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世界是一個整體。山火焚燒,破壞的不只是一個國家、一個物種;地震、海嘯、蝗蟲襲來,也不僅僅是某一個地區的災難;病毒橫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襲不同膚色的人群。——網絡文摘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王陽明
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裡仁》
合則俱利,分則全傷。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九月在中國哈爾濱舉辦第一屆關於世界氣候、衛生、安全的綜合性大會,各國代表共商大計,為達成公平而有效的協議而努力,但某國代表卻發表了咄咄逼人的單邊主義言論。
(1)作為中方發言人的你,想發表什麼樣的觀點?請寫一篇發言稿。
(2)作為一名收看電視轉播的中學生,你想反駁某國代表的言論,請寫一篇駁論文。
(3)大會結束後,作為一名隨行記者,你想寫一篇日記,記錄今天的所聞所思所感。
要求:以上任務任選其一,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明確文體和任務;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想要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首先應該閱讀材料並要讀懂材料。我們只有在掌握材料的範圍、含意後才能進行寫作。其次,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要求考生去發表議論的主題,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種主題。所以,考生可以從命題者給出的論題裡找到中心詞,關鍵語句,防止離題。往往這樣的命題材料不止一個,所以要仔細分析材料間的異同,為寫作做好準備。
第三,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既然是先「讀」後「寫」,是讀後有感而發,那麼,「讀的內容」和「感的內容」要有機地聯繫起來,開頭要引述材料,後面要針對材料,聯繫寫作任務而寫作。就材料的範圍而言、就寫作任務而言是就事論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說理論證而言是就事論理。說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較辨析,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後,寫作任務是什麼?一定分析透徹,否則累死也無功。這是一次涉及宏大主題的寫作,考生綜合三則材料和提示性話語,並由平日對社會時政的關注,不難推導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作文題的寫作核心。
材料一是說,當災難來臨時,所有國家、所有人群都會受到影響。材料二則重點強調人與天地萬物(人與人)之間是有機關聯的整體。兩則材料既暗示著不同國家、人群之間禍福相依、休戚相關的聯繫,也暗示著全人類都應該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材料三則以中國先賢的政治文化理念,指明建設的方式或具體做法,即以德為先,友善處理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三則材料分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措施之一),共同指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寫作的核心。在行文時,最好能適當引用、概述或詮釋三則材料的內容,以更好地從材料出發,得出相關觀點。
提示性話語中的「全球化」「相互依存」等,則進一步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寫作內容。在具體寫作時,既可以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此為核心進行構思,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具體做法,提出解決措施等,以此構思成文。題目設置了三個寫作任務,並有身份限制。涉及發言稿、駁論文、日記三種不同文體的寫法,既注重文體的具體應用和情境交際,也考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參考立意:
(1)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2)全球共通,相互依存
(3)「單邊主義」可休矣
(4)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範文
同呼吸,共命運
尊敬的各國代表:
大家好!再次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瀋陽,我謹代表中方特作如下發言。
約翰·鄧恩曾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叫做地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人類。
從貝加爾湖畔,到尼羅河邊,從密西西比河以東,到多瑙河以西,從珠穆朗瑪峰,到安第斯山脈,從非洲草原,到歐洲平原,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遍及人類的腳步,閃耀人類的光芒。這是全世界的收穫,也是全人類的幸福!但,挑戰與危機如影隨形,天災與人禍紛至沓來。
當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續上漲,低陸城市岌岌可危時,當山火、地震、海嘯雲集而來時,當全球空氣和水汙染加劇,資源日益枯竭時,當恐怖主義橫行,戰爭與殺戮肆虐泛濫時……我想,不會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難!而且,如今沒有一個國家能獨自處理好所有的危機和挑戰,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亦或是此刻全球氣候、衛生、安全等危機重重,緊靠一個或幾個國家,妄想解決所有問題,無異於天方夜譚!曾經、現在乃至未來,應對、解決問題的主體應該是、也必須是所有國家和所有民眾!
唇亡齒寒,巢傾卵破。某些國家仍執迷不悟,沉醉於單邊主義帶來的「財源滾滾」,奉行所謂的獨立和自由,將自己幻化成一座孤島,妄想著與外界隔離,認為團結一心都是在為別國謀福利,此舉實為無知、短視和倒退!須知,「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亞馬遜雨林中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遠隔千裡的大洋彼岸可能迎來一場颶風。六大洲在幾萬年前,也曾緊緊相連。而聯合國的成立,G20峰會的舉辦,一帶一路的重啟等,都是為了讓這個美麗的家園更加團結。在全球化聯繫如此緊密的今天,一件高端商品的完成需要多個國家的相互協作,一次未知領域的探索更是需要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世界輕易分割!
輕霜凍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畝林。每個國家既是單獨的個體,也是世界整體的一部分,只有匯入整體的洪流才能擁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強的力量,這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初心。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胸懷、兼收並蓄的氣度,來消除與他國的隔閡,與世界攜手共進!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分國別,不論膚色,我們都深刻認識到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西方偉大的智者拉封丹曾大聲疾呼: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所以,我們應該堅信:「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亞當子孫皆兄弟」!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我們同呼吸、共命運,全人類的命運掌握在自然的手中,更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唯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結構層次:
文章以發言稿的形式展開構思,以呼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先肯定全人類的成就並提出人類面對的共同危機,再深入論證構建「命運共同體」可有效抵禦災難、解除危機、讓本國變得更加強大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輔之以古今中外眾多名人已有的對於人類團結的認知,最後以呼籲結尾,緊扣標題和文章中心。全文有理有據,用語得體,氣勢軒昂。
素材:
(1)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紮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習近平主席
(2)全球化的紅利可期,但「疫情紅利」的想法既瘋狂,也不現實。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武漢發生疫情後,不是想著與中國共同抗疫,而是想著這場疫情,美國如何做到火中取慄,聲稱這場疫情有利於美國就業和製造業的回歸……在中國全力抗疫的關鍵時刻,美國政府的冷嘲熱諷與美國民間對華的幫扶熱形成了巨大反差,凸顯了美國一些政客的冷戰思維。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不利於全球共同抗疫。美國一些專家嚴肅指出,「中國為國際社會爭取的寶貴時間白白浪費了」。這場疫情因為美國政府合作精神的欠缺,正在反噬自身,這不能不是這次抗疫的悲劇。——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李群英
(3)今天,在中國舉辦的這次世界綜合性大會中,我看到了各國的誠意,呵護我們的地球,聯手應對各類世界性難題,已成共識。但遺憾的是,我也看到了一出鬧劇,驚訝於某國的無稽之談與無理取鬧。是的,他們有首屈一指的高端技術,有領先全球的先進武器,還有,那旁若無人的姿態和藐視一切的神情……我一瞬間錯認為,他們可以獨擋一面,稱霸宇宙,似乎,他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他們為什麼就不懂?西方哲人左伊默所說的「誰要是蔑視周圍的人,誰就永遠不會是偉大的人」,他們怎麼也沒聽過?
(4)在此,我渴求一個充滿和平鴿的世界,讓它們自由飛翔,傳遞世界各國團結友愛的信息!我們,共處在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中,在強大自我的同時,要多伸出援手,去幫助那些飽受天災蹂躪、戰爭摧殘和疾病纏身的人,儘管他們有著不同的國度和不同的膚色!中國古代先賢孔子曾說:「德不孤,必有鄰。」讓我們聯起手,獻出自己火熱的愛心,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成、為全人類日後的友好相處而不懈努力,共創一片不被疾病的陰霾與戰爭的硝煙所侵染的藍天,共同勾勒一幅溫暖、和平、光明的盛世畫卷!
(5)世界是一個整體,山火焚燒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物種;災害來襲,受難的不僅是一個地區,一塊空間;病毒肆虐,侵襲的不僅是一種膚色,一個人群。當你之前詆毀我們的時候,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已」的必要,謝謝你,為我們樹立一個鮮明的錯誤形象,引導我們反思自己。
【點睛】
寫發言稿時注意幾點:
①立場觀點鮮明。陳述觀點、表明態度的發言,宜開門見山,不宜東拉西扯。匯報性的發言,則要中心明確,重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行文條理清楚。可談幾方面的問題,應安排得有條理,讓人聽起來容易抓住重點。
③語言簡潔明快。面向的是聽眾,最好不用太深奧的詞句,運用大眾語言。
④基本寫作格式。和演講稿一樣,可以有稱謂和結束語,也可以寫成一般論述性文章。和演講稿一樣,不必要在文末署名(在場讀給別人聽的,可不用署名,寫給別人看的書信,則要有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