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軍陸軍如此強大,還有馬奇諾防線,為何這麼不堪一擊?

2020-12-25 騰訊網

二戰法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擁有超過94個師團軍力,坦克數量超過3000輛,各種類型作戰飛機達到16000多架,當時德軍進攻法國時出動了141個師,超過7400門各種大炮,2400數量坦克,以及5600多架各類飛機。而法國方面除了自身擁有94個師團外,還有盟軍支援的50個師團,外加法國還擁有世界第一堅固的防線馬奇諾!

就是這樣帳面上勢均力敵的戰鬥,加上綿延數百公裡鋼筋混凝土的馬奇諾防線,卻僅僅只抵擋住了德軍一個多月,讓當時世界的盟軍,大跌眼鏡,法國為啥這麼弱呢?

這其中的原因:

第一,法國人始料未及沒想到這麼快。

法國人早在德國元首上臺後就已經預見了德法大戰爆發的可能,唯獨沒想到元首在受損未愈(以歐美人的觀念來說,一萬人以上就算是數目驚人的龐大部隊了,所以波蘭之戰和威悉河演習後,元首的損失從傳統意義上說至少不算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居然悍然攻擊西線,原本,法國人的打算是,把戰爭或者說德軍進攻最高峰來臨的時間儘可能拖到1942年——儘管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但法國人的狀況可以說在西方世界裡是非常良好的了,而且實際上,法國人在科學技術上,在此時至少不落下風甚至略佔上風。

按照法國人戰後的文件來看,儘管38年之前由於危機尚不過於嚴重,法軍坦克的型號魚龍混雜,各種奇葩設計輩出,導致法國在每種坦克上的生產力投入都不算高,但到了波蘭之戰後,法國人已經確定了他們所需的坦克類型,並竭力生產——在40年,法軍擁有3200輛左右的坦克,其中最多的是雷諾坦克,其次是S35,再其次是大名鼎鼎的鐵巨人B1,

按照軍備擴充計劃,41年法軍的坦克理論上至少可以增加到3800以上,而到42年,則是恐怖的4500輛,也難怪法國人有自信在42年如果低地三國還不放棄中立,就先下手攻陷比利時,而後再進攻德國!

但可惜,小鬍子就是這麼不按常理出牌!

(德軍在北歐之役結束後同樣也需要休整和擴充,雖然不可能從40年休息到41年末,但是結合當時德軍剛剛從波蘭撈到的戰爭紅利和消化波蘭的抵抗勢力的狀況以及德國自身的經濟危機來看,40年的確早了……)

當法國還在幻想把戰場推到比利時,德國提前下手了。

第二,當德軍再次出奇招,不走馬奇諾防線時,法軍已經沒有時間掉頭了。

龐大的軍隊突然轉向是會導致巨大的混亂,當年威廉二世在總動員以後曾經一度後悔,想停止行動謀求和平,但是被小毛奇拒絕,因為這樣會導致德軍的大混亂,從而給法國人可乘之機。所以法國人發現德軍意圖以後再轉向是需要時間的,而當時法國人最缺的就是時間。

而且法國人戰略部署的確有很大問題,因為沒有預料到來自阿登方向的進攻,法國人的確沒有準備足夠的戰略預備隊,所以導致德軍箭頭以南缺少足夠的機動兵團。馬奇諾要塞區的法軍配置完全是依託要塞打防禦戰的,所以機動能力不足,難以及時抽調到中路來填補缺口。

德軍的突破給法國人的心理造成巨大打擊,後路被切斷以後不僅意味著失去補給(沒有補給的現代軍隊是無法持續作戰的),更意味著軍隊被合圍。在戰爭迷霧作用下,法國人也無法真正了解德軍的實力,所以雖然德軍裝甲縱隊的陣型已經拉的非常稀薄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步兵根本無法跟上裝甲部隊的推進,裝甲縱隊後面有大批無人駐守的區域丟在那裡),法國人既不知道這些情況,也難以做出正確的局勢評價,同時大量法國部隊在恐慌情緒的感染下放棄陣地逃亡或者輕易投降。都加劇了法國軍隊的崩潰,這個時候就算有一些先知先覺的人士(比如說戴高樂)試圖力挽狂瀾,發動反擊,但也無法阻止法軍大勢的崩潰。德軍閃擊戰對法軍心理上的打擊遠大於實質的打擊,突然在法軍背後出現的裝甲縱隊,各種謠言,舉足無措的指揮官,都只會讓基層官兵士氣頓消。

第三,政治因素,讓法國徹底放棄抵抗

法國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除了沒想到德軍不按套路出牌,失去馬奇諾心理防線潰敗外,讓法國這麼快投降最大的因素還是,政治原因,因為一戰法國元氣大傷,國內避戰情緒佔主導。而且那麼多年以英國為鄰,深知英國的套路就是要在歐洲大陸拉一個替英國當炮灰的,阻止歐洲大陸出現極權。法國不想當英國的炮灰,付出俄國那樣的代價和德國人死磕到底,除了幫英國延續帝國榮光,對法國來說沒什麼好處。所以法國的戰略就是防禦,馬奇諾能守住最好,絕不和德國人打一城一池一巷的消耗戰。

這跟下棋一樣,戰略既然已經失敗,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早點投子認輸,省得傷亡過大,當然被扣上投降派,法奸的帽子是難免的了,戰爭真正的目的其實也是比賽,輸了就輸了沒什麼大不了的,比賽總有輸贏,比賽要全力以赴,但又不是非得打的血流成河,你死我活的,戰爭取決於一個區域的人性問題,人性越差的地方就越類似野獸間的戰鬥,完全以剝奪生命乃至捕食為目的。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為何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依舊沒有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在德軍強大的攻勢之下,波蘭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便被德國佔領。德國佔領波蘭後,又將侵略矛頭對準了西歐。1940年5月10日,德國向法國、比利時、丹麥、荷蘭等西歐國家發動大規模進攻。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抵抗了44天之後向德國投降,1940年6月22日,德軍開進巴黎,法國宣布停止了抵抗。我們可能都知道,在二戰西線戰場打響之前,法國政府曾耗費巨資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其實就從馬奇諾防線的天然屏障和鋼筋混凝土等角度來看,確實也有一定說服力,德國在二戰爆發前就已經針對馬奇諾防線建造了800mm口徑的重型古斯塔夫列車炮,只需要一顆炮彈,就會出現一個足球場般大小的彈坑,但即使已經有了威力如此強大的車炮,在德軍看來還是難以正面進攻成功,而且德軍士兵的戰損率會很高。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全長390多公裡,不僅僅擁有堅不可推的混凝土工事,在各個掩體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巨型火炮,當然既然是防線,法國早就為德國坦克集群設置好了反坦克壕、路障等多種針對措施,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非常放心。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耗資50億法郎建造的「馬奇諾防線」是二戰前世界上最堅固的大型防禦工事之一。可是,由於德軍主力從阿登山脈突破到「馬奇諾防線」後方,導致該防線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成為法軍作戰思想落後的體現。 其實,在蘇聯境內,也有一條類似「馬奇諾防線」的築壘地域。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馬奇諾防線,是二戰之前法國在德法邊境修築的一條長達數百公裡極為堅固的防線,整條防線上的防禦工事均是有鋼筋混凝土構成,號稱是「不可逾越的防線」!然而馬奇諾防線僅僅覆蓋了德法邊境接壤地區,卻沒有完全覆蓋法國東北方向與盧森堡、比利時接壤的地區,這是這一防線存在的明顯漏洞。
  • 二戰堅如磐石的馬奇諾防線一夜間土崩瓦解,難道是馬奇諾坑了法國
    馬奇諾防線實景圖 為了戰火不再次燒到法國的國土上,也為了能避免更多年輕男人的死亡法國人絞盡腦汁,1930年一月馬奇諾就任德國的國防部長他上任後多次要求沿著德法邊界線修築一條阻止德國重新發動進攻的防線
  • 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為了防範德軍鐵騎再次入侵法國,法國人動用巨資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橫跨全部法德邊境,並延伸至比利時境內,幾乎隔絕了德國可能的地面入侵,法國人也因為這條防線的修建而感到心安,從此在軍備上開始鬆弛。而二戰爆發後,一切出乎法國人意料,德國人居然繞過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轉而從防守薄弱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南部阿登山區一路南下,迅速以閃電戰逼降了法國!
  • 世界徵服者3:二戰期間的四大著名防線,馬奇諾防線最沒用
    二戰期間,法國為抵禦德國進攻在東部邊境修建了一條聞名世界的防線-馬奇諾防線。說馬奇諾防線聞名世界並不是因為這條防線立有多大功勞,而是這條防線的造價以及長度十分的驚人。其實在二戰期間,除了馬奇諾防線之外還有另外三條十分著名的防線呢,今天魔法阿公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世界徵服者3中的這四大防線吧。
  • 馬奇諾防線究竟有多強?5800個工事密密麻麻,難怪號稱無法攻破
    意料之外的是德軍根本就沒有攻打馬奇諾,而是直接繞過攻打比利時,兩個月後法國滅亡,隨後進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撤走了33.6萬人,為後來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隨後轉入蘇德戰場。馬奇諾防線有多厲害會讓法國人如此自信呢?
  •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英法聯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英法聯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馬奇諾防線,消極防禦的產物
    一戰結束之後,為防禦德國的復仇,法國根據一戰的經驗修築了一條號稱歐洲最堅固的要塞防線一馬奇諾防線。 然而在1940年,當納粹德國的鐵蹄再次踏上法蘭西的國土之時,馬奇諾防線並沒有發揮法國人預想中的作用,原因在於德軍主力突破阿登高地,遷迴繞過了馬奇諾防線,使其失去了作用。從此,「馬奇諾防線」就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代名詞。
  • 全球最沒用四大軍事防線,一個居然被水槍打敗,還有一個在中國
    軍事防線可以有效防禦敵人的攻擊,是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軍事防線有天然防線,比如中國的長江天險,也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造的人造防線,比如中國的萬裡長城。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馬奇諾防線,它是法國在一戰之後為了防止德軍入侵在法德邊境構築的軍事防線,為了建它,法國可謂是下了血本,斥資50億法郎,要知道這可是上世紀40年代的貨幣,最終耗時12年之久總算是建成了全長390公裡的馬奇諾防線,法國對其信心滿滿,認為馬奇諾防線就是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 馬奇諾防線是關鍵
    在法國看來,憑法軍的實力,突破齊格菲防線有能力的,但波軍主力僅5天就被德軍分割包圍,損失比達到60:1;當然,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德軍實力強大,法軍根本不是對手,再加上波蘭迅速滅亡
  • 馬奇諾防線有多牛?巔峰時期的德軍也得繞道
    在二戰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的名聲可不太好。作為一條法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最終卻沒能發揮一點兒作用,德國人從其他地方繞道進攻法國,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條無用的擺設。但實際上,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牛,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沒數。
  • 蘇聯的史達林防線修了十幾年,為何二戰中沒起什麼作用?
    文/寂寞的紅酒史達林防線是1928年到1939年蘇聯在邊境地區修築的一條重要防線,與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德國的大西洋壁壘、齊格菲防線並稱歐洲四大防線。史達林防線從蘇聯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峽到南部的黑海沿岸綿延1000多公裡,共設有32個堡壘地域,擁有4000多個永備火力點,碉堡、障礙物、防空洞等各種軍事設施一應俱全,僅僅工事的牆壁就有1.5米厚。史達林防線可以說固若金湯,是蘇聯人抵抗德國的重要依仗。不過如此固若金湯的防線,在蘇德戰爭中幾乎沒有發揮什麼作用,被德軍輕易突破,讓所有人大跌眼鏡。那麼堅固的史達林防線為何成了擺設?
  • 造價約50億法郎的馬奇諾防線,是否真的毫無意義?作用體現在哪裡
    外部各種機槍工事、火炮工事、地雷陣地、反坦克戰壕等等戰鬥工事同樣一應俱全的馬奇諾防線也就這樣被建造了出來。納粹德國突破馬奇諾防線按照法國起初的設計思路,目的就是想通過這條防線來預防納粹德國的突然襲擊。從而也就使得德國僅用了約3天的時間就順利地完成了裝甲軍團的運輸及部署工作,並順利在蒙梅迪附近突破了達拉弟防線,直逼馬奇諾防線最薄弱的背後。如芒刺一般直直地從馬奇諾防線背後深深的插了進去。
  • 盤點那些沒什麼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成代表,外表堅固,實則雞肋
    ,我們可以在其中看到建築學知識,還有材料學的運用,除此之外,還要將火力搭配和兵力配置發揮到極致,正因為軍事防線的設計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所以在這樣一條成功的軍事防線中,體現的是人類當時最高的文明水平。
  •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齊格菲」防線,為何4個月就被盟軍攻破?
    文/滅霸他爸提到防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戰初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這條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防線,在戰爭爆發後,並未發揮出阻擋敵人的作用,從而成為戰爭史上的笑柄。實際上以規模而論,「馬奇諾」防線只能屈居第二,二戰期間還有一條比它更長、更堅固,規模更加龐大的防線。
  • 拿破崙時期、一戰時期強悍無比的法軍,為何在二戰中如此窩囊
    然而到了二戰,面對納粹德國的進攻,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陸軍卻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法國也在開戰不到40天的情況下,便宣告投降。(一戰時期的法國軍隊)那麼,明明在拿破崙時期和一戰時所向披靡,為何法國陸軍在二戰中就不行了呢?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