線邊境卡累利阿部分領土的要求,不變。

對芬蘭來說,以上這些地區,最重要的無疑是漢科半島。芬蘭說只要蘇聯放棄「租」漢科半島,在必要的情況下,芬蘭可以考慮把戈格蘭島「租」給蘇聯。

蘇聯也做出了讓步,說可以不再租借漢科半島,但列寧格勒西北的蘇芬邊界,必須再向西(芬蘭境內)推進。

芬蘭代表團把情況匯報給了國內管理層,沒想到芬蘭管理層還是拒絕了蘇聯。蘇聯老大讓報紙大罵芬蘭,宣稱芬蘭的強硬只會把戰爭引向芬蘭。

芬蘭則說:打就打,怕你不成?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談崩了,那就只有打。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大舉進攻芬蘭,著名的冬季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芬蘭輸了,割讓一些蘇聯需要的地盤。而蘇聯而是付出重大代價後的慘勝(傷亡37.5萬人),贏得「丟人現眼」,在國際上淪為笑柄。

相關焦點

  • 當年的蘇芬戰爭,蘇聯為什麼不一舉吞併芬蘭?蘇聯還是明智
    1939年,當時的蘇聯在與德國瓜分完波蘭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北歐小國芬蘭,並在隨後發動了蘇芬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蘇聯可謂是傷亡慘重,雖然說獲得了一部分的利益,但最後還是落得個聲名狼藉的下場。當時的蘇聯為什麼不選擇,直接一舉吞併芬蘭呢?
  • 蘇芬戰爭中芬蘭損失慘重,芬蘭選擇和蘇聯拼命是對還是錯?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蘇芬戰爭是1939年11月到1940年3月在北歐地區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雙方為世界頂級強國蘇聯和北歐小國芬蘭,戰爭打了足足有4個月,最終蘇聯獲得了勝利。在這場戰爭中芬蘭損失慘重,損失了十分之一的土地,丟失了卡累利阿等戰略要地,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二戰後都沒有恢復元氣。
  • 在與納粹德國全面開戰前,蘇聯為什麼一定要大舉進攻芬蘭?
    然而在全球目光集中在納粹德國與西歐諸國身上的時候,蘇聯卻在1939年11月30日大舉進攻弱小的鄰國芬蘭,史稱「蘇芬戰爭(冬季戰爭)」。蘇聯的綜合國力遠勝芬蘭,但蘇軍在蘇芬戰爭中卻打得一塌糊塗,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蘇芬戰爭還導致蘇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被動,間接影響了對納粹德國的備戰。那麼蘇聯為什麼要大舉進攻芬蘭呢?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反殺不至於,但對於蘇聯來講,慘勝芬蘭也相當於是敗了,我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讓希特勒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的實力,並在一年之後和芬蘭一起給了蘇聯一個大大的驚喜(二戰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一代蘇聯男人幾乎全部死亡),在芬蘭他們叫做繼續戰爭,意思是蘇芬戰爭的延續。
  • 再看1939年蘇芬戰爭,反正落得聲名狼藉,蘇聯何不直接吞了芬蘭?
    在親身經歷過蘇俄內戰的史達林看來,芬蘭與波蘭一樣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俄國的「通道」,他們趁火打劫佔領俄國的土地早晚都得還回來。整個1920年代,蘇聯不斷開動宣傳機器指責芬蘭:「邪惡、反動的法西斯集團」,「有朝一日會再度聯合列強侵略蘇聯」。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蘇芬邊界距列寧格勒過近,對蘇聯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
  • 二戰時蘇聯向芬蘭要什麼?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於是,蘇聯向芬蘭提出,要求獲得「在芬蘭灣的某些芬蘭島上設防的權利」,被芬蘭拒絕後,又提出想「想租借這些島嶼30年」,又被芬蘭拒絕。芬蘭人的理由很充分,芬蘭是中立國,而且芬蘭和蘇聯兩國之間有互不侵犯條約。
  • 小國的抗爭——冬季戰爭
    冬季戰爭是一場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蘇芬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
  • 歐洲支援芬蘭,蘇聯無力的宣傳
    不過瑞典政府應該是對德國太敏感了,首先瑞典是德國礦石的來源地,其次如果援助,會延長冬季戰爭並使蘇聯繼續把注意力放在芬蘭身上,這樣就無暇幹涉希特勒的計劃,所以對希特勒來說,倒是一件好事。瑞典在增援芬蘭方面,確實是出力最多的,支援了100挺機槍、89門火炮、77000支步槍、85門防空炮和8000名志願軍。同時德國也贊同支援芬蘭,直到一家瑞典報紙報導了這件事,蘇聯外交官抗議後,德國才變為沉默。蘇聯向全世界宣傳:芬蘭才是真正的侵略者;共產主義庫西寧政府是合法的芬蘭政府;還有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領導的芬蘭軍人,正在奴役芬蘭的工人。
  • 「歐洲平頭哥」芬蘭曾配合德軍侵蘇,如何逃過嚴懲?及時退出戰爭
    ,因為蘇聯一時抽不出來精銳部隊揍它。 以史達林的小暴脾氣,既然勝利在望,當然要對芬蘭進行徹底清算,甚至可以直接吞併為一個加盟共和國,那麼為什麼芬蘭能夠保持住獨立呢?這與英美的態度以及芬蘭政府的長袖善舞大有關係,芬蘭軍隊核心人物曼德海姆元帥始終與邱吉爾保持著聯繫,包括芬蘭1944年迅速退出戰爭,其實也是在英美的斡旋之下,而史達林也不得不給盟國留點面子。
  • 芬蘭戰事緊急,蘇聯近乎瘋狂的車輪戰
    從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開始,12月芬蘭人在戰場上,近乎羞辱性的擊敗了入侵的蘇聯,幾乎整個1940年的1月,蘇軍都在進行重組,重新訓練和戰術思考,終於,新上任的鐵木辛哥將軍行動了。「鐵木辛哥的計劃,就是用野蠻而簡單的方式進行車輪戰……而芬蘭軍隊難以應對,對芬軍的壓力不只是體力上的,同時也是心理上的,他們沒有睡眠、溫暖和希望,最終……即使是芬蘭人也無力堅持"——William R.Trotter《冬季戰爭:1939—1940年的俄芬戰爭》芬蘭軍隊嚴重缺乏炮彈,以至於大炮只能在蘇軍直接地面進攻時才能開火
  • 冬季戰爭一觸即發,芬蘭軍隊應對方略
    1918 年,芬蘭內戰爆發。瑞典、德國支持的白軍和蘇俄支持的紅軍展開殘酷廝殺。最終,戰爭以芬蘭紅軍的失敗而告終。1920 年,隨著芬蘭內戰的結束,蘇俄和芬蘭政府在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市——塔爾圖籤署和平協定。雖然蘇芬兩國已經建交並劃定邊界,但兩國的關係還是鬧得很僵。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馬伊尼拉村事件,冬季戰爭一觸即發。
  • 蘇芬戰爭:擁有巨大優勢的蘇聯為何被打的顏面盡失?
    蘇芬戰爭,又被稱為「冬季戰爭」,這是蘇聯與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激烈軍事衝突。從1939年11月蘇聯向芬蘭發動戰爭開始,到1940年3月芬蘭投降,看似時間短暫的戰鬥居然讓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聯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這樣慘勝還是讓蘇聯在國際上顏面盡失。
  • 老照片:蘇聯進攻芬蘭損失慘重,德國從中窺探到什麼?
    冬季戰爭,對蘇聯人來說,是未曾料到的夢魘。芬蘭軍隊的狙擊手,打到他們懷疑人生。這個白天拉通話線路被殺的,一點也不冤。 我們今天來說說,二戰時的德國陸軍上將庫特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 讓人靈魂顫抖的冬季戰爭——擊碎蘇軍三個星期滅亡芬蘭的美夢
    在1939年末爆發的一場為期3個月的戰爭中蘇聯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作為被侵略的芬蘭在這場戰爭中表現的十分出色,在這場衛國戰爭中芬蘭人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比如最為著名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雖然這場戰爭最終以芬蘭敗北而收場,不過這場戰爭打出了芬蘭軍人的氣節,也暴露出了蘇聯軍隊中的眾多問題,使得希特勒加快了入侵蘇聯的步伐。
  • 芬蘭單兵之王,殺敵700餘人,有500人是死在他的狙擊槍下
    在北歐地區,芬蘭位於蘇聯西北方,一戰結束以後,芬蘭一直跟西方的英國,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較為親近,引起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猜忌。蘇聯想同芬蘭談判割讓和租借領土,被嚴詞拒絕,因此蘇聯製造了「曼尼拉事件」。這個事件蘇聯單方面宣稱是芬蘭軍隊炮擊蘇聯的曼尼拉村,並造成了幾名蘇聯士兵受傷和死亡。並且強烈要求芬蘭政府賠禮道歉,並將軍隊後撤,但被芬蘭拒絕。
  • 蘇芬戰爭的爆發到底是誰的過錯?只因兩國在一連串事件中矛盾激化
    如果說起蘇芬戰爭的爆發,很多人會把責任一股腦的扔到蘇聯的頭上,認為是蘇聯無信無義而入侵了芬蘭。通常來說,這也是西方史學界多年的結論,將責任歸結於蘇聯。但是事情的爆發不會是單方面引起的,民族主義十分強烈的芬蘭未嘗也不是對戰爭的爆發毫無責任。今天我們則回顧那段歷史,在對歷史抽絲剝繭式的分析後,看看蘇芬兩國之間到底是如何爆發戰爭的。
  • 二戰時期,蘇芬戰場上的西蒙·海耶狙殺了多少蘇聯人?
    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但是芬蘭拒絕了蘇聯的要求,雙方的談判也在1939年11月徹底破裂。11月底蘇聯率先向芬蘭軍隊發起攻擊,芬蘭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被迫向蘇聯發起反擊。此時早已參軍的西蒙·海耶,也參加了蘇芬的這次戰爭,並開啟了他狙擊手生涯的傳奇經歷。
  • 冬季戰爭結束,等不到的盟軍,不顧他人的蘇軍
    「瑞典的決定極其冷血,芬蘭將被迫向蘇聯求和,以保證其獨立,這將使芬蘭成為武裝緩衝國,將瑞典和巨大的蘇聯隔開,制定政策的瑞典外交官都沒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但簡而言之瑞典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鼓勵芬蘭繼續抵抗」——William R.Trotter《冬季戰爭:1939—1940年的俄芬戰爭
  • 二戰時期的蘇聯軍服:在蘇芬戰爭中吃虧,在蘇德戰爭中沾光
    1939年9月,蘇聯在波蘭戰役中獲得波蘭東部的大面積領土,隨後在同年10月又脅迫波羅的海三國籤訂「共同防禦協定」。至此,蘇聯幾乎恢復了沙皇俄國在1914年歐洲部分的版圖,芬蘭作為蘇聯西部邊境最後一塊「失地」,早已被覬覦已久。10月14日,蘇聯對芬蘭施以外交脅迫,提出以「交換土地」的方式,獲得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等地區的領土,此項提議被芬蘭政府拒絕。
  • 「蘇芬戰爭」: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芬蘭為何能支撐近4個月?
    「蘇芬戰爭」發生在1939年11月,德國的野心初步展現,逐漸大膽的軍事行動也在不斷試探著英法兩國的底線。在希特勒的魔爪下,西歐形勢逐漸嚴峻。各方面發展初見起色的蘇聯也趁機希望分一杯羹。於是,蘇聯決定從北部鄰國芬蘭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