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戰功赫赫,死後榮寵加身,全憑其個人手段!

2020-12-17 青樓大茶壺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戰國時期為秦國攻城略地的戰神白起不是死於戰場,而是死於秦王之手;跟隨劉邦一起建立大漢的韓信,會因傲人的軍功而受到猜忌。君臣可以共患難,但未必能共富貴,功高蓋主的臣子等來的結局就是死路一條。而郭子儀,在唐危急存亡之際,收復兩河地區,驅除吐蕃,平定叛亂,戰功顯赫,死後卻還能得諡號"忠武"。郭子儀是如何做到"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

一、做一個堅定的忠臣

國家動亂之際,也是政治勢力大洗牌之際,有的人會被委以重任一躍而起成為新貴,有的人會遭此巨變從高位跌落。隨之而來的便是專權與放權的抉擇,是奸與忠的抉擇,是成為雄霸一方的節度使從此逍遙自在不受約束,還是繼續效忠唐廷忍受讒言受人掣肘,成為安史之亂後很多武將思考的問題。

郭子儀自唐肅宗時開始嶄露頭角,此後便一直為平叛而四處徵戰。軍權一直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武將一直是為帝王所忌憚的。正是因為如此,即使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從唐肅宗到唐代宗、唐德宗都很容易聽進他人對郭子儀的挑撥,與郭子儀之間充滿了隔閡。每當郭子儀旗開得勝之時,與欣喜相伴的是擔憂。所以,郭子儀雖戰功卓越,但回京之後手中的權力又會被皇帝收回,只能賦閒在家,隔離與朝廷之外。

但顯然郭子儀並沒有因此而對皇帝心生怨懟,對於他來說自己的人生已過大半,都奉獻給了唐王朝,他只想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來維護這個國家,並不想晚年背上叛賊的名稱,遺臭萬年。廣德元年,吐蕃來犯進攻長安,唐代宗匆忙出逃,郭子儀的部下王獻忠脅迫宗室,希望郭子儀能與他一起造反。郭子儀一念之間便可決定宗室諸王的性命,一念之間便可能改寫自己的命運改寫唐王朝的命運。但他拒絕了王獻忠此等大逆不道的請求,而是派兵將宗室護送到代宗那裡。若不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又怎會在王朝傾覆之際竭力挽回頹勢而非自立為王,又怎會在飽受猜忌情形下不改初心。

二、面對權臣不卑不亢

唐後期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宦官當政,自玄宗開始,歷經肅宗、代宗,宦官的勢力就在不斷膨脹,逐漸形成宦官家族,如高力士家族,以收養養子養女的方式不斷籠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擔心的不止是君王,遠在千裡之外的將領士兵同樣擔心自己是否有人趁此機會興風作浪,對自己的家人不利。

魚朝恩,是唐肅宗、代宗時的宦官大臣,屢次陷害郭子儀阻止其掌權。郭子儀與吐蕃對戰時,其父親的陵墓被盜賊所掘。因魚朝恩與郭子儀素有嫌隙,眾人都懷疑是魚朝恩指使的。同時也懼怕郭子儀知曉此事後會舉兵造反,但郭子儀既沒有責難於魚朝恩也沒有對群臣惡語相向,反而將責任歸咎於自身,認為是自己帶兵打仗破壞了百姓的墳墓而致使上天降罰。

郭子儀此舉讓滿朝大臣都鬆了一口氣,讓魚朝恩對他另眼相看,也讓代宗降低了對他的戒備心。掘墳之事,無論究竟是魚朝恩所為還是他人故意陷害,郭子儀都只能自己背下這個鍋。看似掘墳,實則是對郭子儀忠心的考驗,若郭子儀因此而面露不快,很有可能在以後的日子永不得重用,甚至被羅織罪名冤枉入獄。

而後,面對魚朝恩的宴請,出門前宰相元載的提醒,部下的擔憂,郭子儀還是堅持帶著家僕去赴這場眾人眼中的鴻門宴。因為郭子儀知道一方面朝廷還需要自己徵戰,可以不信任自己,但還是會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另一方面,魚朝恩本人並非一個寬容大度的人,能夠容忍他人出行的陣仗超過自己,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低調一點總是好的。同時,魚朝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以唐代宗為首的政治集團,若是赴宴之時帶著重兵隨行,就相當於向代宗宣示自己對朝廷的不信任,反而會招致禍患。

三、為人坦蕩心胸開闊

心胸狹隘之人以仇視的眼光看待這世上的人和事,一句不經意的話會被他們視為挑釁,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單獨的小世界中。而心胸開闊之人,縱使面對他人的構陷,身處囹圄之中,也能以樂觀的心態善意的眼光看待每件事,郭子儀就是如此。

府邸是屬於個人私有的地盤,帶有強烈的私密性,外人不得隨意進出,如皇宮大內看管森嚴、李林甫的相府戒備森嚴。但郭子儀卻恰恰相反,他的府邸就如同一個公共場所,沒有嚴兵看守,外人、部下皆可隨意出入而不加阻攔,一言一行都皆入他人之耳,皆收他人之眼。

因為在郭子儀看來,自己一切所得皆來自於皇帝,一身榮辱都繫於皇帝,但畢竟人心隔著肚皮,自己的心意未必會傳達至皇帝。多少謀反都起源於君臣的隔閡,誕生於封閉的密室中,藏著掖著,只會讓人以為自己心存不軌,意圖謀反。關門閉戶雖保護了家的隱私性,但稍加運作在有心人的眼中卻也可能成為謀逆的鐵證。心中有鬼,自是不敢敞開大門。心中無鬼,便是大開家門又有何懼。家門敞開讓眾人來檢視自己的行為,來監督自己的言行,君子行得端坐得正,經得起考驗。

為將者,軍事才能遠勝於郭子儀的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能躲過朝廷上的明槍暗箭,結局往往都不盡如人意,或是慘遭流放,或是滿門抄斬。而郭子儀就像是文官與武官的結合,既能帶兵打仗逼退敵軍,又能於複雜的朝廷中全身而退,從政客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處境,對上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對下深得軍心。以至於死後群臣弔唁,為後人所敬仰。

參考文獻:

《舊唐書》《新唐書》

相關焦點

  • 戰功赫赫的蘇聯元帥朱可夫為何在其人生巔峰後鬱鬱而終?
    掛滿勳章的朱可夫元帥朱可夫曾6次獲得「列寧勳章」,4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在蘇聯歷史上,獲得4次這個最高榮譽的僅有兩人,另一位就是後來對勳章極度迷戀的勃列日涅夫,當然,他的勳章是自己頒給自己的,70歲時還授予自己元帥軍銜
  • 此人戰功赫赫,死後被請去地府當閻羅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可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對死後世界的管理者非常重視,把他們視為神話當中的重要成員。不過,與別國直接創造一個抽象的神不同的是,中國神話當中的閻羅王是有著現實原型的。另一種則認為閻羅王其實是戰功赫赫的名將韓擒虎,甚至史書都有他被請去擔任閻羅王的記載。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韓擒虎,這個名字霸氣的猛將生於西魏大統四年(538),父親是後來在北周官拜驃騎大將軍的韓雄。
  • 此人生前戰功赫赫,死後成為閻羅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在這不多的人物當中,有一位生前戰功赫赫,死後還成為了閻羅王,迎接儀仗很是盛大,他便是韓擒虎。元象元年(538),韓擒虎生於河南東垣,也就是今河南新安縣一帶,出身將門的他原名韓擒豹。韓擒虎的父親韓雄乃是北周大將軍,兼任八州刺史,而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韓擒虎自己也是從小不凡,《隋書》說他是:"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從這一描述可見,韓擒虎簡直是天生當猛將的好材料。
  • 史上十大名將,戰功赫赫
    史上十大名將,戰功赫赫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中,不僅湧現出許許多多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更產生了許多傑出的軍事家和將領。他們利用自己的膽識和謀略,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戰績。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衛青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衛青,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字仲卿。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
  • 賢后孝莊:一生備受榮寵,為何死後卻被葬在皇家陵園的大門之外
    一生備受榮寵,為何死後卻被葬在皇家陵園的大門之外?有人說正是因為她下嫁了多爾袞,所以死後無顏回到瀋陽昭陵去見夫君,所以被葬到皇陵門口替子孫看門!孝莊文皇后年輕而又寂寞的莊妃與同樣身處於宮中的多爾袞兩個人是否會有交集呢?
  • 劉邦手下第一猛將樊噲:立下赫赫戰功,劉邦臨終前為何要將其賜死
    他屠夫出身,身高八尺,孔武有力,跟隨劉邦南徵北戰,是劉邦手下第一猛將,在戰場上他勇猛果敢,每次都是第一個登上城頭,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他曾數次救劉邦於危難之中,他還是劉邦的親戚,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他就是忠勇無畏的樊噲,樊噲不僅是劉邦的好兄弟,對劉邦有著救命之恩,還有著赫赫軍功在身,更是有著皇親國戚身份加持,為何劉邦在臨終前要下力處死樊噲,別著急,聽小編一一到來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讀史:萬裡徵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皇帝,死後卻被製成臘肉
    20歲時被授予天下兵馬大元帥,率兵南克平州,北破於厥裡,西取回鶻單于城,跟隨他的父親阿保機東滅渤海,萬裡徵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即位後,他始終將擴張中原作為其主要任務。936年,他終於等來了機會。後唐末帝李從珂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君臣猜忌,朝廷發兵徵討。
  • 宋朝第一代皇帝「趙匡胤」不僅是歷史上的一位明君,而且戰功赫赫
    宋朝第一代皇帝「趙匡胤」不僅是歷史上的一位明君,而且戰功赫赫,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宦途,受柴榮(後周世宗)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 秦將王翦和其子立下赫赫戰功,他們最後怎麼樣了?
    其子王賁,同樣是秦朝著名將領,他也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王翦年輕就愛好軍事,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令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留下精銳,他帶著這支精銳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秦王嬴政親政後,秦國加快了統一天下的步伐。這場統一戰爭以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前後持續15年。
  • 白起和王剪都戰功赫赫,為什麼白起不得善終,而王剪得以終老?
    在這些戰將中,有兩位戰功赫赫的皎皎者,就是秦昭王時期的白起和秦始皇時期的王翦。雖然兩人戰功卓著,結局卻迥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兩位的功績說起。白起和王翦都戰功赫赫先從白起說起。白起被秦昭王起用,最初封為左更,前293年,率軍在伊闕同韓、魏兩國聯軍開戰。
  • 歷史上的今天|戰功赫赫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竟以這種方式...
    歷史上的今天|戰功赫赫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竟以這種方式退出歷史舞臺。 1982年5月2日,在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潛艇對在它所宣布的海上禁區以外36海裡處航行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動突然襲擊。
  • 抗日名將李振西戰功赫赫——疑為盧氏木桐人
    抗日名將李振西戰功赫赫——疑為盧氏木桐人李振西,原38軍軍長,抗日名將我是李昌群,河南省盧氏縣木桐街人。我父親弟兄四人,加上抱養的大伯是弟兄五人。李振西排行老三。我們家是地主出身,三伯解放前曾在木桐當保長,已經結婚,後被縣上保送入國民黨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後入伍,任連長、營長,回過木桐時就帶有四個護兵。李振西離家時己婚,生一女,後來嫁在靈寶秦池,兩年前已經去世,但我們還互相追往親戚。李振西抗日時任38軍一七七師師長,和蔣鼎文、湯恩伯、劉茂恩等在盧氏修過機場。
  • 【信仰的力量】陳海松:戰功赫赫的紅軍傑出將領
    1934年11月,戰功赫赫的陳海松被任命為紅九軍政治委員,時年20歲,是紅軍中最年輕的軍政委。1937年3月12日,他指揮所部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國民黨軍激戰。為掩護總部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陳海松率部頑強阻擊數十倍於己之敵達六七小時之久,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3歲。
  • 梁山排名第七的好漢,武功高強戰功赫赫,確是薄情寡義之人
    霹靂火秦明在梁山立下了赫赫戰功,曾經斬殺高唐州將領,擊敗祝家莊祝龍,秦明可以說是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後期特別是招安之後,秦明的失誤就有點多了,先後被敵人所擒獲三次,最終還是死於沙場,在這方面來看他也算作是烈士。但是在個人的感情生活方面,他的確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
  • 《三叉戟》為何三叉戟年輕時戰功赫赫卻沒升職,看看郭局就知道了
    而正當潘江海向郭局長抱怨孤掌難鳴時,郭局長把他們三個帶到飯店外面,眾多經偵隊的警察們正在飯店門口列隊等候他們三個人的調遣。三叉戟和站在外面的警察相互敬禮的那一幕幾乎可以讓所有觀眾淚目,堪稱這部劇的名場面之一,很有決戰之前戰士們整裝待發的氣勢。
  • 秦國崛起路上的五大名將,個個戰功赫赫,誰可排第一?
    在秦國的崛起之路上,有許多將領,不過有五大名將名列前茅,分別是司馬錯、魏冉、白起、王翦和蒙恬,他們一個個都戰功赫赫,誰可排第一呢?司馬錯司馬錯是司馬遷的八世祖,不僅僅是一個名將,還是一個著名的縱橫家。司馬錯的見識甚至於超過了張儀,和張儀在秦王面前那場著名的辯論中,司馬錯獲得了勝利。
  • 他是織田信長信任的重臣,立下赫赫戰功,為何不參加清州會議?
    摘要:他是織田信長信任的重臣,立下赫赫戰功,為何不參加清州會議?織田家有所謂的織田四天王,他們分別為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瀧川一益。本能寺之變後,豐臣秀吉在山崎之戰中擊敗明智光秀,光秀則在逃跑中被落武者襲殺,四天王就此隕落一人。
  • 中國歷史上唯一女將,死後有48座陵墓,48支送葬隊全被毒死
    說起歷史上有名的女將,很多人都對花木蘭、樊梨花、楊紅玉等敬佩有加,但是這些女將多出自演義或民間傳說,或多或少有誇大的成分。明末有一人,即秦良玉,不在四大巾幗英雄之列,秦氏威名,不及四雄,但她所得殊榮,卻為四雄望塵莫及。她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皇帝正式封侯,被後朝單獨立傳,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
  • 名將李廣被譽為「飛將軍」,鎮守邊關戰功無數,為何一生無法封侯
    李廣的人生跨越了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朝,在抗擊匈奴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卻一聲無法封侯,讓後世之人感到唏噓不已。後世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眾說紛紜。總結和歸納這些結論,可以看出,李廣無法封侯的原因非常複雜。既有他個人在政治上的不利之處,也受到時代特徵的影響,以至於他命運多舛,無法封侯。需要駁斥的一點是,有人認為李廣軍功不足,所以無法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