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歷史上,要推翻現政權的統治,唯有通過民主革命、軍事政變等方式,因為現政權必定會用盡一切手段鎮壓革命者或政變者,這樣兩方都必有死傷,所以要推翻現政權,革命者或政變者必須經歷流血或犧牲,古今中外都不例外。
不過在歐洲國家葡萄牙的歷史上,有一場堪稱世界歷史最和平的軍事政變,發動這場軍事政變的政變者所用的武器,居然是康乃馨,但是軍事政變最後結果是政變者成功推翻了獨裁者,贏得了軍事政變的勝利。
這場世界最和平的軍事政變史稱「康乃馨革命」,時間在公元1974年4月25日,地點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世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很多殖民地紛紛爭取國家獨立,歐洲殖民國家迫於二戰後的國際形勢,或主動或被動放棄殖民地,讓殖民地成為獨立國家,所以二戰後有很多國家成功獨立。
不過作為世界歷史最早的殖民國家葡萄牙,卻堅決反對讓殖民地獨立。當時葡萄牙擁有的殖民地還有非洲的安哥拉、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亞洲的中國澳門、東帝汶等少數幾個,儘管非洲幾個殖民地也在爭取獨立,但是葡萄牙仍然拒絕讓其獨立。
葡萄牙之所以不順應歷史潮流,不讓殖民地獨立,是因為當時統治葡萄牙的是一位獨裁者,他叫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以下簡稱薩拉查)。薩拉查出身富人家庭,早年從政,二戰爆發前的公元1932年擔任葡萄牙總理,當時葡萄牙已經廢除君主制,是一個共和制國家。
薩拉查是個極端君主派,意思是他仇視共和制,主張君主制,但是薩拉查深知君主制在葡萄牙已經成為歷史,所以他沒有復闢君主制,而是實行近乎於法西斯的獨裁統治,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形同專制君主。
不過薩拉查統治下的葡萄牙跟法西斯國家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他沒有向德國的希特勒和義大利的墨索裡尼靠攏,在二戰中也宣布葡萄牙保持獨立,而且他積極發展葡萄牙經濟,所以他在葡萄牙還是有一定的民心的,直到二戰結束後,他仍然擔任葡萄牙總理,牢牢把握住實權。
薩拉查是一個右派主義者,右派即保守派(相對的左派即激進派),所以他為了維護葡萄牙殖民帝國的地位,堅決反對和鎮壓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因而導致了公元1961年爆發的葡屬殖民地獨立戰爭。
葡屬殖民地獨立戰爭首先在安哥拉爆發,之後幾內亞比索和莫三比克也先後跟葡萄牙發生戰爭。在殖民地的頑強抗爭下,安哥拉、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都打敗了葡萄牙,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先後成為獨立國家,給予葡萄牙沉重打擊,使得葡萄牙內政也出現了問題。
隨著葡萄牙殖民帝國的逐漸瓦解,葡萄牙人對薩拉查的不滿逐漸上升,薩拉查在葡萄牙民心盡失,其長達40多年的獨裁統治終於出現危機。公元1970年,薩拉查在康乃馨革命爆發前幾年因病去世,他的心腹兼繼承人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以下簡稱卡丹奴)繼承他一切獨裁統治模式。
公元1974年4月25日,一批葡萄牙軍官領導葡萄牙人,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發動軍事政變,但是這些政變者沒有荷槍實彈,而是個個手執康乃馨,向卡丹奴示威和抗議,因為葡萄牙人認為,康乃馨象徵民主和勝利。
按理說,卡丹奴為了自己的獨裁統治穩固,他應該會下令鎮壓政變者,但是卡丹奴沒有這麼做,而是順應民心,主動放棄一切獨裁權力,把權力交還給葡萄牙人。
就這樣,一場軍事政變以雙方沒有任何傷亡,而且政變者取得最後勝利告終,由於這場軍事政變中,政變者用康乃馨當武器,所以這場軍事政變史稱「康乃馨革命」。
古今中外那些軍事政變,無一不是出現雙方激烈交火,而且死傷慘重的局面,但是葡萄牙人卻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康乃馨革命,當之無愧的世界歷史最和平的軍事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