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浦北12月2日訊(通訊員 楊思悅 沈麗麗 黃春源 實習生 蔡禎)「吵書記,多虧了你,我們家的房子起好了。」「吵書記,謝謝你,我們家的醫保交好了。」「吵書記,村裡組織的技能培訓,我又學到了很多。」「吵書記,我們這裡的一條水渠加通了一百米。」
村民口中的「吵書記」名叫趙椿,2018年,受浦北縣土地儲備中心委派到江城街道林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此,他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大局,與林村廣大幹群一道,為貧困戶撐起一把幸福傘。
林村來了個「吵書記」
「說來也巧,進駐林村之前,這個村我已經走過無數次,名字熟悉,道路也熟悉。」接到要來林村的消息,趙椿會心一笑。「但真正要開展工作,它還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工作環境陌生,人民群眾陌生,村情村貌陌生。要想駕馭農村工作,特別是貧困村的工作,成為行家裡手,我還是得從頭開始。」
入村以來,趙椿深入群眾、深入田間地頭,問生活物資、問上學情況、問產業發展……在一次次的走訪中,他摸清了全村670戶居民的社會關係和存在的問題。因當地方言中「趙」與「吵」發音相似,趙椿走訪時又「事無巨細,什麼都問」,時間長了,村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吵書記」。
危房改造有保障
陳遠釗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倆都患有長期慢性病,家中有四個還在上學的孩子,負擔日常開銷已是苦苦支撐,更別提有餘錢翻建住房。多年來,一家六口蝸居在年久失修的泥房裡,昏暗低矮的小房間裡滿滿當當,斑駁的牆上掛著一張張明黃的獎狀,孩子們平日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溫書學習。
了解到這個情況,趙椿立馬試圖通過危房改造政策幫助陳遠釗,無奈陳遠釗家的情況不符合政策,不忍心讓這一家人失望,趙椿四處奔走,打聽詢問。不久後,趙椿了解到縣裡有住房缺口資金用於住房保障方面的消息,他立即開展行動,積極向街道辦申請,多方交涉之下,終於為陳遠釗家爭取到了一部分房屋改建資金。「多虧吵書記,孩子們很快就可以在明亮的房子裡讀書寫字了。」陳遠釗夫婦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舊路翻修除困擾
那還麓自然村屯有一條曲曲折折的「毛溝路」,經途地形複雜、地勢陡峭,一到雨天,「毛溝路」就會變成「水泥路」,給村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由於施工難度極大,翻修成本高,趙椿多次向上遞交的翻修申請均得到「沒有可行性」的批覆。向村民做出了修路的承諾,卻一直無法兌現,漸漸成了趙椿的一個心病。
2019年6月初,在趙椿的倡議下,村民們積極配合將半山腰打通。不甘心的趙椿再次向交通局遞交項目申請,向上級領導反映了林村村民出行的困擾,終於為項目拍了板。現在,一條乾淨平整、真真正正的水泥路通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
2018年至今,趙椿先後推動林村水利設施、排汙溝建設共計6.2公裡,村屯硬底化道路建設共計0.7公裡,安裝太陽能路燈54盞,昔日的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截至2020年,林村共實現77戶351人脫貧摘帽。「那一聲聲的『吵書記』是群眾對我的信任,更是我的擔當和責任。想到自己能紮根基層,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為村民們做點實事,看著村裡一天天變好,我真的挺知足的。」趙椿說。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