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了一個問題,就是東漢蔡倫發明紙之前,人們肯定不會燒紙,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首先我覺得這位朋友可能搞錯了一件事情,蔡倫不是發明了紙,而是提升了造紙技術,使得它的產量比以前高了許多,而且也更耐用。
事實上當人們通過歷史記載無法確定的時候,考古才是最佳的印證者。這個蔡倫史書對他記載其實非常吝嗇,隻言片語,而且他領導了皇宮造紙技術的革新,但是完全說是他發明,還是有點牽強。
因為在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的一個漢墓裡,出土了一張紙。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
據考證,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2010年7月出版的《中國考古學·秦漢卷》,根據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指出,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創造出了麻質植物纖維紙。
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在陝西、甘肅、新疆等地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中發現西漢不同時期製造的古紙,從而引起了造紙起源問題的大討論。
這是不是可以證明一點,紙在過去都是有的,但是是否用紙化作燒祭先人的冥品,這還需要仔細研究。
慎終追遠是古代中國,不燒紙的時代,不比燒紙的時代短,而且更加複雜。
作為一個吃貨民族,雖然「民以食為天」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年代就被記錄到《史記·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所謂:「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顯然它起源的說法會更早,因為這段記載的是秦朝末年,有個書生叫酈食其很有學問。他曾獻計幫助劉邦智取陳留,被封為廣野君。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霸。劉邦聯合各地反項羽力量,據守滎陽、成皋。滎陽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時建立的,因為城內有許多專門儲存糧食的倉庫,所以稱為敖倉,它是當時關東最大的一個糧倉。
在項羽猛烈的攻擊下,劉邦計劃後撤,把成皋以東讓給項羽。劉邦想聽聽酈食其的想法。酈食其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楚軍不知道守護糧倉而東去,這是上天幫助漢朝成功的好機會啊!如果我們放棄成皋,退守鞏、洛,把這樣重要的糧倉拱手讓給敵人,這對當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組織兵力,固守敖倉,一定會改變目前不利的局勢。」劉邦依計而行,終於取得了勝利。
現在看來他說的應該是一句俗語可能追溯更早,也就是說早期的先人們祭祀他們的祖先,不玩虛的,五穀雜糧,牛羊豬雞鴨鵝什麼的,都會進行供奉,不管是皇家還是普通草根,總是要用可以吃的東西貢獻,叫犧牲,就是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關於蔡倫的哥哥造出不經用的草紙,然後編了一個陰曹地府喜歡草紙如同人家錢幣那純粹是後人瞎扯淡的杜撰,不過是民間故事罷了。而且古人祭祀到了後來寒食的時候是禁止煙火的。雖然沒有成文,但是寒食跟清明以前有點混淆。老百姓祭祀祖先都是帶吃的去,擺設一番後,就一家人開始野炊和郊遊一樣,還有點嗨。載歌載舞地大快朵頤。
據說唐朝高宗皇帝,對這個事情有點看不下去,心裡想,祭祀祖先是嚴肅的事情,你們這些草民搞得跟蹦迪似的怎可以。於是下令禁止,但是民間還是我行我素,到了玄宗的時候覺得實在沒有辦法,而且這種跟親人新喪不一樣,年年祭祀祖先,祖先難道喜歡聽後人哭哭啼啼的嗎?不也希望他們過得好嗎,於是就遵循了這個自然形成的民俗。
於是玄宗就下詔書說:「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今以為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用拜掃禮於塋南門奠祭。撤饌訖,泣辭,食餘於他所,不得作樂。仍編入禮典,永為常式。」
本來從禮法上來說,沒有你們這樣做的,但是既然已經形成那麼就這辦吧,但是你們祭祀完了,把貢品帶走換個地方吃去,不要在自己祖宗墳前吃喝玩樂,還是不成體統,這個就慢慢變化了。
關於紙錢的傳說我們先不管,也是跟唐朝有關,古代在下葬時,會在墓穴中埋入錢幣。這個錢幣當然是現世流通的貨幣。所以我們今天發掘古代墓葬時,往往能在其中發現大量的錢幣,這就是「瘞錢」。
但是在墳地裡埋真錢,這個事情不招賊嗎?於是後來這樣就不行了。而且別說窮人,普通老百姓也用不起,就算是皇家也是有很大壓力。所以從南北朝時開始,就有人開始嘗試用紙做成錢的樣子來代替真錢了。
據說最早想到這個主意的是齊東昏侯就是南朝齊朝的廢帝蕭寶卷,那麼這個方式顯然比用真金白銀要實惠的多,民間也就上行下效流傳開來了。
到唐朝時,有個叫王璵的,在國家祭祀上首次使用了紙錢,從此之後,燒紙錢正式用於了祭祀。再到後來,有了紙錢後,大家上墳似乎連飯都不拿了,只用紙錢了。
總之,清明節掃墓大約是唐朝開始的,掃墓燒紙錢也大約始於南北朝的,後來大量使用應該也是從唐朝開始的。
當然用了紙錢,經過時代變遷,人們發覺比貢品要實際的多,貢品比較花費太大,而且大家心知肚明,祖先恐怕也吃不到,你說雞鴨魚肉都給先人燒去那也太浪費了,既然紙錢可以替代,那麼其他祭祀也可以用紙紮來代勞了。於是這個行業就是流行起來,最終還成為民俗的一部分。
據說2019年法國巴黎這個時尚之都,看到我們國人避忌的紙紮用品精美絕倫,還搞了展出當初藝術品來給大家參觀,可能也只有外國人想得出來,我想國人斷不會搞這種活動的。
其實今天提倡移風易俗,有些東西還是可以更改,當然也尊重一些民俗,不去刻意禁止。沽酒客個人覺得真正的祭祀祖先是傳承家族的好家風,厚德載物,這才是家族不斷的根本。