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數量龐大,為何戰鬥力卻那麼差

2020-12-05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強盛的王朝。明朝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都很厲害。大明王朝曾橫掃漠北,降越南敗荷蘭,軍事力量是非常強盛的。鼎盛時期的明軍足足有二百多萬,是當時世界上數量最為龐大的軍隊。不過,雖然明軍的戰果輝煌、數量龐大,但實際上明軍的戰鬥力很差,否則也不至於讓倭寇肆虐東南。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明軍數量龐大,為何戰鬥力卻那麼差?

其實,明軍戰鬥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和明朝實行的坑爹軍制「都司衛所制」有關。明朝建國初期,由於軍隊編制相對比較混亂,有原來的紅巾軍,有地主軍,有新徵兵,有降軍(歸附軍),也有犯罪充軍(所謂恩軍)等等,隊伍編制非常雜亂,戰鬥力也參差不齊,指揮調動非常不方便。為了把這些軍隊整合起來,朱元璋和他的高參劉基搞了一個創舉,發明了都司衛所制度。所謂的都司衛所制度,實際上就是軍區制度。都司是大軍區,衛所是小軍區。都司管著衛所,衛所駐紮在地方,統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士兵等軍民合一的軍戶。軍戶由軍人和家庭成員組成,只要你是軍戶,你家全都是軍戶,就連你的後代也是軍戶。也就是說,只要你當兵,你家世代都得當兵。因此,隨著軍戶家庭的繁衍,軍戶數量越來越多,明軍的數量也急劇膨脹。不過,雖然明軍數量瘋狂膨脹,但明軍的戰鬥力卻沒有提升。

衛所的士兵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朝廷一聲令下就能動員上百萬軍隊。這在建國初期效果非常明顯,因為經過長期的徵戰,由於大量軍人被編入軍戶,軍戶的戰鬥力很強。同時,由於軍戶實行屯田制,所以軍戶平時不用國家掏錢供養,這就大大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在明初,衛所制的的確確是一項好政策。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就改變了。因為這種軍制有個非常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如果長時間不打仗,軍戶就一直是農民,變不成兵了。所以,明朝中後期,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極差,很多軍官成了閒漢甚至地痞流氓,而士兵也只會種地而不會打仗。有的士兵甚至被派去給貴族大官們種地當長工。更嚴重的是由於土地越來越少,軍戶人數越來越多,軍戶負擔沉重,逃亡現象非常嚴重。土木堡之變後,由於明軍主力損失殆盡,軍戶制已名存實亡,剩下的軍戶幾乎不能打仗,全都是混飯的。

正是因為衛所軍隊腐爛不堪重用,所以戚繼光才跑到義烏自行募兵,用脫產的職業軍人來取代衛所的屯田兵。不過募兵制雖然大大提升了明軍的戰鬥力,甚至成為了挽救大明危局及軍事危機的唯一途經。但由於募兵制太費錢,所以募兵制的範圍很小,而且募兵將領多靠自己籌募軍費,所以募兵制起到的作用很小,只能應付一時之急。更嚴重的是,大明政府對將領們自行組建的軍隊非常不放心,所以將領們不是被殺就是被罷免,比如戚繼光。所以明朝軍隊戰鬥力不強的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改善,這也是龐大的明軍屢屢敗給農民軍和後金軍隊的一個重要原因。到明末,偌大的大明帝國,雖空有數百萬軍隊,但卻無兵可用。如果不是孫袁等人招募邊民組建了關寧軍、毛文龍招募遼東流民組建了東江軍,憑著大明只會種地的衛所兵,估計清軍早就入主中原了。如果大明早點實行募兵制,也不會落得被數萬八旗奪了天下。

相關焦點

  • 明軍的反擊——從沙窩之戰看明朝中期明軍的戰鬥力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舉國震驚的土木堡之變發生,明軍主力在長城外全軍覆沒,也先牧馬北京城下,幸得于謙力挽狂瀾,擊退瓦剌。 土木堡之變後,精銳盡喪的明軍戰鬥力究竟如何,隨著一大幫勳戚的陣亡,軍隊戰鬥力是否隨之下跌,本文從土木堡之變發生後五個多月的沙窩之戰來入手分析。
  • 明朝倭寇橫行,到底是倭寇厲害,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
    為何會有這麼荒誕的一幕發生?明朝軍隊可是連蒙古鐵蹄都能砍得過,為何對付不了倭寇?為何100年後,劇情反轉這麼快?那麼我們從這100年的時間中分析一下明軍與倭寇勢力的變化,來看看到底是倭寇厲害了,還是明軍戰鬥力下滑了。明軍方面明朝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有著200多萬的常備軍,鑑於明朝北方邊境長期的不穩定性,這麼多的常備軍確實也應該。
  • 戰時上前線,閒時去耕田,耕戰結合的「衛所」制度拖垮明軍戰鬥力
    由於土地數量有限,軍人及其家屬數量的增加,使得他們不得不開始拓荒耕地,一時間軍事職能走向衰落,讓位於農耕職能。 可是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弄明白,為何衛所軍隊開始不斷開墾荒地,逐漸走向了屯田化,而失去了軍事戰鬥力呢?
  • 明軍擁有大量的火銃大炮,為何打不過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軍?
    照理說,熱兵器對於冷兵器存在著不可逾越的代差,有碾壓般的優勢,為什麼結果卻是明朝軍隊敗給了清兵呢?裝備佔據優勢的明軍,為什麼被清軍吊打? 其中的道理明朝軍隊確實火氣犀利,而且在朝鮮戰場上也證明過明軍的戰鬥力。但是榮譽只屬於過去,明朝從上到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導致了明軍的戰鬥力,在崇禎年間,遠遠不如清軍。 裝備有大量火器的明朝軍隊在萬曆抗日援朝戰爭中,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
  • 薩爾滸會戰:「天時地利人和」明軍一條都不佔!
    薩爾滸之戰前,主帥楊鎬為何嚴懲明軍「借人頭」!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反觀明軍這一方,似乎一條都不佔。首先說天氣,農曆二月,南方已經是春暖花開,遼東卻是冰天雪地,出徵的南兵難以適應寒冷的氣候。決戰開始的時間正值冬季,寒冷氣候制約了戰鬥力。
  • 「天下無敵」的明朝,坐擁兩百多萬軍隊,為何還會被打的那麼慘?
    說到明朝為何會滅亡,一般也是人云亦云「小冰河」、「東林黨」之類。其實,真實的明朝在軍事上並不是那麼強大,甚至可以說戰鬥力頗為尷尬。而在導致明朝滅亡的諸多原因中,軍事制度的弊端絕對要比「小冰河」、「東林黨」之類的原因重要得多。下面咱們就來細細聊聊這個問題。
  • 努爾哈赤仰天大笑:「明軍的戰術真是奇葩!」
    神機營擁有步兵3600人,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配備裝備為火銃槍3600枝,野戰火炮160門,另外還配備一些多管火銳槍和冷兵器,而且當時神機營已經實施了「三三″制,即一排射擊,一排裝藥,一排填實彈藥,保持火銃槍射擊的連續性,其戰鬥力強悍無比。
  • 龍珠超:界王神和破壞神同為劇情中的神明,為何戰鬥力差很多?
    想必大家看龍珠動漫的時候會有一個疑問:界王神和破壞神同為動漫中的神明,為何戰鬥力差很多?這個疑問也深深困擾著小新秀。不過,在多日思考之下,還是找出了蛛絲馬跡。下面我們就來說明這個問題。宇宙中需要的是平衡狀態,不能太過美好,也不能太過戰亂,甚至連天體的數量也是需要有個適度的。而破壞神的工作就是要清除認為不合適的天體,以達到整個宇宙處在一個平衡狀態。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話說軍世】二戰中,德軍和舊日本軍隊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給其他國家都製造了相當多的麻煩,那麼當時德國陸軍和舊日本陸軍師級單位的人員國模差距有多大?戰鬥力差距有多大呢?
  • 松錦之戰中明軍慘敗,離不開他的瞎指揮
    ——《清太宗實錄》更為嚴重的是,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並與祖大壽先後投降後金,袁崇煥打造的關寧防線名存實亡,關寧鐵騎盡乎全軍覆沒。吳三桂和山海關成了明朝最後的防線,這便是為何後來吳三桂倒戈會讓李自成如此被動。總而言之,這一戰,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松山一戰為何明軍依然戰敗?他們把老祖宗傳下來的謀略忘光了嗎?
    戰國時期秦國的大將王翦在這方面做得就很好,既擁有了完全的軍事自由權,又消除了秦王羸政(此時贏政並未統一六國稱帝,只能稱其為秦王)的疑慮,那麼王翦是怎麼做的呢?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召集大臣,問滅楚之計。王翦聲稱,滅楚大軍非六十萬人馬不可,而另一員大將李信則信誓旦旦地回答秦王贏政「二十萬足矣」。
  • 薩爾滸改變中國命運之戰:明軍精銳一戰全滅
    中國從此以後種種都因薩爾滸戰役引發,如果薩爾滸戰役沒有失敗,那麼中國之後的歷史或許將會改寫。大明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每天沉溺在自己的小天地,邊關奏報一律不理。正是在這20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基本完成了對女真各部的統一。俗話說;女真滿萬不可敵。中原王朝要想控制女真,就絕對不能讓女真統一,必須在萌芽狀態即打壓強者,扶植弱者。
  • 天啟年間,明軍戰勝清兵,是因為魏忠賢嗎?
    明朝天啟年間,明軍一掃萬曆末年的頹勢,先打傷了努爾哈赤,後又重創了皇太極。不過,當時戰場並不是明軍壓著清兵打,而是被清兵重重包圍。不過,遼東經略王在晉並沒有袁崇煥那麼大的抱負,他的目標是守住山海關,於是,他便打算在八里舖再修築一座城堡。顧名思義,從八里舖到山海關的距離不過八裡之遙。假使前方明軍敗了,往山海關湧來,你這城門是開還是不開?開便意味著放清兵入關。所以,這主意剛提出,便遭到了袁崇煥的強烈反對,然後又讓孫承宗知道了。
  • 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在與明軍的對抗中表現如何?
    要知道,倭寇當時正好是國家剛剛大體統一,平息戰國混亂的鼎盛時期,戰鬥力是最頂峰。 而大明則是昏君萬曆時期,也是明朝的後期,再過不到50年就亡國了。 就這樣,倭寇也沒有佔到大明的上風。 倭寇擊潰朝鮮軍隊,不值得一提。
  • 到今天才知道,原來熊貓曾經的戰鬥力並不差
    到今天才知道,原來熊貓曾經的戰鬥力並不差在動物界,一直以來都是遵循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規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森林中的這些動物裡,獅子、老虎、豹子算是佼佼者。它們速度快且兇猛無比,讓很多動物聞風喪膽。
  • 大明具裝甲騎為何只裝備半身重甲?明軍:半甲換五項全能,值了!
    而到了明代,因為有「軟弓、長箭、快馬、輕刀」的四大利器說法,大家普遍認為明軍騎兵不再使用具狀騎兵了。那麼,真是這麼回事嗎?在到了明朝,由於明軍主要的敵人蒙古人,很少有以陣列作戰的習慣,明軍騎兵非常重視機動作戰。不過,這不意味著具狀騎兵在明軍中的消失。明軍重騎兵主要是由兩宋時的全具裝發展為重點區域保護的半具裝。
  • 明軍以弱擊強作戰宣告亡國開始:1619年4月14日薩爾滸之戰爆發
    關外遼東明軍只有6萬人,分散在各地駐守,能夠使用的機動兵力只有2萬多人。明軍因長期欠餉、裝備低劣、訓練不足,戰鬥力相當低下,很多部隊只能勉強守城。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以後,總兵力已經增加到6萬多人,戰鬥力相當強悍。
  •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說法不一,明軍具體的兵力,可以從明朝史料裡找到。如果根據王在晉所說,薩爾滸明軍出徵的將士88550多人,陣亡的有一半多,戰敗後還能召集到的明軍有42360多人。在《明神宗實錄》裡,兵部尚書黃嘉善在奏疏裡記錄了兵力徵調的情況:(萬曆四十六年六月甲寅)遼東全鎮額兵不過六萬,除城堡、驛站差拔外,實在僅兩萬餘,又各有防守之責。
  • 鬥羅大陸:玉天恆為何賽前認慫?武魂品質不差,但魂環數量差太遠
    玉天恆為何賽前認慫?武魂品質不差,但魂環數量差太遠。《鬥羅大陸》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動漫,講述的唐三與史萊克七怪的冒險故事,現在動漫更新到了魂師大賽的決賽篇,劇情已經越來越精彩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但是為何面對武魂殿戰隊,連奮力一搏勇氣都沒有呢?武魂殿戰隊究竟有著怎麼樣的實力?其實倒不是玉天恆慫的問題,實在是武魂殿戰隊太過強大了,每個人魂力都達到了四環魂宗以上,更有三人是五十級以上的魂王,武魂品質玉天恆倒是不虛,但是光魂環就差了三四個,這讓玉天恆怎麼打,自然只能將希望寄托在能夠創造奇蹟的史萊克戰勝身上了。
  • 不存在的,看看之後數十年明軍戰績
    途中接到密報,瓦剌已做好準備,明軍隨即返回,中途遭到瓦剌騎兵多次襲擾,恭順侯吳克忠、成國公朱勇所部先後被殲滅。剩餘明軍退入土木堡(在今河北懷來),被瓦剌軍隊包圍,明軍大敗,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的御林軍也死傷殆盡,被瓦剌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