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紀錄作家路遙的一生:身世、婚戀、政治、文學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路遙

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猶如一顆流星,在短暫寫作生涯裡,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其作品展現出奮鬥不息的昂揚鬥志曾經感染了無數讀者心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徵程。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姊妹八個 為生存他七歲時被過繼給人

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北清澗縣,原名王衛國。他的家庭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親用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擔。為了生存,在路遙七歲時,父親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遠在延川縣的王玉德。對於路遙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飢餓與屈辱。父親性格軟弱,活得很窩囊,過的是被拋棄的生活。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把他打一頓,回來後希望得到家裡人的支持,但得到的是父親再打一頓。路遙一直在伯父家度過了他的學生年代。伯父也是農民,沒有孩子,家裡也很窮,他時常為買不起幾分錢一支鉛筆而發愁。當時,路遙衣衫襤褸,褲子破了不敢到別人面前,有人搞惡作劇,專門把他拉到人群裡,惹得哄堂大笑。貧困艱難的生活給路遙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靈受到極大創傷。

伯父和伯母是不想讓路遙上學的,他們一心想在土地裡培養這個養子,讓他在未來接替伯父的班。為了證明自己,他參考了考試,結果從一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可伯父無力再供他上學,就找來勞動工具,讓他砍柴、放羊。他憤憤地把繩子、鋤頭扔進溝裡,最後通過與家裡談判,勉強給每月25市斤糧票。不夠吃,學習完後,他在野地裡找亂七八糟的東西吃。這段飢餓和屈辱的經歷對路遙的人生和創作心理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困難的日子裡》、《平凡的世界》等都有作者本人的苦難身影和辛酸烙印。我們可以感受到可怕的生活窘境以及少年路遙獨特的心理歷程。

 

上大學靠女友接濟 借錢領茅獎大罵:日他媽的文學

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上大學,因當過紅衛兵頭頭,北京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都不敢要他,最後延安大學中文系的領導申沛昌冒著風險拍板,路遙才邁進大學校門。大學裡,路遙的生活是很簡樸的。同學白正明說,一身灰的卡服是他的禮服,「老三樣」(白、黃、玉米發糕)吃飯後一碗開水衝菜湯是他很喜歡的美味佳餚。「兒子上大學前靠家裡,上大學後靠的是林達,林達是北京人,家裡境況好,在經濟上給了兒子很多接濟,就連背到學校裡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達給準備的。」路遙的養母李桂英老人說。

路遙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但他到北京領獎的路費還是給四弟王天樂(當時《陝西日報》記者)借的。路遙曾與朋友說過,《平凡的世界》那點稿費,還不夠他那幾年抽菸的錢。茅盾文學獎的獎金除了應酬文學界的朋友,就是還債。王天樂曾經回憶路遙獲得茅盾文學獎後的情景:「路遙在電話上告訴我,去領獎還是沒有錢,路費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請客,還要買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讓我再想一下辦法。」這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一個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沒有路費去領獎,更沒有錢去買自己寫的書!王天樂告訴他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找不來外匯。路遙只說了一句話:日他媽的文學。

路遙在陝北農村有兩個家。四個生身父母和養父母,還有眾多兄弟姊妹,都需要他一一幫扶和贍養。何況故鄉的人們,遠親近鄰,七舅八姑,哪個鄉下人遇到難處,能不向這位出了名的作家伸手?在城裡還有小家,他極不善精打細算,日子過的真夠窘迫。路遙為改變自己經濟情況作過不少努力:為了賺錢,他還炒過股,甚至開價5000元給企業寫報告文學。但換來的5000元稿費,卻是在路遙病倒昏迷後才拿到的。去世後只留下1萬元的存摺和近萬元的欠帳。

相關焦點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路遙是在政治仕途被堵死的情況下才決心從事文學創作的,但是他本人一生都沒有放棄政治。03 苦澀的婚戀1970年路遙與曹谷溪在黃河邊採風合影在引導他走向文學之路的好友、詩人曹谷溪撮合下,路遙在人生最為輝煌時刻與北京知青林紅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戀情。
  • 路遙:如何寫一部失敗的長篇
    這足以說明這種政治仕途的無望給他帶來的刺痛。路遙在陝西延安清澗縣石咀驛鎮王家堡村的故居路遙是在政治仕途被堵死的情況下才決心從事文學創作的,但是他本人一生都沒有放棄政治。遠村在《路遙二三事》中曾寫到:「路遙曾說,每個人都無法迴避政治,但政治又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文學與政治從來未分過家。他病情十分嚴重,幾乎看不清東西,還堅持看報、看電視,關心十四大的人事安排,還說等他病好了,要把作協搞好。」這說明,在內心深處,路遙有著對政治仕途的留戀。可惜的是,關注時政的路遙無法成為一個政治家,縱然他具備政治家的天賦和氣魄。
  • 傳播路遙文學精神的重要平臺——市社科普及基地延安大學路遙文學...
    路遙文學館是延安大學在優秀校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路遙先生病逝十五周年之際專門投資修建的。國內第一個路遙紀念、研究與交流的文學專館路遙文學館位於延安大學著名的窯洞建築群一排,背依安葬路遙的文匯山,面臨窯洞廣場,佔地約180平方米,館名由當代文學大家王蒙先生題寫;文學館館長由文學院院長梁向陽教授兼任。
  • 《路遙的時間》:遇見真實的路遙,一個極度缺錢的路遙
    獲得茅獎,榮譽加身後,這個「苦行僧」式的作家有著怎樣的心態?重病住院的前後,這位剛強的陝北漢子,又面臨著怎樣的境況?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航宇的著作《路遙的時間》,這部非虛構著作,全景式記錄了這一時間段內,路遙的心理狀態和生活遭遇。
  • 路遙的人生……
    「大西北文學研討會」路遙也參加了,我們又有了幾天的相處時間。他留給我的全部印象,就是淳樸、憨厚、寡言、睿智、剛毅、含蓄、低調,這是典型的陝北漢子的性格,也是陝西作家的普遍特徵。正因為有了與路遙的這次接觸,所以在創作話劇《路遙》的時候,他的模樣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 蒼天無眼,作家路遙為什麼英年早逝?原因竟然如此簡單!讓人淚目
    大凡愛讀書的人、愛文學的人,應該都認識當代作家路遙。應該都為路遙的早逝感到惋惜。如果蒼天開眼,路遙能夠活個人生七十古來稀,那麼,他除了留給我們《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以外,還會留下什麼史詩般的巨著?路遙原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要說陝北真是好地方,那裡的信天遊悠揚豪邁、那裡出來很多有名的作家,比如陳忠實、賈平凹這些。他們都是當代優秀作家。陝北真的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路遙的身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出生貧寒,卻一生在為命運高歌吶喊,汗水也罷,淚水也罷,最後都化作一曲豪氣的信天遊。
  • 讀過《人生》,讀過路遙的人生嗎?
    這位在20世紀80年代聲名鵲起的作家,是那個時代文壇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被廣泛傳閱、研究至今,他的名字已經成為文壇重鎮——陝西文學的標籤之一。他短暫的一生碩果纍纍,但其生前卻幾乎遭遇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 :苦難的童年、飢餓的青少年、不順利的學業、不順心的生活、貧病交加……加之個人的英年早逝以及未上山的父母、未成年的女兒……他的一生, 比他的作品更加傳奇。
  • 作家路遙簡介及人生軌跡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漢族,中國當代土生土長的農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
  •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出版
    路遙是從陝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裡創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由於身患絕症,路遙於1992年11月辭世。賈平凹說:「路遙是一位像牛一樣進行創作的作家,他是陝西文學的英雄。」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領讀文化策劃的《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一書與讀者見面。
  • 窮困潦倒了一生,《平凡的世界》原作者路遙之謎:田曉霞之死
    時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熱播,讓路遙重回了公眾的視野,也讓很多人再次議論三十多年前路遙留下的命題。毫不誇張地說,路遙影響了一代人。同為陝西作家,當時還是文藝青年的陳忠實,做著簡單而遙遠的文學夢。這不得不感嘆路遙的「用心良苦」。坦白說,路遙的文學技巧並不多好,文字中仍可見傳統的「紅色」、「革命」色彩,有著早期「政治小說」的共病,並未真正與過去決裂。但描寫田曉霞之死,路遙是慎重的,並精心布了局。《詩學》談論戲劇時,稱要想情節吸引人,免不了要「發現」和「突轉」,即「事與願違」和「意想不到」。每個作家寫心愛的人物死亡時,心情都是複雜的。
  •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為何讓路遙崩潰大哭?淺析路遙創作其情結
    在厚夫寫的《路遙傳》以及路遙寫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等等可以看出孫少平的原型是路遙的弟弟王天樂,同時又融入了路遙自身的想法融合而成的。其實田曉霞的性格特徵和言行舉止有著路遙的真實影子,她傾注了路遙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代表著路遙內心的理想之燈。
  •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
    3日是作家路遙70歲誕辰。近日,作家航宇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很多人知道路遙,是通過《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它寫出了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追求,痛苦和歡樂。這篇文章會介紹下路遙的一生,那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路遙往事。04逐漸開始的文學創作路遙開始嘗試不同形式的文學創作,有一些也被一些刊物發表了出來。
  • 從平凡到不平凡,路遙究竟經歷了什麼?
    ,會議邀請著名作家、柳青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路遙傳》作者、陝西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曾與路遙在原陝作協共事七年的美女教授張豔茜做「路遙與《平凡世界》精彩故事分享會。筆者有幸近距離聆聽這位文學大咖對已故著名作家人生軌跡的敘說與評價。人如其名,氣質非凡的張教授以她對路遙全方位、多視角、寬領域的了解,以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人生閱歷、銳敏的見解、磁性的聲音,超越時空與年代,用拂去對時間的封塵、掀開了神秘面紗的手法,向我們娓娓道來一位出身寒微卻不屈命運壓迫的人民作家復活於現實中,還原並顯現了路遙平凡而偉大的人生軌跡。
  • 《平凡的世界》:換一個角度,其實路遙一生是幸運的,並非苦難的
    作家路遙,在現實世界中,是生在陝北清澗王家堡一個名叫「王衛國」的爺們。和陳忠實、賈平凹被稱為陝西文學界的三座「高山」。路遙為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精神遺產,在文學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主要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 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
    我們將通過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的講述,還原真實的路遙,一個並不平凡的生命。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從未這被忘記。(主持人):他「以命搏文」,6年交出一部上百萬字的鴻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他, 就是路遙。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但他留下的作品,一直照耀著、溫暖著、指引著無數人,本期節目我們將通過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的講述,為你還原真實的路遙,一個並不平凡的生命,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從未被忘記。
  • 大型秦腔現代劇《路遙的世界》好評如潮
    致敬 創作永遠在路上路遙是我國當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心繫天下蒼生,為勞苦大眾鼓與呼。他「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獻身精神,讓他在短暫的人生中為中國當代文學留下了不朽的經典之作,豎起了一座燈塔。他的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城鄉青年為改變命運而奮鬥。
  • 一代文學巨匠路遙,靠封筆之作享譽中國,離世後留給家人多少遺產?
    著名作家路遙曾經說:"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 因一本名為《平凡的世界》的圖書火遍大江南北,路遙這個名字被人們廣泛熟知。世人皆知路遙是一個光鮮亮麗的作家,然而他背後的辛酸卻不為人知。 路遙的一生貧困潦倒,靠封筆之作享譽中國,那在他離世後,究竟留給了家人多少遺產?
  • 情感「小白」路遙,把工人資格讓給初戀,自己卻含淚成為偉大作家
    在遇到林虹之前,路遙的感情履歷是一片空白。作為初戀,路遙給了林虹自己當時可以給的一切。禮尚往來,林虹的一個決定,也成就了偉大作家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初戀1969年,路遙認識了北京青年林虹。
  • 路遙能寫出《平凡的世界》,除文學功底外,還有一能力無人比
    路遙能寫出《平凡的世界》,除文學功底外,還有一能力無人比我國文學史上有影響力的小說很多,但真正能起到共鳴,影響幾代人的小說卻很少,不過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這本書描寫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的社會生活,感受平凡的人在社會變革中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