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為愛出家為僧,僅過了3個月便還俗,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2020-12-19 王桃說美妝

人們常說,青梅竹馬的愛情是最美好的愛情,因為那時候男孩和女孩都處於最天真、最純潔的時候,這樣的感情,純粹而美好。國畫大師張大千與表姐謝舜華的愛情,便是如此,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情投意合,就連雙方家長看了,都連連支持他們在一起,於是早早定了娃娃親,就等著兩個孩子長大。

然而,當張大千從日本回來準備和表弟結婚時,心懷愛意的謝順華病了,不久就去世了。深愛表妹的張大千,雷霆萬鈞,絕望萬分。他立刻決定當和尚。

那時,他的故事越來越廣泛地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張大千是個仁義之人。然而,出家僅三個月,張大千就回到了世俗,原因是人們忍不住哭笑不得。

早在1919年,張大千得知未婚妻去世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出家出家。從那以後,他一直被一盞綠燈陪伴著。經過反覆思考,他選擇了松江禪寺。禪寺方丈依林大師耐心地聽了張大千的「愛情故事」後,把這個極度悲傷的年輕人安排在一個離他房間很近的地方。每天帶他一起去冥想。連「大千」這個名字都是依林大師給他取得。

其實,張大千在這個時候也曾致力於佛教,但他在焚燒戒律時犯了一個錯誤(在佛教儀式中,任何人逃入虛空,剃鬚後,他都會用香火焚燒僧人頭上的傷疤,這是佛教的正式弟子)。因為他認為佛教本來就沒有焚戒的規矩,這是梁武帝自己創造的圖案。

起初,「燒環」只是死囚經歷的。梁武帝信佛後,特赦天下死囚。但是,他擔心犯人會再次犯罪,所以他在犯人頭上「燒了戒指」,也就是「用戒指代替犯人」。張大千認為自己信仰佛教,不是囚犯。他為什麼要燒掉戒律?你不信佛不焚戒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張大千的力量。

可以想像,張大千的觀點在當時會引起多大的騷動。大家都叫張大千,這個不想燒掉戒指的和尚,是個「野和尚」,這讓他很不高興,於是他決定換一座寺廟,但其他寺廟都讓他燒掉戒指,否則他不會被接受。張大千很生氣,直接寫信給當時最有名的老和尚,我和他討論佛教。看完他的信,我覺得張大千很有靈性,決定見見他。

兩人相見後,對佛理爭論了好幾天,但說到「焚戒」,狄仙老爺仍然認為有必要焚戒,並給出理由:「信徒如野馬,焚戒如韁繩,只有上了韁繩,才能成善「馬。」年輕而精力充沛的張大千無論對方有多尊敬都能直接反駁道:「世上當然有好馬不需要停下來,比如你的老頭。」老法師沒有生氣,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他們爭論了很長時間,沒有任何結果。老法師還以為張大千要進佛門,就要燒掉戒律。張大千極不情願,就在剃鬚儀式當天跑了!太可悲了。

張大千雖然逃出了關宗寺,其實他想繼續當和尚,但他就是不想燒掉戒指,於是跑到杭州靈隱寺。有個和尚是他的朋友,但對方沒有強迫他燒戒指,所以張大千在這裡住了兩個月。

但很快,張大千就受不了這種孤獨無聊的生活,於是給朋友寫信「訴苦」,朋友說如果不行,他就去上海找他,然後找個寺廟「吊牌」。他繼續畫畫,其餘時間做他想做的事。張大千自然被迷住了。他收拾行李,當晚乘火車去了上海。

這時,他不知道這個朋友「出賣」了他。張大千剛下火車,就被「埋伏」了許久的哥哥「抓住」了。幾名親屬直接「起訴」他回四川老家,然後又「起訴」他和新婚的兒媳曾正榮,曾正榮結婚後被迫回歸俗世。婚禮那天離他家只有100天,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原因,太悲傷了。

相關焦點

  • 未婚妻去世,張大千選擇出家。僅過10天就還俗,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在中國繪畫界有諸多位大師級人物,比如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這裡不得不提焦點名人張大千,他之所以焦點,是因為這位不僅是個享有盛名的畫家,更是一個風趣灑脫的男人。張大千在21歲那年,因極度思念病逝的未婚妻而萌生了出家的念頭,隨之他便住進了上海松江的禪定寺,還讓主持為之取名「大千」的法名,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了愛情出家,張大千的行徑已經很另類,但他還不滿足。據說燒戒是斷除我執的標誌,戒疤越多,說明戒律越高,於是張大千便從松江一路化緣到寧波,希望當時佛門中聲望最高的諦閒法師能為之燒戒疤。
  • 他一幅作品賣1073萬,曾因抑鬱出家為僧,如今打算還俗
    這樣說來,史國良是幸運的,自幼年時代起,他便展現出了強烈的對於繪畫的喜愛以及超高的繪畫天賦。才24歲時便已經從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幾年後,他便當上了副教授,成為了美術界最為年輕的教授。在一個人最在乎榮譽與名聲的年紀,這些東西一樣不落的降臨在他身上。
  • 他拋棄日本妻子,39歲出家為僧法號弘一,徒弟稱師父出家是必然
    1918年8月18日晚,李叔同靠著燭光,提筆寫下了他在俗世的最後一幅書法作品,寫完,他便將毛筆折成兩半丟在了一旁,第二天,天還不亮的時候,他毅然拋下1家中的妻兒,跑到虎跑寺,出家剃度做了和尚,法號:弘一,他便是後來中國最有名的高僧:弘一法師。
  • 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能讓一個人三次出家又三次還俗?35歲就早早離世
    自古以來,能放棄名或利轉身出家的人本身就比較少,而被世人所知的更是少之又少。李叔同則是其中的一位。李叔同文採四溢,在當時是有名的海歸,在當地有書法家、音樂家、教育家等美稱,後期剃髮為僧。他放棄俗稱,步入佛門的重要原因是熱衷,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家人有很大一部分都信佛。所以在小的時候,李叔同就會了一些佛經。
  • 浙江一富二代,顏值出眾卻兩度出家為僧,如今近40了,仍不想還俗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人生一世,人和人之間的追求並不一樣, 有的人,終其一生追求的是富貴;有的人,渴望功成名就;還有的人,只想有一個平淡如水的生活。
  • 他兩次出家兩次還俗,如今八十多依然為話劇和影視服務!
    可能很多人都是從「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旋律裡認識遊本昌的。在電視劇《濟公》裡,遊本昌把「濟公」演繹的神韻飽滿,由此也讓他一夜成名。一晃35年過去了,那個「濟公」扮演者遊本昌怎麼樣了?他在做什麼?
  • 張大千痛失初戀曾落髮為僧 上海遇知音終生相惜(圖)
    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在種種姻緣紛至沓來之前,張大千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他的那個她,是青梅竹馬,比他大三個月的表姐謝舜華。痛失純愛初戀落髮為僧張大千的母親見兩個娃娃這麼投緣,就在他倆十歲時定了親。定親後,小姐姐對少年張大千更是體貼,這讓情竇初開的他,更認定了這位未婚妻。
  • 17年前,出家為僧的中國「第一神童」寧鉑,現在過得怎樣?
    ——了凡四訓方仲永的故事雖然已經距離我們隔了許多的年月,然而直到今天,方仲永仍舊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談話間,天才的故事總是吸引人的,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裡,從來都不乏天才,可奇妙的是,在那些天才身上,總有一些驚奇的際遇。在上個世紀70年,一位天才兒童的出現震驚了全國,他就是寧鉑,一位至今都讓人記憶深刻的神童。
  • 985美女學霸因一個夢削髮為尼,如今年過三十,仍不想還俗
    導語:說起出家,我們難免會想到「古佛伴燈」、「看破紅塵」之類的話,似乎出家是件無奈而帶點悽涼的事,但其實也有不少人還沒有真正接觸過紅塵便選擇出家門,比如曾經放棄麻省理工進修名額的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他在數學方面很有天分,老師也覺得他是數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 陳啟禮出獄之後,居然跑去寺廟出家為僧,他要學杜月笙以退為進
    重兄弟情義的陳啟禮當然不會派人去做這件事,但是董桂森究竟死於何人之手,這也許是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海明寺1991年4月26日,陳啟禮在張安樂的陪同下到海明寺出家。自從出獄後,在家中呆了3個多月的時間裡,除幾個昔日的兄弟外,其他人一概不見,終日念經頌佛,閒暇時信筆揮毫,畫上幾幅國畫。陳怡帆見陳啟禮變成這副樣子,苦口婆心不知勸過多少次,但沒用。張安樂也不知勸過多少次,可陳啟禮似乎心硬如鐵,任憑怎麼勸都無所謂。
  • 張大千:老牛愛吃嫩草,傳奇的一生
    也正是這幅「廬山圖」耗盡了張大千最後的生命,作畫期間多次心臟病發作送往醫院急救,稍微恢復便又重新被抬上畫案,醫生家人,都勸不住。直到1983年3月11日畫成落筆,最後一刻,才駕鶴西去。1943年10月,張大千用20餘頭駱駝載著臨摹的276幅壁畫,回到四川,並完成了20萬字的學術著作《敦煌石室記》。陳寅恪盛讚張大千:「其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事,更無論矣。」
  • 洪森長子四星上將洪馬內:出家做和尚剛還俗,今日接管人民黨
    據柬埔寨人民黨的決議,委任洪瑪內上將為柬埔寨人民黨中央青年工作組組長是根據洪瑪內的能力,以及黨中央委員會的要求,以及黨中委員會常委的意見。5月5日下午,洪森長子洪瑪內(Hun Manet、王家軍副總司令洪馬內將軍作為家族的代表,按柬埔寨習俗剃度出家。在金邊波東寺(Botumvatey Pagoda)剃度出家。
  • 天才畫家因無靈感選擇出家,妻子等他15年,還俗後一幅畫賣1173萬
    我國曾經有這樣一名天才畫家,他為了尋求藝術的更高境界選擇出家當一名「畫僧」,還俗之後,作品賣出了千萬高價。 他的名字叫史國良。在這裡我們先說一說「畫僧」這個身份,顧名思義,「畫僧」兼具了僧人與畫家雙重身份,但「畫僧」伴著晨鐘暮鼓生活,比那些文人士大夫少一層凡俗的羈絆憂思,所以他們作畫會多一重禪思體會與清淨自然的感悟。
  • 泰國藝人出家為父母祈福 獲贊無數
    誰都沒想到,黃書豪出家的話題,能衝上微博熱搜榜首。截止發稿時間,話題閱讀超4億,討論超3.6萬次。黃書豪是國內某綜藝節目泰籍選手,曾在節目中表演洗腦神曲《容易動情的人》,但他在節目中最終止步50強。在細節上,泰國人不會用手指僧侶,不接觸僧侶的身體,晴天在僧侶旁邊經過的時候,甚至會注意不踩著他們的影子。泰國男子結婚前,必須要出家,一般為一周至一個月。以至於泰國有個不成文的習俗:男人們一生中至少要出家一次,否則就不算真男人。泰國人認為出家這段時間,不僅能夠修身養性、學習佛法、端正對世事的態度,還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替父母祈福積德。
  • 「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才是道門的修行宗旨
    在我們的印象中,道家的修行是遠遁世俗,為了吸引弟子,都使出了渾身懈數,為的就是讓自己的道統不滅絕,能夠傳承下去。所以「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似乎就不應該出自修道之人的口中。但這句話的確出自道家之口,為什麼道家會這麼說呢?
  • 張大千的多位妾室,每一位都曾是真愛,都敵不過歲月|百家故事
    參評獎項:以史為鑑·歷史精品故事獎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而恩絕。事實如此,卻終敵不過意外。著名畫家張大千一生諸多妻妾,卻未曾有一人等到色衰而愛馳的那一日,大抵都是在最美的年華,被人遺棄在無人問津的角落,蒙上了厚厚的灰。
  • 他是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在龍泉寺出家八年又還俗,現在怎樣?
    於是毅然決然的選擇出家。在寺廟柳智宇比起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更努力,刻苦專研佛經,很快在佛術上面也有了非凡的造詣。天才的想法我們根本理解不了,在出家八年之後他又選擇了還俗。這樣精彩又傳奇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身上,他就是——柳智宇柳智宇是武漢人,在他小的時候就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而且也很內向。和他同齡的孩子都因為柳智宇不愛說話,所以都不喜歡和他玩,他只能每日在家看書學習。柳智宇很聰明尤其是在數學這方面,在他小的時候就常常可以做出來一些高年級的題。
  • 風雲中帝釋天曾出家為僧?為了學武功不擇手段,難怪能自創聖心訣
    帝釋天之所以有屠龍的心思,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帝釋天見識到了鳳血的力量,他曾經殺了鳳凰,吃下鳳血煉製的金丹,從而長生不死,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因而他更加害怕龍元被別人奪走,從而威脅到他的地位,甚至超越他,所以哪怕他知道自己有危險也要這麼做。
  • 39歲出家當和尚,15年後才想起家中有妻兒,如今一幅畫賣1012萬
    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不少非常出名的畫僧,然而畫僧曾因為歷史的原因差點就徹底消失成為歷史,一直到史國良自願出家之後,這才讓畫僧得以重新傳承下去。 然而,在度過了十五年的畫僧時光之後,史國良最終還是感受到了愛的召喚,因此他最終還是脫下了袈裟,決定回歸正常社會,重新與妻子一起生活。
  • 什麼樣的八字是出家命
    (3)財為利、官為名 財官為名利,而名利仍世俗之物,當八字命局中財官難為命主所用時,命主常常會超凡脫俗、拋開名利而出家。 2、八字呈現出家之象者有出家跡象 (1)年幹為丙火 因年幹為頭,故此為命主出家時受戒之象; (2)辛金為神佛 所謂神佛金身也,故日主為辛金者常常喜愛佛、道、醫等文化學術,亦可引申為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