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三炷,墳頭壓紙,這些清明的掃墓習俗你真的懂了嗎?

2020-12-17 講故事的歷史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全國舉行了默哀三分鐘的悼念儀式,為那些已經亡故的人們表示哀悼。現國內的新型病毒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很多地方也一如往常地進行清明掃墓的習俗。在這裡為大家補充兩個冷知識,你知道燒香的三炷香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掃墓時為什麼要在墳頭壓幾張紙嗎?下面將為大家解惑。

在一些廟宇或者農村家庭裡,等到了拜神拜祖的日子的時候,都會燒香祭祀。燒香的寓意都是為了祈福和許願,正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但又不能一次性燒太多,一般都為三支香。信封迷信的人們,在敬香的時候一定是心懷敬意和誠意的。而且不僅如此,很多地方對於插香也是有講究的,據說是先把第一支香插在中間,然後在右側插入第二支,最後在左側插第三支,而且每根香的距離不能太遠,要相隔差不多。這都是由於人們對神佛的一種信封,那為何要插三炷香呢?

根據道家的說法,是因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人們敬香的時候都是敬三支香。而這三柱香便是代表了天、地、人,表達人們對天地的敬畏,和人們的期盼。今天是我國的清明節,不僅會燒香祭祀,還有一些傳統習俗。在掃墓祭祀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在墳墓或金鬥甕上壓幾張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個有什麼意義嗎?

說起這個習俗,便要回溯到古代的漢朝時期了。當年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經過一番折騰,最後贏得了江山,決定衣錦還鄉祭拜父母。但到了老家的墓地,只見遍地孤墳,像一個亂葬崗一樣。這裡的墓碑大多倒的倒,殘的殘,大部分連字跡也無法認清了。隨後劉邦便命令手下四處查探,似乎天意弄人一般,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劉邦父母的墳頭。

這時,天都已經快黑了。快要絕望的劉邦突然靈機一動,從衣服裡掏出一張紙,撕成小碎片,捏在手裡。同時向上蒼禱告;「如果爹娘在天有靈,大風起兮,我將紙片拋在空中,如果有張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連風都吹不動,那麼那裡就是您二老的墳墓。」話說完,將紙片往空中一拋。

這似乎真的是劉邦的父母顯靈了一樣,真的有一張紙片落下來之後便一動不動。後來,劉邦湊近了一看,這墓碑上模糊的字跡就是父母的名字。頓時劉邦便激動不已了,立刻命人重修祖墳。後來,每到清明節,作為一代帝君得劉邦都會來祭拜父母。

這一事件隨後在民間流傳,百姓們也開始學著漢高祖劉邦的做法。在墳頭用石頭或其他東西壓住幾張紙片,這就代表有後人來祭拜和打掃過了,不是無主的荒墳。流傳至今,這一習俗也沒有改變。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明掃墓與鬼福及人的風水思想你了解麼?
    壹 清明時節掃墓起源掃墓,又稱「墓祭」、「上墳」、「掃山」、「拜山」。實際上「掃墓「是五花八門的祭祀形式之一,但是「掃墓」卻也被民俗專家稱之為「生命力最頑強的民俗活動」,對個人的祭掃活動最早的記載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女子開車去掃墓,結果撞到了墳頭上,網友:躲土裡都躲不過車禍?
    女子開車去掃墓,結果撞到了墳頭上,網友:躲土裡都躲不過車禍?在昨天的清明節不少人都回到了老家祭祖掃墓,這也是對於先人的一種尊敬,而在昨天一名女司機也是開著自己的愛車來到了農村老家給自己親愛的姑姑掃墓,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古代三個春天節日的融合歷史上以祭祖掃墓為中心的清明節,宋朝時才確定,之前有上巳、清明、寒食三個日期相近的節日,上巳風俗是郊外遊春、春浴、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清明風俗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是一種春祭習俗,既祈求自然風調雨順,也祈求祖先保佑,追思先祖,有祭祖之俗,但並不一定掃墓。
  • 春分習俗大考察,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春分習俗大考察,這些習俗你知道嗎?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3月份,我們又迎來了春分時節,是各種春種作物播種、種植的大忙季節,可謂「春『分』得意, 農事繁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春分習俗。
  • 在農村,清明上墳時要注意的這些問題,你都知道嗎?
    在我國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中,清明節兼具了許多不同地域的自然與人文內涵,雖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但在清明時節掃墓上墳祭奠先輩的風俗自古以來都不曾改變。不過對於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還是有著一些不曉得講究的。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長輩們會反覆地叮囑年輕人,不要去觸犯。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清明上墳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 網上掃墓流行,燒紙、上香都消失之後,清明節還是「清明節」嗎?
    現在城市裡大多人掃墓的習俗和程序也已經十分簡單了,最新的方式甚至還有網上掃墓,但畢竟這個形式還是有點太過輕易和不正式,所以清明節親自動身去掃墓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以寄託生者對逝者的敬意和追思。清明畢竟說是"掃墓",按照習俗,首先要先將墓園打掃乾淨。其次是祭祀,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
  • 2018年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話語有哪些?清明節祭奠父母長輩寄語
    清明節來臨,又是一年一度緬懷逝去親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雨紛紛就好像老天都知道是一個不好的日子,很多人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那麼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的話語有哪些呢?1、祭拜亡靈淚兩行,蒼天有情雨也茫。敬叩祖先灑濁酒,清風拂面情亦綿。煙雲花綻滿山崗,猶如仙境故人享。子孫不忘根之源,年年焚香燒紙錢。願清明文化永傳揚!
  •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燕返巢又「藝」春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
  • 2020清明北京西靜園公墓掃墓預約攻略(電話+入口)
    2020清明北京西靜園公墓掃墓預約攻略  北京西靜園公墓掃墓預約電話:57012967  2020清明北京西靜園公墓掃墓怎麼預約?  3、電腦預約:  ①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  ②北京市民政局:http://mzj.beijing.gov.cn/  》》2020清明北京掃墓預約方法有哪些?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簡單 2020清明節來源故事以及傳統習俗推薦
    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 憶滿京城 情思華夏|清明知識、傳統及詩歌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中國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你知道嗎?這些習俗的含義也許你真不了解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五:清明節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清明節源於上古春祭活動。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 清明「祭」事——兼談中國墓祭生態的變遷
    《壬子清明》明·鄧雲霄2020適逢庚子年病毒肆虐,全國披疫,正月以來家家閉戶,疫情稍退,又值清明,為不使疫情復燃,大多數公墓禁止清明期間上墳祭掃,有的墓區開展委託掃墓服務,使親屬能遙寄哀思。這一特殊的社會問題給大眾提供了一個回顧清明節俗的契機。
  • 清明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你家鄉會準備什麼美食讓你念念不忘
    清明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你家鄉會準備什麼美食讓你念念不忘時間:2020-04-06 07: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你家鄉會準備什麼美食讓你念念不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茂名鄉村習俗,燒鄉拜神,過三大傳統節日,有人說這個是民俗文化
    事實上,廣東相信迷信的不只是茂名市的鄉村,粵東地區的潮汕人也是一樣,每天都要燒香拜神,節日搞得更加的隆重。珠三角城市的佛山人也是一樣,他們不管是住家還是做生意門店,早上傍晚都燒香。他們拜神拜佛都是求過心安理得,求過出門平安大吉。
  • 古人如何過清明?--書畫--人民網
    寒食 清明之日禁菸火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 我們知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清明前後,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習俗。清明和寒食有什麼樣的歷史淵源?有民俗學者認為,清明節與寒食節的關係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毫無關聯階段。
  •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那些清明的經典詩詞!
    清明雖然此詩是黃庭堅的借清明諷刺之作,但是這裡面卻蘊含了多個信息:第一個信息:清明掃墓,要拔草,填土的,這證明清明祭祖掃墓是必有的祭拜過程。黃庭堅在清明引用,也說明清明祭祖擺祭食是民間的風俗。也是我們民族祖先信仰的寫照。有祖先才有我們這些後人,祭拜祖先、緬懷也是我們的最優秀傳統之一。
  • 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