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期 了解咖啡樹(六):峇里島的咖啡還分公豆和母豆?

2020-12-19 城市觀察員

原文標題:第086期 了解咖啡樹(六):峇里島的咖啡還分公豆和母豆?真相又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落甜,ID:luotians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上一期我們講到咖啡豆是咖啡樹的種子。

特別有趣的是,一顆咖啡果實裡,通常有兩顆咖啡豆,成對生長,互相接觸的面是呈平面的。但是,偶爾也出現只有一顆種子在果實裡的情況,它不像平豆那樣有一面是平的,它是橢圓形的,所以稱為小圓豆peaberry。咖啡樹大概有3-5%的果實是小圓豆。

有一些人相信它比較討巧,或者說更有利於烘焙,就把圓豆挑出來,單獨售賣。咖啡樹的這一特性,就好比人類,大多數人都是一胎一個,有很小一部分人是雙胞胎。咖啡呢反過來,絕大多數是雙胞胎,兩顆種子,少部分才是一顆種子。

所以說,圓豆和平豆是屬於同一棵咖啡樹上的,並沒有太大風味差異或者優劣之分。峇里島旅遊回來的朋友,總愛帶當地的咖啡回來,還分公豆和母豆。實際上就是咖啡圓豆和平豆,都是常見現象。但商業噱頭往往把本質隱藏,從形象差異上放大虛構的部分。很多人花了大價錢,買了所謂更精貴的公豆,實在是:你開心就好。

相關焦點

  • 咖啡圓豆和平豆區別 咖啡公豆母豆的區別 雲南咖啡小圓豆風味
    咖啡豆中,有分公豆和母豆嗎?沒有呢~咖啡屬茜草科植物,其花屬於「完全花」,就是說「自花授粉」,每朵咖啡花也同時擁有雌雄兩種器官,既然是雌雄同體,便沒有所謂的公樹、母樹的區別,自然就不該有公豆、母豆的差異。那麼所謂的公豆和母豆其實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咖啡的平豆和圓豆被通俗稱呼了。
  • 了解咖啡樹(十):更貴的有機咖啡與健康和風味到底有多大關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落甜,ID:luotians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重點說說有機咖啡的問題。有機農產品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有機咖啡就是在生長過程中不使用合成殺蟲劑、除草劑或者化學肥料的咖啡。首先有機咖啡比非有機咖啡更健康嗎?我們食用的咖啡都經過200度左右的烘焙,然後再經90度以上熱水萃取,應該說化學物質幾乎是沒有殘留的。再說,咖啡的風味好壞與很多方面有關,並沒有實例表明同樣品種在同樣的生產條件下,有機咖啡的風味比非有機的咖啡風味更好。
  • 第051期咖啡的傳播與流行(五)什麼樣的杯子才是正宗的咖啡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落甜,ID:luotianshipi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幾期說到咖啡成為了阿拉伯半島的流行飲品。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咖啡飲品的演變過程。那個時候的葉門,也就是阿拉伯半島南部,是咖啡樹生長的地方。咖啡果成熟以後,很難保存,容易腐敗。我們今天也一樣。進口世界各地的咖啡豆並不難,但要買到咖啡果實就難辦了。葉門人把果皮果肉曬乾,搗碎後泡水喝,咖啡豆呢丟了不用。這種咖啡飲料是什麼味道呢?其實,我們可以在某寶上買到曬乾的咖啡果皮茶。
  • 農田飄出咖啡香 廈門翔安新圩辦咖啡節促鄉村旅遊發展
    26日開幕的廈門市翔安區首屆咖啡文化節上,在場嘉賓就體驗了這樣一把「中西合璧」的獨特氛圍。  無處不在的咖啡及其相關產品成為咖啡文化節現場當仁不讓的主角。主辦方在現場舉辦了眾多與咖啡有關的主題活動。專門從咖啡基地移栽到現場的多株已經結果的咖啡樹,讓平日來「只聞咖啡香,不識咖啡果」的遊客也有幸見識到咖啡樹與咖啡果的「廬山真面目」;現場舉辦的咖啡文化藝術展,為觀眾詳細介紹了咖啡的歷史、分類、衝調方法等知識;專業咖啡師還在現場表演虹吸壺咖啡製作,講解咖啡製作的知識和烹調技巧。  與各項咖啡相關活動一起上演的還包括閩南本土特色民俗表演。
  • 咖啡課堂 | 全球51個咖啡產地
    仔細了解一下藍山咖啡的神話是必要的,因為過去的形象和今天的現實經常不是一致的。1725年,尼古拉勞斯爵士(SirNicholasLawes)將第一批藍山咖啡種從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帶到牙買加,種植在聖安德魯(St.Andrew)地區。今天的聖安德魯產區仍然是藍山咖啡的三大產區之一,其他兩大產區是波特蘭(Portland)產區和聖託馬斯(St..Thomas)產區。
  • 後谷咖啡丨我國本土咖啡品牌,蜚聲中外
    雲南德宏州是中國的咖啡之鄉,後谷咖啡的產地就位於德宏的芒市。這天,我們參觀了後谷咖啡文化館。展示內容分為六個部分,包括「後谷咖啡的歲月篇章」、「咖啡科研」、「咖啡豆的一生」、「咖啡與健康」、「雲南咖啡古法加工」和「中國咖啡史編年表」。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目睹大量的圖片和實物展品,對咖啡及後谷咖啡有了大致的了解,受益非淺。
  • 旅遊勝地之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當你腦海中閃過峇里島這個名字,你可能就會想到朋友圈上一張假的照片:你的朋友在海灘上,擺出一個令人驚嘆的姿勢,凝視遠方,就像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日落一樣。很多遊客不需要介紹峇里島,因為這個印尼島嶼是那些尋求入門級亞洲體驗的人的首選之地,也是想要浪漫的新婚夫婦度蜜月的首選之地,他們已經有過了深入的了解。所以他們都有充分的理由選擇去峇里島,因為這個島不僅僅只有沙灘和大海,你還可以潛水和海底漫步,享用一頓豪華的海鮮盛宴等等。
  • 咖啡你懂的——咖啡豆豆種哪裡
    咖啡樹上咖啡果,咖啡樹下你和我。還記得上期的問題嗎?卡內弗拉經常被叫成羅布斯塔~但是這並不能等同哦。好啦,說過了咖啡的品種,我們來分享一下咖啡豆豆種哪裡!咖啡是熱帶植物,所以種植地區往往比較溫暖,大致分布在以赤道為中心的南緯25度到北緯25度之間,這一條神奇的地區又稱為咖啡帶。我們的地球麻麻真的是腰纏萬貫咖啡豆啊!
  • 油炸咖啡配爆米花?沒錯,原產地居民1000多年的美食體驗
    我們對咖啡的了解太少,《咖啡簡史:一本美妙的咖啡終極指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樣的缺憾。本書作者名叫格洛麗亞·蒙特內格羅,是一個瘋狂熱愛咖啡的法國人。她說從17年前開始,她就把生命獻給了咖啡。她開設巴黎咖啡會館,希望建立一個咖啡的烏託邦,讓人們在利潤之外,更多了解咖啡的產地、歷史和文化,從而更好地享受咖啡。
  • 飄香百年 文昌邁號咖啡的流年往事
    福山咖啡、興隆咖啡名揚四海,引得遊人不辭路遙只為一品。殊不知,海南咖啡的起源、第一棵咖啡樹的引種是在文昌。一顆咖啡豆,漂洋過海,歷經沉浮,落地生根。當你端起一杯咖啡,可曾想過百年前它的飄搖之旅;當你抿過一口咖啡,腦海中又是否會浮現古老的鐵鍋炒咖啡之景?且請倒一杯咖啡,慢慢追憶流年往事。
  • 非洲精品咖啡產區 衣索比亞咖啡的肯亞咖啡風味有什麼不一樣
    衣索比亞主要有九大咖啡產區,分為精品咖啡產區和商用咖啡產區,其中的精品咖啡產區有我們所熟知的西達摩、耶加雪菲、哈拉、林姆咖啡產區,商用咖啡產區有伊魯巴柏、金比(列砍提)、鐵比、貝貝卡、金瑪。深受大眾的喜愛的是耶加雪菲和西達摩產區。
  • 馬拉威和之旅的甜咖啡過來看看
    馬拉威咖啡始於19世紀。一個名叫約翰布坎南的蘇格蘭傳教士從愛丁堡帶來了咖啡樹。起初,咖啡樹種植在馬拉威南部的blantyre,到咖啡產量達到1000噸。在20世紀,很少有非洲人擁有大型咖啡種植園,因為馬拉威是英國的殖民地。
  • 咖啡的世界之旅(上)
    咖啡樹一千多年前,大約在公元六世紀左右,在衣索比亞的卡法(Kaffa)森林裡,Arabica咖啡樹偶然間被發現了。據說是因為牧羊人的羊吃了咖啡鮮果,變得異常興奮。咖啡在葉門默默生長了一百多年後,終於走出了葉門,到達亞洲更遠的地方——1670年,穆斯林聖人Baba Budan將第一批Typica和Bourbon咖啡種子帶到了印度邁索爾高地的種植園,當時稱做馬拉巴。
  • 興隆咖啡與中國本土咖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
    休閒生活從一顆咖啡豆到一杯咖啡開始——記「咖啡谷」興隆咖啡與中國本土咖啡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興隆咖啡」是備受讚譽的海南著名咖啡品牌,產於「中國咖啡第一鎮」海南興隆,由興隆華僑農場的歸國華僑們於1951年從海外引進種植,口感醇厚獨特,深受好評,上世紀50年代東南亞的歸僑,不但把喝咖啡的傳統和製作、衝泡咖啡的手藝帶到海南興隆,還生產出聲名遠揚的興隆咖啡
  • 咖啡你懂的——阿拉比卡!不是阿卡貝拉
    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面,看看你最近改變一杯香醇溫暖的咖啡是從咖啡樹上的咖啡果經過精選、精製分選、烘焙、研磨、萃取得來的,過程複雜而精密。本人分享這些就是想儘可能的汲取一切咖啡知識與大家交流。密集恐懼症小盆友慎觀哦咖啡的故事是從公元6-9世紀的那棵小樹開始的。咖啡樹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茜草目茜草科咖啡屬。
  • 中國雲南咖啡產地雲南咖啡基地 雲南日曬和水洗咖啡衝煮風味區別
    2010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保山小粒咖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20年雲南乾旱對咖啡產量的影響今年雲南受到季風氣候、地形、厄爾尼諾現象和森林砍伐的影響,導致雲南地區雨水減少,導致乾旱。雲南咖啡產區在2月與3月咖啡樹開花期的降雨量與去年相比明顯減少。
  • 《咖啡簡史》:不緊不慢的咖啡時光裡,應該讀些什麼?
    比起刻板印象中,那大段的歷史知識,大量事跡陳列,我更喜歡這種娓娓道來裡,藏著的那些知識點和小段子小故事,可以用來活躍氣氛的輕鬆有趣冷知識合集。比如:人類和咖啡樹的基因驚人地相似一人類有46條染色體,阿拉比卡咖啡樹有44條。
  • 來自雲南原始森林的咖啡花蜜,蜜蜂、咖啡與生態的未來
    那麼你了解蜜蜂嘛?蜂蜜與咖啡有什麼關係?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Be 41.6蜂蜜探險家」告訴我:好的蜂蜜給人以希望。 在沒有蜜蜂,蘋果、杏仁、西紅柿和可可等農產品將幾乎消失,世界上75%以上的作物品種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授粉來提高產量和品質,其中也包括我們依賴的咖啡。
  • 華春瑩點讚的雲南咖啡,今天雲南日報請你免費喝!還包郵!
    1904年,法國人田德能來到這裡,將他從越南帶來的咖啡種子種在了朱苦拉。慢慢地,一顆咖啡豆成長為咖啡樹,咖啡樹又衍生成一大片咖啡林,密密匝匝地將整個村子包圍起來。朱苦拉現存古咖啡林13畝1134株,其中100年以上的古咖啡樹有24株,其餘樹齡均在60年以上。
  • 貓屎咖啡來啦!印度尼西亞的咖啡製作史
    1696年,雅加達總督收到印度馬拉巴荷蘭總督贈與的咖啡樹苗,但是一場大洪水直接給衝沒了⊙﹏⊙1699年印度尼西亞有了第二批樹苗,咖啡樹在這裡終於安家生長啦!印度尼西亞的咖啡外銷產業1711年開始,當時是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