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靖康之難是北宋覆滅的開端。
金兵自北南下,一路殺到東京城下,在王城之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放火燒城,昔日繁華富庶的汴梁城覆滅在大火之中,變成一片廢墟。
金兵逼北宋朝廷議和,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和五千萬兩銀幣,劫空了東京城中的公私積蓄,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以及後宮嬪妃、皇親貴族、王公大臣以及各種工匠、百姓達數萬之眾,北宋王朝徹底淪陷。
史書上的每一頁紙都浸透著血淚,但現在的我們無法切身體會,只能通過史書的寥寥記載去想像當時的慘烈和悲壯。
然而懸疑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卻給了我們一個遙想當年的機會。
小說總共六卷,前面五卷分別從士、商、軍、工、農等各個角度描繪了北宋的繁華和富庶,以及隱藏在盛世之下的危機,第六卷大結局,將前面五卷布下的疑局一一解開,最後當謎底揭開,盛世的喪鐘也敲響了。
小說清晰地描繪了金兵南侵時,北宋從朝堂到民間,從皇帝到百姓在戰爭來臨時的眾生百態,將史書上寥寥數語的記載立體形象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我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的悲慘命運。
當戰爭開始的時候,首先得到消息的是北宋的朝廷。然而,朝堂之上,大家商討的不是如何對抗,將敵人趕出去,而是在討論如何逃避。
宋齊愈初入朝堂,血氣方剛,呼籲朝臣食君之祿當報效國家卻無人響應。當他看到大臣們漠然地只顧著自己的身家性命之時,不禁悲憤至極。
更讓他失望的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天子竟然禪位於太子,自己則南下逃命去了,隨後,後宮嬪妃、朝中百官、侍從也紛紛潛逃,新官家也曾兩度想要南逃。
當消息傳開來之後,汴京也開始大亂,百姓們也收拾包袱細軟,倉皇奔走。
昔日安寧富庶的繁華之都,頃刻間變成了危亂逃離之地。
然而,有人逃,自然有人守。
比如極力死勸,讓新官家留守的新任宰相李綱,比如願以性命守住大宋宗社的禁衛男兒,還有汴京五絕,趙不尤和梁興,帶著數百壯士燒雲梯殺金兵,逼退金帥;作絕張用,在城頭修造站擼炮架,改建武器,威力大增;還有馮賽和陸青都拼著命一起守衛大宋江山,保衛這城中的百萬民眾。
崔豪三兄弟到那些逃走的大臣府上搜索值錢的東西,本來是想帶著財物逃走,卻在看到城頭之上豪情壯志之後改變主意,留下來對抗金兵,因為他也想當一回英雄。
爛柯寺的烏鷺不走是為了了結與蕭逸水的這一段孽緣;奕心不走是因為看淡了生死;藍婆是為了等兒子回家,她給兒子新裁了一件道袍等著他回來穿;十千腳店的店主周長清獨自守著,是為了自己的那句話:家業被侵,即便是再懦弱愚蠢的人,也要拼爭一二。
只是,螻蟻再如何拼爭也抵不住大廈傾塌。
趙墨兒戰死城頭;金兵二度攻城,崔豪三兄弟全部戰死;石守威死於金兵的亂刀之下,鄧紫玉不願受辱服毒自盡;犄角兒為了保護張用被金兵殺死;何塞娘為了救同伴送了性命……還有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為了各自的信念,為了守護家國,不惜以身殉國。
趙不尤和梁興率領將士拼死取得勝利,朝廷不但沒有乘勝追擊反而派使求和。
割地、賠款,宮中金銀不夠便到民間搜刮,東京城中公私積蓄洗劫一空。
尊金主為長,以親王為質,邪佞小人立於朝堂之上自滅威風,北宋兵將三十萬面對三萬金兵,竟絲毫不敢動,日日往金營輸送金銀財寶,賠罪議和,堂堂天子,奴顏婢膝。
北宋在天子和朝臣們的卑微乞憐中走向了覆滅,皇城中的貴族以及百工雜藝被洗劫一空,皇帝、嬪妃、皇親、百官、工匠……總共一萬四千多人,被迫走上了北上之路。
俏麗明媚的黃鸝兒因為入的教坊樂籍,也在北上的名單中,曾小羊為了保護她被撞得頭破血流、生死不明;十二奴只剩下了詩奴和書奴,為了不被金人欺辱,她們毅然自毀容顏……
昔日的皇帝褪下龍袍被裝扮得如同一個胖漁翁,皇親貴族盡都一身布衣,悽悽慘慘,數千人都在慟哭,哭聲如同寒風吹過百裡汴河。
誠如有詩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清明上河圖密碼》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