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古老的丹經?也說《參同契》系列之一

2021-01-11 抱雪齋讀易筆記

眾所周知,《周易參同契》是一部講煉丹的書。

它的作者魏伯陽,被稱為「萬古丹經王」。

那麼,為什麼《參同契》這部丹經,前面還加了「周易」兩個字呢?

難道說,《周易》也是一部丹經嗎?

沒錯!

待我們細細說來:

一、「參同契」之名

《周易》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有人認為,《周易》是一個空套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裝。《四庫全書》總目就是這樣評價《周易》的: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問題是,這些被後人裝到《周易》裡的東西,究竟有多少是自己的私貨?又有哪些,其實就是《周易》作者自己就有的東西呢?

這些所謂「方外之爐火」,難道也是後人硬要加到《周易》裡面的東西嗎?

不是的。至少那位「萬古丹經王」魏伯陽不這樣看。

他在《參同契》中說:「爐火之事,真有所據」。而且,魏伯陽還坦率地承認,自己是有師承的:

「素無前識資,因師覺悟之。皓若褰帷帳,瞋目登高臺。」

正是在老師的口授心傳之下,他才對於丹法之事豁然明白,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登上高臺攬明月。

魏伯陽的覺悟是什麼呢?

那就是:《周易》、爐火(丹法)和黃老之術這三者,原來說的是一回事。為了闡述這三者合一的道理,所以魏伯陽將他的丹書命名為「參同契」,意思就是熔《周易》、爐火和黃老於一爐,闡述三者合契的原理。

那麼,魏伯陽的看法是否正確?《周易》是否真的是和「爐火」與黃老之術有著相契之處?

不妨看看《周易》的作者是怎麼說的。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周易》自身中找到。

二、《周易》卦序中的先天八卦

認真閱讀《周易》的卦序和卦爻辭,會發現魏伯陽的說法是真的。

《參同契》中與《周易》關係最深的,莫過於其中的八卦月相納甲法。八卦與月相和天幹相匹配,被用來比喻丹法中的火候。

過去有的學者以為,《參同契》中的這種月相納甲法,是魏伯陽或是虞翻的首創,是對《周易》卦序的創新使用。後來,這個創新在邵雍手上得到發揚光大,演變為先天八卦。

但事實恰好相反:我們說過,《周易》的作者不僅知道先天八卦,而且已經在卦爻辭中熟練地運用了先天八卦的納甲法。(詳見本人的「數」說周易系列)

從《周易》到邵雍這上千年的時間裡,「先天八卦」之所以一直名聲不顯,可能僅僅是因為如朱熹所說,是它們僅限於方士們之間私相傳授的結果。

魏伯陽和邵雍等人,只不過是老老實實地照著老師們的傳授解釋了《周易》中的這些內容。

邵雍就說,他的先天八卦早在易傳《說卦》中就已經提到了: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說卦》

邵雍解釋說,這段話說的就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

「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於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巧的是,我們看到,《周易》的卦序也是按著《說卦》的這段話來排的:

上經開篇乾坤二卦,乾為天,坤為地,就是《說卦》中的「天地定位」。

下經開篇鹹恆二卦,《鹹》的上卦兌為澤,下卦艮為山,就是《說卦》中的「山澤通氣」。

《恆》的上卦震為雷,下卦巽為風,就是《說卦》中的「雷風相薄」。

上經的結尾坎離二卦,以及下經的結尾《既濟》《未濟》,都是由坎離二卦之象組成,坎為水,離為火,恰恰正是 《說卦》中的「水火不相射」!!

因此,《參同契》中的八卦納甲之法,確鑿無疑來自於《周易》。

三、《周易》卦序中的火候

除了先天八卦之外,對於《周易》的六十四卦序,魏伯陽也有著獨特的理解。

他在《參同契》的開篇中就提出,《周易》的六十四卦,除開乾坤坎離這四個先天八卦中的「正卦」之後,餘下的六十個卦正好是卦象相反覆的三十對,可以依次匹配一個月的三十天。

每天一對卦象相反的卦,恰好可以用來象徵煉丹中火候的進退。

魏伯陽的這個說法,究竟是他自己的創新,還是《周易》作者的本意呢?

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

按照魏伯陽的說法,六十卦對應一個月的三十天,《周易》開篇的《屯》和《蒙》(除去乾坤二卦),對應的是每月初一朔日;《周易》最末尾的《既濟》和《未濟》,對應的是每月三十日的晦日。

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參同契.大易總敘》

巧的是,我們說過,《既濟》《未濟》這兩卦爻辭中的「濡其尾」,指的就是九月末尾、十月之初,日月相交於尾宿的這個「終則復更始」的天象!

更巧的是,《參同契》中還將表示一個月的六十卦比作被一輛「龍馬」所拉動的車輿。

六十卦周,張布為輿。龍馬就駕。明君御時。《陰陽精氣》章

而我們在解析「乘馬班如」的天象時已經說過,那匹拉動這駕車輿的「龍馬」,就是被《參同契》放在第一天朔旦的《屯》卦,也就是《屯》卦中的天駟房星!更是那馱出了河圖,使伏羲得到了畫八卦靈感的龍馬!!

房為龍馬,天駟四星,屯卦中的乘馬班如

本文為「也說《參同契》」系列第一篇,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周易參同契講的是內丹還是外丹
    號稱「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以下簡稱《參同契》),論述的是內丹還是外丹?本文遴選和歸納了有關論點,試圖對這一眾說紛紜的問題,作一橫向的綜述。過去,國內外一些研究化學史的學者曾認為《參同契》是一部煉製外丹的專著。
  • 《西遊記》與道家丹道典籍《周易參同契》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西遊記》中有大量關於道家丹道理論的口訣以及詩詞,作為道家丹道理論基本框架的《周易參同契》,是理解《西遊記》中有關道家丹道內容的基礎。本文主要講解《西遊記》的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的關係,西遊記中取經團隊人物涉及、情節發展與《周易參同契》中還丹流程具有密切的關係。
  • 《周易參同契》:講述一個不一樣的「煉丹」與「修仙」的故事
    直到小明出生的一千多年後,有個名叫朱熹的大學霸,據說此人天文地理,古往今來沒有不知道的,但他面對本書的時候,居然也說「無下手處,不敢輕議」(《周易參同契考異》)。我們不僅好奇,那本名為《周易參同契》的書講了些什麼呢?為什麼可以把人整瘋了?要說起來,內容可真不少,天文、曆法、養生、醫藥、術數以及政治,以今天的科學眼光來看,還包括了數學、化學、哲學。
  • 清華簡《筮法》中的歸藏丹法:也說《周易參同契》系列之三
    上回說到,《周易》在古代的方士們看來是一部講「爐火」煉丹的書。「萬古丹經王」魏伯陽所寫的那部融《周易》、練丹和黃老之術為一爐的著名丹經,也因此被稱為《周易參同契》。根據魏伯陽的自述,《周易》中的丹法並非是他的發明,而是《周易》中原本就有的內容,這是他的老師親自傳授的。
  • 《周易參同契》裡最常見名詞解析,和內丹術緊密相關
    「外鼎」指「丹田」之形而言;「內鼎指丹田中的「氣穴」而言,《周易參同契》稱為「規中」,即後世所謂「精室」。標誌「爐鼎」的符號有:乾坤、天地、陰陽、雄雌、魂魄、君臣、父母、夫妻、男女。藥物「藥物」指人身的「元氣」。採人身元氣,即所謂「自身大藥',經過鍛鍊(煉丹),成為「內丹」。《周易參同契》說:「'色轉更為紫,赫然成還丹,還丹可入口,金性不敗朽」。
  • 五代後蜀「真一子」《明鏡圖訣》,註解《周易參同契》
    遇異人得丹訣,常住金堂飛鶴山,潛心研究,將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分成九十章,詳細闡發其義,廣致十年(公元947年》,撰寫成《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一書,並附《明鏡圖訣》一篇於卷末。本書是《周易參同契》最早的注本。此注本的問世,《周易奏同契》才得以在社會上流傳,原只在少數道家中秘傳,七百多年來,一直鮮為人知,彭曉成為繼承發揚魏伯陽內丹的第一人。其所著《明鏡圖訣》,是他研究《周易參同契》的重要成果。
  • 解讀|《周易參同契》
    《周易參同契》被修真界視為高深的經典著作,是一本求生求壽求發展的書,是世界上現知歷史悠久的,包含著系統的外丹理論的著作,為東漢·魏伯陽所著,所學者須具備精深的易學知識及一定的道學修為才可下手解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讀其中的一部分!
  • 中國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有意義的書:《太平經》和《周易參同契》
    以上兩說均師君「根據以上幾條有所本,並志於此據《典略》,張修的五鬥米道,除叩頭思過、符水治病與太平道相同外,又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恩過。又使人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為奸令。為鬼吏,主為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使病者家出米五鬥以為常,故號曰五鬥米師」教權轉入張魯手中後,五鬥米道的活動更加充實完備。
  • 《鹹》為什麼能排《周易》下經第一卦?原來《周易》是部丹法!
    (《周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討論,詳見本號系列文章)上經以乾卦開頭,代表的是作者對天道(天行)的尊崇。下經以《鹹》卦開頭,表示的是作者對人道的理解。人道之始,始於夫婦。三、陰陽交合,丹法之始根據《參同契》所說,《周易》是一部古老的丹經。對於一部丹經來說,男女夫婦,和金公奼女、青龍白虎一樣,只不過是陰陽二氣的隱喻而已。如果要描述丹法,沒有比用男女之事來比喻更容易讓人理解的了。
  • 邵雍先天學與《周易》丹法小議
    丹經《周易參同契》之所以冠以「周易」之名,是因為《周易》本身也是一部丹經。《參同契》中的先天八卦納甲之法,就是來源於《周易》的卦序(參見本系列第一篇)。但邵雍並不承認,他說,《說卦》中已經解釋過什麼是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 這些神話中的玄機,讀了《周易》才明白
    《彖》曰:「《鹹》,感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所以說,感生神話都是從腳上的「拇」開始,有著極其重要的文化內涵。軒轅廟前的黃帝腳印三、十月懷胎的聖人事實上,如果我們知道《周易》卦本身就是一部丹法,而《(有關《鹹》卦的丹法解讀,詳見本號系列文章)原來,這些都是丹法裡的隱喻。丹法之中,「奼女」本身就是處女的隱喻,它的另一個名稱是「真汞」。
  • 周易佔卜之源流逐個說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著作,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產生著日益重大的影響。《周易》蘊含豐富而深意,它涉及了天、地、人等極其廣泛的知識內容,而這些內容,又是通過佔卜的形式--卦,表達出來的,因此,要繼承和發揚這一份古老的文化遺產,首先涉獵一下周易佔卜方面的一些知識,是很有必要的,近代易學大家尚秉和先生總結自己的治易經臉說,「未學易,先學筮」,是不無道理的。
  • 讀南師《我讀參同契》,穿越時空的思想,感悟至深!
    作者:陳全林讀南師《我說參同契》。南師講得很認真,對於學習道家哲學思想方面,有很多精彩的論述。錄一段:老子、孔子、釋迦牟尼,這三位都是我們的根本老師,根本的大老師,但是三家的文化各有偏重。那麼我們也可以說,講物理、生理入手的修持方法,任何一家無法跳過道家的範圍,跳不過太上老君的八卦爐。所以《西遊記》裡描寫孫悟空進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一身毛都燒光了,只好躲在爐角裡不動,兩個眼睛被燻得紅紅的變成火眼金睛了。儒家則偏重從倫理、人文、道德入手,而進入形而上道。
  • 《周易》中的丹法與炎黃之戰
    上回說到,《逍遙遊》和《歸藏》、《周易》中,都隱藏著一種與先天八卦有關的丹法。古代的丹法大多都是以隱語和寓言的方式出現,這一點在《莊子》的很多寓言中體現得尤其明顯。《逍遙遊》中的鯤和鵬的寓言,正是莊周巧妙地《周易》中的《同人》和《比》這兩卦之象,來向我們闡述後天返先天的丹法。
  • 清華簡最新研究發現:一幅上古丹士修真圖像揭開《周易》鼎卦之秘
    《說文》曰: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說文》河圖洛書,五居正中三、《周易》之《鼎》數《鼎》,在《周易》中是第五十卦(語出《周髀算經》,詳見本號「數說《周易》」系列文章解讀。)伏羲用勾股定理來建立的周天曆度,毫無疑問就是伏羲先天圖。
  • 將周易、煉丹、道氣參合的萬古丹王魏伯陽
    下愚至死不悟,自不必多說;上智開宗立派,光耀千古。號稱「萬古丹王」的魏伯陽,正是一等一的才智之士。他所著作的《周易參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學說的基礎。魏伯陽大約出生於東漢桓帝年間,會稽人。魏姓在南北朝時被稱為會稽四姓之一。會稽「虞、魏、孔、謝」四姓是與吳郡「陸、顧、朱、張」四姓齊名的存在。會稽魏氏在東漢時便是高門大姓,家族中做官從政之人無數。
  • 史書記載此人精通《周易》,能預知未來,如何做到的?
    歷代都稱他精通《周易》,擅長預測。宋人張耒便說,邵雍「其學得諸易數,謂今五行之外復有先天五行,其說皆有條理,而雍用之,可以逆知來事,其言屢驗。」(《續明道雜誌》)宋人王炎也說:「邵氏之學,長於佔筮。」《周易》真的是一本佔筮之書嗎?不妨細細讀來。
  • 道教與《周易》象數之間有什麼關係?非常密切
    道教與風水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二者都採用了源於《周易》的陰陽五行八卦理論。《四庫總目提要》日:「術數之興,多在秦漢以後,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實皆《易》之支源,傅以雜說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究造化之源者,是為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