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美育,從心開始|「追尋詩意的生活」詩歌寫作講座舉行

2020-12-19 上海交通大學

12月7日,「《追尋詩意的生活》——零基礎入門寫詩」講座活動在新圖書館南洋書齋舉行。二十四節氣的大雪之日,傳統風韻滿載的書齋之中,交大首屆教書育人一等獎獲得者、教職工致遠文藝協會副會長楊志斌老師帶領同學們暢尋詩意、漫遊詩海、入門學詩。活動由校園映畫網絡文化工作室主辦,黨委宣傳部和圖書館指導支持。

講座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教職工攝影協會副會長、公眾號「校園映畫」主理人周思未老師主持。周老師講述了他與楊志彪老師共同創作「校園映畫」專欄的起點,用「雪」這一經典詩歌題材引出楊老師的講座。

楊志彪是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師、上海交通大學首屆(2017)「教書育人」一等獎獲得者,也是上海交通大學教職工致遠文藝協會副會長、東方藝術中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上海交大報》「思源湖」副刊「校園詩畫」專欄作者。

楊老師用鄉村兒童自由爛漫的小詩引出「詩心」,並由緣起、積累、突破、熱愛、反思、生活等階段講述了自己從零開始學詩作詩的心路歷程。

熱愛並堅持寫作、掌握詩詞格律、擷取生活共鳴、融入情感韻律,楊老師的詩歌之路和乾貨分享帶給了同學們眾多啟發。此外,楊老師還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譜曲、朗誦、書法等作品。

愛詩,不僅是為了成為詩人,詩意的生活,遠不止在文字之中。

在楊老師的講解之後,同學們學以致用,以兩張校園攝影作品為題進行現場詩詞創作

現場同時演奏彈唱楊老師填詞的歌曲《聲聲慢·思源湖之雪》,由鄒知穎同學彈奏古箏、佟子安同學演唱,音律與詩歌相協,給師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沉浸式學習體驗。

最後,楊志彪老師對同學們的詩作進行點評,並與同學們親切問答交流。

踐行美育課堂,延展學習體驗。校園映畫網絡文化工作室潛心以校園為創作主題,挖掘最貼近自然生活和師生學習的美好瞬間。創辦近三年多以來,優秀作品層出不窮,並通過講座分享、攝影實踐、視聽沙龍、作品展覽等方式,打造以美育為核心的網絡育人特色品牌。

大雪之日,赴一場詩詞映畫之約。從詩心到詩意,詩歌沒有門檻與界限,

從零開始】從心開始,用文字、圖像、音樂,記錄世界的美好,追尋詩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汨羅「詩歌周」|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大家都知道,汨羅和偉大浪漫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密切的聯繫,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偉大的中國詩歌傳統,因為汨羅是詩歌很重要的源頭,我想所有的中國詩人來到汨羅都有一種憑弔的心情,去感受偉大的詩歌傳統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切。」
  • 白浪情.詩詞講座第二課:中國現代詩歌寫作ABC與詩歌語言(上)
    此課由中國現代詩歌寫作ABC與詩歌語言兩部分組成。試圖通過解讀、剖析、點評、朗誦(MTV)、互動、思考題等形式,力求達到所預期的目的,使之基本理解此課的主題。第一部分:中國現代詩歌寫作ABC現代詩歌有三個要素:語言,意境和韻律。
  • 吉狄馬加:到汨羅來就是來追尋中國的詩歌傳統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歐陽林 姚望)12月11日至14日,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在汨羅江畔正式啟航。作為此次組委會的顧問,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再次來到汨羅,見證這全程湧動著盎然詩意的活動。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舉行 詩意火花閃耀英雄之城
    12月20日,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武漢卓爾書店開幕。本屆詩歌節由卓爾書店、《中國詩歌》編輯部主辦,聞一多基金會、湖北長江文化發展基金會聯辦。葉延濱、舒婷、李少君、楊克、傅天琳、張清華、胡弦、陳仲義、劉向東等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讓詩意火花在英雄之城閃耀,以詩歌傳遞溫暖和力量。
  • 詩歌隨筆|琉璃姬:塗鴉詩的詩意肌理
    《詩隨筆:塗鴉詩的詩意肌理》 文| 琉璃姬習慣把自己寫的分行稱為塗鴉詩,並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再沒有比塗鴉更準確的詞語來概括個人的寫作理念,塗鴉不是一種新的詩歌流派,只是個人形成的寫作風格,文氣,創意。雖然十分小眾,但也是有我自己的想法和十多年嘗試與創作經驗在裡面。
  • 2017臺灣詩歌:現實人生的詩意書寫
    臺灣詩人雖身居島嶼,卻擁有開放的胸襟和全球化眼光,他們重視兩岸的文化交流,通過民間的文學和文化交融方式,努力踐行「立足臺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的文學理想。《兩岸詩》的宗旨是以開闊的視野審視漢語詩歌的全球地貌。
  • 成為孩子的生命領路人——獻給孩子家長的詩歌沙龍
    一、生活中充滿了詩意,需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3、通過各類藝術的涉獵體會詩和詩意。 4、尋找生活中的詩意。 三、詩歌是一種天分,也能後天培養,但需要熱愛。
  • 美育——從中國的傳世名畫開始
    我讀了這本書之後,就在想是什麼樣的人寫這樣的書,關於美育我們也做過,我們的社群對於美育都還比較有認知,前年我在果媽閱讀也講過家庭美育、兒童美學的主題,講了一些跟教養美學相關的書籍。這一次,當看到田老師的書,我有一種震撼的感覺。一打開書,裡面有很多細節,田老師的主張是:跟孩子的美育要從中國的傳統名畫開始。
  • 用畫筆描繪美好,有溫度的美育踐行帶給孩子們童年最生動的點綴...
    用畫筆描繪美好,有溫度的美育踐行帶給孩子們童年最生動的點綴 2020/12/10 12:07:48    來源:文明徐匯
  • 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如約而至
    汨羅江畔,起伏著一個詩意豐盈的國度。2300多年前,深思巍峨行吟求索的屈原,在汨羅江懷沙自沉,自此,國之詩魂,化身河流,開啟了浪漫主義詩歌世界。又在1000多年後,詩聖杜甫漂泊湖湘,追尋屈原的行跡,將一葉孤舟永遠泊在汨羅江邊。
  • 《詩意旅行詠歸聖城》大型詩歌研學線路喜獲二等獎
    11月20日下午,「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及「2020首屆山東省精品旅遊文創發展大賽」頒獎典禮在濟南舉行。由中國曲阜詩歌論壇組委會、曲阜市風光旅行社有限公司報送的《詩意旅行·詠歸聖城》大型詩歌研學線路獲得2020首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二等獎。
  • 修武:讓山區孩子在美育之光的照耀下向著「大美人生」鏗鏘邁進
    河南經濟報記者楊紅波修武大南坡,一個詩意融鬱的地方,一座心之故鄉的歸宿,一棲莊重、細膩、靈巧的歲月之居。深灰的磚摞、青黛的瓦牆、蒼勁的枝椏、起落的寒鴉、清掃家園的村民、義務維護村容村貌的長者,還有逝去經年再重啟的懷梆戲……交相映輝、煙火嫋嫋,無不彰顯大美之魄。
  • 「紅葉季·雙慶詩歌音樂會」在天津大學「詩意」舉行
    新華網天津10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紅葉、碧水、錦鯉……10月18日,一臺「紅葉季·雙慶詩歌音樂會」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內的澄心池畔「詩意」上演,慶祝天津大學125周年校慶和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15周年院慶。
  • 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中外詩人高峰論壇舉行
    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中外詩人高峰論壇舉行「屈原一直在我們身後」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3日訊(見習記者 周磊 馬如蘭 通訊員 歐陽林)今天,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中外詩人高峰論壇在汨羅市舉行
  • 天水市印象系列之六:隴上江南詩意天水,詩歌的青年,詩歌的城
    這一年,一張影響中國半個世紀的先鋒詩報橫空出世,它讓中國的詩歌出現了萬木爭榮、萬壑爭流、萬馬奔騰的局面。這張命名為《詩歌報》的報紙,讓數以千計的天水青年成為詩人。與全國的詩歌流派相映成趣,天水雨後竹筍般誕生了幾百個詩歌(文學)社團,每個工廠有,每個技校有,每個大專院校有。
  • 沉下心來,寫出好作品——詩人周瑟瑟2019年的精彩詩歌之路
    2019年,周瑟瑟寫了大量源於生活的作品;同時在湖南南嶽、山西長治等地開展「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在多年「走向戶外的寫作」基礎上,提出「詩歌人類學」,這是關於當代詩歌的一個重要寫作觀念。周瑟瑟強迫自己一定要不時離開書房。
  • 李子柒被罵上熱搜:一個人的衰老,從生活丟了詩意開始
    人間最重的煙火味被李子柒渲染得淋漓盡致,她無形中給人們帶來淡淡的鄉愁,觸動每個人心中故鄉的路,作為心靈歸巢的方向,和詩意生活歇息的遠方。確實,生活裡需要詩意。詩意的生活在哪裡詩意不儘是所謂高雅,它包含的東西要廣泛得多,也豐富得多。關於什麼是詩意的生活,我想應該能在《嚮往的生活》中找到些許答案。
  • 【原創·詩歌賞析】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原創·詩歌賞析】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020-07-28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歌來到美術館|娜夜:把荒涼轉為豐盈的詩人
    詩人娜夜最近獲了一個獎,或許是中國最基層的詩歌獎,叫做中國十二背後 梅爾詩歌獎。而在十五年前,她拿到了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這一大一小兩個獎,似乎可以構成其寫作的一種暗喻。 娜夜長期生活在西北。
  • 少兒美育素質教育論壇暨末那美學作品年鑑展舉行
    近日, 2020少兒美育素質教育論壇末那美學作品年鑑展在陝西省圖書館梵間分館舉行。本次活動由末那美學工作室主辦,長安書畫研究院豐京分院協辦。眾多美術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討美學當代快節奏城市生活中的意義,以及美育給人生帶來的意義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