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強:大日本帝國篇(盛極而衰)

2020-12-22 馮布勞嗯

明治天皇逝世時,留下的是一個能與歐美列強平起平坐的強大日本!(當然是政治,國際地位上的,論工業,國土面積,日本還差得遠)繼位的大正天皇由於近親婚姻的惡果,從小體弱多病。所以在大正天皇統治時期,日本沒有發動什麼大的戰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1902年英國跟日本成立了英日同盟,日本加入了協約國陣營,對德奧宣戰,但除了奪取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青島外,根本沒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

但其它的行動可沒少幹!乘歐洲列強忙於戰事,無暇東顧的機會,逼迫中國籤訂「二十一條」,企圖獨霸中國,這個條約幾乎要把中國變成日本的保護國,(保護國就是殖民地),而袁世凱為了稱帝,甚至同意日本的要求!後因袁倒臺,中國人在全世界「大鬧」,及美國不希望日本獨霸中國,最後才不了了之!

但日本趁德國無暇顧及東方,將屬於德國的馬裡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佔領,在西太平洋大肆擴張!

而且,因為歐洲戰事,日本不但壟斷了東亞市場,還向澳大利亞,印度,甚至歐洲擴展商務,一舉從債務國(欠錢的)轉變成了債權國(借錢的)!(現在的時代與那時不同,現在美國之所以欠一屁股債,還這麼囂張,是因為它有美元霸權,是印鈔票的!那些欠錢的歐洲國家,早都破產了,沒有德國貸款援助,國家都完了!)

但也因為日本的勢力不斷增強,一戰後,英國在美國要求下,「埋葬了」英日同盟,並與美國聯手轉向幫助中國,雖然巴黎和會上中國沒能奪回青島,但很快由於美國強大壓力,及中國人民的反日運動蓬勃發展,1922年,日本被迫同中國籤訂協定,將青島歸還中國,而膠濟鐵路則由中國贖回!

美國還搞了個華盛頓會議,拉英,日,法,意四國籤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英,美,日,法,意五國主力艦(說簡單點,即萬噸以上非航空母艦的戰艦)比例為5:5:3:1.75:1.75。這份條約使美國海軍可以與當時世界頭號海軍英國海軍平起平坐,限制了日本海軍的實力,至於法國和義大利因為一戰欠一屁股債,根本沒有辦法大力發展海軍。

1923年,日本遇上了非常嚴重的災難,關東大地震!這場地震將日本辛苦建設出來的許多大型工廠都破壞成廢墟了,同時日本各方面的損失也難以估量!

1929年,經過多年重建,日本逐漸恢復元氣,但又迎來了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日本受打擊嚴重,工業減產了三分之一,農業總值減少了40%,出口更是下降了一半多!

為了解決危機,日本軍部選擇了對外擴張,(其實對外擴張是日本基本國策,但這次危機加速了日本擴張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憑藉中國東北的豐富資源和市場,日本迅速走出了經濟危機!說白了就是搶中國!

1936年2月26日,日本「少壯派」軍官(日本軍隊有元老派和少壯派之分,少壯派更多是中下級軍官)發動政變,雖然失敗,但卻強化了軍部對政府的掌控,使日本加速走向法西斯道路!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妄圖佔領整個中國,但在中國人空前團結,節節抵抗下,日本非但沒能「三個月亡華」,反而陷入了「中國泥潭」!

這時日本有兩條路,一個是「丟臉」的撤兵中國,另一個是一條路走到黑!好面子,狂妄,膨脹的日本人最終選擇了後者!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戰爭初期,日軍進展「神速」。到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前,日本控制的地盤,包括領土,殖民地,佔領區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七百多萬平方公裡!盛極一時!

但隨著美國反攻,日本敗得越來越「慘」!最終在中國軍隊的反攻,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宣布無條件投降!

相關焦點

  • 近代列強:大日本帝國篇
    日本進入近代的標誌事件是1853年美國人佩裡率領艦隊到達日本的「黑船事件」,這件事打開了日本的大門! 美國的武裝威脅後,俄羅斯,英國,法國也緊隨其後對日本強加了不平等條約,日本在當時隨時都有可能淪為其它國家的殖民地!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 因此,日本人仇視外國侵略者,也痛恨腐敗無能的幕府! 1867年,日益壯大的倒幕派聯合起來,以當時還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義發布了討伐幕府的密詔!
  • 參加一戰的歐洲列強奧匈帝國,為何沒有海外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列強的「大舞臺表演」,為了爭奪殖民地霸權,歐洲國家分成「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展開殊死拼殺,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極其血腥的一筆。
  • 英國、俄國、日本,近代侵略中國最典型的三個國家,沒有一個不狠
    1、強迫近代中國籤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英國十八世紀的英國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十九世紀初,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並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此時的清朝統治開始衰落,長期的閉關政策使得社會政治、經濟嚴重落後。
  • 近代日本文學中的「中國形象」
    這些數量龐大的敘事來源於完全不同的視角和由此形成的千差萬別的敘事策略,因而彼此之間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使構建於其基拙之上的中國形象變幻不定。由敘事建構的中國形象有時會取代真實的中國而成為中國認識的主體,它是一個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意識形態特徵的敘事的產物,但是它的文學特徵並不因它的意識形態特徵而減弱。中國在日本近代文學中是一個意識形態形象的同時更是一個文學的形象。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從歐洲大陸的法國,到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日本,無一倖免。中國在近代的苦難和艱難的工業化我們了解的已經很多,本文要談的是基督教世界的老對手——伊斯蘭世界在歐洲列強的衝擊下是如何面對和反擊的。蒙古帝國的崛起在我國宋朝的末年,其版圖除包括中國外,還包括東歐和西伯利亞、中亞、西亞,並在西亞止步於敘利亞,最終由於爭奪汗位而分崩離析。當歐洲人步入大航海時代之時,伊斯蘭世界經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衝擊,分裂為三大帝國——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號波斯第三帝國的薩非波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莫臥兒帝國。
  • 曾經的亞洲典範日本,評《日本的近代是什麼——問題史的考察》
    我們生活在現代,而現代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追溯到「近代」,某種程度上來說,近代是當代的構建,探尋近代化的演變也就意味著探尋現代何以成為現代。不同的國家也有著不同的近代化路徑,在2019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的這本《日本的「近代」是什麼——問題史的考察》中,三谷太一郎教授帶來了他的日本近代化問題研究成果。
  • 巖波日本史:帝國時期
    作為巖波日本史系列的第八卷,《帝國時期》介紹了1890至1952年的日本歷史。1890年,是依據前一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召開第一次帝國議會的年份;1952年,則是《對日和平條約》(舊金山和約)生效的年份。本卷承續上卷《明治維新》,全面回顧了改革之後的日本走向現代化、深度融入世界和不斷發起、參與戰爭的歷程。這段歷史不僅給日本,而且給中國、亞洲乃至世界都帶來了影響至今的深刻變化。
  • 世紀大對決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帝國大排名
    埃蘭王國、西周王朝 古文明時代,七大次世界級帝國: 米坦尼王國、加喜特巴比倫王國、商朝、克裡特邁錫尼、烏拉爾圖王國、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 封建帝國時代,十五大世界級帝國: 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 明治維新後,日本逐漸崛起為東方的列強,並走向了對外侵略的道路
    其他的西方列強也跟隨美國,紛紛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迫使日本結束了鎖國的時代,幕藩的體制也隨之受到瓦解。戊辰戰爭結束時,日本可謂百廢待興。為了改變日本現狀,實現富國強兵。學習西方成為日本上層階層的共識,在他們的推動下,日本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浪潮。
  • 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日本自信的來源,居然是華夷秩序
    大東亞共榮而直接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是松岡洋右。手段上,忽悠殖民地人,掀起列強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排除列強的勢力;少數地區日軍應直接使用武力幫助「解放」,注意要把自己裝扮成「解放者」;同時注意每「解放」一地,都要和當地明確「與帝國籤署以軍事經濟聯盟為名目的保護條約,從而握有實際主導權」。
  • 日本近代油畫的啟示
    以西洋的畫材和技法,描寫日本的人物和風景。這幅作品反映了近代日本追趕歐美列強過程中摸索的姿態象徵。他確立了日本的油畫表現手法。"以西洋的畫材和技法,描寫日本的人物和風景。這幅作品反映了近代日本追趕歐美列強過程中摸索的姿態象徵。他確立了日本的油畫表現手法。 2.日本油畫界的轉機 當時作為新的時代的希望,黑田清輝登場了。
  • 《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見證日本興衰史的390幅風景明信片
    本書《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日文版原書名《絵はがきの大日本帝國》)所利用來作為日本近代「大日本帝國史」解讀材料的繪葉書(圖像明信片),也正是非文字資料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十九世紀後半,由西方結合郵政制度所創造出來的繪葉書,在江戶末期、明治初期傳到日本。當時日本傳統的「浮世繪」已經是庶民與貴族喜愛的畫作。
  • 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特徵及警示
    《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在軍事和外交上,天皇是日本陸海軍統帥,決定陸海軍編制及常備兵數量,擁有宣布戰爭與締結和平等諸條約的權力。為確保天皇統攬一切軍政大權,日本還在組織制度上作了具體安排,例如平時軍政軍令相對分開,戰時成立大本營統一指揮所有軍隊和軍事行動,實行全民皆兵的戰備方針及相應的徵兵動員制度,改革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體制。
  • 大家丨近代日本知識分子的一部黑歷史
    《熱眼:近代日本人如何看中國》 譬如,我們從課程中可以了解:一個暴發戶式快速崛起的帝國,為何同樣快速地走向瘋狂?一代最傑出的頭腦,又為何不可避免地紛紛毀於國家意志的齒輪? 先來說說後一個問題,這也是這門課程給我刻下的最深的記憶。
  • 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趨勢、階段特徵及影響
    (3)20世紀初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①侵略國家:美日成為侵華主要國家,先是日本獨霸中國,後是美國確立優勢地位.②侵華手段: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華治華」。4、影響(1)破壞性:列強的侵略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造成中國貧窮和落後的根源。
  • 近代以前建立的大國,為什麼只有中國無法徵服?
    它們徵服和掠奪的對象不僅包括地區小國和黑人奴隸,還有近代以前盛極一時的大帝國。 可以說,近代以前建立的大國,唯一沒有被徵服或瓦解的就是中國。包括後來的日本,雖然能夠佔領大半個中國,但始終無法徵服。
  • 一戰中的土耳其:硬抗英法俄三大列強,牽制協約國上百萬軍隊
    文/寂寞的紅酒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是一個面積不算大的中等強國。在很多人眼裡,土耳其就是個喜歡惹事的二流國家。不過在歷史上,土耳其也曾輝煌過。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曾稱雄歐亞,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 奧地利(奧匈)帝國作為歐洲列強,為什麼殖民地卻少得可憐?
    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哈布斯堡君主將「奧地利大公國」抬升為「奧地利帝國」,繼續將皇冠牢牢地戴在頭頂。這個曾經的德意志邊陲小邦逐漸走向歐洲歷史舞臺中心,發展成為歐陸列強之一。為了讓歐洲各大列強承認《國本詔書》,查理六世做了諸多努力。他承認了法國對洛林公國的吞併、幫助薩克森選帝侯奪取波蘭王位。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對領土感興趣,奉行重商主義的英國和荷蘭堅決要求奧地利關閉奧德斯坦公司。查理六世只得在1727年收回了公司的特許狀,公司最終在1732年徹底解散。
  • 「世界史的立場和日本」與「近代的超克」
    (藤田正勝:《座談會「近代的超克」的思想喪失——近代及其超克的對立》,酒井直樹、磯前順一:《「近代の超克」と京都學派—近代性帝國普遍性》,東京:以文社,2010年)《「近代の超克」と京都學派—近代性帝國普遍性》書影,作者酒井直樹、磯前順一採取第一種立場的是「近代的超克」座談會的策劃者河上徹太郎和龜井勝一郎,這種立場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人們情感中的責任意識
  • 專訪丨石曉軍談近代日本的世界觀:日本如何向外國學習?
    如果我們以歐亞大陸兩端的兩個島國——日本與英國為例來比較一下,或許就會比較清楚。就面積而言,日本不僅比英國大得多,人口更是英國的兩倍。就離大陸的距離而言,英吉利海峽最寬處大約不到二百公裡,最窄處即英國的多佛爾到法國的加來僅三十多公裡。而從日本與大陸的情況來看,從日本長崎到上海的海上距離則在八百公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