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悲壯!太平軍攻入南京城,城內旗人連婦女都上城牆與敵戰鬥

2021-01-15 歷史寫實
在太平天國最鼎盛的時期,太平軍拿著下了大清的江南重城南京,這是一座明代古都,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所以,在這裡的清軍把守軍隊的戰鬥力也非常的強悍,楊秀清更是親自指揮軍隊進入攻城,因為他知道,南京城一定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因為在那裡的南京城裡,有一處名為滿城的地方,那裡全部是由旗人把守的,而非漢軍,約有兩萬的旗人軍隊,那裡也是明朝皇宮的舊處。

在攻入南京城之時,太平軍無論是在人數還是在火力上,都是有著相當的優勢的,尤其是新加入太平軍的大炮,更是使太平軍在聲勢上更加的強盛,因此對於南京城外圍的戰爭,雖然也很激烈,但是太平軍基本上都是沒有什麼懸念的拿了下來。漢人軍隊在對戰太平軍之時,戰鬥力並不怎麼樣,反而是只有兩萬人的旗人軍隊,他們幾次對太平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和損失,這主要是因為這些旗人都知道,如果自己一旦落入了太平天國的手裡,是萬不可能有生還的可能的,完全就是一支沒有後路的決死之師了。

在太平軍攻擊滿城的時候,旗人們全部都鬥志高昂,老人孩子皆出來叫陣助威,旗人就連女子都拿起武器到城牆上與太平軍進行戰鬥,戰鬥的激烈程度一度進入了白熱化。楊秀清連續發動三次強攻,都被勇猛無比的旗人所打敗,幾仗下來,太平軍陣亡數千人,屍體堆積如山。

但是對於南京,太平天國已是志在必得,無論旗人做什麼樣的反撲,楊秀清無論付出多大的傷亡,都一定要拿著南京城內最難啃的這塊骨頭,最終楊秀清在分析了戰場之後,決勝用車輪戰的方式對付剩下的這些旗人,因為他們的人數是非常有限的,而在這方面太平軍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

就這樣,太平軍輪番上陣與旗人進行搏殺,旗人越戰越少,最終力不能敵了,太平軍將所有的旗人一律斬殺,清軍主帥祥厚眼看大勢已去,隨即自刎而亡,就這樣,太平天國在付出數萬人的慘痛代價後,終於全面佔領南京。

在這場戰爭之中,旗人的表現非常的亮眼,他們幾乎戰至最後一絲力氣,個人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太平天國與清朝之間存在著意識形勢上的本質不同,太平天國所打出的旗就是「消滅清妖」,對於旗人又怎麼可能會有任何仁慈的一面呢?也正是因為太平天國的這個特點,所以旗人們才在明知會城破的前提之下,仍然拼盡全力地與之戰鬥,不可謂不悲壯。而佔領了南京城之後的太平天國,也達到了其勢力的最頂峰,接下來就是天王和各王開始入駐,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而清朝在失去了南京之後,開始調集更多的力量與太平天國作戰,清朝在揚州建立了江北大營,在南京城東孝陵衛一帶建立江南大營,這兩座大營一直一左一右的嚴重威脅著太平天國都城的安危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太平軍喋血嘉興:8千兵馬陣亡,2位王爺巷戰而死
    高興之餘,李鴻章也不忘記自己的「諾言」,他邀請8位叛將一起共進晚餐,慶祝他們歸順大清王朝,一起擊殺「賊寇」。但是,李鴻章可不是真心歡迎這8人,因為他壓根就無法兌現諾言:授予總兵、副將等實職,而不是搞「記名」、「候補」。所以,李鴻章準備除掉這8人,讓他們消失。 宴會上,李鴻章殺了8大叛將,還屠殺蘇州城內4萬太平軍,非常殘忍。
  • 嘉興之戰:太平軍陣亡8千兵馬,榮王、挺王戰死
    宴會上,李鴻章殺了8大叛將,還屠殺蘇州城內4萬太平軍,非常殘忍。如此,江浙一帶的太平軍將領沒了退路,只能一戰到底,與淮軍死磕。嘉興,亦稱嘉禾、禾城,因這裡水稻長勢很好,產量也高,故而得名。蘇州陷落後,李鴻章目標瞄準了嘉興,想要奪取這塊寶地。
  • 太平軍兩次攻打鐵城贛州均未果,鐵城由來實至名歸
    太平天國洪秀全借拜上帝會之名帶領著全國的百姓,風起雲湧,太平軍走到哪裡都勢如破竹,各地的義軍也是紛紛響應,山頭草寇也多立刻倒戈,說自己是太平天國的分支,一時間真假太平軍都分不清楚,但是目的只有一個,讓清政府下臺.
  • 南京保衛戰之血戰光華門:城牆後就是百姓,不能再退了!
    很快,南京市博物館進行了考古發掘,這兩處堡壘是以明城牆為依託建造的城防工事,磚石都是明城牆的石磚,雖然現在只留下了殘垣斷壁,但依舊能看出當年經歷戰爭的痕跡。經過專家考證,這處堡壘正是1937年侵華日軍進攻南京之時,光華門血戰所留下的遺蹟。光華門是當年中國守軍抵禦日寇最頑強的戰場之一。
  • 晚清的軍隊,怎麼連白刃戰都不會打了?
    那麼問題來了,倘若真給晚清的兵勇們,在戰場上拼刺刀的機會,他們真的可以嗎?哥薩克、廓爾喀兵,都曾給清軍白刃戰刷數據。理論上說,大清軍隊的白刃戰,是應該不差。畢竟大清就是靠白刃戰起家的嘛,明末時,後金軍隊就有「滿萬不可戰」的美名,以少勝多血拼明軍,那是常見的事兒。
  • 沉睡200年漢族勢力崛起:太平軍兩次大捷,給湘軍做嫁衣
    例如,旗人居住「滿城」,與漢人分開;旗人犯法,地方官無權處理。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給了沉睡200餘年的漢族地主勢力再次崛起之千載良機,深刻改變晚清軍政格局,並成為大清之掘墓人。武昌起義勝利,若沒有漢族官僚支持,希望渺茫。晚清漢族勢力崛起,得益於太平軍兩次大捷,給湘軍做了嫁衣。
  • 真正的大清禁軍早就死在1900年了
    在1900年的大清,也有這樣的一支禁軍,他們奮力地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同侵略者進行著戰鬥,無怨無悔,最後他們連同冷兵器時代的榮光一起消失在那個血色拂曉。 幾年後,在他們戰死的地方一支新的大清禁軍建立起來了,擁有著比前輩更加先進的武器,卻眼睜睜地看著大清成為歷史的塵埃。
  • 太平軍血戰潯陽城:主將被開膛破肚,1萬7千精兵全部戰死
    潯陽,也就是今天的九江,位於江西北部,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太平天國位於長江中遊三大重鎮之一,上通湖北武昌,下連安慶,是防守天京之第二道防線。
  • 南京淪陷後,城內的貴婦人都是什麼遭遇?一日本老兵爆出親身經歷
    日本人在南京城所犯下的罪惡罄竹難書,這無言的傷痛是那麼的慘痛,面對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搶掠事件,我們無法做到釋懷,看到日本士兵對無辜婦女痛下殺手,我們無法原諒。《南京大屠殺》這部電影看得人很壓抑,而在這部電影裡面張藝謀所展現出來的只是真實南京城的冰山一角而已,這部電影以十三位妓女的角度為我們展現了那個被列強啃噬後的南京城,日本人連十幾歲的女學生都不放過,更何況是其他的人。這些女學生得到了金陵十三釵的幫助,但是那個時候南京城其他的女人呢?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古代的城市都是被高高的城牆保護起來的,所以古人攻城時想要攻入城內必須先攻破城門。然而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在古代的史書中還是現在的古裝劇中,進攻的一方在攻打城池時往往並不是直接進攻城門,而是利用攻城雲梯攀附在城牆上,從城牆上面攻破城池。
  • 晚清老照片:旗人婦女穿鎧甲很霸氣,清軍士兵持雙劍很滑稽。
    當時的人們由於不懂得照相機的工作原理,誤認為照相技術是一種會將人攝入紙張中的妖法,因此對於拍照都非常的恐懼。不過,任何時候都不缺乏具有開明思想勇於嘗試的人,所以清朝時期仍然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照片。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難得一見晚清老照片:旗人婦女穿鎧甲很霸氣,清軍士兵持雙劍很滑稽。
  • 1917年北京老照片:驚豔的紅衣新娘,眉清目秀的旗人貴婦!
    圖為一組由美國攝影師西德尼甘博先生在1917年拍攝的北京百姓生活舊照,通過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可以讓我們看一看百年前人們的生活場景及軌跡,其中不但有美麗驚豔的民間紅衣新娘,亦是可以一窺眉清目秀的旗人貴婦
  •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眾所周知,晚清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在1912年隆裕太后的主持下,正式退位宣告清朝滅亡。隨著秦朝的滅亡,我們進入了新的社會,當時清朝留下了很多老照片,而這些老照片,將當時真實的社會情況,給呈現了出來。
  • 金田起義,太平軍戰鬥力為何強悍?4萬清軍為何不敵7000太平軍?
    太平軍以拜上帝會教義約束軍隊、規範紀律。太平軍每逢出徵,全體將士都要進行禱告,並且祈求上帝賜給勝利。戰鬥勝利之後,又鄭重向上帝謝恩。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被優勢清軍圍困在金田村,軍心漸漸動搖。洪秀全當即下詔:「放膽歡喜踴躍,同心同力同向前,萬事皆由天父主張,天兄擔擋,千祈莫慌」(引自《天命詔旨書》)。
  • 老舍是清朝旗人,為何會說出「愛咱們的國呀!可誰愛我呀」的話?
    ——老舍《茶館》大家都知道老舍不僅僅是著名作家,在清朝還屬於旗人,屬於地地道道的統治階級。老舍父親屬於清朝八旗護軍營,正紅旗,真正的與國同休的滿洲八旗序列,老舍的家境按理說在清朝至少屬於中上級別。當八國聯軍侵略到北京的時候,他和幾個有血性的八旗子弟把住北長街一家糧店進行頑強抵抗,但是弓箭長矛如何敵得過西方的洋槍洋炮,壯烈殉職了。更過分的在後面。
  • 大清國從未在戰場上打敗英國,一場僱傭兵招募差點瓦解了英國艦隊
    上海在當時已經是大清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太平軍勢必會影響洋人的利益。洋人在清廷和太平軍之間想保持中立,左右逢源。但面對上海之境況,英國海軍將領們率領軍艦訪問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與天王洪秀全達成了一致意見。只要英法美保持中立,太平軍將不會侵犯上海。英法美領事館向自己的公民們發出了嚴格的訓令,要求他們務必嚴守中立,違者將受到法律嚴懲。
  • 日軍紛紛爭辯,是誰第一個攻佔了南京城,松井石根是如何評定的?
    日本第16師團,攻入中華門和水西門一線之後,一直就琢磨著怎樣度過中山門呢?就這樣時間來到12月13日凌晨,大野聯隊派了一個叫做四方藤造的上尉,帶著10來個人到中山門去偵察。當他們前行到中山門下之後,突然發現沒有中國守軍,於是大膽爬上了城樓之中。四方少尉,從鋼盔中把軍旗拿出來,插入了中華門的城牆之上。
  • 太平軍四王西徵,陝西局勢糜爛,叛亂呈燎原之勢
    由於廬州「城內乏糧,恐難持久」,陳玉成乃決計分兵出徵,以挽危局。以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啟王梁成富、祜王藍成春等四王為西路,率領太平軍精銳三萬餘人經穎州、新蔡,往河南、陝西等處去開疆擴土。派撫標營及新募團防勇,華陰勇由都司張鵬飛從尹家衛西韋曲進軍。5月16日,太平軍與清軍雙方激戰於三兆。太平軍正面以步兵抗擊,兩面以馬隊包抄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