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的牧星「超人」

2020-12-19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濱海之南,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三亞測控站「八角廳」指揮室內,技術人員正密切監視著設備儀器。

「三亞距捕完成,數據送出!」振奮人心的調度口號聲響徹指揮大廳。三亞測控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下降段和月面上升段實時測控任務。

LED操作顯示屏前,任務項目組組長陳超雙眼牢牢鎖定著屏幕上快速跳動的數字和不斷變化的信號波形。此後的幾天時間裡,像這樣的密切監視已經成為了陳超每天不可缺少的操作。

陳超在檢查設備技術狀態

「陳組長,你這剛休假回來,就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發現捕獲目標的速度都趕上『超人』啦!」同組成員朱景春說道。

結婚五年,與妻子分居五年。好不容易休假,還沒來得及與家人好好相聚,一接到單位通知,他便又投身到了航天發射測控任務中去。

作為嫦娥五號任務項目組長,陳超擔負組織、計劃、協調等多項工作。一時間,各類任務文件、數據信息紛至沓來。這次任務預留的準備時間不足,作為項目組組長兼設備主操作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吃透任務文件、掌握組織流程、熟練掌握設備操作成為擺在他面前最緊迫的任務。

這可咋整呀?一個字「幹」!陳超白天與組員們一道參加聯調聯試、排查解決設備故障、討論捕獲方案,晚上則加班加點鑽研吃透任務文件資料。

「嫦娥五號任務很多技術都是第一次,要弄透徹的東西太多了,得不斷深挖學習!」陳超指著辦公桌上一沓沓翻得卷了邊的各類試驗文書說,「懂技術、知原理、能指揮,這是對我們任務總體的基本要求,我們多學一分,任務的成功就能多一份保障。」

發射前兩個星期,陳超帶領組員在機房開展「嫦娥五號」任務的模擬飛行數據接收工作。

「陳工,出問題了,三向測量中頻自檢距離值與實際相差太多,設備狀態出現異常!」急切的報告聲打破了機房寂靜。

作為任務總體,陳超深知「一朝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此時,任何差錯都可能影響任務的順利進行。

「不要慌,按照預案處理,重新檢查技術狀態!」他們按照預設方案仔細梳理設備鏈路,分析各項問題產生的原因,採用硬體代替、環路測試等多種方法,進行故障定位檢測,經過幾個小時的緊急排查,終於將故障準確定位。

故障確定後,陳超立即帶領人員啟用相關備品備件,更換損壞器件,並進行設備技術指標測試。

「技術狀態正常!」當指揮大廳傳來陳超的聲音時,在場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主操作手陳超捕獲並監視信號波

談起這些年參加過的任務,這位「超人」總是胸有成竹,可是在提及家人時,他的神情中卻少了幾分自信。

從投身航天測控事業到現在,他與設備日夜相伴,與家人聚少離多。女兒從出生到1歲,他在身邊陪伴的時間寥寥無幾。每每加班到深夜,他的心中總會泛起陣陣愧疚。

「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像陳超這樣甘做航天事業幕後人的科技人員還有很多,他們立足崗位,默默奉獻,用青春和智慧為祖國航天事業保駕護航。

作者:裴偉家、張梅

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裝備科技

相關焦點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蘇州企業東菱振動研發的大推力振動臺、蘇州同元軟控的「工業智能化設計、仿真平臺」為護航「大國重器」的「飛天攬月」注入了「蘇州智造」的動力。
  • 江蘇大腦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拿到這抔月壤真不簡單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啦圖源:央視新聞從發射到回家嫦娥五號的背後有一群年輕活潑的江蘇身影東大指揮員11 月 24 日凌晨,隨著發射口令,長徵五號火箭騰空而起,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
  • 嫦娥歸家,三一「金牌吊機」保駕護航!
    【慧聰工程機械網原創報導】12月17日凌晨,「離家23天」的嫦娥五號在經過多個難關之後,成功帶著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它的回歸標誌著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再次走出「質」的一步。
  • 嫦娥五號探月之旅:107臺發動機的23天護航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在交接儀式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給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容器蓋上紅布據統計,「嫦娥五號」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奔向月球,經地月和環月飛行,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完成月球樣品採集工作,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經歷11個飛行階段,23天的太空探險。要完成這些飛行工作,離不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上裝載的107臺發動機的保駕護航。
  • 天地空海協同保障 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自從2020年11月24日發射以來,嫦娥五號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軟著陸、月球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月地轉移、再入地球等環環相扣的太空旅程,終於在12月17日1時59分,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安全回家。 回家之旅,嫦娥五號經歷了哪些?誰在為它保駕護航?
  • 「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為什麼這次更令人沸騰?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有哪些不同?2004年1月,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 來自珠海的TA,和「嫦娥五號」共同奔月!
    珠海科技之光助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落月!本次探月任務中,珠海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著陸器內的兩大光纖雷射器提供了多項宇航級核心無源器件,這是光庫科技繼「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等國家重大項目之後第三次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
  • 又見「嫦娥奔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就位!
    「長五」「嫦五」已就位 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攬月而歸,踏夢而行——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目擊記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17日電題:攬月而歸,踏夢而行——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目擊記新華社記者任軍川、於嘉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為適應嚴寒積雪條件下夜間搜索,地面搜索回收分隊進行多次實戰演練,並對相關設備升級。在著陸場核心區外圍,四子王旗140多名民兵和160多人組成的預備隊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其中還有馬蹄飛馳的騎兵連。地面搜索回收分隊平穩前行,耳畔隱約傳來「隆隆」聲。
  • 航天六院107臺發動機為「嫦娥五號」搭建探月返鄉76萬公裡「天梯」
    在中國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開啟人類時隔48年之後的月球探測地月往返之旅。而在「嫦娥五號」地月往返76萬多公裡的漫漫徵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研製的107臺大小發動機,將持續接力,助推「長五」護航「嫦五」探月返鄉。
  • 荒沙大漠見越野本色 為「嫦娥五號」保駕 BJ40新品亮相_易車網
    今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北京越野BJ40軍團以「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官方保障用車」的身份,迎接"嫦娥五號"攜中國第一捧月壤凱旋歸來。雙YUE英雄雙刀護航,「刀鋒英雄」為「英雄」而生。
  • 株洲產探空氣球助力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令株洲人驕傲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的背後,有著中國化工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助力。
  • 嫦娥五號「捎特產」 這場跨星球「快遞」到底多難?
    很多小夥伴先總結了一下,嫦娥一號和二號是「一件套」,三號是「兩件套」,四號是「三件套」(鵲橋中繼星和主任務分兩次發射)……嫦娥五號居然有「四件套」?嫦娥五號整體圖。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要把月壤帶回家,這「四件套」各有各的任務,總之,很拼。
  • 航天六院107臺發動機23天護航全程完美 嫦娥攜2公斤月壤回家!
    ,推舉長徵五號火箭進入預定軌道,助推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一個個高難動作,最終順利攬月返鄉的完美見證。沒有這三型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氫氧發動機,就沒有長徵五號火箭名列前茅的運載能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樣大型的深空探測器也就不可能實現發射。它們,是六院科研團隊歷時近20年,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出的主動力裝置。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一、海陸空為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保駕護航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僅有載人返回艙的七分之一左右,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覓這樣小的目標可謂難上加難。五姑娘」回家,為其保駕護航。
  • 揭秘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五大黑科技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了解到,該院自主研製的多項「黑科技」,為嫦娥五號「繞、落、回」不同階段提供保障支撐。測量雷達先後圓滿完成長徵七號、長徵五號首飛等數十次飛行任務,為嫦娥五號飛行保駕工作奠定紮實基礎。
  • 嫦娥五號返地之旅,水漂彈道不是唯一看點,這項技術可用於打航母
    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起飛奔月,到今天已經過去近一個月,其中經歷了地月軌道轉移、月面軟著陸、自動採土封存、月面起飛、樣品在軌轉移、上升器脫離、月地軌道轉移等多次驚心動魄的考驗,如今進入最後關頭,終於要擇機返回地球。嫦娥五號返回地球過程中,受到西方媒體的極大關注,因為這其中隱藏了多項頗具實戰意義的黑科技。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 嫦娥攬月|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是今年最具「分量」的發射。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長徵五號火箭騰空而起,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第三步正式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海陸空為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保駕護航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僅有載人返回艙的七分之一左右,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覓這樣小的目標可謂難上加難。12月16日早上,參與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的直升機分隊就按照計劃飛抵著陸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