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魔由心生」,改正需要從「心」開始

2020-12-22 啃書少年

改正錯誤,你覺得是改什麼,改內心,還是改表面,還是改形式。改內心是真正的改,改表面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改形式是為了讓別人舒服。

換句話說,你撒了謊,改內心時,你下次不會再說謊話欺騙人,改表面,是讓自己舒服,就是嘴上說改,內心還是照舊,我行我素。改形式時,是為了讓別人看著好,在別人面前說話挺甜,背後又開始撒謊道路了。

這就是改,雖然改就一個字,但真正的改,是需要從內心出發去改的。

從內心改了,你下次在聽到別人緋言緋語時,誹謗的言論猶如火焰燃燒天際一般,就如拿著火把想要燃燒天空,最終會毀滅自己,當你想著害別人的時候,最終會害了你自己。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你為了那些誣陷你的話而生氣,就像上了魔鬼的當,忍不住自己言行,做出不太好的舉動,就算你能言善道,力求為自己辯護,最終像春蠶一般作繭自縛。最直接的結果是,生氣無濟於事,反而有害。

所以,當你做錯事要改,還是受到別人誣陷,讓內心處於平靜狀態,這都需要我們好好了解自己的內心,了解內心在《了凡四訓》中就我們說了,一起來看看。

上半部分

改由「心」生

改由「心」生,與之相對應的一句話叫「魔由心生」。

說白了,你做錯事,衝動了,莽撞了,犯懵了都是「魔由心生」的一種,除了克制,忍耐,好像沒別的可改了。

說模糊一點,衝動也是從內心發出,改也是從內心改。衝動了,你要擔任衝動後的所有後果,這些後果,當然由你承受,你承受的也就是你的內心在承受,你的大腦在思考為什麼我那麼衝動。

當你改的時候,也是從內心改,從內心改,改變之後由你的身體展示給別人,這個結果誰都可以承受。

舉個例子,你做了好事,這件事對你來說,是好的,對受到幫助的人來說,也是好的。當你做了壞事之後,做壞事的結果只有你一個人承擔,壞事的結果沒有人替你承擔。壞事帶來的是不好的言論,不好的品性評價。做了好事之後,你的內心承受的是好的評價。

就像《了凡四訓》中說:「你前些日子喜歡發怒,就要想:『人人都會有不足之處,應該表示同情;要是有人做出違背道理的事情,那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原本就不是什麼值得生氣的。但又想到天下沒有會自以為是的英雄好漢,不埋怨別人的學識。要是一個人所做的事,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都是沒能修煉好自己的德行,沒法感動別人。這些都是需要自己進行反思的,那麼誹謗的傷害,實際上是對每個人的磨練。我們要樂於接受,不要發火』。」

所以說,一個的心很重要,就看一個人怎麼看待你,你怎麼看待別人,你看待別人世界的方式是什麼樣的。

就像別人誣陷你,不是沉默不做回應,而是懂得開眼看世界,在合適的機會找到合適的反擊,進行反擊,反擊之前先讓自己內心變得開闊是很重要的。

下半部分

內心如何改

改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叫做從內心開始改呢?

雖然你做的錯事很多,但是錯事也是千千萬萬種的,但同樣的特點都是從內心裡生出來的。反過來說,要是心裡沒有任何念頭,過錯從哪裡來呢?

如果能夠不動任何念頭,過錯將會從哪裡產生呢?

一個品行好的人,只需一心向善,正義的念頭會出現在眼前,那些歪門邪道就會被自動摒棄。就像太陽高掛時,那些妖魔鬼怪都會消退,這個時刻正是改正錯誤的精良妙計。

過失從一個人的內心而生,改也要從內心改,還要找好合適的時機去改。

改正錯誤的最好手段,就是治理自己的心靈。就像改洪水泛濫,需要計算上中下遊的流量,還要分別修築水壩,河水多了,要洩洪,河水少了,洩洪就少了點。

所以說,改正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首先要從內心開始。先從掃除心靈塵埃開始,只要是你產生邪惡的念頭,立刻一巴掌拍死,不要讓邪惡念頭繼續衍生下去。

要是你打消不了這樣的念頭,就必須懂得其中利害關係,然後再做判斷。

再不行的話,你要在施行邪惡念頭的時候,就要強行阻止自己。

如果這些方法能夠使你棄惡從善是最好的,成功將你從崖邊拉回平地,要是只是表面的改,那就是治標不治本,還需要從內心真正的改。

就像我前面說的,你快要去做的時候,要判斷一下事情裡的利害關係,還要分析做好事是你和別人一起分享勝利的果實,做壞事,就需要實實在在的承擔所帶來的任何後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改要從內心開始,從現在開始。

相關焦點

  •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
    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央視推薦《了凡四訓》: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都在這4句話裡。漢字三千,最嚇唬人的,莫過於一個「命」字。但其中有本明代的《了凡四訓》,竟主張「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都不用算了,因為人自己就能創造命運!這口氣,直接滅了其他書的威風。《了凡四訓》是家庭的傳世之學,為作者袁了凡留給子孫的訓示。曾國藩模仿它寫了一部名動海內的家書,兩者被後世尊為「一書一訓」。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了凡先生以其畢生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寫下《了凡四訓》啟迪世人。了凡先生最後通過不斷努力,不僅考中了進士當了大官,還生了兒子,更是活了74歲高齡。因此他才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寫成了《了凡四訓》,就是為了告訴後人,改變命運大秘訣!
  • 《了凡四訓》:我命由我不由天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主體性逐漸體現出來,也就隨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人定論」觀點,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全書共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個部分,即所謂「四訓」。
  • 《了凡四訓》之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第35篇
    更多推薦 了凡四訓-第34篇--只要是真心就不在意善事的多少 《了凡四訓》之萬件善事其實很好做·第33篇 《了凡四訓》之善行作惡皆說明·第32篇 《了凡四訓》之修煉經歷·第31篇 《了凡四訓
  • 講了凡四訓與四度空間,是在故弄玄虛嗎?
    編者按:《了凡四訓》,是我國古代一本著名的勸善之書
  • 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句句戳心,暗藏改命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並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 從心裏面改正自己的過錯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 《了凡四訓》除了有改過之法,還有讓你受益的10條積善之方
    命是不無法改變的,但是運是自己修來的,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改變,需要「積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了凡四訓》的積善之方。「積善」是積累善果,意思是需要一直持續下去,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回我們說了《了凡四訓》中的改過三要素和三個階段,主要講的就是改過之法,我們除了要每日「吾日三省吾身」外,還是堅持行善積善,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有好的福報。說到「行善積善」,那麼什麼是善呢?我們一步步往下看。
  • 《了凡四訓》:行善真的可以改命?做多少善事才會見效?
    《了凡四訓》:行善真的可以改命?做多少善事才會見效?為什麼要行善王陽明有句話很有名,叫做: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意思是說,人的真心是無所謂善惡的,也沒有對錯,它只是明了真如,但是,有真心就有妄心,人能常駐真心,就是得道成佛了。可惜,人在世間生活,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 《了凡四訓》:要有敬畏之心
    要想獲得福氣遠離禍患最重要的就是改錯,而改錯的第一點就是要有羞恥心,這段講的是第二點,要有敬畏之心。畏的意思是害怕,這裡也有恭敬的意思。人只有在有了敬畏之心之後,才不敢胡作非為,才不敢任意妄為,才不會做出惡事惡行。
  • 淨空法師:我這一生把命運徹底扭轉了,靠《了凡四訓》
    靠《了凡四訓》。我好像是在二十五歲的時候,二十六歲學佛,在學佛前一年,前一年還是前兩年,二十三、四歲的時候,遇到朱鏡宙老居士,他送我一部我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兩個月當中我看了三十遍,真正發心,立志學了凡先生。我在年輕時候的毛病、習氣,了凡先生有的我全都有,了凡先生還有一些好處、優點我沒有,我比不上他,缺點全具足。這一下明了了、搞清楚了,不改不行,不改將來決定墮三惡道。
  • 《了凡四訓》:避免與人爭辯
    這段了凡先生用了比喻的方法來說明消除怒氣的道理和停止別人對自己詆毀和誹謗的方法。 假如有人詆毀和誹謗我們的話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人們一定要鎮定,不要生氣,也不要發怒,更不要著急著去辯解或者是反駁。大家都知道,火把想要能夠燃燒起來的話,需要兩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可燃物和空氣。沒有空氣,火把就不會燃燒起來,沒有可燃物的話,就算燃燒著的火把也是會自動熄滅的。
  • 《了凡四訓》:心無雜念的念咒才能靈驗
    【解讀】為了讓了凡先生能夠達到做三千件善事,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目的,為了使得了凡先生能夠達到心無雜念、心無妄念的境界,雲谷禪師教會了了凡先生念準提咒。在這段中,雲谷禪師又一次著重強調了準提咒的作用,並且十分詳細地介紹了到底應該怎麼樣去誦念準提咒。
  • 《了凡四訓》,斷惡行善,災消福來,命運自然而然就改善了
    明朝有位先生,其名「袁了凡」,原名「袁黃」,他晚年著了一本善書名為《了凡四訓》,是為督促兒子往好的地方學習,積德行善,如此天然本性才能散發出來,才可不枉此生。老闆《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曾出資出品了一則電影,便是這《了凡四訓》。
  • 《了凡四訓》:功過需記錄
    其實功過格最早出現應該是在道教,道教的道士們平時需要自己記載自己的善惡功德,而功過格就是道士記載這些東西時所用的簿冊。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所謂的功過格應該分為兩個部分或者說是應該分為兩本,即專門記載功德善行的功格和專門記載惡行的過格。
  • 善惡報應、福禍因果,《了凡四訓》的解釋
    《了凡四訓》宣揚改過積善之法,規勸世人行善修德,對於這個疑問,自然要有所解釋。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傳》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小到一個人、一個家族,大到一個國家,繁榮興旺或者發生禍亂,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古人腳下踩到微霜,就知道將要迎來堅冰了。
  • 《了凡四訓》10句名言,改變命運,從我做起!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的一部訓子書,是幫助我們改變人生命運的一部善書。淨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在世時,極力推薦,大力弘揚,這部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下面挑選其中的10句名言,分享給大家!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了凡四訓」之積善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華民族的真善美精神
    上次淺談了了凡先生的立命之本和改過之法,了凡先生告訴世人要立命修德行善,同時把自己的過失要通通改掉,自然好命不至於變成壞命,但是還不能把壞命變成好命;改過後,還要不管積善修德,這樣善行積累多了,自然而然命運會越來越好,也可以福蔭子孫,正所謂明代方孝孺所說:「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裡寧,為道善事者子孫興專」。
  • 看完了凡四訓-10功善事,你或許有答案
    題記:看了凡四訓功過格-10功善事,他們主要偏重在哪些方面?一、記作10功的善事。1. 薦一有德人推薦引導一個有道德品行的人為公眾服務。了凡四訓這一條說明了在袁了凡時代,是承認方術都是能治病的,並非迷信。方術有哪些呢?古代方術又稱為術數。是以山醫命相卜五術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漢書》就有《方術列傳》,專記古代術士事跡。現代人之所以覺得古代很多東西是迷信,是因為在現代西醫和科學的洗腦。現代甚至很多人還覺得中醫是迷信。
  • 《顏氏家訓》《了凡四訓》……積澱千年的江蘇傳統家訓怎樣「古為...
    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中的周文王遺命武王的《保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對周武王的教誡,被學界認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家訓。  從省域範圍來看,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從漢高祖劉邦(江蘇徐州人)的《手敕太子文》開始,歷朝歷代的江蘇先賢積累了無比豐富的家訓文化,很多家訓名篇被奉為治家教子的「龜鑑」,流傳極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