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的名聲可不太好。作為一條法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最終卻沒能發揮一點兒作用,德國人從其他地方繞道進攻法國,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條無用的擺設。
但實際上,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牛,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沒數。
馬奇諾防線的修築計劃,最早是1925年法國在邊境構築防禦體系的策略。當時的法國在洛林、阿爾薩斯和貝爾福三個地方構築了堅固的壁壘,但這三處地方相對獨立,並未連成一片。後來在1929年,當時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考慮到德國方面的威脅,就下令將這三個地方的防禦陣地通過各種工事連成一體,構成一道堅固的防線,後來它就被稱為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修築的時候,正好趕上世界經濟大危機,當時這道防線就像美國當年修建胡佛大壩一樣,為法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人口。但在二戰爆發時,馬奇諾防線並未修築完畢,僅僅是法國東北部390公裡的一段防線。如果按照原計劃,馬奇諾防線將從法國東北部一直沿著整個法國邊境到北海邊上,構築成為一道最堅固的壁壘。
馬奇諾防線的內部,不亞於一座地下城市,在已經修建好的防線中,就已經有各種用途的永久工事5800個,平均每公裡就有15個。這些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部和牆壁厚度高達3.5米,堅固的裝甲碉堡,鋼鐵鑄成的外殼厚度達到300毫米,就算是兩發450毫米的巨型炮彈一起命中,也不能將其摧毀。沿著馬奇諾防線上,隨處可見各種防禦性質的火炮,最小的口徑都達到了75毫米。一旦有敵人接近,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突然架起一口大炮,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對其發動致命一擊。
僅僅在馬奇諾防線內部,就能駐紮十幾個師的兵力,雖然二戰爆發時沒有修建完成,但裡面依然部署了好幾個師的兵力。
當年德國閃電戰進攻法國的時候,進行過無數次戰術推演,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越過馬奇諾防線,為此德國才繞遠路從側面進攻法國。當時德國還組建了17個師組成了一個集團軍,在馬奇諾防線發動佯攻,以牽制馬奇諾防線內的兵力,足見這條防線的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