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錯誤,你覺得是改什麼,改內心,還是改表面,還是改形式。改內心是真正的改,改表面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改形式是為了讓別人舒服。
換句話說,你撒了謊,改內心時,你下次不會再說謊話欺騙人,改表面,是讓自己舒服,就是嘴上說改,內心還是照舊,我行我素。改形式時,是為了讓別人看著好,在別人面前說話挺甜,背後又開始撒謊道路了。
這就是改,雖然改就一個字,但真正的改,是需要從內心出發去改的。
從內心改了,你下次在聽到別人緋言緋語時,誹謗的言論猶如火焰燃燒天際一般,就如拿著火把想要燃燒天空,最終會毀滅自己,當你想著害別人的時候,最終會害了你自己。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你為了那些誣陷你的話而生氣,就像上了魔鬼的當,忍不住自己言行,做出不太好的舉動,就算你能言善道,力求為自己辯護,最終像春蠶一般作繭自縛。最直接的結果是,生氣無濟於事,反而有害。
所以,當你做錯事要改,還是受到別人誣陷,讓內心處於平靜狀態,這都需要我們好好了解自己的內心,了解內心在《了凡四訓》中就我們說了,一起來看看。
上半部分
改由「心」生
改由「心」生,與之相對應的一句話叫「魔由心生」。
說白了,你做錯事,衝動了,莽撞了,犯懵了都是「魔由心生」的一種,除了克制,忍耐,好像沒別的可改了。
說模糊一點,衝動也是從內心發出,改也是從內心改。衝動了,你要擔任衝動後的所有後果,這些後果,當然由你承受,你承受的也就是你的內心在承受,你的大腦在思考為什麼我那麼衝動。
當你改的時候,也是從內心改,從內心改,改變之後由你的身體展示給別人,這個結果誰都可以承受。
舉個例子,你做了好事,這件事對你來說,是好的,對受到幫助的人來說,也是好的。當你做了壞事之後,做壞事的結果只有你一個人承擔,壞事的結果沒有人替你承擔。壞事帶來的是不好的言論,不好的品性評價。做了好事之後,你的內心承受的是好的評價。
就像《了凡四訓》中說:「你前些日子喜歡發怒,就要想:『人人都會有不足之處,應該表示同情;要是有人做出違背道理的事情,那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原本就不是什麼值得生氣的。但又想到天下沒有會自以為是的英雄好漢,不埋怨別人的學識。要是一個人所做的事,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都是沒能修煉好自己的德行,沒法感動別人。這些都是需要自己進行反思的,那麼誹謗的傷害,實際上是對每個人的磨練。我們要樂於接受,不要發火』。」
所以說,一個的心很重要,就看一個人怎麼看待你,你怎麼看待別人,你看待別人世界的方式是什麼樣的。
就像別人誣陷你,不是沉默不做回應,而是懂得開眼看世界,在合適的機會找到合適的反擊,進行反擊,反擊之前先讓自己內心變得開闊是很重要的。
下半部分
內心如何改
改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叫做從內心開始改呢?
雖然你做的錯事很多,但是錯事也是千千萬萬種的,但同樣的特點都是從內心裡生出來的。反過來說,要是心裡沒有任何念頭,過錯從哪裡來呢?
如果能夠不動任何念頭,過錯將會從哪裡產生呢?
一個品行好的人,只需一心向善,正義的念頭會出現在眼前,那些歪門邪道就會被自動摒棄。就像太陽高掛時,那些妖魔鬼怪都會消退,這個時刻正是改正錯誤的精良妙計。
過失從一個人的內心而生,改也要從內心改,還要找好合適的時機去改。
改正錯誤的最好手段,就是治理自己的心靈。就像改洪水泛濫,需要計算上中下遊的流量,還要分別修築水壩,河水多了,要洩洪,河水少了,洩洪就少了點。
所以說,改正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首先要從內心開始。先從掃除心靈塵埃開始,只要是你產生邪惡的念頭,立刻一巴掌拍死,不要讓邪惡念頭繼續衍生下去。
要是你打消不了這樣的念頭,就必須懂得其中利害關係,然後再做判斷。
再不行的話,你要在施行邪惡念頭的時候,就要強行阻止自己。
如果這些方法能夠使你棄惡從善是最好的,成功將你從崖邊拉回平地,要是只是表面的改,那就是治標不治本,還需要從內心真正的改。
就像我前面說的,你快要去做的時候,要判斷一下事情裡的利害關係,還要分析做好事是你和別人一起分享勝利的果實,做壞事,就需要實實在在的承擔所帶來的任何後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改要從內心開始,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