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周易》在古代的方士們看來是一部講「爐火」煉丹的書。
「萬古丹經王」魏伯陽所寫的那部融《周易》、練丹和黃老之術為一爐的著名丹經,也因此被稱為《周易參同契》。
根據魏伯陽的自述,《周易》中的丹法並非是他的發明,而是《周易》中原本就有的內容,這是他的老師親自傳授的。
我們也已經證明了魏伯陽說的是真的:《周易》真的是一部丹經,古時候的方士們,就是以《周易》的卦象符號為進火退符之候來進行修煉的。
沒想到的是,《歸藏》居然也是這樣的一部丹經!!!
一、殷易《歸藏》
根據學者們的普遍看法,《周易》是在《歸藏》之後作的。《周易》的卦名和卦爻辭,很多都是改編自《歸藏》。
《周易》中以卦象來喻煉丹火候的做法,會不會也來自於《歸藏》呢?
正是如此。
我們說過,今天我們見到的《歸藏》裡面有戰國時人編寫的內容,因此絕對不可能是商代的易經。
但它確確實實是殷人之易,而且也絕對有可能如傳中所言,是從商代起就流傳下來的易。按照古人的說法,孔子從殷人的故地宋國那裡得到的《坤乾》,就是《歸藏》。
這部殷易《歸藏》長什麼樣?
有圖有真相:
上圖來自於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竹簡《筮法》。學者們基本認同,這是屬於《歸藏》的內容。
裡面八卦之名的寫法,與傳世的《歸藏》寫法完全相同,而與《周易》大不相同。
二、聖人卦位圖
從清華簡《歸藏》中我們可以看到,圖中顯赫的位置畫了一個長得很古怪的人。
人的四周畫著八卦的符號。
令人驚訝的是,這八卦的符號與後天八卦的排列方式是一致的,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坎和離卦的方向顛倒了!
後天八卦中,坎卦在北,離卦在南,而在清華簡《歸藏》中的這幅圖上,變成了離卦在北,坎卦在南!
學者們對此大惑不解,以為是畫錯了。
其實沒錯,作者畫的還是後天八卦,只不過坎和離的位置是故意顛倒過來的。
為什麼要顛倒這兩個卦的位置?只需要往練丹的方向一想就太簡單了。
這就是方士們常說的顛倒坎離,或者說「取坎填離」!
坎卦在上,離卦在下,坎為水,離為水,正是丹家們常用說的水火《既濟》之卦!
聯想到《歸藏》的原名為「坤乾」,也是取顛倒乾坤之意,可見這樣的構思是多麼巧妙!
三、明入地中
更妙的是,清華簡《歸藏》中的這個怪人的腹部,赫然還畫著一個上坤下離的《明夷》卦象。
專家們也有點摸不清頭腦,這是什麼意思呢?
往丹法方面一想也很簡單:
根據《說卦》,八卦之象,對應的是人身的八個部位: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說卦》
巧的是,從清華簡《歸藏》中的這幅人身圖上看,確實是這樣的:
人頭頂上畫著一個乾卦,就是《說卦》中的「乾為首」。
人的腹部畫著一個坤卦,就是《說卦》中的「坤為腹」。
人的兩腳下各畫著一個震卦,就是《說卦》中的「震為足」。
人的兩腿之間畫著一個巽卦,就是《說卦》中的「巽為股」。
人的兩耳邊上各畫著一個坎卦,就是《說卦》中的「坎為耳」。
人的嘴巴直接是用一個兌卦代替的,正是《說卦》中的「兌為口」。
唯一的不同,就是《說卦》中表示眼睛的離卦,卻跑到了下腹的位置!!!
作者又畫錯了嗎?
不,明顯也是故意的。
象徵著「目」的離卦畫在腹部的坤卦之下,正是《老子》曾經說過的名言:「聖人為腹不為目」。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
《老子》中的這段話,同樣是講述丹法的。
丹法之中,到處都隱藏著這樣的隱語。
(本文為「也說《周易參同契》」系列之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