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送來冬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事後發現他真聰明!

2021-01-09 小宋古事匯

若論人才的湧現程度,沒有哪個朝代能夠超過三國。

智力近妖的諸葛亮、武聖關二爺、萬人無敵的呂布、渾身是膽的趙子龍、口味獨特的曹老闆等等等等,絕對堪稱一個盛世。

可任由這個時代人才輩出,這天下終究是落入司馬懿的手中。

司馬懿也是一個人才,但是點對於那些張揚外放的天才人物,無時無刻不綻放出刺眼的光輝,司馬懿就要內斂了無數倍。

曹老闆手下不缺人才,郭嘉、許攸、荀彧、楊修、周不疑。

可這些人的下場如何?郭嘉是曹操最喜歡的一個謀士,除了這一個之外,沒有一個是「正常死亡」。尤其是周不疑,是一個和曹衝齊名的天才少年,結果因為太過聰明而遭到曹操的戒心,擔心將來自己的兒子控制不住他,於是在周不疑17歲的時候就派人將其刺殺。

可見,曹老闆雖有一個愛護人才的美名,事實上卻不行愛護人才之事。

對於司馬懿,曹老闆也非常有遠見。早早地就發現了司馬懿絕非常人,告誡曹丕要小心提防,甚至數次都懷有殺心。

不過曹操終究是沒有殺掉司馬懿,除了司馬懿本身對曹魏有很大用處之外,司馬家族在當時也非常有影響力,因此才躲過一劫。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丕與司馬懿的關係很好,而此刻天下三分,司馬懿能夠對付諸葛亮,用處極大,因此曹丕也沒有動司馬懿。

不過到了魏明帝時期,司馬懿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

因為司馬懿的地位越來越高,已經達到了對君權產生威脅的地步,再加上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一時間司馬懿已然沒有了利用價值。

魏明帝曹睿是一個狠角色,看著這個位列三公的司馬懿,越看越是心驚肉跳。

對於自身的處境,司馬懿也十分清楚,之前躲過曹操與曹丕的清算,是因為自己對魏國還有用處。可如今失去了作用,就該另想他法了。

不過這難不倒司馬懿,一條妙計浮現在他心頭——自汙之術。

諸如那漢朝的蕭何,在劉邦對其產生疑心時果斷自汙,在城中欺男霸女,壓榨百姓,雖然落下來一個不好的名聲,可也向劉邦釋放了一條自己不會籠絡人心的信號,因此沒能落得韓信的下場。

皇帝擔心的是什麼?無疑就是臣子的勢力強大,對自己產生威脅。

那麼好,司馬懿就自毀形象,讓百姓以及部下對自己離心離德!

景初二年(238年),遼東太守公孫文懿謀反,曹睿讓司馬懿出徵遼東。

出發之前,司馬懿先給曹睿一個「定心丸」。他召集了原本的一幹老友,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聚餐,一連進行了好幾天。宴會上他感慨時光飛逝,雖然做了很多大事,但回首而望自己已經垂垂老矣。感慨之餘,即興賦詩一首:

開天闢地,日月重光。恰逢時機,全力遠徵。將掃群敵,回軍過鄉。肅清萬裡,統一四方。功成身退,待罪舞陽。

這首詩其實就是說給曹睿聽的:我有很多功勞,會幫助你統一四方,到時候我就功成身退,不會對你產生威脅。

曹睿看到心裡美滋滋:這司馬懿還算識相。

既然司馬懿主動示弱,那麼我也要表現一番對臣子的關心,證明我是一個賢明的帝王。於是,在司馬懿出徵之前,曹睿親自送他出城。不僅如此,曹睿知道遼東地區天寒地凍,還專門給司馬懿準備了一批禦寒棉衣。

可謂是貼心至極。

君臣二人表面上樂呵呵的,暗地裡已經不動聲色的鬥過了一場。

抵達遼東之後,司馬懿很快就將叛亂平定,平叛之後,司馬懿做了一個非常殘忍的舉動:屠城,凡是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殺之!

並且還將他們的屍體壘在城牆上,讓所有人都看到。《晉書》記載:

男子年十五已上皆殺之,以為京觀。

屠城是古代戰爭中極度殘忍的一種行為,一旦進行此舉動,畢竟被世人唾棄。可司馬懿就是如此做了。司馬懿就是要讓天下人罵他,自己越不得人心,魏明帝就越對他放心。

不僅如此,司馬懿覺得得罪天下人還不夠,於是又故意將士兵們得罪了個遍。

遼東氣候寒冷並且恰逢連日大雨,回去的路上將士們饑寒交迫。這個時候有人正好想到出徵之前魏明帝曹睿送過來的一批短襖,於是就請求司馬懿:「幸多故襦(幸虧多出了一批衣襦),可以賜之。」將士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要求,皇帝送過來的衣服就是用來給將士們禦寒的,因此就直接向司馬懿索要。

可司馬懿卻說: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這個理由很蹩腳,什麼叫做「是公家的東西?」曹睿送的這些衣服,本就是讓將士們的穿的!如此以來,軍中的將士們對司馬懿也產生了怨氣。

這就是司馬懿想要的,他以此自汙,方才能夠消除曹睿對他的殺心!

當司馬懿班師回朝後,曹睿已經快要不行了。司馬懿的這些行為徹底讓曹睿放掉了戒心,將其當做一個純臣,於是抓著司馬懿的手,叮囑後事,最終駕崩而去。

之後的事筆者就不再過多描述了,司馬懿最終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魏政權攢在手中。

有很多學者認為,司馬懿發動這次政變其實也是迫不得已,司馬懿是真的沒有反心的,曹爽才是篡權之人,不然司馬懿的政變也不會得到朝中大臣們的支持。

司馬氏最終取代曹魏也是必然。

因為當權利到達一定程度後就不得不得篡權了,昔日漢朝權臣霍光把持朝政,最後雖然還政給漢宣帝,可霍家依舊落得滅族的下場。倘若司馬懿將權力歸還給曹魏,那麼將來絕對也會遭到清算,這就是皇權中的殘酷。

不管司馬懿究竟有沒有反心,幾十年來他都小心翼翼的在刀尖上行走,稍微閃失就難逃一死,隱忍程度以及智慧堪稱恐怖。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看了司馬懿的故事,大家是否有所感觸?因此我建議大家,要多讀歷史,尤其是那些包含智慧與權謀的故事,能讓你從古人的行為中汲取智慧。

不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傳統的歷史書籍中有很多普通的故事,如果想專門尋找智慧故事來讀的話比較麻煩,我們沒有太多精力去一一尋找。

那麼怎麼辦呢?

別擔心,有一本叫做《智囊全集》的書籍絕對適合各位去讀。

這是一本專門教人智慧的書,乃是明朝才子馮夢龍先生研究歷史,精心搜集了1238則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的智慧故事,涵蓋帝王權術、將相謀略、官商智慧、平民竅門等多個領域,不管是為官還是為商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處世智慧。

不僅如此,馮夢龍先生還在故事的結尾加以點評,讓讀者更能明白其中的奧妙,方便讀者吸收。

清代康熙和乾隆,對《智囊》研究頗深,特別是乾隆,甚至將其作為治國御下案頭錦囊。曾國藩也非常喜愛《智囊》,無論走到哪,無論有多忙,這部書從不離身。杜月笙也很喜歡《智囊》一書。一次,偶然看到此書,立刻如獲至寶,他不識字,讓人邊讀邊講解,感慨說:「讀懂這本書,才算讀懂了社會。」

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才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

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魏明帝送冬衣,司馬懿寧可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驚覺真高明
    司馬懿裝病露餡,最後被人告發,曹操不管三七二十一,你不來就囚禁,最終收了司馬懿這禍害。由此才有司馬懿在曹操時代的謹小慎微,面對一個比自己聰明,比自己權大,比自己殺伐更決斷的人,不低調都不行啊。士兵得知陛下送來禦寒冬衣,看著自己身上單薄的衣服,一個個都找司馬懿要衣服。甚至哭告司馬懿說:都督啊,士兵都快被凍死了,快拿衣服出來穿啊。面對哭告的部將,司馬懿沒有任何憐憫之心,反而冷冷的說:冬衣是皇帝陛下給的,如何能隨便分發給部下。"時有兵士寒凍,乞襦,帝弗之與。或曰:"幸多故襦,可以賜之。"帝曰:"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 皇帝送來一倉棉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11年後發現太高明
    可以說,司馬懿的殘忍不僅為害當時,甚至可以說是貽害千年。司馬懿的狠毒和子嗣,不僅只針對於敵人,對自己的士兵同樣如此。遼東之戰結束後,時間已經進入隆冬。眾所周知,遼寧的冬天是極為寒冷的。士兵們凍得快死,因此紛紛向司馬懿索要棉襖。諸將皆認為:「魏明帝給了我們一倉庫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給士兵們。」
  • 曹操送來一倉棉衣,司馬懿寧願士兵凍死也不發,多年後才知緣由!
    而今天要為大家說的就是司馬懿。司馬懿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甚至很多人都稱,司馬懿一狠人也! 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司馬懿有虎狼之相,長得非常的有野心。古代人特別重視面相,自然會對司馬懿特別的不喜了。
  • 寧願前線士兵凍死也不發棉衣,戰後才發現他多高明
    曹丕死後,曹叡繼位,史稱魏明帝,剛繼位沒多久,諸葛亮開始北伐,這次北伐也成就了司馬懿,他連連遷升,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時,司馬懿官至大將軍,他靠著隱忍,又將諸葛亮活活拖死在五丈原。 打贏戰爭,司馬懿再次得到遷升,還得到了封地,但司馬懿也明白魏明帝始終不信任他,他也必須小心為上。
  • 司馬懿:皇帝送去一倉棉衣,寧願將士凍死也不發,後來才懂他心機
    等到曹操當上丞相第二次徵召司馬懿時。「如果司馬懿還是裝病不來就把他抓去大牢!」曹操對派去的人說。本想故技重施的司馬懿沒想到自己的把戲被曹操看破,只能不情不願地出仕曹家。所謂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司馬懿一通讚美,總算是讓自己在曹操心中的負面印象大大消除。曹操晚年時對司馬懿也是頗為器重,多次採納了他建議。曹操去世的時候,上下非常混亂,也是司馬懿一力主持了曹操的喪事,使得內外肅然。可見此時司馬懿在曹魏中地位已然不低了。
  • 皇帝送棉衣去前線,司馬懿寧將士凍死也不發,11年後才知他多精明
    司馬懿此人狡詐聰慧,曾經他在戰爭的時候,皇帝讓人送來一倉的棉衣,而司馬懿卻寧願讓士兵凍著也不願意發,這一切都是為了十一年後的一件事。 不過司馬懿家族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認為曹操家族是宦官出身,就不樂意給他當官。可也不能直接拒絕,於是就假裝成了風痺病人,曹操因此放過他。接著曹操成為了丞相,這下子十分缺少人才,又想起了司馬懿。這次是他不當也得當了,因為曹操跟使者說了,如果司馬懿不願意就給他抓起來。
  • 司馬懿為何讓前線士兵挨凍,也不發棉衣?11年後才知他有多高明
    曹丕死後,曹叡繼位,史稱魏明帝,剛繼位沒多久,諸葛亮開始北伐,這次北伐也成就了司馬懿,他連連遷升,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時,司馬懿官至大將軍,他靠著隱忍,又將諸葛亮活活拖死在五丈原。打贏戰爭,司馬懿再次得到遷升,還得到了封地,但司馬懿也明白魏明帝始終不信任他,他也必須小心為上。
  • 「空城計」堪稱經典,司馬懿真的沒有看穿?他回城告訴了兒子實情
    期間諸葛亮使用了聲東擊西,偷梁換柱,誘敵深入等等計策均被司馬懿一一化解,司馬懿同時也借用諸葛亮的手除掉了心向曹魏的將領,把這支軍隊變成了自己的私軍。兩人對峙過程中司馬懿曾經差點可以擒殺諸葛亮,但卻被諸葛亮用空城計巧妙騙過,事後追悔莫及。但實際上從他和司馬昭的對話中就可以知道,其實司馬懿已經看穿了空城計,這只是他將計就計而已,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野心。
  • 司馬懿「陰養死士三千」,究竟是真是假?若是真又為何沒人發現?
    幾乎大家都聽過"空城計劃",在諸葛亮的精明中將司馬懿的膽怯和無能顯露無遺。但從結果來看,司馬家族是那段歷史的贏家。空城戰略的勝利,實際上反映了一個將軍應有的謹慎。在《晉書》中,記載著一段玄乎的說法,那就是"養死士"。可以,要說司馬懿秘密地養了三千個死士。為什麼沒被別人發現?
  • 魏明帝託孤司馬懿,背後的計劃很完美,誰知自家人關鍵時刻掉鏈子
    公元239年,正當盛年的魏明帝曹睿突然病重,為了帝國最後的安危,躺在病床上的曹睿一連發了五道詔書,急調在遼東前線的司馬懿回京。當司馬懿趕到曹睿面前時,曹睿此時已經無法說話了,他用手指了自己的兒子曹芳,算是託孤給司馬懿,然後才閉上了眼睛。
  • 二戰日本戰俘,為啥寧願凍死餓死,也不去女澡堂幹活?
    導語:二戰日本戰俘,為啥寧願凍死餓死,也不去女澡堂幹活? 在二戰當中,日軍的侵略性很強,曾經侵略過30多個國家,有印度、汶萊、馬來西亞、還包括我國。這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14年,在戰爭的後期,也有大量的日本士兵成為俘虜。各國對待俘虜都會有自己的方法來,比如說德國,就有著褒貶不一的評價。如果是這些俘虜來自西歐國家,那待遇可能還會好一些。但猶太人就不一樣了,情況會變得十分危險。而日軍對待戰俘,那就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狠」。日本拒絕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而且對戰俘都很苛刻。
  • 司馬懿的厚黑之道:曹操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再三試探,奈何藏得太深
    司馬懿出身士族,自幼便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然而曹操生性多疑,為了不受牽扯,司馬懿便以養病為名閉門不出。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將其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逼迫司馬懿為自己的文學掾。雖說是得到了曹操的起用,但司馬懿越是處處表現得小心翼翼,越使得曹操開始懷疑他的能力。
  • 司馬懿為何要立「無墳無樹」的遺囑?過了1769年,才發現他的高明
    司馬懿臨終:子孫不準為其掃墓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司馬懿臨終前曾立下一個奇怪的遺囑:「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司馬懿生前在首陽山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他既不封墓冢也不建陵墓。
  • 魏明帝曹叡登基時才20來歲,根基不穩,司馬懿為何不敢趁機篡位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已經引起了曹操的警覺,認為他虛偽陰險,提醒曹丕此人「必預吾家事」。曹丕一來才幹過人,對駕馭司馬懿這樣的老奸巨猾之輩得心應手,二來他能順利登基,司馬懿也出力不少,三來魏國之國事方殷,司馬懿這樣的能臣也確實有用武之地,因此對曹操的話置若罔聞。
  • 司馬懿只會當縮頭烏龜?你錯了,他的閃電突擊才是殺手鐧!
    這次出徵,他先假裝跟孟達寫信聊天,其實早在發兵打他了。孟達收到信,還在那邊低頭看,悠悠哉哉的回信,等他抬頭,突然發現,司馬懿已經來到眼前!這比恐怖片還要恐怖,孟達倉促迎戰,內部又有人背叛他,那當然是必死無疑。不過平定孟達,對司馬懿來說真的只是小菜一碟,不算什麼。
  • 司馬懿身為魏國元老為何最後要反叛?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
    聰明的人不可怕,因為還有更聰明的,一個不行聰明人不行就兩個。智謀高也不怕,用更多有智謀的人來制衡。關鍵這個能裝是最可怕的,對於正面的較量相信曹氏集團是可以應付過來的,但是只要司馬懿藏拙了,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你不知道真正的司馬懿是怎麼樣的。而且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動手。只要出手必然是下死手。也只有這樣的人是活的最久的。是可以笑到最後的人。
  •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因為他看懂了諸葛亮給的暗示
    首次北伐,首戰告捷,諸葛亮攻下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天水守將姜維也投降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固守待救援,頃刻之間隴右五郡都陷入了一片混亂,正當諸葛亮旗開得勝時,遠在洛陽的魏明帝曹睿派大軍救援。在《三國演義》當中,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出了馬謖駐守,但馬謖過於自大,失守街亭,魏國十萬大軍直逼西城,諸葛亮手上根本無兵可用,但是諸葛亮並不慌張。他打開城門,讓人都躲好,並給幾個人發了幾把掃把,讓他們在城門口掃地,自己就帶著兩個童子登上了城樓,焚香彈琴。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司馬懿這招「堅壁拒守,以逸待勞」十分有用,之前諸葛亮北伐,多次因為糧草不濟,最終退兵,而這一次,司馬懿不主動和諸葛亮交戰,就是為了拖垮諸葛亮。可是司馬懿這樣想,他的手下卻並不這樣想不,大家被諸葛亮欺負了這麼久,人家都打上門了,他們卻不能出戰,這讓眾人的面子往哪裡放?
  • 曹爽與司馬懿的爭鬥,一明一暗,高下立見
    具有至高的特殊待遇,曹芳繼位之初,曹爽還能保持謙虛慎重的作風,都凡事能和司馬懿商議,從不獨專行。他與司馬懿配合的很好,他們共同輔政從未出過任何矛盾。可到後來,曹爽聽信了丁謐的計謀,尊日司馬懿為太傅,此舉表面看來是對司馬懿的尊重,其實削去了司馬懿的兵權,還認司馬懿的親信蔣濟為太尉,免去蔣濟原領軍將軍之職。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後代不能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發現他有多聰明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裡的全程,為魏國稱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懿字仲達,是當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司馬懿自幼聰明好學,因為漢室被曹氏控制,司馬懿曾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後來因為支持曹操稱帝獲得了曹操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