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越快,生活越忙。咖啡館的發呆時光舒適而珍貴。
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面,看看你最近改變
一杯香醇溫暖的咖啡是從咖啡樹上的咖啡果經過精選、精製分選、烘焙、研磨、萃取得來的,過程複雜而精密。本人分享這些就是想儘可能的汲取一切咖啡知識與大家交流。
既然要對咖啡刨根問底,那當然要從咖啡樹上咖啡果說起嘍~
咖啡的故事是從公元6-9世紀的那棵小樹開始的。咖啡樹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茜草目茜草科咖啡屬。目前咖啡屬有70多種樹種,所以,不同咖啡的始祖也各有千秋,主要用於商業交易的是阿拉比卡和卡內弗拉。
(這兩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偷偷告訴你~就是這兩種咖啡樹基本產出了咖啡豆豆的整壁江山。)
阿拉比卡種佔咖啡產值的65%,因為其備受好評的味道,所以極受推崇。摩卡、藍山等都是大家非常喜愛的阿拉比卡種咖啡。
阿拉比卡最早生長在衣索比亞,在公元6至9世紀的時候作為飲品原材料被帶到了葉門,那時候只是作為咖啡豆的種子運輸。
1699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將咖啡種子運到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並且將這些種子培育出來的咖啡樹運到了阿姆斯特丹的植物園進行栽培。
1713年,這些種子的幼苗又被送給了法國的路易十四,中南美咖啡由此起源。
之後法國軍官克利將咖啡樹苗從巴黎帶到了馬提尼克島並在加勒比海乃至中南美各國廣泛傳播。由以上途徑傳播開來的就是阿拉比卡中著名的鐵皮卡咖啡豆。
阿拉比卡種的另一條傳播途徑誕生了波旁咖啡豆。波旁咖啡豆的誕生比較傳奇,1717年被法國人從爪哇島到了波旁島也就是現在的留尼旺島,在當地發生的基因突變進而轉到了非洲的肯亞和坦桑坦尚尼亞,之後又傳到了中南美洲。
目前現有的阿拉比卡種都是由鐵皮卡咖啡豆和波旁咖啡豆培育而來的。一般是通過基因突變和雜交產生新的品種。
波旁咖啡豆是受到了偶然的基因突變影響產生的,再次基因突變就出現了卡杜拉咖啡豆。這種突變而來的咖啡豆擁有成熟早結果多的特點,多在中南美栽種。
咖啡樹的雜交和其他植物雜交相似,分為自然雜交和人工雜交兩種。鐵皮卡亞種中的蘇門答臘種和波旁種自然雜交就產生了巴西常栽種的蒙多諾沃種。通過將雄蕊摘除的方式可以將蒙多諾沃和卡杜拉人工雜交出卡杜阿伊種(還記得高中生物裡的雜交嗎,吼吼~)。
除了這些演變而來的豆豆,必須一提的阿拉比卡種咖啡豆還有瑰夏咖啡豆,它是和鐵皮卡一樣的古老品種,原本默默生活在衣索比亞的瑰夏地區。因為其類似摩卡的香味,廣受消費者喜愛。
感謝大家喜歡本期內容,歡迎大家和我暢聊咖啡的一切,下期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