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青梅竹馬的愛情是最美好的愛情,因為那時候男孩和女孩都處於最天真、最純潔的時候,這樣的感情,純粹而美好。國畫大師張大千與表姐謝舜華的愛情,便是如此,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情投意合,就連雙方家長看了,都連連支持他們在一起,於是早早定了娃娃親,就等著兩個孩子長大。
然而,當張大千從日本回來準備和表弟結婚時,心懷愛意的謝順華病了,不久就去世了。深愛表妹的張大千,雷霆萬鈞,絕望萬分。他立刻決定當和尚。
那時,他的故事越來越廣泛地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張大千是個仁義之人。然而,出家僅三個月,張大千就回到了世俗,原因是人們忍不住哭笑不得。
早在1919年,張大千得知未婚妻去世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出家出家。從那以後,他一直被一盞綠燈陪伴著。經過反覆思考,他選擇了松江禪寺。禪寺方丈依林大師耐心地聽了張大千的「愛情故事」後,把這個極度悲傷的年輕人安排在一個離他房間很近的地方。每天帶他一起去冥想。連「大千」這個名字都是依林大師給他取得。
其實,張大千在這個時候也曾致力於佛教,但他在焚燒戒律時犯了一個錯誤(在佛教儀式中,任何人逃入虛空,剃鬚後,他都會用香火焚燒僧人頭上的傷疤,這是佛教的正式弟子)。因為他認為佛教本來就沒有焚戒的規矩,這是梁武帝自己創造的圖案。
起初,「燒環」只是死囚經歷的。梁武帝信佛後,特赦天下死囚。但是,他擔心犯人會再次犯罪,所以他在犯人頭上「燒了戒指」,也就是「用戒指代替犯人」。張大千認為自己信仰佛教,不是囚犯。他為什麼要燒掉戒律?你不信佛不焚戒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張大千的力量。
可以想像,張大千的觀點在當時會引起多大的騷動。大家都叫張大千,這個不想燒掉戒指的和尚,是個「野和尚」,這讓他很不高興,於是他決定換一座寺廟,但其他寺廟都讓他燒掉戒指,否則他不會被接受。張大千很生氣,直接寫信給當時最有名的老和尚,我和他討論佛教。看完他的信,我覺得張大千很有靈性,決定見見他。
兩人相見後,對佛理爭論了好幾天,但說到「焚戒」,狄仙老爺仍然認為有必要焚戒,並給出理由:「信徒如野馬,焚戒如韁繩,只有上了韁繩,才能成善「馬。」年輕而精力充沛的張大千無論對方有多尊敬都能直接反駁道:「世上當然有好馬不需要停下來,比如你的老頭。」老法師沒有生氣,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他們爭論了很長時間,沒有任何結果。老法師還以為張大千要進佛門,就要燒掉戒律。張大千極不情願,就在剃鬚儀式當天跑了!太可悲了。
張大千雖然逃出了關宗寺,其實他想繼續當和尚,但他就是不想燒掉戒指,於是跑到杭州靈隱寺。有個和尚是他的朋友,但對方沒有強迫他燒戒指,所以張大千在這裡住了兩個月。
但很快,張大千就受不了這種孤獨無聊的生活,於是給朋友寫信「訴苦」,朋友說如果不行,他就去上海找他,然後找個寺廟「吊牌」。他繼續畫畫,其餘時間做他想做的事。張大千自然被迷住了。他收拾行李,當晚乘火車去了上海。
這時,他不知道這個朋友「出賣」了他。張大千剛下火車,就被「埋伏」了許久的哥哥「抓住」了。幾名親屬直接「起訴」他回四川老家,然後又「起訴」他和新婚的兒媳曾正榮,曾正榮結婚後被迫回歸俗世。婚禮那天離他家只有100天,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原因,太悲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