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變「單打獨鬥」為「抱團發展」,「掙」來幸福生活

2021-01-08 掌上衡陽

記者周琪 通訊員唐蘭榮

▲寬闊平整的村道,兩旁綠意盎然光輝村位於珠暉區東陽渡街道東南部,距離城區15公裡,毗鄰衡南縣雲集鎮。該村人均耕地面積0.75畝,下轄17個村民小組,以發展傳統種養殖為主,村民大多外出務工。2014年,光輝村被評為省級貧困村,2016年退出省級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嚴格按照珠暉區委、區政府脫貧攻堅安排部署,從解決難點、焦點問題入手,抓黨建促扶貧,脫貧工作成效明顯。目前,光輝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戶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記者在現場搭乘合作社「東風」,「掙」來幸福生活  近日,走進光輝村,記著正好看見了這樣一幅鄉村放牧圖:朝陽下,只見一個村民趕著一群山羊,朝著疊青瀉翠的山頭走去。「我們的黑山羊都是放在山上養,肉質鮮嫩,不愁銷路。」衡陽市春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輝逮住「機會」介紹道。春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是集生態果木、蔬菜種植、水產養殖及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綠色產業園。基地為5個貧困戶提供了長期就業崗位,季節性用工達到20餘人,帶動周邊近80戶農戶發展生產,使村民人均年增收達11000元以上。

▲貧困戶正在葡萄園裡工作貧困戶歐陽少桃因丈夫劉仕南患病無勞動力且需長期服藥,家裡困難,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把其推薦到合作社來務工。「80元一天,一個月下來,有2000多元工資。」正在打理葡萄園的歐陽少桃告訴記者,扶貧工作隊、村支兩委幫他們家與合作社籤訂了幫扶協議,參與年終分紅,每年還可增收2000元以上。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呂紅衛向記者介紹,村裡早前以發展傳統種養殖為主,村民大多外出務工,無可持續的村集體收入。目前,通過健康、兜底、就業、產業幫扶等多措並舉,全村82戶貧困戶359人,都與合作社籤訂了產業幫扶協議,生活越來越好。

▲朱喜強正在給牛餵草料在衡陽市浩宇種養合作社肉牛繁育基地裡,村民朱喜強正推著攪拌好的草料餵牛和打掃牛舍。「我在這裡工作6年了,每天打掃衛生、養牛、餵牛。」朱喜強說。村裡還有其他貧困戶也一起搭乘了浩宇種養合作社「公司+農村貧困戶飼養+回購」產供銷一體化模式的「順風車」,為自己「掙」來了幸福生活,不僅解除了貧困群眾外出務工的後顧之憂,每月都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跟隨光輝村黨支部書記朱冬生的腳步,我們向村裡的小廣場走去,道路兩旁綠樹成蔭,綠化帶內花開正盛,房舍掩映在綠樹之中,庭院廣場乾淨整潔,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硬核」措施「田秀才」帶頭致富,貧困戶「抱團發展」  黨建引領促脫貧:不斷強化村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優勢,形成農村黨員「頭雁效應」,使農村黨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明顯,發揮「土專家」「田秀才」作用,培育6名黨員致富帶頭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合作社裡養殖的山羊造血扶貧促增收:依託光輝村土地資源及交通優勢,引進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橋梁作用,使貧困農民變「單打獨鬥」為「抱團發展」,不但解決了部分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也加快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步伐,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輸血」變「造血」。目前,村集體經濟已達5萬元以上。精準幫扶促民生:2020年以來,累計開展便民服務384人次,發放便民聯繫卡400多張,發放宣傳資料2000多份,介紹就業30餘人次,上門落實各項政策200多人次,貧困戶住院醫療報銷比列均達到90%以上,醫療、教育、就業等補貼全部落實到位。夯實基建促發展:共修建村級道路6.4公裡,村部主幹道道路加寬項目正實施,目前已完成40%;村級農網電網升級改造全面完成;村級自來水管道鋪設已完成全村12個組的主水管鋪設;新建路燈160盞,實現全村亮化;光伏發電項目建成並實現每年3萬元左右收益;新村部2019年修建落成;建立村級電商服務平臺,融入社會扶貧網等網絡平臺,為貧困戶銷售富餘農副產品,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好山好水好味道品頂級牛扒 吃「中國黑寶」  衡陽市浩宇種養合作社養殖的牛,品種為安格斯牛,來源蘇格蘭,是世界頂級牛扒使用的食材,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標準生產,所有牛喝的是純淨水,吃的是自己牧場種植的有機牧草,拒絕激素和抗生素,保證原生態。消費扶貧電話:19958900606、17873403369 。衡陽市沅華種養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烏雞(五黑雞)、湘黃雞,雞齡在一年半左右,五黑雞的滋補和藥用功能為烏雞之最,內含豐富的黑色素、胺基酸和黑色膠體,被謂「中國黑寶」。消費扶貧電話:18143377779。  脫貧大事記  2015年5月,扶貧工作隊入駐南陂村(現光輝村)駐村扶貧。2016年10月1日,完成水塘硬化70餘畝,溝渠硬化2公裡。2016年12月17日,光輝村出列省級貧困村。2016年12月30日,修建完成6座便民橋。2017年11月1日,修建完成光輝村羅家坳組道1.8公裡。2017年12月1日,光輝村光伏60千伏發電項目建成,開始併網發電。2018年7月10日,修建完成光輝村茨塘組道0.7公裡。2018年9月30日,引進產業扶貧,貧困戶與勤美合作社、春偉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參與分紅。2018年12月1日,光輝村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完成。2019年8月5日,引進產業扶貧,貧困戶與清源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參與分紅。2019年9月1日,修建完成光輝村村級主幹道路拓寬0.9公裡。2019年10月8日,光輝村新村級服務平臺建成並使用。2019年10月19日,光輝村最後6個貧困戶脫貧,至此光輝村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10月30日,完成安裝太陽能路燈共計162盞。2019年11月1日,完成水塘硬化20餘畝。2019年12月10日,光輝村新自來水管網完成全部主管道鋪設。2020年5月18日,引進產業扶貧,貧困戶與浩德盛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參與分紅。2020年8月1日,修建完成光輝村朱衝組道1.45公裡。

相關焦點

  • 蘭州新區中川鎮華家井村 村集體抱團發展創規模化致富路
    蘭州新區中川鎮華家井村村集體抱團發展創規模化致富路村民在村集體承包地中務農夏收時節,蘭州新區中川鎮華家井村的田間地頭一片忙碌景象近年來,董桂花和鄉鄰們的生活發生了大變化。自村集體領辦合作社開辦以來,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打通了「造血大動脈」,農戶增收有了實實在在的產業保障。1 產業支撐讓土地留得住人合作社成立前,華家井村由於沒有產業支撐,華家井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
  • 單打獨鬥太難吃肉,機構抱團跟還是不跟?
    單打獨鬥太難吃肉,機構抱團跟還是不跟?12月14日訊,指數震蕩攀升,賺錢效應看似不錯,7000億的成交量怎麼也提不起精神。結構化行情愈演愈烈,機構抱團的大消費、光伏興高採烈,最近煤飛色舞的周期股慘遭拋棄,牢牢鎖定跌幅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貧困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丨普安縣九峰...
    走訪貧困戶都說家是幸福的港灣,但謝光雲可以說是沒有家的,因為他在九峰村沒有房子,在外面務工也是租房子住,一家人居無定所已經十多年了。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普安縣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看著家鄉日新月異,再加上自己也已經吃夠了四處漂泊的苦,謝光雲就想回到老家生活。想法是好,但回來以後住在哪卻成了一個大問題。我第一次與他交流,他就向我說明了這個情況。
  • 新疆柯坪縣為貧困戶量身打造脫貧方法
    2018年,縣裡針對貧困戶量身打造的蔬菜訂單生產工程,改變了大家的習慣,村民們一個個爭相種菜。」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農業農村局幹部王莉說。柯坪縣日前已種植有豇豆、花菜、芹菜、蓮花白等19個品種,「菜園子」越來越豐富,不少農戶家都有了小拱棚。後來,又有了「一村一品」貧困戶蔬菜種植基地,全縣逐步構建起蔬菜訂單生產供應鏈。除了滿足自家吃以外,每戶還至少增收1000元。
  • 變「單打獨鬥」為「協同作戰」!陵城黨建聯合體吹響產業「集結號」
    「黨建聯合體就是把各領域基層黨建作為一個整體,推行跨地域、跨領域、跨行業、跨層級聯建共建模式,在區域、行業、項目等鏈條上『化零為整』,組建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黨建聯合體,變『單打獨鬥』為『協同作戰』。」陵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時磊說。
  • 單兵作戰到握指成拳——松林鎮聯合黨委破解產業發展困局
    松林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把相連的東尚、西尚和前尚村三個村的黨支部組建成聯合黨委,通過弱村抱團,打破地域壁壘,變「單兵作戰」為整合資源「握拳出擊」,推動了村與村的融合發展、共同發展、高速發展。  變,是面貌之變,是產業之變,更是觀念之變。
  • 第一書記趙椿:為貧困戶撐起一把幸福傘
    自此,他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大局,與林村廣大幹群一道,為貧困戶撐起一把幸福傘。林村來了個「吵書記」「說來也巧,進駐林村之前,這個村我已經走過無數次,名字熟悉,道路也熟悉。」接到要來林村的消息,趙椿會心一笑。「但真正要開展工作,它還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工作環境陌生,人民群眾陌生,村情村貌陌生。
  • 七星關區:「四突促四變」推動支部領辦合作社穩中有進
    「我在基地上班已經兩個多月了,每天能掙100元。」沙壩變綠洲後,貧困戶陳志秀多了一條謀生出路,她還把自家兩畝地流轉給基地,「現在幹一年比以往幹幾年掙得還多」。七星關區充分利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對接市場、匯聚優勢、抱團發展的載體作用,把分散的資源、人力整合起來,促進了生產方式、銷售方式的變革,有效解決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變化紛繁「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 「繪」生活 助脫貧 向幸福出發
    大泉湖村是全國唯一以塔塔爾族為主體的鄉鎮。近年來,新疆昌吉供電公司駐奇臺縣塔塔爾族鄉大泉湖村工作隊協助當地政府,通過三區分離改造、安裝動力電、發展養殖業等方式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改善人居環境,現在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在這條「走出來」的脫貧路上,幸福正在「生根發芽」。
  • 東阿縣姜樓鎮打好三張牌 促貧困戶生活環境大提升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姜樓鎮陶樓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翟長芳笑著說到,這是姜樓鎮積極推進貧困戶「雙提升」工作的真實縮影。粉刷家具、牆塗白、建菜園……為推進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水平、居住環境」雙提升,鎮扶貧辦組織各村實行「一戶一策」措施,堅持黨建引領,全員皆動,打好三張牌,徹底整改貧困戶人居環境老舊問題,使得貧困戶家裡換新貌、展新顏。
  •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煙臺開發區潮水鎮鳳眼村為貧困戶織好幸福生活密網
    衝刺的號角已經響起,煙臺開發區潮水鎮鳳眼村在上級的指導引領下,紮實做好各項扶貧工作,全力確保村中已脫貧的5戶9人貧困人口不返貧,為貧困戶織好幸福生活密網。鳳眼村兩委成員始終牢記自己脫貧攻堅戰中「指揮員」、「戰鬥員」,惠農政策「宣講員」的特殊身份,一切工作聽黨指揮,堅決服從上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整體部署,不「越位」、不「缺位」。
  • 「講脫貧故事 曬幸福帳單」呂懷英:貧困戶「逆襲」為養豬「達人」
    講述人:呂懷英(嵐縣社科鄉曲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記錄人:梁海珍梁瑞霞我叫呂懷英,今年60歲,是嵐縣社科鄉曲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般我的「綠色土豬肉」總比大型養殖場的白條豬肉每斤多賣幾塊錢,村裡好多人都來跟我學怎麼養豬,家裡的生活也因為養豬變得越來越好。記得高中剛畢業那會,我就跟著村裡的叔伯離家外出打拼,做過搬運工、下過煤礦,好不容易攢夠錢才成了家,後來又有了四個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那時年輕氣盛,認為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沒想到一場意外災難突然降臨到我的頭上。
  • 萬州: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熊家鎮為貧困戶增收裝上「引擎」
    脫貧攻堅開始後,張世才一家被精準識別為建卡貧困戶,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他養了40隻羊,5頭牛、300隻雞,一年的純收入超過5萬元,如今的他不僅摘掉了「貧困帽」,每年還能有上萬元的存款。在熊家鎮,像張世才一樣通過發展種養殖業過上幸福生活的村民還有很多,這主要得益於當地握牢一戶一策「繡花針」,為貧困戶增收裝上「引擎」的精準產業扶貧政策。
  • 周慶海: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從貧困戶變領頭雁
    「曾經的貧困戶回家鄉建廠,年營收80萬元」的消息近幾天在鎮安縣鐵廠鎮不脛而走,大家紛紛好奇:「貧困戶咋有錢當老闆?」「這個小工廠到底念了啥致富經?」因病致貧遭打擊,政策關懷燃希望周慶海今年31歲,鎮安縣鐵廠鎮新民村六組人。昔日家住偏遠高山上,秋天滿山的紅葉,成了他記憶中的優美風景。
  • 創客英雄朱方雲:種菜也能種出幸福生活來
    朱湖村2組73歲的村民朱代龍樂呵呵地說,第一季毛豆採摘他們也來幫過工,兩三天就掙了300多塊錢,這次打算再幫工兩三天,掙點家用。「我在外面打工剛回來,聽說老娘也來摘毛豆,我領著娃兒來幫忙,這不,2個小時就摘了大幾十斤。」朱湖村4組村民汪雲說,沒想到媽媽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掙錢。
  • 小麻村的蜜柚成貧困戶的「幸福果」
    產業幫扶下 蜜柚成脫貧「幸福果」在2015年,小麻村的集體經濟年收入7200元,其中貧困戶的年收入在3000多元,全村可耕地面積不足700畝,山地5529畝。梅州柚子盛名在外,柚子理應是小麻村從貧困中突圍的好辦法。省港澳辦駐梅州市小麻村第一書記楊裕表示,在2016年之前,村裡的農戶也有種植柚果,但零零散散沒有規劃,種出的果子良莠不齊,很難找到銷路。
  • 河北尚義縣打造零度以下經濟發展扶貧產業
    「地白風色寒」是生活在壩上地區人民刻骨銘心的體會。也正源於此,此地農民「一年總有半年閒」。如何突破自然環境束縛,開闢一條獨具地域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如何轉資源劣勢為優勢,使當地「冷資源」轉化為「熱經濟」?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東興:脫貧戶的幸福生活
    近日,筆者走訪廣西東興市江平鎮萬尾村,該村脫貧戶龍彪向筆者講述了他脫貧以後的幸福生活。在建檔立卡成為貧困戶之前,龍彪一直靠務農和出海打魚維持家庭的開銷,經濟收入很不穩定,加上有眼疾及孩子讀書的費用,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近幾年,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下,家裡發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變化。
  • 天九共享獨創抱團3.0模式 助力企業合作共贏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上,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樊治平分享了他對共享經濟發展的預判。  在他看來,共享經濟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已經滲入出行、空間、金融公共資源等多個領域。目前中國共享經濟的交易規模約佔全球44%。
  • 線上線下齊發力 三門電商走上「抱團」發展新路子
    電商孵化園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孵化器。近年來,三門縣努力探索培育發展電商孵化園,通過提供技術支撐、拓寬營銷渠道、強化抱團理念等積極措施,讓越來越多的電商擁有了做強做大的舞臺,電商們一改往日「單打獨鬥」的模式,紛紛走上「抱團」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