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古詩詞,悟禦寒養生經

2021-01-11 齊魯晚報網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隨著近來全國範圍的一輪大降溫,寒冬已正式來臨。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空調和暖氣,該如何度過漫漫寒冬?但聰明的古人有辦法,這在很多古詩詞中都有體現。

針對這些詩詞,有讀者和養生專家給出了對應解析,綜合梳理出了一套實用的避寒養生指南。

居家

10點前少出門,勤通風防「暖氣病」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白居易《問劉十九》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宋·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詩詞賞析:天氣寒冷,最適合宅家烤火禦寒。詩人白居易呼朋喚友,在家喝著燙好的酒,烤著暖暖的火。詩人陸遊選擇宅在家中,一邊擁著毛氈,一邊逗著貓。雖然宅在家中,但古人的生活並未變得枯燥,有的喜歡畫《九九消寒圖》,有的則通過玩牌來打發時光。(上海周餘軍74歲)

養生建議:入冬後,建議老年人要適量減少外出,尤其是早上10點前最好少出門。除了氣溫低外,早晨、傍晚和夜間的空氣汙染較重,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此時,為了禦寒,很多人喜歡緊閉窗戶。殊不知,由於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人的身體抵抗力也會下降,部分人可能會被感冒、發燒「襲擊」。因此建議大家每天中午都要給房間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此外,為了讓室內空氣變清新,建議大家放幾盆弔蘭、蘆薈、虎皮蘭等,這幾種植物能有效增加空氣溼度、吸收二氧化碳。(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駱彤)

飲食

適當多吃根菜,增強抵抗力

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宋·范成大《冬日田園雜興》

曉對山翁坐破窗,地爐撥火兩相忘。茅柴酒與人情好,蘿蔔羹和野味長。——宋·陳著《周翁留飲酒》

詩詞解析:詩中提到的「菘」是古時對白菜類蔬菜的通稱。蘿蔔、白菜雖是平民菜,但在詩人的筆下也別有一番滋味。我的老伴心靈手巧,能將白菜做出各種菜品來:最外層的老葉用來燉肉;白菜幫用來爆炒;將菜心剁碎拌上豬肉餡,就成了餃子餡。(山東濟南曹果林77歲)

養生建議:此時大量根菜上市,適當多吃這些「大塊頭」,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如紅薯可補虛益氣健脾胃;蘿蔔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除體內廢物。

提到白菜,民間有「臘月白菜似良藥」的說法。智慧的古人很早就發現了白菜的價值,例如用開水煮白菜湯,常食可以通便、養護腸胃。現代研究發現,大白菜含有豐富的水、粗纖維及多種維生素,有補水滋潤、護膚養顏的效果。不喜歡吃炒白菜的人可用白菜煮粥。取白菜250克,粳米10克,煮粥食用,可輔助治療肺熱咳嗽、大便秘結等。(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孫其偉)

進補

不同地區各有側重

寒羊肉如膏,江魚如切玉。肥兔與奔鶉,日夕懸庖屋。

嬉嬉顧妻孥,滋味喉可欲。謫官但強名,比者何不足。

——宋·張耒《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詩詞解析:羊肉是食材中的至鮮之物,在該詩中,被貶官的張耒自擺家宴,大口吃著羊肉,瞬間忘記了煩惱。其實,古人早有吃牛羊肉補身體的做法,「煨羊肥嫩數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且爛,喜無羶味膩喉嚨。」清代詩人楊靜亭所描寫的紅燒羊肉做法,與今天我們所吃到的幾乎沒有區別。(湖南長沙童自民59歲)

養生建議:羊肉歷來是冬季最佳的進補選擇。不過,南方人只有當寒流來襲或氣溫很低時,才適合吃羊肉來進補。關於進補,不同地區應各有重點。比如東北地區氣候乾冷,適合熱補,食材方面可選擇羊肉、人參等溫熱之品;西北地區屬於燥冷,除了可熱補外,還應適當多吃點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蜂蜜、蓮藕、百合、杏仁等;中南地區屬於溼冷,進補應以清補為主,多吃點蓮子、紅棗等。(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欣佚)

運動

再冷也要鍛鍊,少做跳躍運動

捷足行看健步紛,寒流趁凍雪花春。鐵鞋踏破奔馳甚,悔作銀河冰上人。——清·李聲振《百戲竹枝詞》

詩詞賞析:雖然天寒地凍,但古人並沒有一味宅在家裡。該詩描寫的是一種當時盛行的健身活動——冰嬉。早在宋代,冰嬉就成為皇家冬天娛樂項目,清代皇家還設有專門的冰嬉檢閱儀式。道光皇帝曾寫下過《觀嬉冰》詩:「太液開冬景,風光入望清……」當時,很多女性喜歡在冬天溜冰。(湖南衡陽李永根77歲)

養生建議:天氣再冷,也應抓住時機曬太陽、鍛鍊等。建議大家如果進行室外鍛鍊,要視天氣而定,溫度低於零下10℃時不宜外出鍛鍊。冬季健身時間一般選擇溫度最高、有陽光的時間(14時至19時)。健身時應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拳等。特別要提醒的是,在戶外鍛鍊時,一定要避免突然的跳躍動作。因為此時天寒,身體容易發僵,跳躍性的動作容易導致肌肉拉傷、扭傷關節等。外出散步時切忌長時間迎風行走,因為冷風吸入體內後會損傷心脾等臟器。(鄭州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王松珍)

泡腳

水裡加點料可驅寒防凍瘡

長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土無重膇藥,獨以薪水瘳。誰能更包裹,冠履裝沐猴。——宋·蘇東坡《夜臥濯足》

詩詞賞析:該詩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詩人在大雪天晚上泡腳的閒適心情。退休後,我有了失眠的毛病,老伴一到秋末就手腳冰涼,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用生薑煮水泡腳。現在,我的睡眠狀況好了不少,老伴手腳冰涼的症狀也大有改善。(江蘇常州符克生68歲)

養生建議:冬天用熱水泡腳,是非常好的禦寒方法。在泡腳水中加點料,如生薑、紅花等,效果更佳。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取15—30克生薑,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水煮沸。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調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而用紅花煮水泡腳(方法與煮姜水一樣,用量也為15—30克一次),則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質量。(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李峰)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小雪節氣注意禦寒養生 做好「兩清一補」
    注意禦寒養生「小雪」過後,更要注意禦寒養生,提高機體免疫力。專家提醒,初冬養生要外防溼冷,內防燥熱。此時,就應當積極著手預防凍瘡,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先從薄手套戴起,鞋襪要溫暖寬鬆。氣溫急劇變化更易帶來血壓波動,要留意心血管等疾病徵兆,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有中醫專家建議,這個季節宜吃羊肉、牛肉、雞肉等溫補食物,多吃燉食和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 冬至如何科學養生?禦寒補陽是關鍵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節氣期間是一年中養生的好時節,是健康「儲蓄」的最佳時段。此時應注意禦寒、補陽,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養生呢?數九寒天要禦寒補陽冬至養生首先要注意禦寒保暖,在氣溫較低的清晨和夜晚,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出門,白天外出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和腳不能受涼。飲食上應以溫熱食物為主,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
  • 每日經讀有悟四——沒有敬畏,不足以談人生
    每日經讀有悟每日經讀有悟二每日經讀有悟三
  • 丹經《悟真篇》作者及其時代背景
    《悟真篇》作者及其時代《悟真篇》是道教內丹丹法主要經典,著錄於《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及《四庫全書》之中,著者為北宋張伯端,是繼《周易參同契》之後的丹經。宋熙寧二年,隨陸詵入成都,佐機要,遇劉海蟾授以丹訣,遂改名「用成」,作《悟真篇》傳世。清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有「陸彥孚記」一篇,記張伯端的身世較為具體。彥孚為陸詵之孫,名思誠,幼年曾詳聞平叔事跡。他說:「張平叔,少業進士,坐累謫嶺南兵籍。治平(1064~1067)中,先大父龍圖公詵帥桂林,引置帳下,典機事。
  • 道德經:悟透天道背後的「四大天規」,才能真正的避禍求福
    二、養生之法現在很多人都把養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弄得好像真的很了解養生一樣。真正的養生,人應該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沒有必要刻意的進補或者修煉。人本來沒有病,有病基本都是因為家庭不和睦,沒有處理家庭的關係導致的。
  • 道德經最智慧的3句話:讓你悟通天道的秘密,反敗為勝,成為強者
    道德經最智慧的3句話:讓你悟通天道的秘密,反敗為勝,成為強者人生在世,不管是誰,都會有成為強者的念頭,而在成為強者的路上,勢必就得先打敗強者,進而才能成功上位。那麼如何才能打敗強者呢?老子早就在2000多年前,在《道德經》中給我們作出了一個做好的回答。
  • 冬季養生喝什麼茶?紅茶和普洱熟茶可禦寒暖身
    冬至天氣寒冷,此時適合性溫的紅茶和普洱熟茶,可禦寒可暖身。同時,冬至時節人們經常會有火鍋、燒烤等容易上火的飲食飯局,可以喝點溫和的烏龍茶。123用冰冷的自來水洗完茶壺後,不要馬上泡茶或者注入沸水,應該放置在溫暖的室溫下,讓壺先恢復到與室溫相差不大的溫度,再溫壺。
  • 冬季禦寒四大誤區 你中招了嗎
    進入冬季,各種禦寒方法「層出不窮」:有人喜歡喝點酒暖暖身子,有人喜歡做點好吃的補補身子,還有些「懶人」索性就在床上躺一天......這些過冬方法真的健康嗎?冬季養生的常見誤區舔嘴唇可保溼?喝白酒可禦寒?人體內的熱量是在肌肉運動時,由體內蛋白質、脂肪等物質經化學反應產生的。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產生不了多少熱量。相反,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時收縮防止血液向外輸送熱量,身體的熱量在大量丟失後,人會感到更寒冷。蒙頭睡覺最舒服?
  • 【詩詞鑑賞】小雪時節,讀10首詠雪古詩詞,絕美之至!
    品 ADMIRE 鑑 小雪時節,讀10首詠雪古詩詞,絕美之至! 詠雪 南北朝-吳均
  • 品讀歷史經典《道德經》:載營魄抱一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中有一句「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人的肉體是可見的,屬陽;人的精神是不可見的,屬陰;能夠做到陰陽結合才是養生的重要法門。道家講究的養生是長生不老,而不是長生不死。因為人的生命都會有終點,目前還沒聽說有人會不死。那麼如何才能養生並且不老呢?老子認為,同時注重肉體和精神的保養修煉,兩者缺一不可。陽:肉體方面。
  • 多讀古詩詞的孩子,不一定非常耀眼,卻很有內涵
    從小讀古詩的孩子,這些時刻最耀眼 1、寫作時不煩惱 從小學習古詩詞的孩子 3、成長中有底蘊 每一次讀古詩詞時,雖然在孩子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蛻變,但是其中蘊含的韻味已經刻入到了孩子的骨髓中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楞嚴經》亦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佛教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佛門常以「開悟」的「楞嚴」盛讚其極為重要的地位。《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
  • 【佛學殿堂】初學佛應讀的五部經
    所以你讀了《地藏經》,你就會對因果生起深信,不是泛泛而信、淡淡而信,而是深信。你深信因果就好了。為什麼呢?你就會對你的起心動念和你的舉手投足、你的行為負責;你就知道怎麼樣去規範你的思想,去規範你的行為。不然的話,佛法裡面講的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做了就不會失去,不做就不會得。「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道德經:所謂「天道」,其實就是「四大天規」!悟透才能真正變強
    二、養生之法:層次低的人「養」,層次高的人「順」現在很多人都把養生充分體現在了自己的生活中,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弄得就像是很了解養生一樣。而真正的養生,人順應天道自然,處於常態就可以了,不必刻意進補或者修煉。
  • 春風十裡,陪娃讀一讀這些關於春天的古詩詞
    春天裡的詩意,不用刻意尋找,陪娃讀一讀有關春天的古詩詞,很容易就找到了詩和遠方。古詩詞薰陶儘量生活化,不用局限於端坐書桌前,可以隨時隨地,設置情景,讓孩子脫口而出,真正學以致用。關於春天的古詩詞不計其數,我結合幼兒園和小學必背古詩詞目錄,挑選出來這20首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目,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走進明媚的春光裡,感受這些意蘊優美的古詩詞吧。1.《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益盛堂霜降節氣養生:秋末初寒,保暖護陽
    霜降時節,是秋季與冬季的過渡節氣,尚未完全退去秋季之燥熱,又帶有初冬之寒氣,此時小兒養生重在護陽禦寒。霜降養生「秋凍」需有度民間有所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說法,但進入霜降之時,「秋凍」則需有度,不可一味強求,避免適得其反。
  • 要想孩子作文寫得好,多讀古詩詞
    現在提倡多讀課外書,多買教輔資料,為了提高語文素養。殊不知,大部分學生對於書本還是呈現出陌生的感覺。提到一篇課文,說不出作者,說不出文章的大概內容,說不出寫作方法,具體運用哪些修辭,用的是什麼結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孩子去讀課外讀物,即便是讀再多的作文選也無濟於事。所以,要熟讀課文,把老師講的重難點內容銘記於心,課文中的優美段落要抽空背誦。
  • 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讀古詩12首冬至古詩詞,感受古人冬至氣氛 冬至(今年冬至時間為2020年12月21日,即明天),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冬至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人崇尚陰陽學說,認為冬至是一年中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是陰氣最重的時候,但物極必反,陽氣自冬至後,就開
  • 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之《但丁的地獄》,自我救贖之旅
    另外購買此課程的讀者,可在第10節課,免費領取這10部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概要資料:)每節課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快速閱讀 二、品悟道理今日課程: 速讀10本世界名著,品悟道理系列課程之第六部-《但丁的地獄》 Dante’s Inferno
  • 張華娟:品讀《稚子弄冰》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因此無論在課內課外,古詩詞的學習和積累對於語文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張華娟老師一起來讀楊萬裡的《稚子弄冰》(《小學生必備古詩詞1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