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由希特勒與史達林共同策劃?烏克蘭聯大發言引眾怒

2020-12-02 手機鳳凰網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謝爾蓋·基斯利察(Сергей Кислица)在聯合國會議上發表了一番驚人言論,宣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與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共同「策劃」的,並將蘇聯紅軍的行動與納粹德國士兵的行動「混為一談」。

據報導,這位烏克蘭代表在聯合國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害者的會議上稱:「烏克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地區。但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距離希特勒與史達林互相勾結制訂的計劃的最初階段還很遙遠。」

他回顧了史達林與希特勒達成的《莫洛託夫-裡賓特洛甫條約》,用他的話說,該條約是「兩個獨裁政權劃分利益區域的條約」。

基斯利察說:「該計劃的第一批受害者是烏克蘭人和波蘭人。在該計劃中,來自西方的納粹軍隊和來自東方的蘇聯紅軍進軍波蘭和今天的西烏克蘭。蘇聯軍隊在佔領期間殺死了數千名烏克蘭人,在1941年的撤退中殺死了比佔領期間更多的人,在納粹進攻之前摧毀了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

基斯利察指出,「情況在1944年發生了變化,當時在蘇聯軍隊大反攻時,納粹燒掉了剩下的一切」。

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導致波蘭政府滅亡。1939年9月17日,蘇聯紅軍出兵佔領了被波蘭管轄的西烏克蘭,1939年11月,西烏克蘭正式成為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組成部分。

烏克蘭代表對蘇聯紅軍在二戰中的巨大貢獻避而不談,並將其與納粹德國軍隊「混為一談」的行為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不知道1945年攻入柏林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老兵做何感想……

烏克蘭的發言激起了俄羅斯方面的憤怒。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表示:「蘇聯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2700萬人,其中2/3是平民。很遺憾,今天我們目睹了試圖重寫二戰歷史的可恥行為,目睹錯誤觀念的發展,這些觀念否認侵略歷史或者甚至頌揚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涅邊賈表示,無論出於何種政治或地緣政治原因,這些行動都不能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這些錯誤觀念的創造者將永遠無法改變歷史本身作出的不容爭辯的裁決。

涅邊賈表示:「紀念活動的目的不是使仇恨永久化,而是汲取歷史教訓,並展望未來,共同維護和維持和平。國際社會應該團結一致,時刻保持警惕,及時制止納粹意識形態的抬頭。我們的任務是防止人類再次滑入戰爭的深淵。我們必須這樣做,以告慰那些為了勝利獻出自己生命的人們。」

同時,在會議上發言的大多數國家代表也高度讚揚了俄羅斯和整個蘇聯對戰勝法西斯主義作出的貢獻。以色列代表說:「僅俄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就損失了超過2000萬人,以色列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俄羅斯人民的壯舉和犧牲。」印度代表感謝俄羅斯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害者的倡議。他說:「我們感謝莫斯科於今年5月9日在紅場舉行了勝利大遊行,我們為我們的國防部長能夠出席這次遊行而感到自豪。」白俄羅斯代表指出:「今天我們看到有人操縱和歪曲歷史﹑頌揚納粹主義。這是一種卑鄙無恥的行為,是一種沒有勇氣的表現,侮辱紀念碑很容易,因為這不是在戰場上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作為抗德主力軍,迫使德軍將絕大部分的軍事力量部署在了東線戰場,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為贏得衛國戰爭的勝利,蘇聯軍民付出了2700萬人(是戰前人口的14%)犧牲的代價,1700座城鎮和超過3.1萬個工廠被夷為平地,1/4的國民財富毀於戰火。然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近年來試圖重寫歷史,出現一些故意忽視蘇聯二戰貢獻,甚至還暗示「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樣對二戰爆發負有罪責」的行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多次指出,這些行為完全出於政治動機,俄羅斯將確保保留關於偉大衛國戰爭的歷史真相,並堅決抵抗那些試圖偽造歷史的企圖。正如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所說的那樣,防止扭曲歷史真相的工作將繼續進行。

相關焦點

  • 二戰各國首腦的秘密地堡:希特勒的有火車站,史達林的沒有辦過公
    而為了應對戰爭指揮需要,希特勒、史達林和邱吉爾都有自己的秘密地堡。這些地堡建築得十分堅固,不僅隱蔽性強,防空襲的能力也很突出。地堡從建築力度、裝飾、布置和功能來看,已經不單單是個地下工事,而是一個地下宮殿。
  • 希特勒用史達林兒子交換德軍元帥,史達林大喊9個字,字字戳心
    不管怎麼樣,史達林的功遠遠大於過。正如毛主席評價史達林說:「史達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 二戰期間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史達林的功勞是巨大的,史達林在衛國戰爭中的作用,甚至連朱可夫都無法超越。朱可夫是蘇聯大元帥,是二戰蘇聯戰神,被蘇聯人民稱為「蘇德戰場上的救火隊長,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朱可夫。」史達林則是精神領袖,在關鍵時刻,號召起了蘇聯人民的抗德勇氣。
  • 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全錯了!
    當然,這個問題誰都能答得出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國籍上產生誤解,比如說,那些著名的歷史人物,拿破崙,希特勒,史達林,他們的國籍是什麼呢? 很多人脫口而出:"法、德、俄。"但是細論起來,這個答案卻是錯的。
  • 二戰德國失利在於忽視了這兩點,希特勒和俾斯麥相比,略顯稚嫩!
    二戰德國的失敗可以說是多方面的,蘇德開戰時,德國及佔領區人口是2億多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不足2億,論工業,經濟都比不上德國及佔領區,而且德國不宣而戰使蘇聯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歐州部分丟掉了,兩者相差比例就更大了。
  • 史達林戰爭生涯中的滑鐵盧:70萬人在戰線消失,一度看不到希望
    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打響後,隨後產生了很多特性不一的經典戰役,其中以蘇德兩國為主要敵對國的戰役尤為突出,比如我們歷史中所學過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柏林攻堅戰等等,這些戰役對於二戰都極具意義,尤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這場被稱為二戰的轉折點的戰役,而莫斯科保衛戰則對希特勒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 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其實都錯了
    提起拿破崙、希特勒和史達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對於他們三個真正的母國可能很多人就誤判了。有小夥伴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可迷惑的呢?拿破崙是法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皇帝,不就是法國人嗎?還有希特勒,二戰時惡名昭著的德國法西斯頭子,說他是德國人又有什麼疑問呢?最後史達林,這就更不用說,之前蘇聯老大哥的領袖,不是俄國人又是哪裡人呢?
  • 鹿野:美國篡改二戰歷史是賊喊捉賊
    一方面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大財團大力策劃扶植希特勒上臺主政德國,另一方面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又拼命為希特勒抬轎子吹喇叭。正是在他們的全力支持下,希特勒才得以順利上臺:【希特勒是德國壟斷資本的寵兒,也是世界上一切壟斷資本的寵兒。在撲滅共產主義運動這點上,資本家從來是沒有國界的。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二戰時期的基輔戰役被認為是蘇聯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1941年6月22號,納粹元首希特勒開始了「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元帥倫德施泰特雖然不同意對蘇聯作戰,但是在希特勒下達命令之後,他率領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依然開始了對蘇聯方面的進攻,主要目標是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
  • 二戰時,莫斯科面臨德軍重兵壓境,希特勒的德軍為何慘敗?
    前言二戰時,德軍的「閃擊戰戰術」打遍天下無敵手!希特勒幹掉西歐諸國之後,他立刻將德軍兵鋒指向了蘇聯。希特勒一直將蘇聯作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希特勒做夢都想佔領蘇聯,在東方為德意志帝國的人民爭取生存空間。1941年6月,希特勒突然派出大軍閃擊蘇聯。10月,180萬德軍精銳部隊殺至莫斯科城下。
  • 二戰時,德國明明是侵略者,為何蘇聯老百姓卻將德軍當成救星?
    在二戰的時候,希特勒橫掃和整個歐洲大陸,唯獨只有英國逃過了一劫。當時在德國佔領了法國之後,便開始劍指蘇聯。很多人對於希特勒的想法非常的不解,因為當時就算是德國所有的工業實力還有農業生產力量加起來,還是和蘇聯差了一截,不知道德國為什麼有進攻蘇聯的底氣。
  • 史達林PK希特勒,看兩國元首是怎樣在蘇德戰場上分出高下的
    都知道蘇德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戰爭也是兩個人的戰爭,是蘇德兩國的元首史達林和希特勒之間的戰爭。這兩個人物都是二戰時期頂級的風雲人物,兩國的交鋒,其實也是兩人在膽略和智慧上的交鋒。
  • 近百萬蘇軍全軍覆沒,基輔戰役為何成為二戰時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戰役是蘇聯與德國在二戰前期發生的一次大型戰役,這場戰役蘇軍慘敗,大量有生力量被德軍殲滅,60多萬蘇軍被德軍俘虜。德軍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地區,並在蘇聯西南戰場佔據了主動權。有一種說法認為基輔戰役,是二戰時期眾多大型戰役當中最大的圍殲戰,據說這種說法是來自於希特勒。就單次戰役士兵和裝備損失的數量而言,基輔戰役並不是最多的。這次戰役勝利讓德軍新增能夠控制的區域,也不是最大的。但這一次戰役德軍的勝利對於蘇軍心理上和實力上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 你以為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錯了,他們都不是本地人
    比如說,很多人都以為拿破崙是法國人,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畢竟,他們三個對這三個國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為國家付出了許多心力。但實際上,他們沒有一個是「本地人」,全是來自其他地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者希特勒提到希特勒,大家腦海裡總會浮現一個詞:惡魔。希特勒對世界帶來的影響幾乎全是負面的。他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洲以及世界各地都帶來了毀滅性的傷害。希特勒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魔,他擔任納粹德國的首領之時,就瘋狂地排除異類,對自己看不順眼的民族實行殺戮。
  • 二戰期間史達林為何喜穿軍裝?細說其軍銜變化和難以啟齒的小秘密
    在二戰時期的幾個主要國家中,羅斯福、邱吉爾和希特勒都屬於通過競選上臺的國家元首,從而以文職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自己給自己授了軍銜的有史達林(蘇聯大元帥)、裕仁(陸海軍大元帥)和蔣中正(民國特級上將),這其中最喜歡穿軍裝出鏡的反而是史達林、希特勒和蔣中正,但是許多人其實忽略了史達林的軍銜變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吶!
  • 二戰時,為何有蘇聯民眾不僅不仇恨侵略者,反而認為他們是救星?
    根據環球網報導,二戰時期,戰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德國最終把矛頭指向了蘇聯,德軍的殘忍大家是知道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有些蘇聯民眾不僅不對侵略者抱有仇恨的心理,反而還認為他們是大救星,到底是為什麼呢?但當時蘇聯紅軍的最高統帥託洛斯基跟史達林一直處於不同的政治陣營,因為他對史達林的獨裁政策非常的不滿。而史達林也覺得託洛斯基的存在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還多次向列寧打託洛斯基的小報告。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加鞏固,1934年,史達林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殘忍的「大清洗」。
  • 調兵遣將、謀篇布局,史達林指揮若定於「史詩般的戰役」
    伏爾加格勒(即史達林格勒)圖景而且,德軍於1941年佔領烏克蘭後,史達林格勒成了蘇聯中部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這一切,都是在史達林的直接指揮下,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具體落實到位的。期間,為了加強空中力量,史達林直接過問空軍的編組和後備力量,親自給空軍部隊調撥裝備。直到反攻行動開始前五天,他還認為,如果空軍力量仍不足,可暫時不採取行動。
  •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二戰,那麼他就是統一德國的民族英雄了
    如法國有拿破崙和路易十四等;俄國有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史達林等;英國有伊莉莎白女王、克倫威爾等,西班牙有伊莎貝爾女王;美國有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荷蘭有威廉。那麼德國的偉大領袖是誰呢?大家可能會提到俾斯麥。的確俾斯麥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推動了德國的工業化進程。但是他並非是德國的領袖。人們對德國的領袖最熟悉的還是希特勒。
  • 基輔保衛戰毫無勝利希望,史達林為何要求死守?四個原因不守不行
    1941年6月份,德軍在西線勝利以後,希特勒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隨後閃電戰的方式襲擊蘇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蘇聯西面的軍事主力遭遇第一波攻擊,隨後德軍完成了合圍,佔領白俄羅斯,殲滅了蘇聯紅軍30萬人。於此同時開始的是,德軍開闢了烏克蘭戰場,想當地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發起進攻,和西方面軍一樣蘇聯一敗再敗,戰爭中途,7月份,前線總指揮布瓊尼、名將朱可夫等將領就像史達林建議進行戰略撤退。
  • 情婦回憶史達林(上)
    這本《我和史達林》回憶錄是根據她口述用英文寫成的。西方大約在1970年首次出版。俄文版是以後翻譯出版的。作者列昂納德·亨德林曾在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工作過,也是一名音樂家,很早移民美國。  1989年,寶文堂書店出版了維娜·達維多娃《我和史達林》的中文版。該書的責任編輯是著名的作家張潔,由軍事科學院印刷廠印刷。
  • 二戰後,蘇聯新增54萬平方公裡土地,其中23%併入烏克蘭
    但接下來本文的重點不是美蘇的對峙,而是探討這些二戰後的新增領土是如何進行分配的。眾所周知,蘇聯由加盟共和國構成,那麼在新增領土分配環節,哪個加盟共和國的獲益最大?答案是烏克蘭,總計得到了12.58萬平方公裡,佔比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